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从这一章开始,卢梭正式开始谈论契约及契约的根源。他指出,即使是专制主义的政权,也内在地暗含着契约关系,否则就不成其为政权。因为镇压一群人和治理一个社会,二者间一直有着巨大的区别。人民的行为总是先行于国家的行为,而人民的行为,比如选举,其中已经有契约关系存在了。
即便我接受了前面驳斥过的论点,专制主义的拥护者依旧无法前行。镇压一群人和治理一个社会,二者间一直有着巨大的区别。即便一个个去奴役分散着的人们,不论人数多寡,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主人和一群奴隶,而并未看到君主和他的子民;如果愿意,可以称之为聚集,而不是结合;这里既没有公共幸福,也没有政治共同体。某个人,即便奴役了半个世界,也永远是个个体,脱离了其他人的利益,其利益就永远是私人利益。如果他死了,他的王国就会随之消失,犹如一棵橡树被焚烧成一团灰烬一般。
格劳秀斯认为人民可以把自己献给某位国王。但按照格劳秀斯的说法,在献出自己以前,人民就已经存在了。这种行为是一种假设有公共意愿的政治行为。那么,在研究人民选举国王的行为之前,就要先研究成为人民的行为。后一个行为必然会先于前一个行为,这才是真正的社会基础。
实际上,如果事先没有契约,除非选举能全体一致通过,否则怎么会有少数服从多数的义务呢?拥护某个主人的一百人,无权代表不拥护该主人的十个人进行投票。多数投票的规则,自身就是一种契约,它意味着至少有一次是全票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