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巫山云雨,进入这道奇峡里。抬头看,峰上有黄牛图像、西游皮影,越看越稀奇。
西陵峡,谷连谷,峡套峡。宽谷接峡谷,长峡连短峡,许多景物数不尽,无数往事说不完,叫人好惊讶。
这里是屈原、王昭君的故乡,这里有楚王台、刘备城,似乎可以听见古人说话的声音,触摸前朝的往事烟云,多么遥远,多么亲近。一步走进历史里,寻觅失落的故事,探访消逝的魂灵。这里是高峡大坝耸起的地方,实现了世代的美妙梦想。千年万年往事俱往矣,放眼未来大好风光,能不引吭歌唱?
在西陵峡东段,三峡大坝下游不远处的崖顶有几块石头很像唐僧师徒的形象,简直就是唐僧师徒四人的天然雕像啊。排列在最前面的一株石芽,耸峙在临江的绝壁边,极像是一手舞弄金箍棒,一手搭在额上向前方探路,只用一条腿独立在崖顶的“神猴”孙悟空,形状栩栩如生。紧接着后面的四块石头,或似马首,或似猪头,或似举手诵经的高僧,或似怒目而视的金刚,俨然是当年和悟空一起去西天取经的白龙马、猪八戒,唐僧和沙和尚。映着殷红的晚霞,可以看得很清楚,像是皮影戏似的,所以称为灯影峡。郭沫若《过西陵峡》诗中“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就是指这幅崖顶奇景。
在这几块石头的旁边有一块巨大的长方形石牌,形状很像象牙朝笏,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下的一座村庄,也因此得名叫石牌。
三峡里的古迹很多,人们会问:这块大石牌是什么朝代建立的,上面记载着什么有趣的故事?有无诗人的佳句、书法家的墨迹,或是镌刻着哪位古代将军的功绩?
不,这不是能工巧匠竖立的石碑,而是又一处大自然的奇迹。
原来,这一带分布着古老的震旦纪生成的石灰岩(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上世纪20年代曾在这里对它进行了专门性研究,并赋予它一个美丽的名字——灯影石灰岩),其垂直裂隙异常发育,所以笔立如削的悬崖陡壁比比皆是。灯影峡内外的黄牛崖、马儿崖、将军崖、城墙崖等,都是由于这种岩石生成的陡崖。石牌和著名的三把刀一样,也都是沿着这种破裂得很深的垂直裂隙发育而成的。
你不相信吗?从它的侧面看,其后的崖壁上还有许多半裂开的深缝,在岁月老人的摩挲下,想必还会生成一块块新的神秘的石牌。
据陆游记载说,附近有一个洞穴,“石穴中,有石如老翁持渔竿状,略无少异”。可惜今天已无法见到了。
船驶出灯影峡,进入黄猫峡时,只见前面有一条不太宽的谷地。当年陆游行船到这里时,从当地老人那里听到了一个故事。据说,大禹治水时,原先在这里开了一道口子。但是它太狭窄了,不足以泄流洪水,便又开通了黄猫峡。从此,这条长江故道就断流了,被人们称为大禹断江。
其实,这不过是一条断裂所形成的一个山谷而已。人们编织了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怀念吧?
大坝蓄水前,在黄牛崖下的江边,有一座建筑构式十分古雅的庙宇,庙内林木苍苍,十分显眼,这就是峡中鼎鼎有名的黄陵庙。庙内有禹王殿以及众多的碑刻题记,江边还有记录水位的石鱼,文物资料极其丰富。
现存的黄陵庙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庙前西侧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的《凿石平江记》,记录了当时治理三峡的情景。
黄陵庙是一座仿宋代建筑式样的大型古建筑。跨进山门,迎面矗立的是一座戏楼。与楼相望的禹王殿内有立柱三十六根,每一柱上均刻有九条蟠龙浮雕,大小各异,形态不一,栩栩如生。殿前有清慈禧太后所写的木匾“砥定江澜”。大殿中央原供有禹王雕像,今已不存。禹王殿右侧为武侯祠,殿后还有一株铁树,形态古朴,据传为诸葛亮所植。庙后有井水一泓,水色清亮纯净,长流不断,此井据说也是诸葛亮所凿。是否确有其事,现已无法查考了。
从前,这里还有沼川庙,供奉协助大禹开峡的黄牛神。宋范成大《吴船录》中载:“黄牛峡上有沼川庙,黄牛之神也,亦云助禹疏川者。”因庙前险滩密布,著名的扁担珠、点灯石、头珠、二珠、三珠、渣波等礁石都在这一带,过峡的客商多在此停舟进庙,祈祷禹王和神牛保佑船行平安,所以香火很盛。苏东坡《黄陵庙》诗云:“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服箱”意驾牛拉车)。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就是描写当时的情景。
三峡地区以盛产柑橘著名,黄陵庙一带的柑橘尤以多汁、芳香为人称道。这一特点与这里广泛分布的由花岗岩风化发育生成的酸性土壤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