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5700000003

第3章 共攀桃李出精神——《紫箫记》述评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生以“玉茗堂四梦”傲视曲坛,特别是其中的《牡丹亭》传奇,“几令《西厢》减价”,至今仍活跃于舞台。但要讨论汤显祖剧作的成就,还必须关注其传奇创作的发轫之作——《紫箫记》。

《紫箫记》演唐代著名诗人李益与王府郡主霍小玉的爱情故事。本事出唐人蒋防的《霍小玉传》。小说原为一个悲剧性故事,以才子李益负心别娶、霍小玉抱恨而终为结局。但汤显祖此剧不是对唐人小说的简单翻版,而是借唐人小说为线索,另起炉灶,结合其他故事,重新创作而成。

《紫箫记》得名于剧中第十七(《拾箫》)、十八(《赐箫》)、十九(《诏归》)三出,小玉在上元佳节拾得紫玉箫一管,并得赐箫诏归团聚。这一情节,实据《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中一段故事的改编,只是将妇人换成小玉,金杯换成紫玉箫,情节亦略作改动(徐朔方《紫箫记考证》)。

《紫箫记》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万历五年(1577)秋至七年(1579)秋(徐朔方《玉茗堂传奇创作年代考》)。其时汤显祖年岁在三十左右,因不受当时首辅张居正招览,累试不第,在临川家居,与友人吴拾芝、谢廷谅、曾粤祥等朝夕唱和,用当时还较少为文人士大夫关注的传奇戏曲形式,创作这部才子佳人故事戏剧。

但是,《紫箫记》只写到三十四出,因友朋分散等原因,就因故中止了。

现在可以看到的《紫箫记》的内容是这样的:

时值新春,陇西书生李益(十郎)在京应制,与友人骠骑将军花卿、徐州武举石雄、吐蕃侍子尚子毗春日宴集。霍王侍妾郑六娘携女儿小玉并侍女浣纱、樱桃在府中翠阁银塘春游,感受新春气息。花卿于军营中宴请十郎,令爱姬鲍四娘唱曲佐酒,时有郭小侯骑骏马过,花卿乃以爱姬鲍四娘换取骏马。郭小侯为四娘置别院,只是让她在良辰佳节入府中相随歌舞。恰在此时,郑六娘请鲍四娘担任女儿小玉教习。小玉向四娘求“外间才子诗词”,鲍四娘举李十郎“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之句,引动小玉无限遐思。

霍王人日家宴,命郑六娘、杜秋娘演唱新词。在听了李益[宜春令]词后,霍王感慨万千,尘心顿消,决定入华山修仙。行前赐郑六娘名净持,赐女儿小玉红楼一座,从其封邑姓霍;让杜秋娘到西王母观中修道。李益访鲍四娘,得知小玉深爱其诗,因托四娘为媒,前去说亲。小玉担心李益已有婚娶,又怕婚后需回陇西,便让侍女樱桃假作鲍四娘养女,前往打探。樱桃探明十郎未婚,婚后也将在京城久住。十郎则将家传的九子金龙镜、三珠玉燕钗作聘礼。又向花卿借骏马仆人,前往霍府就婚。

花卿、石雄、尚子毗前来祝贺。席间,花卿让小玉要勉励丈夫“努力前程”,小玉则谓“只怕十郎富贵,撇了奴家”,花卿当即担保“十郎不是两心人”。转眼上元佳节来临,皇帝下旨,传示都下士女,无论贵贱道俗,俱得至华清宫玩灯,尽丙夜。以示与民同乐。十郎与小玉同去赏灯,兴浓忘记时间,不觉丙夜已尽。恰逢金吾清宫,慌乱间,小玉与众人走散。惟于地上拾得紫玉箫一管,因思自己一个弱女子,此刻纵出得宫去,也将落入外间少年之手,不如让清宫太监拿住。小玉被拿住后,交郭娘娘讯问。小玉细说情由。娘娘嘉许小玉好志气,并引奏御前。皇上赐小玉所拾紫玉箫一管,内科一道,派女官内臣送回府。

小玉与十郎情意日深。一日游园,小玉谓男子多好新,因与十郎约定十年欢爱;十年后,允其另聘新欢,自己也死而无憾。十郎则称决不相负,并在乌丝栏纸上写下誓言:“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永劫同灰,无忘旦旦。”

十郎殿试,被圣旨钦点为状元,授翰林供奉,并着五日后往朔方参丞相杜黄裳军事。好友石雄中武状元,奉旨经略陇西吐番事;花卿表奏边关效用,奉旨仍任西川节度使;尚子毗亦获准西归。四人依依惜别,小玉亲到霸桥驿为十郎送行,愁肠寸断,悲怨缠绵。

十郎抵塞后,与杜丞相出塞巡边,担当使命。小玉在家中思念十郎,与母亲前往西王母观中烧香祈保。一日,圣旨传到边关,诏召杜、李回京,朔方边情暂付左、右将军协理。杜丞相令十郎调停二将,酌理边情,自己先入长城,半月后即派人接取。杜丞相途经章敬寺,访旧友四空禅师,感叹人生“只是蜉蝣一梦”,在佛前发念,“愿抛烦恼,竟证禅心”。临行前,对四空允诺,回京“谢官后,长来栖托”。半月后,十郎想念爱妻小玉,正思绪万千之际,接取他返京的旗卒方才来到。

尚子毗自归吐蕃后,在昆仑山中闭门读书。一日吐蕃赞普来访,言欲攻打唐之陇西。尚子毗劝其不如与唐和亲,赞普即邀其出山同行。尚子毗允诺,但要求不受品级,且完事后容其自便。

又是一个七夕之夜,郑六娘为减轻女儿相思之苦,请鲍四娘、杜秋娘过红楼乞巧穿针,众人嬉戏正酣之际,报子来报“李老爷已到”,众人惊喜无比。

以上即此剧已完成的三十四出之剧情。而据第一出《开宗》预告的剧情概要,这还不到全剧的一半。其未完成部分,剧情大致是:十郎回来后,又担当护送公主出塞和亲的大使,和亲队伍与异族军队发生冲突。有徐姓女子,陪同十郎一起出塞和亲,因而也同受围困。李益出塞,久久未归,是非谣言传到了小玉耳中,小玉遂心生痴妒。小玉因家无出产,处境困难,遂将御赐的紫玉箫卖了,以筹银赀。正当十郎危急之际,好友尚子毗赶到,解开了重围,救出了十郎与公主。皇上嘉李益功勋,迁升他为当朝一品的官职。小玉也终于与李益团圆,有情人终成眷属。

《紫箫记》叙写了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以有情人的最终团聚,替代了其所本的唐人小说的悲剧结局。小说中负心绝情的李十郎,在汤剧中也成了忠于爱情的志诚郎。不过唐人小说对封建门阀制度进行尖锐批判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紫箫记》中也就荡然无存了。尽管剧作对人间“真情”予以颂扬,显示汤氏“至情论”思想在其不甚成熟的处女作中即已萌芽,但《紫箫记》所歌颂的李、霍爱情,格调并不高,纯粹只是一种男欢女爱,缺乏较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这里我们不妨与《西厢记》所描写的崔、张爱情作一比较:崔莺莺是在老夫人“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一回去来”的吩咐下出场的,一个幽居深闺、各方面均受到严格管制、压抑的封建贵族小姐来到大家面前,且一出场就唱了一曲:“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样一位身心受到极端压抑的封建大家闺秀,当一位风流倜傥的书生出现在她面前时怎能不怦然心动,所以剧本才会有“旦回顾觑末下”(旦即莺莺,末为张生)的表演提示。张生也的确堪称“情种”,见到天仙一样的莺莺小姐,简直忘乎所以,并当即改变自己的计划,提出到普救寺觅一僧房“温习”功课的要求,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能得到机会多看几眼莺莺,甚至连上京去应举也抛到脑后,其后的跳墙、相思、惊梦等情节也表现了他情感的一贯性。最后当爱情遭到了代表封建势力的老夫人的阻挠时,他们也是齐心协力冲破阻挠(在红娘的帮助下),战胜困难。可见,崔、张爱情已经不再是那种寻常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王实甫已将之置于与封建婚姻制度相对立的高度来谱写这曲恋歌。

对比之下,《紫箫记》中的李、霍爱情则仍未完全脱离“才子佳人”模式的窠臼。小玉生长在锦衣玉食的王侯家庭,父亲出家修仙,准其听母择婿,母亲为她选婿最后也要其本人首可,颇有些今天家庭民主之风。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小玉能凭两句诗即对李益产生倾慕之心,因其才而爱其人,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剧中李益虽也被刻画成志诚郎君,但他起初求的却是能配得上自己才华的绝色女子,且要求对方有丰厚的家资,以便婚后既能餐秀色,又能享荣华。婚后他们过着男欢女爱的幸福生活,小玉虽也担心过十郎将来会抛弃她,但李的一纸盟誓就换得了她的安心。霸桥送别,小玉愁肠寸断,十郎则眼泪也不肯轻易洒落。虽然《边思》一出也写了他对小玉的思念,但后面他又娶徐女做小,用情则不专一。可见,《紫箫记》所描写的李、霍爱情显得有些平庸,李益身上总是散发着一丝男权的气息。

不过,《紫箫记》毕竟是汤显祖在传奇创作上的初次努力,在剧作的思想内容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紫箫记》将唐人小说对李、霍婚姻悲剧的描写,改变为对李、霍爱情的赞颂。这在当时尽管缺乏现实的基础,却与晚明泰州学派的启蒙主义思潮是合拍的。汤显祖曾师从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1483-1541)的三传弟子罗汝芳(1515-1588),泰州学派尊重个体,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至情论”思想与之是一脉相承的。《紫箫记》对“真情”的歌颂,尤其是对霍小玉执着爱情的赞美,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小玉虽出身王侯之家,但由于母亲的出身不高,她也没有太多的优越感,随着霍王入华山修仙,她与母亲被放出,因而在婚姻上,她自是极其慎重。当鲍四娘前来为李十郎提亲时,尽管她对十郎心仪已久,但聪敏机智的她却派出侍女樱桃去弄清十郎求亲的真实目的,等到最终确定十郎是可以托付终身之人,才对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真心。因此剧中才会有霸桥送别时小玉的愁肠哀怨、西王母观为十郎烧香祈保、十郎娶徐女作小后小玉的痴妒等关目,所谓爱之深、思之切、恨之亦切是也。正如汤氏自己所言“霍小玉能作有情痴”(《紫钗记题词》),虽然这是针对《紫钗记》中的小玉而言,但《紫钗记》对小玉性格的描写基本上吸收了《紫箫记》中小玉形象的合理内核,《紫钗记》的大团圆结局也可说是对《紫箫记》结局的保持。当然,《紫钗记》增加了卢太尉这一形象,使其批判锋芒远远超过了《紫箫记》。因此,对“有情痴”的小玉的歌颂,对其一往情深、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肯定,应该是汤氏创作《紫箫记》最初的出发点。只是初作传奇,还不能较纯熟驾驭这种艺术形式,使得在对人物的把握上出现了欠缺,但这一切都将随时间的推移,作者人生历练的增长而臻于完善。

其次,《紫箫记》增加了杜黄裳这一人物,也值得我们注意。杜黄裳以邠国公并丞相的身份,亲临朔方戍边。这一情节的设置,当然是为了写十郎在殿试后到朔方参军戍边,但对杜黄裳这一形象在客观上起到了褒扬作用。历来论者均指责《紫箫记》情节枝蔓芜杂,缺乏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与杜黄裳有关的系列情节即体现了这一特点。当圣旨召杜丞相与李参军回朝后,先走一步的杜黄裳不是直接回朝复命,而是枝生出他路经章敬寺,前往拜访长老四空,并在佛前忏悔,还许下谢官后长来栖托的诺言等情节,使得剧情进展缓慢。

汤显祖在《紫钗记题词》中谈到《紫箫记》的创作情况,谓“往余所游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诸君,度新词与戏,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言四方。诸君子有危心……”,在为梅鼎祚《玉合记》所作的题词中又说“且予曲中乃有讥托,为部长吏抑制不行。多半《韩蕲王传》中矣”。这说明这部作品尽管没有完成,但在当时就已产生了影响,汤显祖在中进士后,将它带到了南京任上,并且应当有续完的计划,不意传观之中,是非顿起,甚至汤显祖的上司(部长吏)直接出面制止,更使“诸君子有危心”,因此不得不中止。

这里是非顿起的原因,当即认为汤显祖是以杜黄裳影射权相张居正,讥讽张曾对一个叫李中溪的和尚允诺过“与翁期于太和衡湘之间,一尽平生”(张居正《答李中溪有道尊师》)。其实这里杜黄裳流露出来的功成名就、归心于佛的思想是作者思想复杂性的一个体现,在《紫箫记》中,这种消极出世的气氛一直弥漫未消,前有霍王入华山修仙,又有杜秋娘于西王母观修道,还有尚子毗避居昆仑山中,闭门读书,谢绝时事。因而杜黄裳的归心于佛只是作者的这一思想的再度展现。然而,作者未必然,而读者未必不然。当时敏感的读者既有此种解读,以此前汤显祖不受张居正招揽而致累试不第的情况,也难免使人发生联想。以致汤氏不得不将这部未完成的不成熟之作“具词梓之,明无所与于时也”(《紫钗记题词》)。但这样一部不完整的作品不仅居然刊行问世,而且在明末即有三种刻本,并且万历间的戏曲选本还选录有此剧散出,也从另一个侧面可见汤氏此剧的成就。

明初百余年间,南戏传奇仍处民间,而罕有文人士大夫留意。明中叶之后,《香囊记》、《玉玦记》等出现,文人士大夫始染指。但其创作,主要是从文人的视野,着眼于文人的情趣。所以多用典故,对白喜用骈文对仗。所以多是案头之作,而非场上之剧。

《紫箫记》作为汤显祖在传奇戏曲上的初次尝试,也存在以上所述情况。这突出体现为汤氏在创作过程中对语言的刻意雕琢。这样,我们看到《紫箫记》中到处是长篇的骈四俪六的韵文说白,而且触目皆是典故。下面我们试从第二出《友集》中李益上场白中截取一段,以见其一斑:

王子敬家藏赐书,率多异本;梁太祖府充名画,并是奇踪。小生少爱穷玄,早持坚白。熊熊旦上,层城抱日月之光;闪闪宵飞,南斗触蛟龙之气。对江夏黄童之日晷,发清河管辂之天文。

确实对仗工整,且句句均有典故。当然,这样雕琢语言的结果,是曲白的艰涩难懂。对一般人而言,要读懂这些充斥典故的文句实非易事。故而明人王骥德说:“《紫箫》诸白,皆绝好四六,惜人不能识。”(王骥德《曲律·论宾白第三十四》)汤显祖的好友帅机也认为《紫箫记》是“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见汤氏《紫钗记题词》)。对《紫箫记》语言的上述特点,也许徐朔方先生如下的评论堪称允当:

长篇的韵文说白,特别是第二出李益、第十七出严遵美的上场词,骈四俪六,有如一篇独立的六朝小赋。曲文多而且长,非韵文的对白则又少又短,重唱不重做,有漂亮的曲文而很少包含动作。

《紫箫记》比同时代的文人传奇具有更典型的文人传奇的弱点,别的文人作家对文采的追求都没有走得象青年汤显祖那么远。在别人似乎是习气难除,才显出文人本色,在汤显祖却是有意对戏曲语言的锤炼和提高进行探索。可以嫌他求之过深,失之艰涩,但是决不凡庸近俗而失去自己的个性。

——见徐朔方为胡士莹校注《紫钗记》所作《前言》

看来,这是剧作家的追求,即追求一种典丽的语言风格;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即经过《紫箫记》的探索尝试,才会最后出现“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的《牡丹亭》。

《紫箫记》虽然在写出后不久,由于要证明“无所与于时”,即雕版刊布,但流传下来的版本并不多。主要有:(一)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刻本,四卷,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本全称《新刻出像点板音注李十郎紫箫记》,每卷卷端均题署“临川红泉馆编、新都绿筠轩校、金陵富春堂梓”。《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曾据国图藏本影印。(二)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金陵世德堂刻本,二卷。此本全称《新镌出像注释李十郎霍小玉紫箫记》,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藏旅大市图书馆(按,即今大连图书馆)。(三)明崇祯间汲古阁原刻初印本,二卷。(四)明末汲古阁刻《六十种曲》所收本。现在出版的校点整理本主要有:(一)钱南扬校点《汤显祖戏曲集》所收本。此本以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为底本,以金陵富春堂刻本为校本。(二)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所收本。此本以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为底本,以金陵富春堂刻本为校本。

本书以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为底本,同时参考金陵富春堂本、钱南扬校点本、徐朔方笺校本等确定文本的取舍,书中一般不再出校记一一说明。金陵世德堂刻本因未获见,故无法参校。书中插图取自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序刻曲选本《月露音》。

《紫箫记》的评注,目前只有《六十种曲评注》中所收曲家源先生的《紫箫记评注》。曲先生所做的是开创性的工作,其注释虽间有可商榷处,但筚路蓝缕之功,高不可没,值得我辈学习。本书注释条目大部分为笔者新撰,在注释时,除对曲先生注释中可商榷之处,作出自己的解释外,对其成果也作了适当参考,文中不再一一说明。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评注者学识有限,所作注释难免存在讹误,所作评论也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祈学界前辈、同好以及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

同类推荐
  •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收录了石评梅的大部分散文及小说作品,介绍了石评梅自身的情感苦旅和内心的彷徨与迷惘,揭示了“五四”时代知识女性在情感与理智冲突中的挣扎,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光明的渴望,以及对妇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呐喊,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 回眸中的感悟

    回眸中的感悟

    本书坦诚地回忆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情趣和爱好、事业和奋斗。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岗位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水浒密码:解密一百单八将

    水浒密码:解密一百单八将

    梁山108条好汉,共涉及77个姓氏,其中以李姓最多,有7人,约占好汉总数的7%,这一比例基本与如今李姓在全国人口的比例相当,施耐庵真有先见之明。在梁山108条好汉当中,曾经在宋朝各级政府当过公务员的有33人(以人物出场后为准);占山为王的黑帮老大有25人(以人物第一次出场为准);地主、富农出身的10人;开酒店的私营个体户出身的9人;打渔出身的8人;其他出身的23人……本文从今人的立场重新解析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宿命,让读者以新的角度去品味这部文学巨著。
  • 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这是一系列治愈风格的关于爱情的小故事与小领悟。每个时代男女的爱情心态,都是这个时代的图腾。全书由慧黠的短章组成,上谈文人掌故,下涉尘世生活,笔调自由出入想象与现实,轻松剖析中国当代都市生活中男与女、爱情与饭票、精神与物质等话题。文字幽默犀利,立意不落窠臼,是一个都市女子对爱情独立且不失温柔的解读。在这些属于中产阶级的小品文中,因着作者悲悯的情怀,使整本书仿佛冬日午后的阳光,在俏皮幽默中也充满了爱意。
热门推荐
  •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融生活和经济原理于一体,让你更加理性的认识生活,更加准确的把握生活的内在。从柴米油盐到逛街购物,从求职就业到创业投资,从财富收入到幸福人生,经济学紧跟你的每个脚步,看懂经济学才能走好人生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经济学紧密相关,很多人从不觉察也不去思考。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将生活和经济紧密连接,谁都无法回避生活中无孔不入的经济链条。面对生活就要面对经济,既然要面对,我们就要掌握主动,让不利变有利,从适者生存到发展获利,获得物质财富,并彰显人生价值。
  • 柳非烟

    柳非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冥界双生妃:太子别无礼

    冥界双生妃:太子别无礼

    她只是冥界曼珠沙华花丛中的一朵,却不自量力恋上了那转身风华的天界太子。好嘛恋上了就恋上了,可是为毛线这太子没事拎了姐们下界历劫还硬是要收银家为徒?等等他不是才刚历劫回来吗又下界,这是闹哪样?于是,绯君幽带着自己的小宠物跟个跟屁虫一样跟在太子殿下的身后奋力前行,无奈太子殿下一个转身她有眼没看路直接撞了上去,太子殿下圈住她一双眼睛黑不见底:“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绯君幽抬眼看着这风华绝代的男子,心慌意乱表面却淡定道:“我在想,我恋你一生,你可爱我一时?”
  • 特工萌妻:洛少别腹黑

    特工萌妻:洛少别腹黑

    情之一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身份是假的,承诺也是假的!莫云汐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听信男人的花言巧语,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还傻傻的痴等,直到那个男人和别的女人订婚她才幡然醒悟,转身攀上那个鸭先生,可仔细看,越发觉得他和他长得像.....原版还是高仿?继续还是就此放手?她说:听过许多大道理,可我还是忘不掉那个渣男!他说:小乖,等我,若我还有命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舞良玉

    神舞良玉

    祖上助先皇开疆,一门两百余年荣光,良玉身为将门嫡女,却与时下帝都那些闺秀不同。传闻她三岁习武,五岁掌家,待人和善,不知多少人感叹,可惜她是女儿身。七岁入得太学读书,识得两个皇子,一人幼时便被冠以天才之名,以母亲姓氏为名,风头无两,谁曾想,一夕之间,身染剧毒,目不能视,从此只身常与水榭碧湖相伴。还有一人是北帝醉酒方才留下的血脉,却是在其母逝去时方才知道其存在,面若好女,身量瘦削,这是良玉初见时于他的印象,明明是皇子,衣衫上却还打着精致的补丁。一夜之间,神武一门祖上荣光尽灭,成了通敌叛国的罪人,父亲死不见尸,母亲身着朝服带着他们在朝堂泣血而歌,却不过是落得发配苦寒之地的下场。谁能料缘分深浅
  • 中原地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史

    中原地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史

    本书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梳理了史前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大量的考古发现资料,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民族学资料等,从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进而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既是史前时代晚期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史学化”成果,也是中原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考古学论著,对理解和认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借尸还魂:夫人闹和离

    借尸还魂:夫人闹和离

    她一曲水袖舞名动天下,却换得皇姐的嫉妒与暗杀,抛尸枯井!借尸还魂后,她以另一名女子的肉身重生,势要报仇雪恨,将皇姐手刃于刀下。她乃当今丞相夫人,被小妾所害香消玉殒。再睁眼,她已非她,小妾心狠,她手辣,步步为营,屡战屡胜。她的锋芒毕露,引来了一群狼的偷窥……有一日,卫琉璃手拿一张纸,盯着苏如瑾,雄赳赳道,“姓苏的,老娘要和离!”他笑得张狂邪魅,将她禁锢在墙角,阴森森道,“带着我的种,准备和离去哪?”
  • 神武战尊

    神武战尊

    圣域第一强者惨遭毒手,不幸陨落,重生五百年之后。得绝世功法,练无上神功,开启一段逆天修炼之路。一拳灭霸主,一念裂苍穹。洪荒霸体,以我为主;九天十地,以我为尊!
  • 永居异乡

    永居异乡

    《永居异乡》是一部诗歌精选集,选取了先锋诗人欧阳昱的70首经典之作。本诗集除了收录了欧阳昱《限度》《二度漂流》《诗非诗》等三本诗集里的最优秀的诗歌,还收录他2000年以来的新作,是一部足以反映诗人全部写作风貌的作品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