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1000000009

第9章 梁启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8)

志是志个什么呢?阳明说:“要志在必为圣人。”他的门生箫惠问学,他说:“待汝办个真求为圣人的心再来与汝说。”(《传习录·卷上》)有一天,几位门生侍坐,阳明叹息道:“你们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有一位名叫李珙的门生起而对曰:“我亦愿立志。”阳明说:“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传习录·卷下》)这些话不知现代青年们听了觉得怎么样?我想,不是冷笑着以为迂而无用,便是惊骇着以为高不可攀。其实阳明断不肯说迂而无用的话,也断不肯说高不可攀的话。我们欲了解他的真意,请先看他对于“圣人”两字所下的定义。他说:

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锻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锻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之。故不务去天理上着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力愈多,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及其梢末,无复有金矣。(《传习录·答蔡希渊问》)

这番话可谓妙喻解颐。圣人中可以分出等第,有大圣人、小圣人,第一等、第二等圣人乃至第九十九等圣人,而其为圣人则一。我们纵使够不上做一万斤重的一等圣人,最少也可以做一两重、一钱重、一分重乃至一厘重的第九十九等圣人。做一厘重的九十九等圣人,比诸一万斤重的一等凡人或坏人,其品格却是可贵。孟子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必要如此方解得通,否则成为大妄语了。

当时,有一位又聋又哑的人,名叫杨茂,求见阳明。阳明和他笔谈,问道:“你口不能言是非,你耳不能听是非,你心还能知是非否?”茂答:“知是非。”阳明说:“如此,你口虽不如人,你耳虽不如人,你心还与人一般。”茂首肯拱谢。阳明说:“大凡人只是此心,此心若能存天理,是个圣贤的心。口虽不能言,耳虽不能听,也是个不能言不能听的圣贤。心若不存天理,是个禽兽的心,口虽能言,耳虽能听,也只是个能言、能听的禽兽。”茂听了扣胸指天。阳明说:“……你但在里面行你那是的心,莫行你那非的心。纵使外面人说你是也不须管,说你不是也不须管。”(《论泰和杨茂》)茂顿首拜谢。这段话虽极俚浅,却已把致良知彻始彻终工夫包括无遗。人人都有能知是非的心,只要就知之所及行那是的心不能行那非的心。虽口不能言、耳不能听,尚且不失为不能言、不能听的圣人。然则“圣人与我同类”,人人要做圣,人人便做圣人,有什么客气呢?至于或做个不识一字在街上叫化的圣人,或做个功被天下师表万世的圣人,这却是量的分别,不是质的分别。圣人原是以质计不以量计的。阳明教学者要先办个必为圣人之志,所办办此而已。

这样看来,阳明致良知之教,总算平易极了,切实极了。然则后来王学末流,为什么会堕入空寂为后世诟病呢?原来阳明良知之说,在哲学上有很深的根据。既如前章所述,他说:“心之本体便是知。”所谓“见得良知亲切”者,即是体认本体亲切之谓。向这里下手,原是一了百了的绝妙法门,所以阳明屡屡揭此义为学者提掇。但他并非主张“一觉之后无余事”者,所以一面直提本体,一面仍说“省察克治之功无时而可已”。而后之学者,或贪超进,或惮操持,当然会发生出近于禅宗之一派。此亦学术嬗变上不可逃避之公例也。钱绪山说:“师既殁,音容日远,吾党如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治之功。谓‘一见本体,超圣可以跂足’,视师门诚意格物、为善去恶之旨,皆相鄙以为第二义。简略事为,言行无顾,甚者荡灭礼教,犹自以为得圣门之最上乘。噫!亦已过矣。”(《〈大学〉问·跋》)王学末流,竞倡“现成良知”之说,结果知行不复合一,又陷于“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之弊,其去阳明之本意远矣。

注释:

[1]《传习录·黄以方记》中,阳明说:“初年与友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因指亭前竹子令格去看,友格了三日,便劳神致疾。某说他精力不足,因自生穷格,到七日亦以劳思成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观此知,阳明曾犯过泛滥无归宿的病。

又《文集·答季明德书》云:“若仁之不肖,亦常陷溺于其间者几年,怅怅然自以为是矣。赖天下之灵偶有悟于良知之学,然后悔其向之所为者,固包藏祸机,作伪于外而心劳日拙者也。”观此知,阳明曾犯过虚伪无着落的病。

[2]《大学》“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那两句话是解释“诚意”的,阳明却说他“指出个真知行”。盖阳明认致知为诚意的工夫,诚意章所讲即是致知的事,故无须再作《格致补传》也。此是阳明学术脉络关键所在,勿轻轻看过。

[3]此文虽说“知行本体”,其实阳明所谓本体专就“知”而言,即所谓良知是也。但他既已把知行认为一事,知的本体也即是行的本体,所以此语亦无病。

又阳明是主张性善说的,然则恶从哪里来呢?他归咎于私意隔断,此是阳明学重大关目,详见第四节。

[4]见第三节论心物合一。

[5]此是《传习录》中语。原文所谓头脑者,谓“只是此心去人欲存天理”,意思只是要动机纯洁。今易其语俾易了解。

[6]《传习录·卷下》,“问,圣贤许多言语,如何却要打做一个?曰,不是我要打做一个,如曰‘夫道一而已’,又曰‘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圣人,皆是一个,如何二得。”

[7]《传习录·卷下》有“草木瓦石皆有良知”之说,语颇诞谲。细看《阳明全集》,他处并不见有此说,或者即因《〈大学〉问》此段,门人推论之而失其意欤?《传习录·下卷》中,尤其是末数页,语多不醇,刘蕺山、黄梨洲已有辨证。

[8]《与邹东廓书》云:“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亦免没溺之患矣。”案:此书是正德十六年在南昌所发,时阳明五十岁,平宸濠之次年也。

[9]后来刘蕺山、黄梨洲都不信“四句教”,疑是王龙溪造谣言。我们尊重龙溪人格,实不敢附和此说。况且天泉证道时,有钱绪山在一块,这段话摘入《传习录》,而《传习后录》经绪山手定,有嘉靖丙辰跋语,其时阳明殁已久了。若非师门遗说,绪山如何肯承认?蕺山等人所疑者,不过因无善无恶四字,不知善之名对恶而始立。心体既无恶,当然也无善,何足为疑呢?

[10]阳明卒时五十八岁,《寄邹谦之书》是他五十五岁写的,读此可见其刻苦用功,死而后已。

[11]这段话还给我们一种重大的教训,就是令我们知道修养工夫,并不消把日常应做的事搁下一边,另起炉灶去做。譬如一个学生,不说我现在学校功课太忙,没有时间去致良知。你在课堂上听讲,在图书馆里念书,便可以从听讲念书上头致你的良知。念一部书,完全为研求书中道理,不是想抄袭来完成毕业论文,不是要摘拾几句口耳来出风头。读时,不草率、不曲解;批评时,不闹意气……诸如此类,就是读书时致良知工夫。《传习录》中尚有答人问读书一段云:“且如读书时,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12]阳明既排斥功利主义,当然也跟着排斥效率主义。他说:“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工夫不重效验。”(《传习录·卷下》)

同类推荐
  •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对于尼采,人们长期以来总是停留在“形而上学家”的认识上。当然,这个“形而上学家”是一个与“传统形而上学”有别的“新形而上学家”,或者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就尼采早期提出“审美形而上学”命题以及中晚期提出的“权力意志”等学说而言,这种认识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会忽略尼采思想、特别是其晚期思想的高度复杂性,忽视尼采在其写作生涯最后两年中彻底反形而上学的异质性。谱系学,正是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的体现。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经久不衰。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I(第27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I(第27卷)

    本卷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人的有关书信,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写给他们的书信,也包括这些同时代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本卷还收录了部分译者和编者围绕这些书信写作的译者说明、译后记和编者说明,记录了当时发现这些书信的时间、情形以及翻译过程等情况。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本书由吴晓明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超越之维

    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超越之维

    本书结合西方哲学,以更为“接地气”的马克思哲学解读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困境,回答青年人在日常生活的心灵困惑,对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进行客观解读。让大家理解: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哲学所思考的问题正是生活在北京、东京、纽约、巴黎、伦敦等每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青年人的心灵困惑。
热门推荐
  • 全职高手之四海八荒

    全职高手之四海八荒

    如果可以让你在现实中拥有游戏中的能力,你会想要拥有什么能力?二十四种职业,一款神奇的游戏,二十个有趣的副本和各种各样厉害的boss。你希望陪那个你想要的人一起纵横四海八荒吗?
  • 妖女涅槃重生

    妖女涅槃重生

    心脏被挖,双目被毁,手脚筋被挑断,这就是东方红莲的一生。再一次醒来,一颗名为“克里艾迪斯”的心脏在她的身体内运转,废物一夜之间变成天才,天赋显现,能力无限。上古神龙心甘情愿匍匐脚下成为卑微的坐宠,远古凶剑甘愿化作她手中斩杀敌人的利器。当那些将她如同蝼蚁般随意揉捏搓扁的人跪在她面前求饶时,她狂傲一笑:“把欠我的命债还回来,我就饶了你们!”
  • 修士记

    修士记

    无善恶之心,何以为人 无是非之心,何以为人 修真者纵逆天而行,亦为人也,须持善秉义,方能印证大道 修士记!
  • 异现场调查科前传1:血族革命

    异现场调查科前传1:血族革命

    超自然惊悚虐心之作,让人热血沸腾。宛如《冰与火之歌》,整本书出了N多领便当但是你一定很喜欢的人物……但,诺兰的传说永不褪色。如果有一天,诺兰真的逆天重生归来,是否可以用还魂术复活吉格飞?
  • 人中画

    人中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审美教育书简

    审美教育书简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 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最伟大的作家”,死后与歌德合葬。席勒与歌德的合作创造了德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十年,他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为《第九交响曲》四海传唱,他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的完善、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改良。席勒的著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蔡元培到郭沫若,从鲁迅到田汉,从王国维到朱光潜、宗白华,无不推崇他的思想成就、受到他的直接影响。
  • 僵神怒

    僵神怒

    当美女与帅气僵尸相爱会如何?他是被她那滴沉入湖底的鲜血唤醒的沉睡千年的僵尸......他苦苦修炼,不顾一切只为留在她身边,然而这个世界绝不允许异类的存在,杀戮接连而来,道与魔的交锋,僵神一怒,浮尸百万!只为那被人唾弃的爱恋,全然放弃了修炼成仙的夙愿。
  • 千金难泣

    千金难泣

    一袭青衫他从楼下路过,却不知让她再难忘怀。她是江南第一千金,自小就能给人带来财运,所以备受宠爱。而他,一届穷书生,自小看透人情冷暖。他和她,究竟是一段旷世情缘还是孽缘情债?无人解。人生若只如初见,她卧病榻时,他跪着向上天祈愿说:“哪怕小生折寿十年也愿换得金姑娘痊愈。”。。。。。多年后,得来的却是“若她离世,必厚金安葬!”情深缘灭,镜花水月一场梦。天亮了,她的梦也该醒了。
  • 光棍的烦恼

    光棍的烦恼

    老墩这辈子也没想到,自己就那么一扭头,就扭成了个百万富翁。老墩家在这座城市的东郊,离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不过七八华里的样子。早上站在村西头上,就能看到那沐浴在一片灿烂朝霞中的楼群。这一年多,每天早上他都骑着那辆没牌子的旧摩托车,去那一片海市蜃楼般的楼群上班。老墩所在这个村子南边的几个村子的地,都被财大气粗的开发商买去盖楼了。
  • 没有爱情,我们还能谋生

    没有爱情,我们还能谋生

    初恋最美好的事莫过于,那是你用最纯粹的感情去最舍得爱一个人的时候。22岁时,一场别有用心的恶作剧让沈以念与初恋男友陆子晨不辞而别,和好友林泽枫远赴巴黎。六年后,沈以念携丈夫林泽枫的骨灰回国工作,再遇事业有成的陆子晨,并受邀为他的未婚妻王诗蓝设计婚纱。当一切水落石出,当当年不辞而别的真相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让沈以念只能对陆子晨说:“不是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能在一起,我们只是凡夫俗子,终要各自嫁娶,没有爱情虽然不能称之为活,但还可以谋生,终究要完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