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1300000006

第6章 勤俭持家(1)

【原文】

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译注】

继承先辈最有价值的传家之宝是勤劳和节俭;教育子孙走两条正当路径,耕读传家。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耕地种田,解决现实温饱问题;读书做官,解决梦想与发展问题。所以视耕、读为正道。

勤俭应成为做人美德。它既符合当下国家提倡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也利于个人保健养生,破妄想、除杂念、合天理、顺自然。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延伸阅读】

“耕读传家”在徽州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完全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

【原文】

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

【译注】

记住劝诫两字,养成勤劳、节俭的品质,人生有两条要争取的正确道路即读书与耕作,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辑自黟县宏村承志堂书房联。

【感悟】

勤与俭,是儒家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训诫。拥有移民众多的徽州,经历了中原正统文化与越人文化相互激荡与相互融合的过程,因而社会充满活力。他们以勤俭著称,勤与俭成为他们日常崇奉的信条并竭诚实践。勤,促使他们极尽人事之运用,富有进取冒险的精神;俭,使他们善于积财。

【故事链接】

无论是孝悌还是农耕,都要和读书挂钩,从书中而来的孝悌是“传家之本”,而非读即耕的“正路”,则是给子孙后代设计好的人生规划,显然不希望后人再走自己经商的老路。西递的胡氏本来姓李,他们的祖先出自帝王之家。904年,朱温篡位,自立梁朝,唐昭宗李晔一家惨遭杀害。唯一幸免的是刚刚诞生的皇子。身为歙州婺源人的官吏胡三,在风暴降临前辞官归乡,他将怀抱中的稚幼皇子起名叫做胡昌翼。很多年过去了,长大成人的胡昌翼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身世,胡昌翼选择的是继续原来的生活,所以我们说徽文化中的“耕读传家”是最平淡的辉煌。这样又过了好多年,一天,胡昌翼的第五代后人从婺源去南京,经过西递的时候,不禁被这一片青山绿水打动了。其实打动他的,并不仅仅是好风景,而是存在心里的一个理想家园。就这样,胡门一族从婺源迁到了西递,并在西递生根发芽,然后枝繁叶茂。

【延伸阅读】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

守家二字勤与俭,传家二字读与耕。

【原文】

凛遗绪于前人克勤克俭,善贻训于后嗣学礼学诗。

【译注】

凛(lǐn):严肃、严正有威势。遗绪:前人留下来的功业。要带着敬畏之心铭记先人勤劳和节俭创造的功业。

善贻训于后嗣学礼学诗:“善”,好好地,善待;“贻训”,先人留下的训诫;“后嗣”,后代子孙;“学礼学诗”,古人认为诗以言志,礼以立身。

以敬畏之心铭记先人节俭和勤劳所创造的基业,珍惜先人留下的训诫,并要求子孙后代学习诗书礼仪。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古代的诗,包罗万象,研究了诗,知识自然就会渊博,能多了解各种知识,例如对生物界的禽鱼鸟兽之名多所认识,乃至对科学性的植物、动物,各种知识都能了解而博物。所以,不学诗,一个人就不会说话,或者没有说话的资格。礼是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就不会、不能做人。

钱穆先生言,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一个人学了诗、学了礼,就文质彬彬了,可为君子了。这观点在今天仍可借鉴。学透了诗,自然事理通达,心气平和,能够如此,则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不学礼、不懂礼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

【延伸阅读】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原文】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译注】

勤劳节俭是治理家庭的根本,族人和睦相处、齐心协力是管好家族事务的根本,细心谨慎是保持家族平安兴旺的根本,读书学习是兴家立业的根本,勇于承担责任、对长辈孝顺是家族长久传承的根本。

辑自西递堂训。

【感悟】

忠是担当责任,孝是回报恩情。这个责任,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责任,还包括对理想的责任、对情感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操守的责任;这个恩情,不仅仅是父母给的恩情,还有长辈给的恩情、父老给的恩情、祖先给的恩情、社会给的恩情。

当代,勤俭节约蕴涵一种新的哲学思维,倡导一种适度、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理念指导下的生活方式。

孝心难以等待,忠心不能打折。善孝当先,从孝做起,从感恩父母做起。尽孝事亲须及早,莫等追忆泪空流。

【故事链接】

徽州婺源山区流传一个故事,说一个叫吴成的商人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临终前,吴成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勤奋工作,家庭富裕。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竟难以为继。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俩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两连忙拾起一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延伸阅读】

在“家齐而后国治”的家国同构的徽州古代社会,人们一直重视家庭、家族的提升和发展,形成了所谓世代相传的“世家”、“望族”,也就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世家大族。除了血缘关系以外,文化学术的传承成为维系世家延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纽带,形成了特有的以家学渊源或家学传承为特征的文化世家。

古代中国形成的耕读文化,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小农经济和科举制度。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以有知识、有文化的士大夫为中心的“四民”社会,在士、农、工、商四大阶级的等级分层中,士大夫阶级是社会的中心。通过科举制度从社会中选拔精英,保证了等级间的有序流动,也维持了社会秩序的整合和稳定。士大夫阶级是国家和社会相互联系的中枢和纽带。他们在朝为官,在野为绅,在乡为地主,是道统和政统的统一。

【原文】

天下之事,莫不以勤而兴,以怠而废。

【译注】

天下的事情,没有不是因勤奋努力而兴旺,因松懈懒惰而衰败的。

本句辑自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宗规》。

【感悟】

勤学。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学,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勤于学习,便能像走不快的人有了一匹马,不善游泳的人有了一条船。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勤于学习才能达到。勤学必须善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若勤学,则所学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让你为难。

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学必要思,勤学是死方法,勤学加勤思才更有生命力。常骑马的人懂得了骑术,使马在狼群中也不会慌张得弃人奔逃;常行船的人摸索出御船之法,使船在风浪里也不会漏水翻船。这些跟“学”加上“思”是一个样。勤思必须善于观察、勇于提问,时时做有条理的总结。若勤思,则所思而知的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使你为难。

勤试。学再多,思再勤,如果不运用,终究是一场空。知晓方法是一回事,而照方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不去试一试,又怎知方法是对是错?怎能体会方法带来的好处?

勤学、勤思加勤试,三勤合一,则天下无难事!

【故事链接】

大多数徽商都是从小本起家,不畏艰难,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经过了一番奋斗拼搏,最后才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成为富商大贾。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因此,他们虽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旧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教育子孙。在12岁那一年,胡雪岩开始了别样的人生。早年丧父让他承担了养家糊口的重任,胡雪岩经亲戚推荐,前往杭州于姓的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夜壶等杂役做起,3年后因为勤劳、脚踏实地,博得庄主的赏识,成为正式的伙计,16岁时升为跑街。

【原文】

士农工商,所业虽别,是皆本职。惰则职惰,勤则职修。

【译注】

士农工商虽然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本职工作。如果懈怠懒惰,工作就会没有进展;如果勤奋努力,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本句辑自《休宁宣仁王氏族谱·宗规》。

【感悟】

职业无贵贱,实干见高低。

勤则兴,惰则败。

天下百病,生于懒也。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成功的未来,而成功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坚持。

走自己的路,圆心中的梦,成败在于有无决心、恒心和信心。

【故事链接】

尊儒重仕、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到明清时期依然如此。如明朝初年,朱元璋就曾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绸衫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即使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绸衫。这一规定后来虽然有所突破,但抑商政策仍然没有改变。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曾明确指出:四民以士为长,农次之,工商其下。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人地矛盾异常突出,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徽州此时已不能养活因社会稳定而日益增加的人口。于是,经营商业、向外扩张就成了徽州人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选择。但在抑商政策的长期影响下,商贱、商轻的传统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从事商业经营被认为是市井小人之事,为人所不屑。这种商贱、商轻的传统价值观念,给徽州人从商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如徽商汪才生就告诫儿子要奋发业儒,“毋效贾竖子为也”。竟然在儿子面前自贬为“贾竖子”,可见其自卑感是何等的强烈。自卑感成为徽州人从商道路上的巨大思想障碍。经商是徽州人在客观环境中的生存选择,“学而优则仕”则是社会的最高价值取向。如何平衡徽州人的生存选择与社会的传统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消除徽州人从商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障碍,为徽州人的生存与发展开拓出一片较为宽松的心理空间呢?摆在徽州人面前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自己新的价值观以对抗传统的价值观,并通过宣传和教育使新的价值观成为群体成员行为方式的心理依据和追求目标。

【延伸阅读】

徽州处于万山丛中,四面险阻,是一避难的安全地。北方士族自东汉起不断迁入,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末黄巢起义期间迁入者尤多,经过长期地与当地越人融合而形成徽州人。徽州人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变通和调和,提出了“士商异术而同志”以及“良贾何负闳儒”的思想。徽州人认为,儒和贾虽分属不同的行业,但都是人生的有为之途。业儒入仕固然可以光大门楣,光宗耀祖;而从商创业亦可立身扬名,大振其家声。所以业儒和从贾不存在职业上的贵贱之分,两者均系志向一致。儒者讲究的是道德规范。如果贾者能“贾名而儒行”,按儒家的道德规范行事,把儒家思想贯彻到商业经营当中,那么“贾何负于儒”!因此,“良贾”和“闳儒”,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也不存在高下之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贾、儒迭相为用,意味着“商”已置于“农工”之上而与“士”并列。这一“新四民观”和“以营商为第一生业”的习俗,是该地区的特定环境以及明代新儒影响下的文化因素等合力作用下出现的。因此贾而好儒、弃儒从贾成为徽商的一个特色。这种新的商业价值观和职业观的宣传和践履,是明清徽州商业社会形成的思想基础。

【原文】

财者难聚而易散,吾宗子弟当崇俭。

同类推荐
  • 办事的艺术

    办事的艺术

    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现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办事儿可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掌握办事的艺术,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即使是最为优秀的计划,也不会变成实际中的成功。 研究、掌握和运用办事的艺术,是现代社会生存的需要。是谋事的需要,是达到目的的需要。也是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懂得了办事的艺术,你的办事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走向实现自我的成功之路。
  • 把信送给加西亚

    把信送给加西亚

    本书还收录了作者哈伯德本人对《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评论和其他几篇当时颇有影响力的评论,还有部分哈伯德关于自动自发、敬业等文章,可谓一本彻底阐述忠诚、责任、自动自发精神的职场圣经。
  • 正能量

    正能量

    坚持正向能量,人生无所畏惧!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此书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也是《怪诞心理学》作者的转型之作。这将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实例,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
  • 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哈佛的一条重要的教学理念是教育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它要求学生在做事前首先要弄清楚做人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要弄清楚,人生有所追求是为了什么?要在自己的意念中牢固地树立起一种正确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秩序观以及公共道德观等等。哈佛的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只有解决了以上所有的关于人生观的问题,才有资格去研究学问,也才放心教授给他们的学问能够运用到对公共利益有用的地方去。要人生的旅途上,大学只是一个短暂的历程,但同时它也是一个人要确立他在末来应该抱定什么样的信念去为人处世、去做事的重要阶段,每一个人都希望在末来自己能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而人生观的选择将决定着你的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 别怕挫折来敲门

    别怕挫折来敲门

    本书文字优美,语言流畅,图文并茂,利用了大量经典睿智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帮您阐释心灵的困惑,当您阅读本书时,您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艰难险阻是人生对我们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困难挫折也是对我们意志的磨炼和考验。面对人生劫难,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是迈向成功的踏脚石。
热门推荐
  • 幽宫记

    幽宫记

    一个是清纯又性感的绝色佳人,一个是光鲜而万众瞩目的平民王子,他们聚集在恶魔城堡,在寻找秘密宝藏的时候,他们擦出爱的火花,危险时刻他们从来没有松开过对方的手,他们感动了恶魔主妇,但是他们的爱情终究是童话,可歌可泣,永远平行在两个世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伤沉

    伤沉

    壹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以暖色调为主的游泳间宽敞明亮,一整面的落地门窗干干净净。然而,那片清澈水面的游泳池,池边上的瓷砖被水渍阴湿了一大片。黑色袋子在暖色调的房间里显得尤为扎眼,里面竟是一尸体。霍刚忧心忡忡地站在游泳池边看着鉴证组人员把尸袋拉好,运出案发现场。周围的警员们或取证,或拍照,在忙碌中鸦雀无声。一旁的老王见霍刚这般神情,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再一次拨打了法医室的电话,很久很久也无人接听。他把手中的记录整理好,走到霍刚身边,说:“初步推断死亡时间是今天凌晨三点到六点之间,死因不明。报警的是两个到附近做采访的记者。”
  • 拉钩兄弟

    拉钩兄弟

    红色夏利出租车在夜雨中奔驰,雨点“刷刷”地毫不留情地甩在风挡玻璃上,雨刷“咔咔”地毫不客气地刮去雨水。司机李仪瞪圆两眼,注视着雨雾茫茫的街道,不时瞥一眼后视镜——后排座上,一对老夫少妇毫不顾忌地在逗趣儿调情;李仪早就看出,那浓妆艳抹的妖媚女子不是“出台”小姐,就是“租窝”野鸡;那挺胸腆肚的老头子,肯定是社会上所说的那种“在职在位挺正派,下岗退休就学坏,怀里搂着下一代,嘴里唱着‘迟来的爱’”的老不正经。
  • 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

    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所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所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以及与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内容进行宣讲和普及。
  • 我是邪剑仙

    我是邪剑仙

    人生往往这样,你以为的希望,其实是让你陷入更深的绝望;你以为的绝望,在一拐角却满眼希望。命途沉浮,我赵百川即便生活在阴沟里,也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 灭道狂龙

    灭道狂龙

    父皇惨死,恩师战逝,亡国太子踏上复仇之路。他武法同修,入墨庭,毁大秦,灭仇敌,战天下英豪。一招千军破,一把归尘剑,所过之处,皆是一段铿锵有力的热血传奇。
  • 致命绑架

    致命绑架

    北美销售百万册!亚马逊年度爆款悬疑惊悚小说!一部让人背脊发寒的小说,挑战你神经官能的承受力!午夜梦回,常会被噩梦惊醒。莉齐耗费了十四年的精力和时间,却始终走不出那次绑架案给她带来的巨大精神创伤。遗憾的是,她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了……恶毒的邪灵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里窥视着莉齐的生活,死亡的阴影正不断逼近。十四年前的变态绑架杀人犯“蜘蛛侠”卷土重来,这次莉齐将如何应对?作为十四年前连环绑架杀人案的唯一幸存者,莉齐是否仍然会被幸运之神眷顾。
  • 梦情若水

    梦情若水

    当江湖遇见朝廷,他们是否能分礼抗庭,一见高低。还是他们都敌不过命运的洪流,被命运牵着走。她可以为了爱人舍弃生命和一切,却战胜不了内心的胆怯与懦弱。一个人在陌生的世界里恐慌不安,习惯了不辞而别,习惯一个人自私地做好所有决定,这样的她是不是太残忍?异世,她将战胜这命运,还是开始对命运俯首称臣。最终是这宿命选择了她?还是她选择了这宿命?我们可以错过世上所有美好的风景,但是不要错过该与爱人相爱的时光。
  • 异界重生之葵花宝典

    异界重生之葵花宝典

    “美女,打个折吧?‘万水千山总是情,便宜一点行不行?’”“看你穿着不凡、器宇轩昂、骨骼精奇、万中无一,是块练武的好材料,我这里有一本失传已久的武林秘籍,便宜你!十块钱!”金钱?知道我的外号叫什么吗?陆有钱...美女?实在是躲都躲不及...宠物?除了兽王没有拿得出手的了...势力?认了几个国王当小弟!认了几个神做兄弟...
  • 季凉川,爱了你这么多年(全集)

    季凉川,爱了你这么多年(全集)

    美艳校花与高智商校草狭路相逢,智斗×情斗,宁静校园硝烟四起。在S大倾倒所有男人的富家女主,和同样在S大倾倒所有女人的宝马男主皆为校园风云红人,同样的高傲使得两个人目不斜视,从不知道彼此相貌。命运将两人绑在一起却是因为一次酒后相遇,同样付出了第一次的两个人誓要将对方揪出来为自己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