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1700000004

第4章 关于1848—1849年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2)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1848—1849年革命的理论总结,远远超出了具体事件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对同盟问题、主观因素以及特别是党这三者的作用有了质上更高的认识,此外,关于低潮时期的革命的学说以及1850—1852年期间所获得的其他成果,尽管都产生于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一场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周期中顶峰末端的革命,然而直到今天还保留着它们的现实意义。自1848—1849年革命以来,明显地出现了对以后的历史进程来说是极端重要的趋势,这就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阶级对立得到缓和,并且这两个阶级在同革命的民主主义的人民力量的斗争中相互勾结。因此,正像1871年、1917年2月和10月以及1918年11月所表明的,自1849年以后,任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又都蕴藏着爆发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

从许多来源中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期性的这种认识,1852年夏天第一次引出这样的看法: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正常现象。[28]这样一来,就有必要把诸如工人运动中的工人贵族、改良主义,普选权和争取八小时工作日斗争的作用,合作社和工会的意义,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定条件下走和平道路的可能性等问题,第一次或者从更加原则的意义上纳入革命理论中来。

1851年和1852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思想至迟从1847年开始主要探讨这样的问题:无产阶级充分利用(指把社会发展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周期性危机、农业危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民族解放战争以及其他震撼社会的事件应具备哪些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在这里,可以说首先应当回答这样的问题:什么是革命形势以及它是怎样形成的?革命形势如何发展成资产阶级革命或在群众的真正干预下发展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在这方面,从法国大革命中得出的一个认识对马克思来说起着重要作用,即各种不同的和不同类型的危机汇合起来才能造成革命形势。他非常清楚地了解法国1788年冬天到1789年的那些历史事实,马尔科夫对此曾这样描述:“金融危机、工业和商业危机、农业危机、意识形态危机、政治和社会危机汇合成革命危机。”[29]当马克思1849年底在伦敦重新着手从经济学上研究革命理论时,各种危机因素的汇合成了他的一个出发点,这从他1849年12月19日写给约瑟夫·魏德迈的信中就可以得到证实。[30]

怎样才能够把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非常具体地、实际地、一步步地引导、推进到超越其资产阶级性质而直到有可能开始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在,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问题的逻辑展开上。

在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是《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年3月)》中以极其集中的方式加以概括的那些思想。这些思想在以后两年的著作中又有了许多变化,并且部分地得到发展。三月告同盟书无疑主要着眼于德国,然而它是在法国事件的直接影响下和对巴黎革命新阶段的期待中产生的。三月告同盟书的策略也适用于英国。在围绕1851年春天的宪章派代表会议展开的一场前哨战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当然支持琼斯和哈尼,反对奥康瑙尔),他们十分明确地告诉自己的朋友们:只要撇开你们的派别斗争和“截然不同的要求”,三月告同盟书的政策便同样适用于“即将来临的危机中的”宪章派。他们写道,宪章派像在几年前反谷物法的斗争中那样,又“不得不跟工业资产者即财政改革的拥护者一道,帮助他们击败他们的敌人,从而获得他们一定程度的让步”。[31]他们认为,应“逼迫他们接受一些条件,使得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统治一开始就具有覆灭的根苗,使他们的统治在以后很容易就为无产阶级的统治排挤掉”[32]。

这样的政治结论的基础始终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充分利用和继续推进革命的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一切危机和暂时的同盟都理解为现在社会矛盾的表现,归根到底也就是理解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表现;他们的思考集中在下面的问题上:究竟哪一次动荡或哪一些汇合起来的动荡能够发动起革命进程,而这个进程又足以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直到使工人阶级夺得重要的政权阵地,并由此给以后的革命过程打上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的烙印。这同列宁所说的具体的、已提上日程的步骤是一回事,列宁曾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一步骤:“现在要找到转向或走向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33]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通过科学的论证指明,革命的前提是不能制造的,倒不如说,问题在于准确地认识和坚决地利用实际存在的社会矛盾。正当他们对1848—1849年革命成果进行总结时,他们在当时的实际政治斗争中也就这个问题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以及同各国的庸俗民主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们的唯物主义的、从经济学上越来越得到论证的革命理论使他们避免了各种各样的盲动主义和冒险主义,也使他们不至于在主观上延误时机,消极等待和丧失革命时机。

三月告同盟书列举了推动一场革命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以俱乐部和更广泛的组织形式建立工人的独立组织,人民真正武装起来,展开广泛的宣传活动(在协会中、报刊上、议会里),接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最广泛的要求,然后超出它们。只有斗争的这些方面得到(部分地)实现,才能创造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适当的“斗争基础”。

普选权和共和制无疑在这些思考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英国只有实行宪章,才能开始真正的革命运动,正像在法国只有赢得共和制以后,六月决战才有可能一样”[34]。

所有这些政治要求和建议不是随意的设想,也不是巴贝夫主义和布朗基主义的过去时代的残余。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他们早已非常认真地研究过的社会关系中总结出这些政治要求的,应该把工业资产阶级的整个统治看作是完全适合于当时存在的或正在发展着的生产力的,资产阶级的统治必然同议会民主、普选权和共和制联系在一起。无产阶级作为经济上受压迫、不独立和受剥削的阶级,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下必然会发现对自己的解放斗争逐渐变得更加有利的条件,或者更确切地说,能够争得更为有利的条件。同在各种封建的或半封建的关系下不同,工人阶级这时“用他们超过必要生活资料的积蓄可以不去买肉和面包,而是去买书籍以及请人讲演和召开群众大会。工人阶级有了更大的手段来占有像精神力量这样的普遍社会力量”[35]。

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也总是想到从中得出关于革命理论的结论。随着纯工业资本主义关系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条件从原则上说也必然越来越有利,这个基本信念是不断革命学说的根源之一。《宣言》的出发点已经在于:“资产阶级统治”“必然带来”这样一些社会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些条件本身已经包含着使“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的东西去对准资产阶级的可能性。[36]

恩格斯在他最后的著作,即在为马克思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写的序言中,也就是在直接涉及1850的一部著作中,又提到这个问题。他把利用普选权称作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37],而且他是以客观情况为依据的,因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本来“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38]

然而波拿巴主义在一段时间几乎完全破坏了这些可能性。它取消了新闻自由(1851年底还在法国存在)、议会和共和制,并且使普选权不能正常行使,因而使无产阶级失去斗争的重要武器。从这个意义上讲,波拿巴主义是没有资产阶级国家机构的资本主义,但正是这种机构也可以用来反对资产阶级,而不管警察和军队的压力是多么异常地强大。可见,在对波拿巴主义的政变的回答中,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发展同时也为革命理论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总的前提。

马克思在1850—1852年期间多次探讨了普选权、共和制和宪法这三项所谓的“国家设施”,其中有的以法国和英国为例进行了比较,有的同美国作了比较。马克思在政变前半年在厄内斯特·琼斯的《寄语人民》[39]上,在政变后几个星期,在《雾月十八日》第2篇中,分析了1848年的法兰西共和国宪法[40],在这里他明确而有力地警告要提防议会和行政之间的分权制。马克思针对宪法发出呼吁:“人民!你们不仅对原则,而且对细节可以抱有自己的主张。”[41]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本质的思考对革命理论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由于尚未彻底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他1852年春天还赋予共和国以过多的“社会主义的”性质[42],并将它描述为“资产阶级社会的革命改造的政治形式”[43]。在这一表述中包含着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可能性遭到波拿巴主义的破坏所表示的遗憾,这种态度是时代所能够决定的,并且是可以理解的。1869年马克思在他的《雾月十八日》第一次再版时把这个地方改为“政治改造的形式”[44],然而又坚持说在真正发展了的资本主义关系下,共和国决不会像(在特殊条件下)在美国那样是资本主义存在的“保守形式”。

当两年以后巴黎公社第一次尝试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改造为无产阶级共和国时,马克思理所当然地感到这就是他的论点的证明,并解释说,共和国只有作为“社会共和国”才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共和国“应该夺去资本家和地主阶级手中的国家机器,而代之以公社;公社应该公开宣布‘社会解放’为共和国的伟大目标,从而以公社的组织来保证这种社会改造”。[45]

在《〈法兰西内战〉二稿》结尾部分,马克思用几页篇幅概括了《雾月十八日》中的认识,他十分详尽地阐述了关于共和制国家形式的观点,并且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学说联系起来。[46]当1848年二月革命举起“社会共和国”的旗帜,与此同时宣布“工人们要求共和制,已不再把它当作旧的阶级政治制度的一种政治变形,而是把它当作消灭阶级统治本身的革命手段”[47]时,革命也就促使资产阶级把国家政权变为反对无产阶级的“公开的内战的工具”[48],六月起义的失败和波拿巴主义的形成就是这一发展的结果。马克思多次强调,当波拿巴主义(极而言之完全像任何一个“帝制”一样)成为资产阶级社会的“最完美的”、“最终的政治形式”时,议会制资产阶级共和国始终只能是一个“空位王朝”。[49]

从这个观点来着,对共和国的要求是一个鲜明的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随着向帝国主义的逐渐过渡,这个目标自然达到新的高度。然而必须注意到马克思把“共和国”的概念理解为比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今后能向劳动人民群众提供的制度都更加自由得多、民主得多的制度。

就通向无产阶级革命开端的具体途径问题来说,宪章运动的经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1850—1852年的思考中起着特殊作用。两个人无疑从1850年夏天开始同哈尼和琼斯(从1851年夏天开始只同琼斯)再三讨论过宪章派纲领的全部问题,并在纲领被1851年4月的代表会议通过后,直接参加了宣传和捍卫纲领的活动。令人遗憾的是,保留下来的关于这次合作的原始资料只有琼斯的几篇文章(它们能够证明马克思的合作),而不是宪章派纲领本身。这些文章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相应卷次的附录中。[50]

这个纲领是革命目标明确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在经济学上得到论证的人民阵线政策的第一个历史例证,马克思肯定参与了纲领的基本思想的制定,并且无疑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充实了他的革命理论,尽管在纲领中甚至没有出现革命一词。[51]纲领是以“生产社会”这一方与“阶级政府”这另一方的敌对的利益对立为出发点的。由宪章运动掀起的群众运动应该向这个阶级政府的任何垄断、向该政府的“每个堡垒”展开进攻,将它们“逐个”击破,逐渐削弱它的社会建筑,并使余者也受到威胁。这里指的是“同时推进社会变革”的政治变革[52],“影响和削弱阶级政府”[53]这一表述无疑曾经过非常认真的思考,这也就是说,应当对阶级统治政权施加影响,必须控制它、削弱它,强迫它屈从,然而出于对客观力量对比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还不能提出推翻它的目标。

上述方针和表述第一次阐明了工人阶级通过和平途径取得政权的纲领。马克思认为,这对英国来说是可能的,因为工人阶级在这里已经形成人口的多数,并且国家镇压机器比较软弱,而旧的民主传统和制度也发育得很好,又因为这里不存在兵役制度,只有一支小型的常备军。

同类推荐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书中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 挺经

    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左右.到达气定神闲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热门推荐
  • The Oriental Express 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

    The Oriental Express 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

    《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采取“上行列车”与“下行列车”交错并行的叙述结构,把历史和现实贯穿在了一起。讲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修建青藏铁路上的决策细节、青藏铁路修筑中的难题以及筑路人鲜为人知的故事。
  • 华严清凉国师礼赞文

    华严清凉国师礼赞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野圭吾作品系列(七部)

    东野圭吾作品系列(七部)

    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无冕之王,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江户川乱步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得主。本系列收录东野圭吾的《变身》《圣女的救济》《只差一个谎言》《名侦探的守则》《祈祷落幕时》《麒麟之翼》《红手指》等七部小说。
  • 极道轻狂妃

    极道轻狂妃

    她是世家大小姐,拥有让所有男人倾倒的绝世容颜。却被姿色不及她的死对头与她的牛郎同伙摆了一道,灵魂穿越到古代一个不被父亲疼爱,又被太子欺负的可怜女子身上。她是什么人,哪会随便让人欺负?元帅老爹怎么样?太子殿下又怎么样?得罪她的人,统统都要付出代价!
  •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1季:成为最好的自己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1季:成为最好的自己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没有发现自己巨大的潜能而潦草度过一生,而女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则莫过于没有去发现、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生存优势,最终与精彩的人生擦肩而过。女人生来就有独特的生存优势,这些并不仅仅是人们传统眼光中的漂亮、姿色、风情等,而来自于女性强大的内在潜能和人格魅力。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总结出女性的二十种独特的生存优势。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找到提升自身资本的良方。如果你能够对自身的这些资本加以运用,就能开创幸福美满的人生。女性的成功依靠的不是天生的容貌和魔鬼的身材,而是源自她美丽的心灵,《女人的资本大全集》系列,蕴涵着巨大的内在力量,可以帮助你实现内心的升华。
  • 无人是知荔枝来

    无人是知荔枝来

    你的生命是三十岁开始的吗刚出炉还烫手的菠萝包冒着油滋滋作响的烤牛肉喝一口热牛奶就长出了白胡子涂满荔枝味护手霜黏糊糊的手甚至春天最粘人的猫咪夏天最悦耳的蝉鸣秋天最可口的果子冬天最温暖的太阳都抵不过你揉成团丢掉的a4纸你手掌覆盖过的鼠标你衣柜最里面的旧外套和你手心熟悉的纹路义无反顾走向方吾仁的时候是甄荔枝义无反顾的三十岁她有四岁的猫三岁的婚姻两岁的女儿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3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3

    刘备虽然进入益州,夺取益州的过程却艰险异常,雒城之战围攻一年未克,乃至庞统中箭殒命,数万将士埋骨西川。关键时刻,诸葛亮果断率军入川增援,终于坐拥天府之国。然而,荆州集团刚入成都,便遭遇益州豪强集体施压,一时间士绅抗议、民怨沸腾。当此之时,诸葛亮以雷霆手段震慑豪强,挽救民心,将复杂的乱局一一理顺,益州遂成为蜀汉政权的坚实基础。坐稳益州后,刘备集团在定军山打出一场千古名役,将曹操的十几万大军成功逼出汉中。至此,益州汉中连成一片,外则有荆州做辅,诸葛亮隆中对两路出击中原的构想正在变成现实,而刘备、诸葛亮也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期。
  • 战尊魔厨

    战尊魔厨

    没有修炼天赋,却有一手宗师也无法企及的刀工,一根头发,莫弃能将之劈成一万三千六百丝;不曾炼体,只凭每日为宗门十万人煮饭劈柴,他单手能颠万斤勺;不会炼丹,却能炒出一盘盘极品丹药,请问您是需要鸡肉味的淬神丹,还是牛肉味的淬神丹?一本连神明都要眼红的《混沌经》,硬生生让莫弃改成了菜谱。菜刀在手,天下我有;汤勺不出,谁与争锋!一口神锅炖万物,一根烧火棍闯天下。“我很笨,但是我能吃苦,我娘给我取名莫弃,就是让我不要放弃!”莫弃顿了顿又道:“对了,战斗只是我的爱好,厨师才是我的本行。”
  • Ballads and Lyrics of Old France

    Ballads and Lyrics of Old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