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今天我们常说“风骚传统”,其中“风”即《诗经》中的《国风》,而“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群雄并起,战火纷飞,一位楚国的诗人目睹了祖国由兴盛到衰亡的巨变。在那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朝廷里,他饱受排挤冷落,浑浊的世道令他绝望,而他的忠诚却偏偏在绝望里开出希望的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曾放弃追求一生的宏愿。
他是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左徒,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以灵魂为笔墨,将点滴心血都转化成竹简上的文字,一曲《离骚》传唱了两千多年,依然哀婉高亢,“骚体”也由此而来。
《楚辞》有着浓郁的楚文化色彩,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在屈原诗作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一个独树一帜的派系。那些唯美的诗句字字珠玑,是香草雨露的凝结,是民生多艰的太息,更是万古岁月的回音。
寻一个静谧的夜,燃一豆孤灯,捧一册黄卷,在《楚辞》的韵律里梦回战国,去感悟生命的一世花开,触摸那片落在岁月里的洞庭木叶。读《楚辞》,不仅仅是读一部千年前的诗集,更是读一场绚烂花开,一场峥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