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7700000014

第14章 为何家会伤人(14)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自己的成败体验。大人或许以为,孩子的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要做的太多尝试都很重大,完成这些任务,要调动很多东西,头脑、身体和心志等。每完成一个他认为的重大尝试,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我自己行”,久而久之就帮助孩子形成了强大的自我效能感。

若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帮”孩子完成对他来说看似困难的事,这其实意味着,父母破坏了孩子的探索过程,破坏了孩子形成自我效能感的过程,最终在孩子脑中形成一个逻辑——他能否实现一件事取决于大人是否帮他。

所以,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这时,在大人看来,孩子的天地很小,但在孩子看来,这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要先在这个世界里证明自己的力量,而后才可能信心十足地在更大的世界里去证明自己。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上海,女中学生集体援交【援助交际的简称。是一个源自日语的名词,现今引申为学生卖春】,最小者不到14岁,最大者不过18岁;安徽,17岁小伙子为买iPad2而卖肾;

网上,“90后”女生在微博上留照片留电话,愿以初夜换iPhone4;

广州,16岁少女为买iPad2,辱骂并暴打妈妈,被妈妈失手闷死;…………

这些故事真是可怕。

更为可怕的是,或许,它们很普遍。我最近屡屡听到类似的故事,有朋友说她读高中的儿子追债一样要买iPhone4s,并且要立即买到,哪怕花两万元,哪怕去香港排长队,而且威胁说不买就不认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该男孩有过iPhone一代和二代,也曾想要三代,但那时她明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拒绝了他。

还有朋友说,他读初一的儿子暴力倾向很严重,稍不如意就会攻击他,常拿菜刀比画,而且真的拿菜刀追他,有一次还一刀砍在门上。

我也在使用苹果公司的产品,它们很是精美,宛如艺术品一样,与其他厂家纯工具性的电子产品很不一样,令我有些着迷。

然而,拿肾换电脑,拿初夜换手机,拿性换奢侈品,以及为此对父母暴力相向……也太恐怖了吧。

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对此,我在北京的心理医生朋友沈东郁在微博上解释说:

iPhone、iPad都是过渡客体,在他们眼中是爱的象征,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得不到就意味着丧失爱,就要摧毁剥夺了他们被爱感觉的那个客体。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非常低的,苹果产品在他们心中等同于幼儿睡觉时离不开的泰迪熊,只不过生理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力量远大于幼儿。

这一段话精当而到位,就是有不少术语,我解释一下吧。客体对应的是自体,自体即“我”自己,而客体即与“我”建立关系的其他人乃至万事万物。

对于每个人而言,妈妈都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重要客体,而承载母爱的其他客体即是过渡客体。

一些孩子,常见于幼儿,少年也有,他们会钟爱一个小枕头或小毯子,不让家人洗,脏了臭了都不让,如果家人偷偷洗了,他们会大哭,有时甚至会哭晕。

如果细致回顾,家人会知道,这个小枕头或小毯子,妈妈曾与孩子一起共用过。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则说,它们有妈妈的味道。由此可见,孩子迷恋这些小东西,其实是想抓住母爱的味道。母爱是什么?

孩子哭,妈妈知道他是饿了,用乳房哺育他。

这一刻,母爱借妈妈的乳房而传递,妈妈的乳房就成了过渡客体。孩子哭,妈妈知道他渴了,用奶瓶喂他水喝。

这一刻,母爱借奶瓶而传递,奶瓶成了过渡客体。

如此这般的情形无数次地发生,量变引起质变,有一天孩子突然领悟到,母爱并不等同于乳房、奶瓶或其他,母爱是无形无质的。

有了这样的领悟,孩子就会放下对过渡客体的执着,或者说,对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的执着。

也可以说,有了这样的领悟,一个孩子的心就被照亮了,他懂得了灵魂的真实存在。

然而,假若母爱的累积效应不够,这一领悟没有发生,甚至,母爱稀少,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对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非常执着。

最初,爱的载体都有照顾与陪伴功能,经典如泰迪熊,这是美国孩子最常见的公仔,毛茸茸地可以让孩子抱着,也可以充当孩子假想的玩伴与聆听者。健康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对泰迪熊很有感情,但他们不容易痴迷,而太痴迷于泰迪熊的孩子,都可能是儿时获得的母爱太少。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杀手里昂的“泰迪熊”是那盆植物,后来变成了同样缺乏爱的小女孩。

里昂为那个小女孩而死,可套用沈东郁的另一篇博文《为了得到爱,不惜一切代价!》。

在这一点上,我们都是一样的,正如一首歌的歌名《死了都要爱》。关键是,为什么而死。

里昂为小女孩而死,有了灵魂层面的味道。为电脑和手机而死,则显得可怜而可憎。

但这些故事其实是一样的。母爱获得太少的孩子,就会执着于母爱载体。既然母亲表达爱的方式是给孩子买东西,而不是陪伴与细腻的关爱,那么孩子就没办法发展到灵魂层面的爱,而是会执着于这些东西。先是很小的需求,一颗糖,一串糖葫芦,一个小玩具,最后则发展成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其他。

最初思考援交少女的事情时,我脑海里跳出一个短句——“没有灵魂,只有交易。”

体悟到无形无质的爱,便会知道,爱是有灵魂的。但若体悟不到这一点,灵魂层面的爱就沦落为需求被满足的层面。满足需求,这总是要交易的,拿我所有的,换我所渴求的。

看不到灵魂的存在,就不知道自己的尊贵。身体是什么?肾是什么?不知道,体会不到,我只看到我的渴求,一部iPad2,它闪闪发光,具有无可匹敌的吸引力,啊,有了它,我太心满意足了……看不到灵魂的存在,我们也不知道事物的尊贵。iPhone到手了,有形有质的美妙之物到手了,但那满足感,也就只是到手那一刻,很快,它就消散了。

于是,有了iPhone一代,还要渴求二代,有了二代,还渴求更新的……

寓言小说《小王子》中,小王子居住的小小星球上,只有一朵玫瑰花,他以她为傲,以为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但到了地球上,他发现了一个玫瑰花园,那一刻他很失望,原来他的玫瑰花并非是独一无二的。但狐狸让他明白,他的那朵玫瑰花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驯养了那朵玫瑰花,玫瑰花也驯养了小王子。

驯养是怎么发生的?

每天,小王子要给玫瑰花浇水、捉虫子、遮太阳,还要陪她说话,有时要满足她小小的虚荣心……就是在这些琐细的行为中,小王子驯养了玫瑰花,玫瑰花也驯养了小王子。

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他们常常还有一个可怜的命运——被“溺爱”坏了。

其实,并非是溺爱,而是缺爱。研究发现,孩子要形成稳定的安全感,需要一个条件——在三岁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严重的分离(超过两个星期的分离即为严重),而且与妈妈的关系有很高的质量。

如果深入了解那些被“溺爱”的孩子,你会发现,没有一个能满足这个基本条件。

达不到这个条件,孩子的心就难以发展到能真正体会到无形无质的爱,或者说灵魂层面的爱。

小王子对玫瑰花的照顾中,需要时间与精力,或者说,需要心。然而,只是给孩子一部iPad,这未必是有心。

我的一位来访者,她觉得她基本满足了我刚刚所说的条件,但她的一开始如天使一般美丽可爱的女儿,到了四五岁后变成了小恶魔,常常失控,激烈地攻击她和丈夫,主要是攻击她。

她从未和女儿有长时间的分离,也读了很多育儿书,尽可能用书上的办法与女儿相处,但却收获了这样的结果,这令她绝望,甚至觉得生命都没了意义。

仔细地聊下去,我发现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她很少和女儿拥抱。这源自于她的童年,她十岁前没和父母一起生活,所以得不到拥抱,最后变成惧怕并抵制拥抱。

后来又发现一个问题,她是将育儿书上的办法当成“任务”来对待的。

如果给孩子喂水就只是一个任务,那么就只有奶瓶这一过渡客体存在,而无形无质的母爱就没有传递。

明白这两点以后,她开始学习用心对待女儿,将一切任务变成与女儿一起的玩耍。譬如洗澡,当只是任务时,女儿会抓狂,但现在她仔细体会碰触女儿的身体,和她一起玩耍,结果女儿会说,妈妈,多玩一会儿,妈妈,什么时候我们还这样玩啊?

这时,洗澡这件事也成了过渡客体。这种有心地在一起,就是彼此驯养的过程。

果不其然,随着这样琐细时刻的累积,女儿的暴力倾向少多了。沈东郁的说法很科学,而我一个朋友的说法很感性。她说,对妈妈的那种暴力倾向,就像是想撕碎妈妈那层僵硬的壳,看一看是不是有一个活生生的真爱自己的事物存在。

溺爱不是孩子的答案,狼爸虎妈更不是孩子的答案,答案在于心,在于灵魂。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7)

孩子长大了,会渴望独立空间,渴望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

但是,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在他们心中,孩子就是永远不懂事的小孩,永远不知道怎么做事的小孩,他们得时时刻刻为孩子的一切事情操心。于是,孩子哪怕都20岁了,他们还像对待一个两岁的孩子那样对待他。

并且,尽管他们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似乎只能令孩子变得越来越糟糕,但他们仍然无法放下自己那密不透风的“爱”的风格。

这是因为,这种爱的背后,其实有一种恐慌:一些家长无法忍受孩子的独立倾向,无法忍受与孩子分离的规律。

武老师:救救我的儿子吧!他21岁了,刚上大三,暑假期间,我让他去舅舅那里打工,那个地方比较偏僻,没有什么娱乐场所,他迷上了网络,整夜整夜地上网,白天工作没精神,他舅舅怎么说他都不起作用。有一次,为了躲舅舅,他甚至步行十里地去另一个网吧上网,舅舅找到他后把他打了一顿。我听说孩子迷恋上网后心急如焚,于是请假去孩子打工的地方,陪了他一个月,为了让他不上网或少上网,我说尽了一切好话,有一次还跪下来求他,让他不要因为网瘾毁了自己以后的前程。他答应我少上网,我在的时候他也做到了。但我一走,他又开始整夜整夜待在网吧里,他舅舅忍不住又打了他一次。

随后,他与舅舅不辞而别,回到学校里,再也不理会我们。打电话过去,他一听是我的声音就会立即把电话挂掉。他爸爸在电话里骂了他几次后,他连爸爸的电话也不接了,好像我们成了他的敌人似的。现在,听说他还疯狂地上网,我都快绝望了。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除了上网,他还有很多问题。都上大三了,他还没什么朋友,也没有追过一次女孩,每天都独来独往。再过两年,他就进入社会了,这样怎么能行呢?就这些问题我也想了很多办法,逼他去和同龄人交往,想办法给他创造机会与一些异性交往,但都没有让他有什么改变,他还是那么孤僻。

我该怎么办啊?求你想想办法,救救我的儿子吧!

梁姨

读完这封信,我不由想起前不久曾在一个关于网瘾的新闻发布会上看到的一位妈妈。

新闻发布会的主办方介绍说,这位妈妈是因为儿子的网瘾问题而来的。但是,私下里与这位妈妈对话才知,她儿子已有半年多没怎么上过网了。听她这么说,我有点犯晕,我问她,那为什么还来参加这个关于网瘾的会议呢?

她回答说,儿子虽然不上网了,但学习动力不够,她为这一点很焦虑,所以希望这次新闻发布会主办方的心理医生能帮儿子提高学习动力。

我再问她,她儿子犯网瘾时是什么状况。她回答说,他每天上两个小时的网,大概持续了几个月,后来就不怎么上了。“每天上两个小时的网,你认为这是网瘾吗?”我问她。“现在听了很多关于网瘾的故事后,我知道儿子的状况不算严重,但是每天用两个小时上网,这不是浪费学习时间吗?”她说。

这番对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家长对“网瘾”是有自己的诊断标准的,即上网只要被他们认为有可能妨碍学习,就是网瘾。

再回到梁姨的信上来。她儿子打工所在地“没有什么娱乐场所”,在这种情况下,一个21岁的男大学生经常出入网吧,是很可以理解的事情。但他的舅舅不这么看,不仅严加管教而且还打了外甥一次。频频上网与舅舅打21岁的外甥,这两者之间,究竟哪个更不正常呢?

在我看来,显然后者更不正常。

梁姨给我的信很长,里面还有好几处明显比他儿子上网更不正常的地方。

譬如,这男孩的爸爸几次打电话训斥儿子,叫儿子戒除网瘾。但这个爸爸自己却有赌瘾,已经输到严重影响家里的日常生活了。这样的爸爸,却来训斥儿子的网瘾,能起到作用就怪了。

但我觉得这里面最不正常的是妈妈的下跪行为。

这个男孩的“网瘾”,其危害性有那么严重吗?竟然要妈妈下跪求他改变?

我给这位妈妈回了一封信,言辞有些激烈,大概意思是:儿子戒不戒网瘾,是个小问题,他们做父母的,倒应首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方式。

她的方式,是通过自我牺牲来勒索孩子的服从,我都把自己摆到这么低的位置了,你看看我多么可怜啊,还不顺从,你这个不孝子!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是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策略。

同类推荐
  • 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

    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在交际场上游刃有余,要想在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必须拥有快速读懂他人内心的敏锐洞察力。然而世事纷繁,人心不古,要想迅速看透他人实为一件难事。《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就是为了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 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学

    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学

    最全面、最麻辣、最实用的女人心理书。这里有精于包装自己的换装术,善于说服、引诱的言辞策略,谙熟驾驭人心的手段……智慧女人不容错过的心理修炼教程。
  •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如果说女人可以凭借姿色、温柔去挑战男人,那么男人就可以气质、魅力去挑战事业。气质:如果一个男人没气质,那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就犹如“脊椎”病变的人,“屹立不倒”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他必将沦为弱者。魅力:男人应有魅力。魅力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不可能同任何卑贱的东西联系起来。自信的男人有魅力:自信的男人总是将神话变成现实,他们的生活的每一天都放射着自信的光芒。
  •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本书中收集了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则则小故事,或长或短,都使我们不曾想到,这小小的故事中,蕴藏着丰富感人的人生科研成果,更有智慧闪现之后的心情舒畅,如春雨秀滋润心田,第一个故事,都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生命真理,当你在饭前茶后,睡前晨起拿起它的时候,使你在淡淡的哲思中获得感悟和真知。一些社会学家利用几年的时间,对48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快乐。在调查之初,他们认为快乐指数排在第一的应该是日本。因为日本人平均寿命79.5岁,长寿年龄居世界前列,如此延年益寿,一定有快乐的因素。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幸福的。”
  •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1912年经济学家荀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行为在历史上长期是一种企业家的个人行为,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机构参与的系统行为,因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由于创新的系统性以及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把企业之外的不同机构或者不同社会角色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孤立起来,特别是撇开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联系,就往往容易把创新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创造新东西”。
热门推荐
  • 邪王毒宠特工妃

    邪王毒宠特工妃

    武相府千金貌丑心善好欺负?父亲冷落,姨娘算计,庶妹欺凌,就连那未拜堂的太子夫君,也不将她放在眼里。21世纪女特工一朝穿越,遇神杀神,遇魔屠魔,却抵不过一道圣旨,含恨远嫁塞北,与那痴傻残废的宁王做侍妾。“小妩儿,本王要你,只要你一人。”塞北宁王府,某妖孽王爷大手一抄,就将她揽入怀中,说着这动人至极的情话。“你不是白痴吗?”“嗯,在感情方面很白痴。”“你不是残废吗?”“如果小妩儿舍得,请打断本王的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本书精选多篇关于爱情、婚姻、生活的情感美文结集,有磕磕绊绊的陪伴,有错过一生的遗憾,有幡然悔悟的悔恨,有初恋的美好情结,全书以不同的视角来呈现出各种爱情的模样。是一部用故事诠释关于爱情的心灵读物。
  • 天师传人之争:真龙气

    天师传人之争:真龙气

    民初,张天师携子南下寻找真龙气,引出一场千古未有的奇事。民国第一相士袁度,为何隐居江南小镇?化外奇人蓝云天,为何踏足中原?天师传人之争,六十三代天师究竟谁来执掌?天下龙脉精华,真龙气究竟在何处?谜底即将揭晓,更多精彩,尽在《真龙气》。
  • 神奇之我为大师

    神奇之我为大师

    弑神,屠魔,神奇宝贝威临异世,十万大军?暴鲤龙,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洪水滔天,雷霆主神,神罚灭世?呸,皮卡丘让他看看谁是电中真神!且看神奇宝贝技能如何横扫异界,扬威天下!
  • 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

    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全书共包括八章,其中包括微笑工作、快乐工作、平淡工作、和睦工作、轻松工作、努力工作、灵活工作和珍惜工作。通过章节安排,你可以读出作者美好的出发点,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工作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 帝心难测之公主想逃

    帝心难测之公主想逃

    作为从小失去母妃的长公主,被其他姐妹陷害失去了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面对父皇的不闻不问,她只能被迫去斗争去保护她身后代表的那个大家族,其实她最想做的还是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 不夜传奇

    不夜传奇

    公元2014年8月9日储乐怡坐在电脑旁发呆。现在是周六的晚上七点半。储乐怡待在医生办公室的角落里,因为许久没有移动鼠标,计算机已经黑屏了。窄小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之外,散乱堆积着记号笔、圆珠笔、黑色水笔、科研记录本、第十一版《威廉姆斯内分泌学》、智能手机、喝了大半的珍珠奶茶、筷子,以及翻开的《盗墓笔记》。就这个弹丸之地,也不是获得住院医师资格才一年多的储乐怡自己的领地,这是她师姐王弗如的。月初,云南突发大地震,中山医院紧急成立抗震救灾医疗队,连夜赶赴灾区。王弗如半夜接到通知,立即整装集合,凌晨即从上海飞赴云南。经过连续多日的紧张救援,现在她即将胜利归来。
  • 新妻来袭,老公请小心

    新妻来袭,老公请小心

    他是百里家二公子贺少,她是蓝家千金闺秀,阴差阳错,她成了他的妻。不愿受束缚,他对她百般冷落,而她只冷眼看他在外潇洒风流。婆婆冷眼相待,大伯不时骚.扰,小姑经常找茬,情敌频频登门,她一一应付自如。直到某天,她被爆出怀孕消息,他大怒,连夜不息折磨她,看着她腿.间染红,他冷笑嘲讽:“蓝倾喻,这就是你背着我偷腥的代价!”其后,他集结两家长辈,把她驱逐出门。婆家不要,娘家不能回,她走逃无路,最终孤身沦落天涯。.数年后,某男的订婚现场,惊现神秘宝宝:“爹地,婚姻是坟墓,我专程远道而来解救你!”男人一脸黑线:“小鬼,我不是你爹地。”“吃完想赖账?如果不是你,我岂会从妈咪肚子里面蹦出来?”.“爹地,请签字!”某宝戳着清单空白处。男人冰眸扫向单子,上面注明:孕育费+教学费+生活费+心灵创伤费=一亿他摸摸下巴:“我可以给你钱,但有个条件。”“什么?”“叫你妈咪回家!”
  • 大仙厨

    大仙厨

    某天,林天获得了仙厨系统,从此走上了厨子的道路!任何厨艺,一学就会!美味佳肴,信手拈来!结交神仙朋友,在天庭开高档餐厅,生活乐无忧!PS:本书不正经,入坑需谨慎!
  • 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

    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