登陆注册
6151700000005

第5章 《唐诗别裁》书后

诗至有唐,菁华极盛,体制大备。流传至今者,千数百家。自李、杜而外,王、孟、韦、柳上承渊明之遗绪,而开清淡一派;高、岑、王、李效法鲍照、吴均而有边塞之作。此外如李贺之悽咽,卢仝之怪诞,孟郊、贾岛之穷愁,张继、王建之绮丽,亦各有精神面目,出入于各大家之间。

备览一代之诗,取其宏博。唐诗与汉魏、六朝异,与宋、元、明、清异,固无论矣;即初、盛、中、晚,诗风流变,亦各自不同。故学诗者,若仅读李、杜、王、孟集,而欲知唐诗,不可得也。然则何以知唐诗乎?曰:“此有待于综编博采也。”选唐诗者多矣,然多率就己意,缀拾成编,嗜杜者抑李,嗜李者抑杜,喜王、孟者,斥高、岑为粗豪,学高、岑者,诋王、孟者为无骨。及至晚唐,其风益显,义山、飞卿之诗柔美流丽,晚唐大家也,而编诗者皆以其有才无行,而抑其诗。夫三百篇所以观诗者也,尚未尽雅正之音,况唐一代诗乎?古僬侥之国,人不满三尺,巨灵之族,身高数丈,何也?盖人之不同,时之不同,地之不同也。今诗至大历下,渐趋柔靡,风气使然,岂作者所能主耶?今欲求昌黎、少陵、嘉州、常侍等雄浑、悲壮、感事、伤时之诗于晚唐之中,亦犹求巨灵于僬侥之内也。

余幼喜唐诗,以为诗之正规,可以依据也。第简编纷杂,未知适从。德潜,清初名诗人也,其论诗主唐,而兼重李、杜,旁及各家,莫不取其长而抑其短。《唐诗别裁》一书,群推善本。以其上溯初唐王、杨、卢、骆六朝之靡,下及晚唐李、杜、温、韦诗余之始,莫不兼收并蓄,而其于诸名家外,更将旁蹊曲径,各树一帜之作者,亦一一收入,为可贵也。

惟读诗难,编诗尤难,德潜一书美矣,备矣,然纵览之余,意尚有未足者。盖古人论诗多好穿凿,《楚辞》美人香草之思,后人率多附会以忠君爱国之辞,屈子固有怨君伤时之意,而《楚辞》何至连篇累牍皆风刺王政之语乎?少陵奔走颠沛、饱经世难,其诗多愤世之思,义山通情于宫嫔、女冠,未敢明言,故其诗多缠绵之意。然必动辄牵入,即就席咏物、对景咏怀,亦必曰:“某诗指某事,某诗刺某人。”则何异于水月镜花乎?此其一。诗之体制不同,如花草随境而生,鲜妍各异,必取其一,而抑其余,识者不取也。今德潜论诗必取其归于风雅之正者,用心可佩,然尽屏韩偓、和凝、飞卿、端己香艳之作,亦有可议,盖诗之为物浸广浸盛,必欲以风雅绳之,犹以一药投百疾,欲求尽痊,焉可得乎?此其二。古时文人,能文未必能诗。班、马为文,洋洋万言,初未属诗。退之之文雄矣,奇矣,而其诗则生硬好奇,少唱叹之音,较之子厚不逮远甚,今徳潜因尊其文,而并及其诗,以为优于子厚。不知诗文异途,以其文而衡其诗,不啻以矩作圆,以规画方也,此其三。诗由古诗而绝句而律诗,乃渐入于准绳之中,虽云舍易就难,抑亦时代使然,犹之自四言至五言,自五言而七言也。今德潜必主古诗,以为其中错综变化,非律绝能及,其言良是。惟律诗之对仗工整,承转灵妙,绝句之优柔婉丽,一唱三叹,又岂古诗所有乎?譬如尺有所短,必尽主一体而绌其他,犹井蛙观天也,此其四。诗随时而变,不可执一观之。汉魏诗古朴,六朝诗华靡,及至有唐盛矣,备矣,而必谓唐诗优于宋诗,宋诗优于元、明诗,未之许也!何者?唐有李、杜大家,创一代诗风,宋有苏、黄、范、陆,虽不足以与之颉颃,亦一代杰士也!且诗至有宋,风气大变,好作近体,而屏绝古诗,与唐迥乎不同。必以观唐诗之法,观宋诗,而谓宋不如唐,非笃论也。德潜虽称渊博,亦不免于此病,此其五。

自汉苏、李唱和赠别诗以来,诗风进展,魏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晋有阮、嵇、潘、陆、张、左、陶、谢之徒,变前浑朴之诗风,而归之于严正,迨至竟陵八友,吴均、何逊创声律之说,则已启律诗之端矣!有唐一代,制作特盛,前有王、杨、卢、骆,近乎风骚之体,沈、宋、杜、苏约句准则之篇。王、孟继之而起,大抵祖述渊明,或得其清腴,或得其间远,[4]或得其冲和,或得其峻洁。直至中唐其风犹未衰替。韦苏州、柳柳州其著者也。边塞之作,汉魏虽兼或有之,未若唐之盛也,高、岑、王、李四家,皆长七言,雄浑高古。迨至李、杜二家,则写物穷其状,写情穷其思,歌行绝律,无不尽善。此唐诗之极也。李、杜之后,诗风渐平渐秀,文房、梦得、乐天、义山能拔于流俗之中者也。及至晚唐词起而诗衰,历宋、元、明、清而愈不振,至于现世,尤为衰废,新体诗家,各树一帜,互诋互攻,未知谁是。李、杜不复出,人皆自以为真李、杜,奈之何哉?日长无事,展读沈编,涉思及此,不觉慨然,聊复书之。

(原载燕京大学《文学年报》,1938年4月,第4期,

署名“吴兴华”。)

同类推荐
  • 心智的艺术

    心智的艺术

    她是故乡黄土原上一片深秋的柿树叶子,褪尽绿色素,薄得红得像一帧生命的请帖。是那方石磨,磨孔睁着深邃的眸子望着我,似在诉说那方旋转于日月下的热土。是那辆纺车,吱溜作响着,撩逗我一颗发酸的游子寸心。那叫做南凹村的向阳凹形的山原轮廓,常要把我揽入她朴厚、拙讷而温存的臂弯里去。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从14岁便开始写文的潘云贵,经过十年的成长蜕变,他对于当下的生活和世界有了更多别样的想法和感悟,诉诸于纸上是他的行动。他说:“面对一张空白的纸页时,总像面对自己年少时那颗真实的心,我说不了谎。”《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不是心灵鸡汤,也非说教手册,近40个篇章记录着作者的青春、成长、生活的个人经验,追求清新诗意语言的同时摒弃空洞的情绪,给予人向着下一站走去的勇气,充满真情,绝非滥情。
  • 公安卫士的情怀

    公安卫士的情怀

    王华聪是红土地上公安战线的一名领导干部。他异常勤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牵手缪斯,用心情浸染文字,写下与发表的诗词作品达300余首之多。
  • 八千湘女上天山

    八千湘女上天山

    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垦荒屯田,扎根新疆,立志改变自古以来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了湖南三湘四水,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古都长沙,报名参军。
热门推荐
  • 顾少的天价前妻

    顾少的天价前妻

    楼上老公与女明星在激情四射,楼下身为妻子的她正往粥里不断加料犒劳他。婚后四年,顾炎初拉过苏暮晚要求她履行妻子的义务,苏暮晚磕磕巴巴的说:“我们不熟。”这种老公谁想抢就赶紧抢过去吧,她苏暮晚不干了。她以这从此可以摆脱顾炎初这三个字,却有人在她耳边天天唱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 魔剑江湖吟

    魔剑江湖吟

    何为江湖?快意恩仇!刀光剑影,爱恨情仇!是非恩怨,岁月蹉跎!本书初衷只为还原大家心中一个纯粹的武侠梦,描述一个纯净的江湖。讲述一懵懂少年仗剑御驴一步步揭开这江湖的面纱,舒展一副既血雨腥风,又诗情画意的古风写意江湖画卷!
  • 雪寒惊梦:不堪帝王宠

    雪寒惊梦:不堪帝王宠

    【文慢热,须耐心】所谓圣宠入宫,是求的;所谓日日侍寝,是编的;所谓一朝怀孕,是骗的;所谓贵妃之尊,是挂名的。“我有三个名字:白晓琳、上官云梦、顾雪寒。我也不确定哪个才是真的我……”她一脸凝重,看着眼前这个如同谪仙般俊美却又对自己一往情深的男人。“你想清楚了,守护我的结果,可能是一场空梦……”
  • 健身排毒的养生忠告(女性生活百宝箱)

    健身排毒的养生忠告(女性生活百宝箱)

    俗话说的好,“一日不排便,胜抽三包烟”,宿便是人体肠道内一切毒素的根源。肠道内宿便就像腐肉,又臭又脏,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会导致面色晦暗无光、皮肤粗糙、毛孔扩张,继而引发痤疮、腹胀腹痛、口臭、痛经、月经不调、肥胖、心情烦躁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我们的免疫力,诱发各种疾病。
  • 城里的呛姑娘

    城里的呛姑娘

    一个清新小村里突然连续发生了好几桩惨绝人寰的命案。所有的受害者均为男性,而且被害前全部都曾在村里的夜店纵情跳舞。警探叶茨和克尔曼奉命监视其中一家夜店,以找出背后的“舞场杀手”。但是,当克尔曼和夜店里一个漂亮女孩打得火热后,事情变得越发扑朔迷离了。没人知道这个女孩是谁,从哪里来,但是所有的男人只要看她一眼,都恨不得立刻带她回家。克尔曼会因为这个神秘女子而让真凶逍遥法外吗?
  •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黄老学说与独尊儒术、建立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一代雄主的功过是非等内容。
  • 掌中星际

    掌中星际

    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穿越到了五百年后的未来。这里有航行在太空中的城市,有科技远超地球的外星人,还有以精神力量为基础的修士。在一座冰封的城市中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忽然间觉醒了精神力量,还随身带着一个《星际争霸》的世界!
  • 我的心里从此住了一个人

    我的心里从此住了一个人

    她手抓着阳台栏杆,笑的凄美:“靳向东,你放过我,也放过你自己。”靳向东红了眼,暴喝:“不许跳,你要是死了,我立马把儿子送下来给你陪葬。”古之渝这辈子就一个愿望,逃离靳向东的魔爪。而靳向东这辈子也就一个愿望,娶古之渝为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娇男神换我来追你

    傲娇男神换我来追你

    安可安可,是再来一次,可我喜欢你好像不可以。顾零说:我可以从零开始数,直到你点头为之。所以顾而零之,安可为止。
  • 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修订本)

    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修订本)

    本书对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管仲、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的改革背景、改革历程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改革成果以及他们的改革思想,剖析了其中蕴含的王朝兴衰的秘密,同时对官商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做了清晰的解读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