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1日,一个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二十岁的程浩在边地的小城猝然而逝。
母亲在他的电脑里,整理了他生前所写的四十四万字,有专栏文章,有日记,有读书笔记,更有大量的未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两三年用鼠标一下一下点出来的。
生前,他曾梦想着有一天能出版自己的作品,现在实现了;生前,他默默无闻,如今,他用生命写就的句子,被一轮一轮地转发。
他说,没有人像他这样,把活着当作一种事业。他是一个“职业病人”,“除了读书、写字、生病外,一无所长”。
但,正是阅读拯救了他。十一岁时,他已不能坐,常常几个月也不出一次门。他在自己的一方斗室中,刻苦地阅读,“读书十年,我收藏的各类电子书约有两万余部,经我亲自校对修订的也有几百部”。读书,写字,让他完成了对生命的救赎,让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强大的世界。
他的各类专栏文字、知乎机智回答、书信、短小说等文字结集成一册。按照程浩生前的愿望,定名为《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在其诸多散杂的文字中,有一份2013的年度计划清单:
1、阅读10部关于西方哲学的著作
2、阅读儒、墨、道、法等学派的主要著作
3、阅读各类畅销书50部
4、学习新概念英语全四册
5、学习英语500小时(共1000小时)
6、写下50份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7、写下50部短篇小说
8、写下一部长篇小说
……
他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交到我们手中的,还有一部十余万字的日记,就是捧在您手中的这本书。日记写于2009年一次濒临死亡的状况后,记录了程浩16—20岁的生命光影。日记中少有鸡毛蒜皮、人生琐事,多为对生命、对人世的反刍与思考,记录了无数让他内心激荡的段落和时光。之中有少年维特般的烦恼,有对人性的感慨,有对命运的嘲讽,有对自己严苛的鞭策……他在几年间,迅速成长成熟。日记出版时,除了个别错字,几乎照录。我们希望呈上一个完整的生命印迹。
本书还附有“伯爵在城堡里的思考”,是他囚寓一室时对生命的种种体悟;另外附上程浩去世后《新周刊》对其母亲的独家专访,这篇文字曾让许多人泪流满面。
这些句子仍在传播,仍然让无数人唏嘘:
“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
“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了太多代价;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
“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字是时间的凝固、生命的延续。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的精神,将在这些文字中永存。”
愿生者快乐,逝者安息。
编者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