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5700000006

第6章 友集(2)

(相见拜介[90])天正初启节[91],日陆早迎祥[92]。百灵添景福[93],万里庆年光[94]。(闲叙科)(花卿)十郎,你们才子,年年元日试笔[95],可已有新作否?(十郎)朝罢归馆中,遥望故乡几拜,不胜客邸之思。旋即整具辛盘[96],奉候佳客,未遑及于毫翰[97]。(花卿)对客挥毫,便可口占绝句一首[98]。只是一件,不许用旧年元日的诗,立一新体。上句要说自己,或表字[99],或姓名,或俗号,下三句说自家新年来意概[100],何如?(十郎)愿老将军先占。(花卿占诗介)道是花卿出众来,将军曾宴集灵台[101]。云龙帝座朝元日[102],羽卫雕盘紫气回[103]。(十郎)正是骁骑将军意概[104]。诗到石子英了。(石占诗介)身是淮南石子英,翘关此日拜王正[105]。愿令春气销兵气[106],无事空邀麟阁名[107]。(十郎)好,武状元的意概。诗到尚子毗了。(尚占诗介)身是昆仑尚子毗,朝正侍子拜龙墀[108]。西归更祝金王母[109],玉琯东风满月支[110]。(十郎)正是侍子的意概了。(花、石、尚)请教十郎。(十郎笑占诗介)四海才情李十郎,春开阊阖转年光[111]。椒花此日传椒殿,柏叶新年侍柏梁[112]。(花、石、尚)十郎意概,一定中状元了。(青儿持酒上,跪介)小青儿也新正口占几句[113]。(众笑介)好,你也学做诗。(青儿)我相公玉笈金书[114],牙签宝[115]。中间觅怪搜奇,分门索类[116]。俺相公目即成诵,在青儿手不停批[117]。(花卿)这等是近墨者黑。你便占来。(青儿占诗介)书房僮干小青儿[118],春日春盘青菜丝[119]。老我百年愁烂熳[120],呼儿觅纸一题诗[121]。(花笑介)好!杜子美是我的老朋友,他的诗到被你小使们抄来抄去也抄熟了。(青儿)也抄不全,只抄得些《杜律虞注》[122]。(十郎)小厮不要胡诌[123],看酒过来。(把酒科)

【玉芙蓉】椒花媚晓春,柏叶传芳酝[124]。愿花神作主,暗催花信[125]。良家少侠随鱼阵[126],侍子阳和起雁臣[127]。(合)青韶映[128],看条风拂水[129],献岁含英[130],年年春色倍还人[131]。

【前腔】[132](花、石、尚)祥云入吕新,丽日长安近[133]。向正元共祝,寿觞初进[134]。丹蓂瑞历宜三正,粉荔高盘簇五辛[135]。(合)春风鬓,笑林中未有,柳上先过,屠苏偏让少年人[136]。

(国子监差人上报介)道有韶华地[137],偏宜令节新[138]。今日圣旨:凡在京文武学生,四夷侍子,俱要入太学习乐[139]。石老爷、尚老爷要行了。(石、尚二客辞别介)老将军再饮数杯去。无事逐梅花,相教觅杨柳。且复去还来,含情寄杯酒。(下)(内作鼓笛,唱)喜春光,岁首还。(十郎问介)什么人在门外唱?(花卿)想是教坊子弟迎春还的[140]。(十郎)青儿,外面叫那唱的进来,劝花老爷酒。(教坊上见,叩头介)久闻陇西李十郎相公大名,教坊们迎春而回,在此经过,敬献一曲。(唱介)

【雁来红】喜春光,岁首还。醉芳辰,媚远天,晨祥此日开春殿[141]。缇琯风灰转,一片青幡暖玉田[142]。(合)黄云见,人沾圣泉,露盘浆,长乐宴[143]。

(十郎)有劳了!(教坊)还舞一曲。(唱介)

【前腔】女夷歌[144],宝瑟弦。舞《云翘》[145],彩胜偏,青湖富贵长如愿[146]。画帖宜春燕[147],柳带桃枝又一年。(合)香书献,衔龙佩悬[148],展银幡[149],开笑面。

(十郎)有劳了!青儿,取锦帕[150]、银钱,赏他们去。(教坊)不须赏。俺们教坊中供奉[151],不唱旧词,只要见今有名才子诗曲[152]。玉树园中,何但先朝伴侣;沉香亭北,曾经后夜《清平》[153]。李峤在时,一歌“汾水”;王维去后,懒唱《阳关》[154]。今日十郎之名,遍满京都。欲谱《阳春》,翻歌《子夜》[155]。但得巧心一词,不用缠头双锦[156]。(十郎笑介)原来你们都唱新词了,到有志气。只一件来,客中篇制不多,复为好事传去。你今后供奉,旋来相求未晚[157]。(教坊)教坊们供奉都有时节,且求眼下急用新词:霍王府里[158],最重人日登高[159];皇帝御前,首要元宵设宴[160]。请相公先挥寸管[161],见借二词。(花卿)十郎便可挥与他去。(十郎)使得。(十郎做吟哦写介)(付与教坊介)人日词可用[宜春令]谱之[162],元宵曲可用[探春灯]谱之。(教坊背看新词,笑赞介)奇哉!奇哉!果是洛阳秀才[163]。(回身介)借相公酒谢一杯。(唱介)

【簇御林】铜驼陌,集少年。金马门,寻俊贤[164]。新词巧出骊珠串[165],这才华定是金闺彦[166]。(合)看新年,云香浪暖,变化濯龙川[167]。

(花卿)你们不知,这小词儿,大才的人着甚么紧。

【前腔】青云器[168],《白雪》篇[169]。待吹嘘,送上天[170]。胸弢列宿人空羡,倒珠玑写出君裁见[171]。(合前)

(教坊辞介)(十郎)客馆萧条,劳卿歌舞。(教坊)佳人竞劝宜春酒。才子新抽绝妙词[172]。(下)

【尾声】(十郎)春气待芳金谷苑[173],春歌啭暖玉隆天[174]。(花卿)十郎,明后日可过寒衙一饮,有姬鲍四娘可出劝酒[175]。好看桃李过青轩[176]。

九天春色满神皋[177],燕市相过意气豪[178]。

绿酒待看花烂熳[179],《阳春》初奏曲弥高[180]。

注释:

[90]介:戏曲术语。南戏、传奇剧本里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常与另一提示角色表演动作的术语“科”合称为“科介”。本剧中提示角色表演动作有时就用“科”,如下面“闲叙科”即是。

[91]“天正(zhēng)”句:天正刚刚开启一年的节气。天正,周代历法,以农历十一月(子月),即冬至所在之月为岁首,古人以为得天之正,故称。

[92]日陆:此处疑有误,或当作“日睦”。日睦,即风调雨顺。

[93]“百灵”句:各种生灵都大添了福气。百灵,旧解为“各种神灵”。这里当指众生灵。景福,洪福;大福。《诗·周颂·潜》:“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94]年光:本指年华、岁月。这里指春光。唐王绩《春桂问答》诗之一:“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95]试笔:元日为一年之始,这天动笔写诗作文,也是一年里的第一次,故称“试笔”。唐陆龟蒙《村夜》诗:“开瓶浮蚁绿,试笔秋毫劲。”

[96]“旋即”句:旋即,立即,马上。整具,准备。辛盘,即五辛盘。

[97]“未遑”句:还未顾得上动笔,未遑,无暇,顾不上。毫翰,指毛笔。也借指文字、文章。这里指动笔写作。

[98]“便可”句:就可以随口作一首绝句。口占,指写诗作文不起草稿,随口而成。绝句,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唐,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唐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称古风。

[99]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不便直呼其名,就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后因称字为“表字”。

[100]意概:气概,胸怀。

[101]集灵台:唐玄宗时,在华清宫建长生殿,取名集灵台。《旧唐书·玄宗纪下》:“新成长生殿,名集灵台,以祀天神。”

[102]云龙:即云龙门。详见本出注释[57]。

[103]“羽卫”句:羽卫,皇帝的卫队和仪仗。《旧唐书·赵隐传》:“德宗幸奉天,时仓卒变起,羽卫不集。”雕盘,像雕一样盘旋。这里指皇帝的卫队多,守卫严。紫气,紫色云气。古人认为是祥瑞之气,常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

[104]骁(xiāo)骑:武官名。《旧唐书·职官三·武官》:“左右骁卫:古曰骁骑,隋改左右备身为左右骁卫,所领名豹骑,国家去骑字曰骁卫府,龙朔去府字,改为左右威武,神龙复为骁卫。”

[105]“翘关”句:身为武举人的我今日也来参加朝贺礼拜。翘关,本指举起门关。《文选·左思〈吴都赋〉》:“翘关扛鼎,拚射壶博。”唐李周翰注:“翘、扛皆举也。关,门关也。”唐代用作武试科目。《新唐书·选举志上》:“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这里借指参加武举考试的武生。王正(zhēng),王朝钦定历法的正月。特指元月元日。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幡。”

[106]兵气:战争的气氛。《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祥数见,兵气且至,奈何?”

[107]麟阁名:在麒麟阁上题名。南朝梁虞羲《咏霍将军北伐》:“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麒麟阁是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108]龙墀(chí):犹丹墀。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之三:“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麴尘丝。”也借指皇帝。《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龙墀。”

[109]金王母:即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住在昆仑山的瑶池。传说她园子里的蟠桃,人吃了能长生不老。《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110]月支:即月氏(zhī)。古代少数民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西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这里泛指西部少数民族。

[111]阊阖(chānghé):传说中的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东汉王逸《楚辞章句》:“阊阖,天门也。”此指宫门。

[112]“椒花”二句:希望借新年饮酒祝福的喜庆,自己能够在婚、宦两件不如意的事情上结硕果。椒花、柏叶,详见本出注释[70]、[71]。椒殿,汉代有椒房殿,是汉皇后所居的宫殿。因殿内以花椒子和泥涂壁,取温暖、芬芳、多子之义,故称。《三辅黄图·未央宫》:“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后将后妃居住的宫殿称作“椒殿”或“椒房”。柏梁,指柏梁台。汉代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内。《三辅黄图·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门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者乃得上。太初中台灾。”《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唐李白《双燕离》诗:“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也借指宫廷。唐韦渠牟《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柏梁。”

[113]新正(zhēng):指农历新年正月。唐白居易《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诗:“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也指农历正月初一,即元旦。唐孟浩然《岁除夜会乐成张少府宅》诗:“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樽。”

[114]玉笈(jí)金书:玉笈,玉饰的书箱。南朝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铭》:“启玉笈之幽文,贻金坛之妙诀。”金书,指用金简刻写或金泥书写的文字。唐贾岛《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115]牙签宝(zhì):牙签,用象牙制成的图书标签,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籤,新若手未触。”宋苏轼《书轩》诗:“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也借指书籍。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绝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签饱蠹鱼。”,同“帙”。指用布帛制成的书、画封套。

[116]“中间”二句:在书中搜寻怪诞奇异的故实,并进行分门别类。

[117]“俺相公”二句:我相公能够过目不忘,青儿我读书时,则要不停地批注摘录。目即成诵,看一眼就能背诵。

[118]僮干:指奴仆和卑官。僮,未成年的仆人。干,指服杂役的低级胥吏。这里指书僮。

[119]“春日”句:春盘,古人风俗,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簇盘为食,或馈赠亲友,称春盘。帝王也于立春前一天,以春盘并酒赐近臣。此句化用了杜甫《立春》诗中的诗句。杜诗作:“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120]“老我百年”句:言自己年老时愁容满面。烂熳,这里是忧愁的样子。杜甫有“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等诗句,青儿这句也算是与杜诗扯上了边。

[121]“呼儿”句:此句直接袭用上引杜甫《立春》诗后半首中的成句。原诗为:“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122]《杜律虞注》:元代虞集所注的杜甫律诗选。但该书明人就有认为不是虞集所注,对这一问题,学术界至今还无定论。

[123]胡诌(zhōu):信口瞎编;随意乱说。

[124]芳酝:芳香的酒。

[125]花信:即花信风。是应花期而吹来的风。相传花信风共有二十四番: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宋范成大《闻石湖海棠盛开》诗之一:“东风花信十分开,细意留连待我来。”

[126]“良家”句:言在明媚的春天,良家子弟均结伴出游。少侠,即指年轻人。鱼阵,指规模较大的鱼群。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船冲鱼阵,不施罟网,但鱼儿自惊跳入船,逡巡而满。”这里指朋友们结伴出游。

[127]“侍子”句: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侍子们可以回国了。阳和,本指春天的暖气。这里借指春天。雁臣,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史·斛律金传》:“魏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这里指入侍天子的侍子。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雁臣。”

[128]青韶:指春天。唐韦元旦《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诗:“青韶既肇人为日,绮胜初成日作人。”

[129]条风:东北风。一名融风,主立春四十五日。《山海经·南山经》:“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郭璞注:“东北风为条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高诱注:“艮卦之风,一名融。”《史记·律书》:“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

[130]献岁含英:新春伊始,百花含苞待放。献岁,进入新的一年,新年开始;岁首正月。《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献,进;征,行也。言岁始来进,春气奋扬,万物皆感气而生。”《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岁。”含英,花含苞而未放。《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131]“年年春色”句:年年春天都会以更加绚丽多彩的景致报答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132]【前腔】:戏曲音乐名词。在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一般从第二曲起标作“前腔”,意思是曲名同前。这与北曲中的“幺篇”或“幺”同。

[133]“祥云”二句:春天,清新的云彩飘在空中,风和日丽的长安城近在咫尺。祥云,祥瑞之云。唐赵彦昭《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祥云应早岁,瑞雪候初旬。”入吕,即入律。古时用竹或金属制成的管校正乐律,共十二管,管径相等,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做“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做“吕”,合称“律吕”。古时以律管候气,节候至,则律管中的葭灰飞动。“入律”犹言节气已到。五代徐夤《东风解冰》诗:“入律三春复,朝宗万里通。”长安近,典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一般用此典都以“日近长安远”,言帝都遥不可及,兴功名未遂之叹。这里说“长安近”,可见唱者正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134]“向正(zhēng)元”二句:举起祝寿的酒杯,在元日共同祝贺。正元,即元日,元旦。寿觞(shāng),祝寿的酒杯。晋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

[135]“丹蓂(míng)”二句:在充满祥瑞吉庆的正月里,大家吃着粉荔枝、五辛菜等节日食品。蓂,即蓂荚。传说中尧时的一种瑞草。它从初一至十五,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日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故又称“历荚”。古人也将日历称作“蓂历”。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唐尧观蓂荚以知月。”唐杜审言《晦日宴游》诗:“日晦随蓂荚,春情著杏花。”三正(zhēng),古时夏、商、周三代历法选定的首月(正月)互不相同,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这里即指正月。粉荔,即粉荔枝。唐代洛阳人家,正旦以粉制成荔枝状,作为节日食品。高盘,参见本出注释[126]中的“春盘”。五辛,见本出注释[87]。

[136]“屠苏”句:屠苏酒偏要从年纪小的人喝起。屠苏,一种草名,可以泡酒。这里即指屠苏酒。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元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

[137]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138]令节:即佳节。

[139]太学:即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立五经博士,为西汉置太学之始。自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40]教坊子弟:教坊中的歌舞艺人。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唐武德后在禁中设内教坊,其官隶属太常。武则天改称为“云韶府”,神龙年间恢复旧称。玄宗开元二年(714),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在洛阳、长安又各设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为教坊使,从此不隶属太常。宋、元两代亦有教坊,明代教坊司,隶属礼部。至清雍正时始废。

[141]“晨祥”句:在元旦吉祥的早晨打开宫殿。春殿,即宫殿。唐王昌龄《甘泉歌》诗:“乘舆执玉已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唐李白《越中览古》诗:“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42]“缇琯”二句:春天节候来临,万物复苏,春令劝耕的青旗,使冰雪覆盖的田地也回暖了。缇,指缇幔、缇室。即用橘红色的帷幔密围之室,古代用作候气。琯,指候气用的玉管。《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端,案历而侯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青幡,古代春令作劝耕、护花等用的青旗。汉桓宽《盐铁论·授时》:“发春而后,悬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劝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谓也。”玉田,传说中产玉之田。这里指冰雪覆盖的田野。唐李绅《登禹庙降雪》诗:“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143]“黄云见”四句:吉祥的黄云出现了,人们沾触圣泉,饮用甘露,享受着长乐之宴。黄云,黄色的云气。古人认为是祥瑞之气。《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上行,荐之。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焉。”圣泉,泉名。孔子泉的别称。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有记载。露盘,即承露盘。汉武帝时,于建章宫建铜仙人托承露盘接甘露和玉屑饮用,认为可以延年益寿。露盘浆,承露盘所接的露水。长乐宴,永久快乐的饮宴。西汉有长乐宫,初为皇帝视朝之所,后为太后居地。

[144]女夷:传说中掌万物生长之神。后世亦以为花神。《淮南子·天文训》:“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高诱注:“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

[145]《云翘》:乐舞名,是古人在立春、立夏时所跳的迎接舞。详见《后汉书·祭祀志中·迎气》。南朝梁元帝《玄览赋》:“乐有《云翘》之舞,牲非茧栗之牛。”

[146]“青湖”句:青湖,或当作“青洪”。青洪,是传说中的彭泽湖神。如愿,是他的女婢名。晋干宝《搜神记》卷四载:有庐陵商人欧明,每次经彭泽湖都要将船上的东西投入湖中,作为感谢湖神的礼物。这样过了数年,又一次路过时,忽见湖中有大道,路边有车马吏卒在迎候他。来人说:“是青洪君邀请您。”欧明非常害怕。来人说:“不用怕!青洪君是感激您的多次有礼,邀请您来必有重谢。您只要求得‘如愿’即可,别的什么都不要。”欧明见到青洪君后,依言求“如愿”。原来,如愿是青洪君的女婢。欧明带着如愿回家,心中所愿都实现了,几年后,就大富。

[147]“画帖”句:春日,到处是贴有“宜春”二字的纸燕。宜春燕,旧时立春及春节,民间与宫中都将剪好或书写的“宜春”字样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148]衔龙佩悬:即腰间悬挂衔龙佩。衔龙佩,一种龙口衔珠形物的佩饰。或一种某一动物口衔龙的佩饰,比如衔龙辟邪玉佩。

[149]银幡:银色的旗帜。

[150]锦帕:锦制的巾帕。

[151]供奉: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唐王建《老人歌》:“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这里即指教坊子弟。下面“你今后供奉”及“教坊们供奉都有时节”句中,“供奉”则为“侍奉,伺候”之意。

[152]见(xiàn)今:即现今、现在。

[153]“玉树”四句:玉树园中,难道只有前朝的伴侣们朝夕游乐吗?沉香亭北,本朝也曾经出现过后夜歌《清平乐》的故事。玉树,用珊瑚、碧玉等珍宝制作的树。《汉武故事》:汉武帝“于宫外起神明殿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玉树园中,指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等妃嫔以及女学士、宾客朝夕游宴,歌《玉树后庭花》事。详见《陈书·后主张贵妃传》。何但,岂止。《孔子家语·相鲁》:“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沉香亭北,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夜赏牡丹,并让李白即作《清平乐》三首进献佐欢事。事见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承旨,犹苦宿醒,因援笔赋之。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154]“李峤”四句:李峤、王维的时代,他们的《汾阴行》、《阳关曲》曾是大家争唱的名篇。如今他们不在了,他们的作品也不常被人提起。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他曾作《汾阴行》一诗,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即今山西西南一带),祭祀汾阴后土的史事。该诗最后几句是:“路逢古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据说安史之乱时,玄宗奔蜀前,在花萼楼听艺人唱到“山川满目”句时,不禁凄然泪下,不待曲终而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诗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故又名《阳关曲》、《阳关三叠》等。

[155]“欲谱”二句:《阳春》,古曲名。见本书第一出注释[8]。《子夜》,即《子夜歌》,乐府《吴声歌曲》名。《宋书·乐志一》:“《子夜哥》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

[156]“但得”二句:巧心一词,以灵巧的心思构创的诗词。缠头,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赠,艺人常把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故称作“缠头”。后作为赠送妓女财物的通称。元刘致《金字经·常氏称心》曲:“酒满斟,醉来花下吟,缠头锦,愿得常称心。”

[157]旋:立刻,马上。

[158]霍王:据新、旧《唐书·霍王李元轨传》,唐高祖李渊第十四子李元轨,初封蜀王,后改吴王。贞观十年(636),改封霍王。武则天执政期间,李元轨及其长子李绪都因参与谋反被杀。中宗神龙(705-707)初年,李元轨与李绪一并被追复官爵,并由李绪的孙子李晖嗣霍王。这里的霍王当是李晖的后代。

[159]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160]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亦称“元夜”、“元夕”。唐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唐韩偓《元夜即席》诗:“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

[161]寸管:指笔,毛笔。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具烦寸管,备黩尺史,旷旬浃景,祈指遂宜。”

[162][宜春令]:与下句中[探春灯]具为曲牌名。

[163]洛阳秀才:指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贾谊,西汉洛阳人。“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史记·贾谊》)秀才,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讳改称“茂才”。唐初曾与明经、进士并设为举士科目,不久就废止了。后唐宋间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则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元明以来也用作读书人的称呼。这里指优秀之才。

[164]“铜驼陌”四句:铜驼,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铜驼陌,即铜驼街。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洛阳城中,以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晋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此四句当从此出。

[165]“新词”句:新词优美,就像一串串漂亮的宝珠。骊珠,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166]金闺彦:指朝廷杰出的才士。语出南朝梁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金闺,指金马门。这里指代朝廷。

[167]濯龙川:即濯龙池。《文选·张衡〈东京赋〉》:“濯龙、芳林,九谷八溪。”《洛阳图经》:“濯龙,池名。”

[168]青云器:指胸怀旷达、志趣高远的人才。《文选·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仲容青云器,实秉生民秀。”唐李善注:“青云,言高远也。”唐李周翰注:“青云器,高大者也。”

[169]《白雪》篇:《白雪》,古琴曲名。为高雅乐曲,相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这里指高雅的诗篇。

[170]“待吹嘘”二句:吹嘘,本指呼气。这里引申为奖掖,汲引。这二句当出自唐杜甫《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171]“胸弢(tāo)”二句:胸有韬略,似天上星宿,令人空生羡慕之情。等到像倒珍珠一样写出来,你才能看到。弢,同“韬”,韬略。列宿(xiù),众星宿。古人将天上的星星分成二十八宿。珠玑,珠宝,珍珠。裁,古同“才”,仅,方。

[172]抽:抒发。

[173]“春气”句:春天的气息弥漫,金谷苑众芳含苞待放。金谷苑,即金谷园。是西晋石崇所建著名园林。石崇经常与权豪贵族在园中宴游吟诗作乐,其《金谷诗序》云:“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174]“春歌”句:春天的歌声,婉转舒缓,上彻云霄。玉隆天,道教所划分的天之一层。道教认为天有三十六天:最上一层为大罗天,其次三天为三清境(包括清微天、禹余天、太赤天),再次四天为种民天(包括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再次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无色界以下寿命依次减少,苦难依次增多。

[175]鲍四娘:剧中人物,为花卿姬妾。在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作“鲍十一娘”。

[176]“好看”句:春天,桃李盛开,漫及宅院,值得好好欣赏。青轩,本指豪华的车子。南朝梁江淹《宋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青轩华毂,用光国辉。”后借指豪华的居室。唐李白《前有樽酒行》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177]“九天”句:九天,指天的中央与八方。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九天,谓中央八方也。”一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处。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诗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神皋(gāo),这里指京畿,即京城四周。《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内树宽明,外施简惠,神皋载穆,毂下以清。”唐李周翰注:“神皋,谓都畿之内。”

[178]“燕市”句:朋友相约饮酒,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燕市,战国时燕国的都城。晋左思《咏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179]绿酒:即美酒。古诗文中,凡言美酒,几乎皆称“绿酒”,或许最初美酒的颜色如此。如,东晋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唐李白《前有樽酒行》之一:“春风东来忽相过,金尊绿酒生微波。”宋晏殊《清平乐》词:“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等等。

[180]《阳春》初奏曲弥高:以上四句为下场诗,简要地概括了本出剧情。

评析:

《友集》一出写四个朋友在新年元旦朝会后相聚,饮酒赋诗,表达各自新年的愿望。骠骑将军花卿一心想建功立业,以获帝王的垂爱。武举人石雄正踌躇满志,希望能够驰骋沙场,为国分忧。吐蕃侍子尚子毗的理想是归隐读书,同时也希望天下太平无事。剧中主人公李十郎,自负才情,这一点在他的上场白中显露无遗。他希望借新春的吉庆,在新年里自己能够婚姻、仕宦齐头并进,双双结出硕果。

明清传奇剧从第二出开始,剧情全面展开,按例这一出由男主角首先登场,叫做冲场。“冲场者,人未上而我先上也。必用一悠长引子,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及四六排语,谓之‘定场白’。”(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第六》)本出即是如此,为极力刻画李十郎的才子形象,不仅在他一出场,就安排一篇长长的自我介绍,将其家世出身、才学修养作了全面叙写。还通过花、石、尚三位朋友之口的赞美,甚至书僮青儿、教坊弟子的溢词,进行多角度的铺叙,将一个青年才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本剧典雅雕饰的语言在本出词曲及说白中均已表现殆尽,这体现了青年汤显祖恣肆的才情。汤氏以作诗写文的手笔进行传奇的创作,不光曲词雅致,说白也几乎都是对仗工整的四六骈文,且典故丛现,有时真令人不忍卒读。李益的上场白俨然是一篇六朝骈赋,四六对仗,文词华丽,体现了一种典雅的语言风格。当然,这种说白是不切合舞台表演实际的,所以汤显祖好友帅惟审认为《紫箫记》是“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对这一点,汤显祖自己后来也认识到了,像这种不合舞台的语言在后来的“四梦”中几乎是绝迹了。

汤显祖崇尚自然之美,尽管本出中语言经过雕琢锤炼,却非常切合人物的身份,与描写的场景也相协调。他反对简单师古。本出中借书僮青儿占诗,对当时文坛师法杜甫而生吞活剥的现象给予了嘲讽。

同类推荐
  • 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20以上,30未达,其实是个不尴不尬的年纪。从社会传统观念来说,你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年人,你会被要求成熟,坚强,甚至圆滑世故,需要有肩膀,有担当;但在你的心底,还有很多东西仍未脱稚气,还有追梦的天真,还有相信的执着,还有对于感情奋不顾身的愚敢。这些柔软,这些敏感,一方面似乎是制约我们成熟理智的软肋,而也正是拥有这些青春期的遗产,才使得我们不会在往来复去的街头,变成面目模糊的“成年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而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 我的舞台我的家

    我的舞台我的家

    这是一位资深文学组织工作者自叙一甲子文学生涯的纪实散文集。本书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感情真挚,文风质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和事。从书中你可以清晰听到作者在文学舞台跑龙套尝到的酸甜苦辣,和在文坛风风雨雨中的独特遭际、命运。你也可以真切了解作者所熟悉、敬重的文坛前辈、名家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书中收入的有关作家协会重要文学活动、文学组织工作、儿童文学工作的演讲、访谈、述评、报道等,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作协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阅世心语

    阅世心语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雷达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热门推荐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逝者适者

    逝者适者

    世界里不可能永远都是欢声笑语,这里的物竞天择更加残酷,就像没人会同情能被自己一根指头就能碾死的昆虫,残酷的世界就有残酷的生存法则,凌驾于法则的就是实力,只有拳头能够把面前的人都轰杀成渣,送他做了逝者,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凌驾于这个世界的法则,这才是:适者!
  • 重生之极品恶妇

    重生之极品恶妇

    柳家长房嫡出三姑娘死后二个月诡谲的复生在二房五堂妹柳玉研身上。母亲因她的逝去而缠绵病榻,不治而亡。而她却连送最后一路的机会都没有!娇儿被害,五年的良人一朝得势为了权势联合逼死了她,祖母和父亲为了权势准备再一次把她送入虎口,当这一切再无法可转转圜时,当她发现母亲的死竟是被人所害时,当祖母再次为了权势牺牲她时,小绵羊终于变成了大灰狼,拍案而起——“下跪者何人,所告何事。”“小女国子监柳司业之女,所告者乃当朝通政司副使柳言柳子轩,柳府老夫人,宠妾灭妻,枉顾法纪执法犯法,纵容家人欺压百姓谋夺她人家产,草奸人命,为了自身权势谋杀亲女…”十条罪名字字杀机句句惊心,上头端坐的顺天府丞听的眼角直抽。这也罢了,可是这柳司业之女,那不是柳副使的侄女?侄女告伯父…堂上堂下一片人倒抽气声。*“哭什么哭,大不了小爷娶你。”男人挤眉弄眼笑的好不销魂潇洒,可惜在女人看来只觉得像抽筋脉。“你家里女人一大堆,我就是要饭也不嫁你。”“那,要不,你娶我吧?”“呸,你做梦。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纨绔不良,我不嫁一个小白脸。”上辈子嫁了一个被害了,这一辈子死也不嫁!*******
  • 冰焰传说战神篇

    冰焰传说战神篇

    九颗神奇的法珠,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修炼法则。原本无忧无虑的普通少年,在突如其来的奇遇和难以承受的变故同时降临时,踏上了一条别无选择的道路。
  •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共分为6大章,80余篇故事,有名人的成功故事:张艺兴、“谋”女郎:张慧雯、央视主持欧阳夏丹、小彩旗、唐家三少、奥运冠军斯库林、诺贝尔文学奖爱丽丝?门罗……也有平凡人的创业故事:美团网CEO王兴、阿里巴巴资深总监谢世煌、3D打印煎饼的清华男、50岁选择创业的苏斯、把火锅店开在教室里的韩桐……展现无数个与命运抗衡的斗志人生。通过对这些人生历程的还原解读,让我们在每一个故事的背后得到启发: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在困难面前,只要你不妥协,没什么能打败你!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偏偏喜欢你

    偏偏喜欢你

    从被带到陆家的第一天起,陆言欢就爱上了陆屿。她成为他名义上的妹妹。在得知她怀孕后,“这个孩子,去打掉吧。”躺在手术台上的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输得彻底……
  • 《本草纲目》对症养生饮食宜忌大全

    《本草纲目》对症养生饮食宜忌大全

    由于《本草纲目》成书的文法体例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其语体和形式对全书的可读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书特别精心遴选了《本草纲目》中现代人常用的食材,从实用的角度将这本经典著作进行了重新整合,以便于现代人阅读和吸收其中的保健智慧精华。只有健康的身体,面对美食佳肴时才能够吃得下,住进宽敞大房子时才能够睡得香……简而言之,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要一副健康的身子骨才能够消受得起。愿我们都能从《本草纲目》中提炼“食”的智慧,选对食材,吃好三餐,从容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物质丰富的同时出现的养生陷阱,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调整自己的餐单来保持健康的体魄。
  • 黄箓五老悼亡仪

    黄箓五老悼亡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刘易斯·托马斯作品集)

    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刘易斯·托马斯作品集)

    这是刘易斯·托马斯的第二本随笔结集。书名The Medusa and the Snal 7,来自本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Medusa(美丢莎)是希腊传说中三大妖怪之一。她的头发是一条条蛇。有一个属的水母长有触手,像那妖怪的蛇发,因而得名。所谓Snail,是一种海生的蛞蝓,裸鳃类,没有壳。那篇文章,讲的是那不勒斯海水域中那一个特殊种的水母和那一个特殊种的蛞蝓结成共生关系的故事。刘易斯·托马斯一直关注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共生、依存和合作的现象。共生与合作是他第一本书的主题之一,也是这第二本书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