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0600000001

第1章 序言:急促的聒噪常常令午夜的星星不安

从报社出来已经临近午夜,街上的人和车自然都不多了,慌乱、小家子气的东兴南路也不再拥挤,跟有人这种时候要抱怨下班太晚相比,我其实已经高兴得快叫起来了。

通常凌晨下班,意味着这一周的工作即将结束了,短暂的休息时间不一定真的去什么休闲或者做两件生活大事,而是可以呼吸两口自由的空气,没有任何压力的那种。

我来到广州七年了,一直待在一家娱乐周刊。跟娱乐周刊同时出版的还有一个新闻类周刊,当时两本杂志以“娱乐”和“生活”的关系存在。虽然两套采编系统,但一直在一间大办公室办公,经常那边选题评报,这边也能听到。有一次,隔壁的编辑惊呼冯内古特死了!他说得其实很平静,但在我听起来算是惊天动地了,因为多年前我就是冯内古特的读者,他的小说我最喜欢《时震》。在我看来他一直是想死而不得死的那种,所以死这件事,对于冯内古特来说可能还真不是什么需要伤感的事。

因为内向,我从来没跟同一间办公室的准同事说过话,但那天我扒着办公室常见的那种隔板,站起身来对那位同事说,啊,冯内古特死了?对方说,是的,刚刚。于是我们又聊了几句死者,然后他提议让我写一篇书评兼纪念冯内古特的文章。

于是,我到广州之后的第一篇书评就这么写好了。给予我信任的人是凌越,作为书评人和诗人,他当时不明就里地让我写一篇纪念冯内古特的文章,我的理解那也是一种诗意。

后来越写越多,变成了一种习惯。用我的朋友戴新伟的话说,就是一个月关注几本书,先写个书讯,再挑一两个写点长的书评,大概这种节奏伴随我很长一段时间。关注新书,关注当红作家,关注出版状况,然后奋笔疾书像动情的小伙子面对心仪的少女一样,真真切切并难以摆脱转身。

有时候难免是硬着头皮写,一来面对过往经历中没关注过的作家,二来面对兴趣寡淡的作家作品,都需要以一种稿费的动力和发表被人品评的虚荣心来支撑。比如我在写冯唐的《不二》书评前,对这位作家一点不了解,他的名字和任何一部作品对我来说,就像对于美国艾奥瓦州一农场主妇来说的杨幂一样,你再流行时髦也跟我没什么关系。

我猜别人也一样遇到过跟我相似的情况,从勉强地拜读、看资料到去动笔阐释原本不熟悉的事物,再到一点点了解和熟悉更多的东西。这有点像过日子,我们总是从仅有一口煮泡面的锅,到拥有整套厨房用具。

好像在我写下这些书评的过程中,一直有师长、朋友对于文章中常常纠结病患而看不过眼,的确,尤其是在写到汉语文学本身、文化现象时,不满的声音甚至攻击是多了点,但我想,这些不能不说跟爱有关。文学意义上的期许说不上,但至少对于自己母语的阅读肯定是有所期待的,这难道不也是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心中的常理吗?对于汉语文学的挑刺,使我自己都觉得这有点像戴着袖标的老大妈,发现谁乱扔垃圾都会跑上前质问两句,挺烦人的。这种形象当然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但换个角度想想,那些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者和质疑声,不也正是基于一种希望你们变得好些、有点出息的心理吗?谁会真对骂骂别人这种破事称得上有兴趣呢?

书中收录的篇目大多为近年所写,也大多发表过,北岛和卡夫卡两篇是我2005年在南京期间写的,大概是为了纪念也收入进来。没有标明出处的自然是未发表过,或者我实在忘了也找不到了。

从我1995年开始写诗开始,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坚持写评论写上这么长时间,时隔多年出了第一本书竟然也是书评为主的文章集合。我不能说这并非自己想要的,但的确与初衷相去甚远。在写作这件事上,我没有成绩可言,但的确没有停歇过,小说和诗写了不少,但羞于见人的居多。书评是寄生在其他作品之上的艺术,当然可以寄托作者的心思念头,只是自由度天生欠缺。这是我的一点理解,没有歧视的意思,自己也将继续写这种寄生的文字。

这是一个聒噪急促得令人不安的时代,自己也难免深陷其中成为聒噪之声中的一个音阶。每个人都想做独唱者,可事实是大多数人一边往合唱的堆里挤,交际恭维、攀谈交好、搞基卖萌,一边又要标榜特立独行,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唯一性提炼出来。这些在我看来都非常愚蠢,人类败坏阴险的行为之一就是互为友善,而独一无二的意义也远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巨大。倘若能多抬头看看空中的繁星做一点安静的事,已经是现代人的成熟之举了。

整理这本书的文稿,难免有很多记忆渐渐浮现出来,即便于个人生活来说它们也不至于是什么宝藏,只不过是点零零碎碎的人类情感垃圾。它们可以令我多看两眼,但对于读者来说其不值一提的程度跟这本书的内容近似。我倒不是觉得自己还会写出更值得一提的文章,才如此藐视已经成型的眼下这些,而是对于生活来说,它们的存在真的什么都不是。我十分尊敬的书评人刘铮老师在自己的《始有集》后记中第一句话就说:“这本书不值得读,更不值得买。”我觉得我能理解好这句话,并非简单的谦逊,如今我很想原封不动地用在自己这篇序言文字中,但说实话,勇气和信心都不足够。

这些文章在这里结集,能让人回想起来的除了情感,还有很多人和事。某种程度上,这些才是值得重新珍视的。我必须要感谢我曾经和现在的编辑们。《南都周刊》的凌越,他后来到了《时代周报》,一直都有约我写书评,我在广州的第一篇书评以至于让身边朋友知道我也可以写这个,都是因为凌越;还有《南方都市报》的戴新伟,从阅读版编辑到副刊主任,戴老师位置变动,但对我的帮助从未间断过,引领和提携这些词多少有点冒犯般的讨好,但年纪略长我一点的戴老师对我的确做了很多这样的事;还有戴老师的夫人吴慧,我们曾是老同事,她在《东方早报》做阅读版编辑时,生生地把一个傻了吧唧的人拉进了他们那么隆重的一个作者队伍,盲目的信任下,吴慧编发了我很多稿子,我必须再三感谢;后来吴慧将我移交给了《东方早报》的黄晓峰,他帮我严防死堵了很多文章中的纰漏;还有《南都周刊》的钟刚、罗小敷,他们在做文化版编辑时也经常对我投来信任的目光;自然还有《人物》杂志的编辑陈卓,他当时对我的信任和鼓励都很难忘……必须还要感谢“独立阅读”的师友,王晓渔、苏小和等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提携都不小;还要感谢安徽教育出版社的何客兄,真是承蒙看得上。

我的家乡沈阳很多年前曾经有一本“青年文化读物”《甲壳虫》杂志,谢谢刘爱萍、王波的赏识,让一个学药理学的理科生在那本杂志当上了编辑,还让我知道自己可以靠做点跟文字有关的工作来谋生。

最后,还有很多没通知我就编发我文章的编辑,即便我没收到你们的稿费,我也要感谢你们的看得上。

这是一份无法感谢完全的名单,只能点到为止,还有对我有过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有缘的话我会再把你们感谢一遍。

这本书献给我的爸妈,他们对我的写作没有过什么鼓励,但他们的存在对我一直很重要。也感谢陪伴我的非勒蒙,一直与你在一起,以及你能像快乐的天使一样在我身旁飞来飞去,对我来说事关重要。

是为序。

朱白

2013年10月15日

同类推荐
  • 一枚钉子前进

    一枚钉子前进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大雅村言

    大雅村言

    本书共收录散文作品45篇。包括:“皇帝与作家”、“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人的感觉误区”、“胡椒八百石”、“嘴巴的功能”等。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热门推荐
  • 真理就这么简单

    真理就这么简单

    毋庸讳言,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有人说:我们面对的困境不再是知识不足,而是信息过剩。人类也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迷惘:书店里有很多书指导你如何生活、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应付这样那样的问题,杂志上也连篇累牍地告诉你如何说话、如何察言观色、如何八面玲珑。不用说,这些人生指南常常是相互矛盾,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 神皇佣兵妃:倾狂五小姐

    神皇佣兵妃:倾狂五小姐

    21世纪第一金牌特工组组长,不败神话,穿越重生到一个未知神秘的幻界里。女主超级冷酷强大,腹黑冷绝,男装行天下,带领“风花雪月”特工女子组,征服这个无比神秘的最强世界!神何惧?魔何干?唯有她东阳风轩才配玩转乾坤!笑傲天下!颠覆宇宙!冷血绝情,没心没肺活了那么多年,可未曾想到……一花一世界。
  •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介绍了丰功伟绩的郑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下西洋的历程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什么样的人企业永不放弃

    什么样的人企业永不放弃

    年轻的职业人不但需要一颗智慧的头脑,而且需要拥有历练自我的心态。历练之路并非简单的向前走,它需经过详细的规划。成功不是被机遇砸到,而是一条计划与执行出来的路,只要你能够清晰地看到眼下与未来,明了执着的方向,那么,你的过程注定精彩,你的果实也注定丰厚!只有明亮的眼睛,才能看到明亮的前途,做一个有修为的职业人,你将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从办公室里收获更多的喜悦!愿此书能够为你开拓新的思路,成为你在职场一路晋升的指引者和提醒者,并助你弥补不足,走出混沌,找到一把职场生存的金钥匙!
  • 法医三小姐,很拽很腹黑!

    法医三小姐,很拽很腹黑!

    杀人现场睡一晚,一觉醒来到古代,破屋、烂衣、残羹、冷饭外加刁奴恶狗,我勒个去,二十一世纪双硕士学位女法医竟然穿成无父无母小可怜!这落差也太大了吧!!什么?她爹是太医院院使,正五品的大官!她娘是她爹明媒正娶的正妻!那她好歹也是个名门贵女,怎么混成现在这副样子??咕……肚子好饿,恶狗是吧,宰了炖肉,刁奴是吧,拍昏扔出去!天大地大,吃饱最大!什么?刁奴醒来带着主子杀上门来了?现代腹黑女智斗大宅门,能装傻能充愣,能骑马能玩刀,哭的出眼泪,笑的出口水,斗的了继母,惩的了刁奴,抱的了大腿,拍的了马屁……继母玩不过她,想把她嫁出去?那可不成!!!刚刚站稳脚,哪能这么快就转移阵地?就算迫不得已要转移,也不能去继母的主场啊,那还不把她生吞活剥来!!!简介无能,内容精彩,一章不看怪你,两章不看怪我!(咳咳,面馆门口贴的广告词,借用一下~!)
  • 文学大师林语堂作品典藏版(全18册)

    文学大师林语堂作品典藏版(全18册)

    本套书是林语堂逝世40周年纪念典藏版,共18册,分别为《从异教徒到基督徒》、《风声鹤唳》、《红牡丹》、《京华烟云(全2册)》、《孔子的智慧(2016年纪念典藏版)》、《赖柏英》、《老子的智慧(纪念典藏版)》、《美国的智慧(上下册)(2016年纪念典藏版)》、《奇岛(纪念典藏版)》、《生活的艺术(17年湖南文艺版)》、《苏东坡传》、《唐人街》、《啼笑皆非》、《吾国与吾民(17年湖南文艺版)》、《武则天正传》、《印度的智慧》、《中国的智慧》、《朱门》。
  • 乐神

    乐神

    时间(清)咸丰年间。人物罗侃男,20多岁,背哥队柱头,打鼓草哥师,猴戏班班主,能言善歌,幽默风趣,人称活宝。罗草鞋罗侃之父,50多岁,读过私塾,有点文化,以打草鞋卖为业,外号罗草鞋,喜张扬。山桃山中美女,原下河马戏班驯兽员,时值妙龄,能言善唱,性格泼辣,心灵活泛,人称歌仙,罗侃老婆。幺嫂幺站旅店老板,30多岁,乐善好施,行侠仗义,为人豪爽大方。李川平男,40多岁,当地富豪,里长,后升乡长,好色、媚上、心狠手辣。
  • 凌爷久违了

    凌爷久违了

    带着懵懂无知的她,就这样闯进了他的世界。
  • 午夜兰桂坊

    午夜兰桂坊

    旅美女作家吕红的新书《午夜兰桂坊》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午夜兰桂坊》、《怨与缘》、《微朦的光影》等中篇小说。吕红的小说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寻梦经历,尤其是情感和内心价值观历经的冲击。在故事的背后,不只是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还有中国文革后的社会变动在这代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表现了跨时空、跨视域的爱情与人性纠葛,涵盖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深刻透视。除了小说之外,本书也收录了其它文体作品,展现她多方面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