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前仇任用管仲
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的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家用武力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互相争夺土地,经常打仗。战胜的大国诸侯,可以号令其他诸侯。这种人称做霸主。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
齐国是周武王的大功臣太公望的封国,本来是个大国,再加上它利用沿海的资源,生产比较发达,国力就比较强。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次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齐国,事情就麻烦了。让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
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国的护送下赶回齐国,路上,遇到管仲的拦截。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衣带的钩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来是他的计策。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立即发兵打败鲁国,并且通知鲁庄公,一定要鲁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鲁庄公没有办法,只好照办。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提高耕种技术,又大规模拿海水煮盐,鼓励老百姓入海捕鱼。离海比较远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靠齐国供应食盐和海产。别的东西可以不买,盐是非吃不可的。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齐桓公一心想当诸侯的霸主,做了霸主就能够发号施令,别的诸侯就得向他进贡,听他的指挥。他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兵精粮足,是不是可以会合诸侯,共同订立个盟约呢?”管仲说:“咱们凭什么去会合诸侯呢?大家都是周天子下面的诸侯,谁能服谁呢?天子虽说失了势,毕竟是天子,比谁都大。如果主公能够奉天子的命令,会合诸侯,订立盟约,共同尊重天子,抵抗别的部落,往后谁有难处,大伙儿帮他,谁不讲理,大伙儿管他。到了那时候,主公就是自己不要做霸主,别人也得推举您。”
齐桓公说:“你说得对,可是怎么着手呢?”
管仲说:“办法倒有一个。这回新天子才即位。主公可以派个使者向天子朝贺,顺便帮他出个主意,说宋国(都城在今商丘南)现在正发生内乱,新国君位子不稳,国内很不安定。请天子下命令,明确宣布宋国国君的地位。主公拿到天子的命令,就可以用天子的命令来召集诸侯了。这样做,谁也不能反对。”齐桓公听了,连连点头,决定照着管仲的意见办。
这时候,周朝的天子早已没有实权了。列国诸侯只知道抢夺地盘,兼并土地,已经全忘记还有朝见天子这回事。周釐王刚刚即位,居然有齐国这样一个大国打发使臣来朝贺,打心眼里喜欢。他就请齐桓公去宣布宋君的君位。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奉了周釐王的命令,通知各国诸侯到齐国西南边境上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北)开会。
这时候,齐桓公的威望还不高。发出通知以后,一共只来了宋、陈、蔡、邾四个国家。还有几个诸侯国,像鲁、卫、曹、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等国,想瞧瞧风头再说,没有来。在北杏会议上,大家公推齐桓公当盟主,订立了盟约。盟约上主要的是三条:一是尊重天子,扶助王室;二是抵御别的部落,不让他们进入中原;第三是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
智慧寄语
当孩子与同学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要引导孩子首先自我批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
晋文公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虽退避三舍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晋文公信守承诺的故事
公元前655年,晋国因争夺王位继承权,发生了内乱。结果太子申生被杀,他的弟弟重耳出逃流亡在外。公元前637年,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预见到重耳将来有可能回国当国君,因此,楚成王不仅不歧视重耳,而且热情招待了他。
一天,楚成王举行宴会,招待重耳,气氛热烈、融洽。席间,楚成王乘着重耳酒酣耳热的时候,问道:“公子,如果您能返回晋国,主持国政,将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未料及楚王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他毕竟是个富于政治经验的人,稍加思索便说:“你们楚国,美女侍从多得数不胜数,金玉多得堆成山,色彩鲜艳的羽毛,洁白细润的象牙,坚固耐用的皮革,样样都有。我们晋国所有的,连一个零头也及不上。”这时,重耳显出很抱歉的样子,停了停又说:“这叫我拿什么来报答大王呢?”楚成王笑着说;“您总得用什么报答我吧?”
重耳听后,语气舒缓而有力地说:“如果托您大王的福,我能够返回晋国,登上王位,那一定不会忘记大王对我的恩情。要说报答,吃的用的,您应有尽有。我只想到将来,如果晋楚两国在中原发生战争,那我一定命令晋军先‘退避三舍’。”
后来,重耳返回晋国,终于当了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他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晋国渐渐强盛起来。其实,晋文公也想像齐桓公那样,做中原的霸主。他早就看出,要当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
不久,因为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认为应该扶助有困难的国家,于是率兵先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以此为导火索,晋楚两国在城濮地方发生了战争。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自己的部队后撤三舍。当时有些将士不理解,辅佐晋文公的大臣狐偃便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主公在楚王面前曾允诺双方要交战,我们先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信守诺言,否则,我们就理亏了。如果我们退了兵,他们还不肯罢休,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与他们交兵不迟。”于是晋军上下一条心,一气后撤了九十里。但是楚将仍然不肯罢休,一步一步追击晋军。结果,大战展开了。最后晋军打败了楚军。
智慧寄语
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无信的人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楚庄王的心思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死了,他的儿子侣继位,就是楚庄王。年轻的楚庄王继位之后,只顾纵情享受,带领部下到云梦泽畔围猎游乐,或者在宫中观看歌舞狂欢。
虽然大臣们仍然照例进宫朝见、报告工作,但是他既不愿意过问国事,也不发布任何号令,军国大事任凭大夫们处理,仿佛自己不会当国君。而且就是从他的那副样子看,也根本就不像一个国君。
朝中的许多大臣看到楚庄王这个样子,都忧心如焚,担心着楚国的命运,纷纷进宫去劝谏他。可是楚庄王压根儿就不理睬这一套,反而责怪这些人多事,妨碍了自己玩乐的兴致。到后来他干脆下道命令:“谁敢再来多嘴,我一定要杀他的头,决不赦免!”果然有的人不敢再去劝谏他,害怕遭到杀身之祸。
三年过去了,楚庄王仍然没有丝毫悔改之意,朝廷里的政事乱成一团,公子燮与公子仪曾经乘机叛乱,幸亏庐戢黎与叔麇两位大夫平息了叛乱。公元前613年,晋与鲁、宋、郑、陈、许、曹、卫等国在宋国的新城结成联盟,原来依附于楚国的陈、郑、宋等国又倒向晋国。
照这样发展下去,楚国的江山社稷就难保了。大夫伍参实在忍受不下去了,便冒死进宫去见楚庄王。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钟鼓齐鸣,楚庄王左手抱着从郑国娶来的姬妾,右手抱着来自越国的美女,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佳肴醇酒,他正醉眼朦胧地欣赏一队队舞伎们的轻歌曼舞。
伍参走到他的面前,跪拜行礼,楚庄王瞟了他一眼说道:“又来找我的麻烦,你难道不怕死吗?”伍参笑眯眯地回答说:“臣怎敢找君王的麻烦!只是有个谜语猜不出来,特来求教大王,为大王酒后助兴。”楚庄王说:“那么你就说吧!”伍参说:“高高的山上有只鸟,三年不飞又不鸣,是何鸟?”楚庄王略一沉思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此鸟非凡鸟。你下去吧,我知道了!”伍参连忙磕头说:“是!还是大王的见识高!不过依臣下愚见,此鸟不飞不鸣,就怕猎人暗中射箭哪!”楚庄王听了这话,似乎微微一震。伍参觉察到楚庄王话中有话,满以为他会有所转变,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大夫苏从,两人都感到高兴。
几个月以后,苏从再进宫去,不料却看见楚庄王还是在和一群美女调笑戏谑,更加放纵。于是苏从正颜厉色地批评楚庄王说:“大王身为楚国国君,继位三年,不问朝政,长此以往,恐怕只会像夏桀、商纣一样,招致身亡国灭之祸啊!”楚庄王一听这话,怒气冲天,立即抽出宝剑,指着苏从的心窝,大声吼道:“你难道没听到我的命令,想找死!”这时大厅里歌舞骤停,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只见苏从仍然挺身而立,面不改色,一字一句、沉着有力地回答说:“如果我死了能对大王有好处,能使大王从此以社稷为重,振奋精神,能使我们楚国日益繁荣昌盛,那就是我的心愿,即使是死了也毫无怨言,请大王处死我吧!”楚庄王圆睁怒眼,逼视苏从。几分钟后,他猛然抽回宝剑,丢在地上,双手紧紧按住苏从的肩头,激动地说:“好啊!苏从大夫,你正是我要物色的社稷之臣!”他回转身,一挥手,让那些惊呆了的艳姬美妾、歌女舞伎统统下去。招呼苏从坐下,两人亲切地谈了起来。
苏从这才知道,别看楚庄王三年不理朝政,可他对朝中大夫们的情况相当熟悉,忠奸分明;对于各诸侯国的动向,也了如指掌,自有对策。苏从大吃一惊,万分激动。原来这是楚庄王的策略啊。他即位时年纪还很轻,需要有一个磨炼世事、增长阅历的过程,三年不飞正是为了增长羽翼,而三年不鸣,则是为了考察群臣的忠奸。这是因为当时朝中情况很复杂,谁好谁坏、谁忠谁奸一时还分不清,特别是贵族若敖氏的势力强大,专横跋扈,仗势欺人,他们究竟要干什么,还得让他们充分表演一下。因此,楚庄王在表面上装糊涂,不闻不问,而实际上是在默默地考察群臣的忠奸,以定取舍。他宣布“有敢谏者死无赦”的命令,是为了能够发现那些敢冒杀头危险、犯颜进谏、真正忠于自己的有胆有识之士,也便于发现一些不顾国家的安危,只会阿谀奉承、谋求飞黄腾达的小人。这是一种“考察”臣下的绝妙方法。所以,楚庄王不是什么荒淫无道的昏君,而是治国安邦、寻求人才的有心人。
第二天,楚庄王召集满朝百官开会,任命了伍参、苏从等一批德才兼备的大臣担任朝中的重要职务,削弱了若敖氏的势力,同时还杀了几个为非作歹、证据确凿的坏蛋。从此,楚庄王节制声色淫欲,专心治理国家,把楚国的内政着实整顿了一番。
智慧寄语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必要的时候韬光养晦,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太过张扬的孩子来说,父母应教导他们学会在必要的时候收起光芒而非咄咄逼人。而对遭受重大挫折的孩子,则要鼓励他们努力弥补,等到适当时机便能重振旗鼓。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字平仲,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相国。他能言善辩、机智、果敢,为齐国的霸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齐相晏婴的故事
晏婴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一次,他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其个头太矮,就戏弄他说:“堂堂齐国为何派个矮子出使我国,难道齐国没有更好的人了吗?”晏婴灵机一动,厉声回答:“我们齐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那就是:有贤才的人出使上等国,不才的人出使下等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我晏婴是小人,又最不才,因此,我只能出使楚国。”楚王听了很尴尬,只好自我解嘲地说:“我本来要戏弄他,反而被他耍了。”于是,楚国上下都不敢轻视晏婴,处处对其以礼相待。
楚王虽已知道晏婴的厉害,但他从心底总不服气。晏子又一次出使到楚国,楚王想要羞辱他一顿,所以故意与晏子在前庭站着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