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4200000009

第9章 阁塘冲 破落的军官和养蜂人

外公在我记忆中的形象远不如爷爷那么清晰。在母亲口述关于外公零星、片段的生活时,我头脑中闪现出老家丘陵地上飞翔的乌鸦,或者水泽边的灰鹬鸟。外公给我的感觉仿佛是一只鸟:善良,敏捷,对人满怀爱意又充满恐惧。这种与人保持距离的动物,总是在天上飞,它们一辈子的命运,在一个孩子看来就是要逃脱捕获。

外公家是我家所有的亲戚中最遥远的,已快到邻县永新了。去外公家,通常是走路,往往要走半天不止,稍大以后,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便以车代步,似乎仍旧觉得遥远。我对外公的回忆,总是和他家门前干枯的老梧桐树、灶火旁辛辣的烟味,以及冬天田野里覆盖的白霜联系在一起。我去外公家,一般是去拜年,或是家里有要事需要通报。而那时,外公早已不在人世,只有外婆——我母亲的后妈,和舅舅一家,住在那栋建于清末或者民国年间的灰黑色的老房子里。我在外公家得到的感受,就是客气,但并不觉得很亲密。我的外婆,也就是母亲的后妈,有着旧年代乡村后妈所具有的品质:爱恨分明、亲疏有别,母亲在成长中充满了对她的怨愤。我的舅舅是他们姐弟中最不喜读书,也是懂事最晚的一个,我的表弟遗传了他的特质。但,这是我外公家,是我血缘的一部分,我大约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这里是构成我的一部分,我的某些特质出自这里。

外公姓陈,叫正春,他有个弟弟叫正德。舅舅是外公唯一的儿子,而正德公却人丁兴旺,给舅舅带来好几个堂兄弟。正德公似乎也是懂事比较晚,不像外公早熟、敏感,熟谙人世沧桑。正德公多子多福,而外公命运远比他坎坷。

在乡村社会,人多势众,对邻居则构成一种威胁。舅舅家势单力薄,屡受几个堂兄弟的欺压,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红白喜事,总是会遭遇许多难以描述的烦恼。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是堂兄弟,自然是一家人,应不分彼此,如古人所言“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但现实远不是这么回事。我的几个堂舅是同父同母,和舅舅一家则有疏有别,因为一些利益纠葛——有时甚至只是蝇头小利,妯娌间动辄恶语相见。可见,尽管我们今日时时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但在我几岁的时候,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敦厚纯良的传统社会风气已经败坏。

外公若是能够看到舅舅日后艰难的处境,不知作何感想。我想依他的个性,他不会像爷爷那样做出激烈的反抗,相反,可能会默默地吟几句“尽人事,知天命”的句子。从这一点上看,我的性格远不像我的祖父,而像外公。

外公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我对他的印象总很模糊。但我对与他见的最后一面却印象很深:他一身黑色、干净的对襟布衣,平躺在棺椁里,脸上是心满意足的安宁,灰紫的嘴唇微微张开,里面含着一枚铜钱(也可能是一枚银元),他的那双总是流露善意的眼睛,像舞台上的帷幕,已永远地拉上了。我趴在棺柩边沿,费解地注视他,思忖在一个五六岁小孩头脑中形成的死亡……我闻到了灵堂中“死亡”的气味:那是一种木棺上经年的油漆、亲人披戴的麻衣、火盆里焚烧的土纸、恸哭者的泪水鼻涕,和越过布满冰凌的田野上的寒风相混合的气味。我望着这张瘦小而寡白的脸,仿佛看见金色的阳光下蜜蜂的嘤嘤飞舞。除了我,没有谁再关心后屋的蜂房了。我的目光不免被后院荒废的蜂箱所牵引,那些金色的蜜蜂似乎正穿越灵堂幽暗的空间而来,萦绕在外公头顶跳着悲伤的舞蹈。外公猝然离去,从此它们的命运不被关心。

母亲说,外公自发蒙起开始读私塾,写得一手漂亮的瘦金体,他还可以将算盘搁在头上,手指拨算如飞,计算精确无误。在阁塘冲,甚至升坊乡,他可能是最有文化的人物之一。外公成年冠礼后,提出要和一位暗恋多年的芳邻结婚,不允。外公寻死觅活要太公答应这门亲事。可能这个一贯恭谨孝悌的儿子使太公觉得受到挑战,结果被这个奉道德伦常、仁义礼智为天理的人(他喜欢穿绸质米色的对襟长裳),吊在堂屋的房梁上痛打,几乎要去外公的性命。当晚,他的母亲偷偷将他从房梁上解下来,外公对着她磕了三个头便离家出走了。此后便杳无音信。

直至十几年后的一个春天,他突然回到了那个小山坳。一同回来的,还有一个坐在大轿里穿银色旗袍的女子——即我的外婆,怀里抱着一个三岁女婴——我的大姨。外婆是安徽六安人,一个富裕人家的千金。而外公当时已是国民党的一个军官。他们的出现,无疑使阁塘冲引起哗然。

外公当年离家出走后,去了外省,投笔从戎,进了军校。他周密、持重的个性,善良、宽容的心胸,和一肚子的墨水,帮助他在部队里节节高升,坐到一个母亲也无法说清的位置上了。战斗读书,读书战斗,这是外公参军后的生活写照。他嗜书如命,喜欢写字,每晚睡觉前日课一个时辰,直到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他步入晚年依然如此。他随身携带的箱子里放着金条、衣物和书籍——据说,外公家“文革”期间被抄,找出的金条有几斤重、书籍上千卷。

这些口述史,伴随着我的成长,既让我好奇,又让我费解,似乎带有传奇色彩,与我若即若离。

新中国成立前夕,外公本来准备南渡台湾,结果太公以病危连发几道电报,把外公骗回了乡村。为太公送终后,外公在公社里养蜂,选择这个职业,让我很感兴趣。起初,他是在公社里帮着抄抄写写,但没多久,便因为他的身份,觉得不宜在这个高度政治化的岗位上逗留,外公便成为了一个养蜂人。曾经驰骋沙场,在抗日战争中屡建战功的外公,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嚅嗫卑微的小老头——他本来个子就不高,一米六五不到,现在因为刻意的小心,显得更瘦小了。这个脸上总是密布着阳光般的微笑的老人,所经历的苦难,是我无从目睹也无从感受的。他和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我在他的身体里顺流而下,无法将他的世界泅渡和探索。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暴力和痛楚在他的身心里烙下的巨大印痕。在那个饥馑的年代里,家人生活中遭遇的苦难,在外公带回家的蜜糖中得到轻度的释解和补偿,这是否也是外公的一种生活智慧,或者是命运的一种灰色幽默?因为养蜂,可以换来南瓜和红薯,因此,在母亲的记忆里,家里总是有南瓜和红薯吃——比起更多的乡村家庭来说,外公一家饥饿的程度要轻一些。

我仍然记得一个场景,那自然也是极少能被记忆的画面: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蹲在外公家后院的蜂场里,面对着阳光下一个个豆腐块般的蜂箱,和嘤嘤飞舞的蜜蜂,充满着好奇和惊叹,对这些幼稚的生命充满着探索的冲动——伸出手去捞取飞舞的蜜蜂。外公来不及拦住,我的手掌被蜇得红肿,外公慌了神,用嘴来吮我的手指,并且不断地安慰我,在我哇哇大哭的声音中又恼又笑地注视着这个外孙,目睹到他人生中领略到的一次微不足道的创伤,此后他必将经历更多更深刻的伤害,才能真正成人。后来,一枚铜钱(银元),像一根柱子顶在了他的上下颚之间。此外,我对外公的回忆,没有更多。

运送灵柩上山的那天,大姨父牵着我的手随送葬的队伍出了门。从灵堂到山坡上的墓穴之间,要进行多次祭拜仪式。我学着大姨父的样子,面朝着八仙桌上外公的遗像鞠躬,绕着灵柩徐行,抛洒白色的纸花。冬天乡野的风冷彻肺腑,将花圈和白色的挽幛吹得呼喇喇响,飞扬的纸花,像一场盛大的雪落在送葬的路上。

我的脸上看起来是一种老成持重者所有的哀伤、恭谨。母亲后来告诉我,村里的女人不住地夸奖我:像他的外公一样深沉不俗、文质彬彬。我不明白,一个小孩的行为举止里为何能沉淀下一种似乎是过去年代的礼仪,这使他的气质与别的小孩不同。但我想,她们,肯定是先见地带着对我外公的印象,而主观地加在我身上。我是沾了外公的光,但也宿命般地被外公的形象所禁锢,成为他的仿照和临摹。

我不经意地回望那条通向村外的山路。母亲曾多次带我走在这条路上。从县城走到这里,要花上大半天的时辰,最使我痛苦的莫过于双脚,我走一段,母亲背一段。每次,都像是唐僧带着孙猴子走在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上……

有一次,我同母亲到阁塘冲去,在崎岖的山梁之间,见到一个穿黑布衣衫的老头,挑着两只铁皮筒,蜂蜜的香气从筒盖里溢出来。他看见我们却不言语,只微笑着张开嘴,露出里面白白细细的牙齿,他没有停下来,自顾从我们身边经过,然后在一棵老梧桐树下消失不见了……

后来我对母亲说起这事,她很惊异,无论如何不肯相信有这回事。

同类推荐
  •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内容有“好的时候非常好”、与中国有关的、不曾苟且、重读韩素音、焚烧舞台的演员、新井一二三眼中的八十年代、读董小记、香的文化史、谈笔记、岭南故纸寒香、活埋八卦里、管风琴,书生活等。本书为戴新伟先生近年文化随笔文字的结集,系“独立阅读书系”第三辑之一。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孤独的行脚

    孤独的行脚

    一年多以前的一个冬天,夜幕降临,伦敦的上空开始飘雪。我独自一人,误打误撞走到了圣保罗大教堂门前。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圣保罗大教堂门前所在的主要街道上,密密麻麻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帐篷,帐篷上扯满大大小小的字条,像布达拉宫前的帷幔。孤独的行脚,那些我的生活经历……
  • 把日子摆上地摊

    把日子摆上地摊

    与“大款”相交则锱铢必较;与“小官”相交则自爱自尊;与百姓相交则有利他人。皮二,一卖菜老农,一古板又正直的劳动者,亦可称大丈夫!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热门推荐
  • 独宠丑颜皇妃

    独宠丑颜皇妃

    容貌倾城又如何,容貌丑陋又如何,当朝无后,后宫唯一皇妃,貌丑,吾皇却独爱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控虫大师

    控虫大师

    在地球上有很多很多渺小的生命,虫子,它们的数量庞大,遍布世界,尽管它们很弱小,但却从未被人类所真正战胜,也从未臣服于人类,不过直到那一刻,它们终于体会到了被主所控制的喜悦………
  • 神墓

    神墓

    一个死去万载岁月的平凡青年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
  • 芫花曲

    芫花曲

    唐末年间,纷争不休。梁国边陲胡小小白月峰上椒天下修士幽芜的隐居之处,而莫裳正是师尊幽芜最小的弟子。在天下风起云涌之际,莫裳与“好哥们”五师兄莫云一起被师尊幽芜派下山去给远在蓬莱岛的蓬莱主人送剑。一路上,险象环生。莫裳与莫云的感情也在渐渐升温。直到到了蓬莱岛这个地方,他们发现这里阴谋重重,随之而揭开的是一个个惊人的真相。。。。。。
  • 销售中的心理学策略

    销售中的心理学策略

    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销售工作中,心理那点事儿还真是不得不琢磨,否则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忤逆了客户的“心”。《销售中的心理学策略》并非学术著作,其内容旨在通过故事和案例来揭示现实销售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带读者轻松读懂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 宗主真坏

    宗主真坏

    天地突变,妖魔横行,新元开启,隐世宗门纷纷重现,张天阳随手创建的宗门横空出世……
  • 名人传

    名人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罗曼·罗兰在作品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犍陀国王经

    犍陀国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映山花开的村庄

    映山花开的村庄

    洪山村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在映山红花开的季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始了。原来的老村主任不愿意继续干下去,要带着儿子到城里赚钱。而他的儿子贾宇田是部队复员军人,决心为改变山村的贫穷面貌而竞选村主任。此时,村里在城里当包工头的钟德元带着小蜜回来了,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结巴儿子卫华推到村主任的位置上,以便好谋取村里的利益。为了给儿子拉票,他不惜花费巨资,捐款为村里修公路,行贿领导。在第一轮选举时使儿子的选票名列前茅。为了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贾宇田在村支书钟子民的支持下,决心发动群众捐款,修好出山的公路。在群众的支持和上级的关心下,修路工作顺利展开。与此同时,贾宇田同钟莉莉,钟子民与翠花嫂之间的爱情也在这映山花开的季节成熟起来,充满了幸福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