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2600000007

第7章 儒家的知止思想(1)

知止的真谛不只是禁制对欲望的追求,坏的欲望才要禁制,好的欲望则要鼓励。道家的思想在于禁制不当的欲望,儒家的思想在于鼓励良善的欲望,两者都在开创,指引人生的正确方向。

知止的真谛不只是禁制对欲望的追求,坏的欲望才要禁制,好的欲望则要鼓励。道家的思想在于禁制不当的欲望,儒家的思想在于鼓励良善的欲望,两者都在开创,指引人生的明确方针。

儒、道是中华文化的两大主流,儒家的修养,表现在我们对理想的追求;道家的修养,在忘掉自身的优越成就。儒家是把自然凝聚成人文,道家是把人文解脱,回归自然。儒家的价值在付出,道家的价值在反省;儒家求善,道家求真。然而,儒家与道家都是在追求人生的完美,只是面向不同而已。

一般人谈到知止,总先想到老子说的:“知止,所以不殆。”(《老子》第三十二章),以及“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四十四章)。其实,《大学》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有“止于至善”的话。诚如上文所述,儒家的修养,旨在强调对理想的追求,所以以至善为目标,好还要更好,以追求最好为终极目的;而道家的修养,是要戒得、戒满,要返璞归真。在人生的修养上,一是加法,一是减法。

知止的真谛,不只是在于禁制对欲望的追求。欲望有好、有坏,坏的欲望才要禁制,好的欲望则要鼓励。道家的思想在于禁制不当的欲望,儒家的思想在于鼓励良善的欲望,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都是为了爬到山顶、观赏山上的美景,儒、道的思想都在开创、指引人生的明确的方向。

《大学》开宗明义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一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宋儒朱熹从《礼记》中取出以配《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子书,后简称为四书。《大学》之名义,乃指博大之学问,学成之后,可以治国、平天下。《大学》之作者,朱熹认为经一章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记述之,传十章是曾子的意思,而他的弟子们记述的。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谓之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谓之八目。明明德,谓把天生灵明的德性阐明出来。亲民,程子(程颐,伊川先生)释亲者,新也,使人民日新又新;王阳明释亲民为亲近民众、亲爱民众。儒家思想的生命理想,是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天下。

至真、至善、至美,是人生的最高理想,许慎《说文解字》:“善,吉也,与义、美同意。”善就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走好路,善就是义。如何止于至善?分定、静、安、虑、得五个层次。“知止而后有定……”知道应该得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使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

传三章:“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又:“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前两句引《诗经》的话,止字,指棲止。“于缉熙敬止”,形容周文王不断发挥他的光明,而处于至善的境地。“为人君……”止指人君、人子、人父、与国人交,应有的修养。

《大学》中的止字,不是停止、终止,也不是阻止、禁止,而是居止、莅止(到达)。“止于至善”,指人生的修养,要以至善为最高境界。好是没有极限的,我们只能努力求好、做好,“坚持做对的事,坚持把对的事做更好。”

《中庸》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何谓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原是《礼记》的第三十一篇,宋二程子加以表章,朱熹取以配《大学》、《论语》、《孟子》,号为四书。《中庸》之作者,子程子曰:“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中庸》第一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又:“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第二十章:“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又:“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三十一章:“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第三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中庸》一书,不在告诫人要知止、知足,而在于人要执守中道,不偏不倚,不要过与不及。其次,“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做人求其心安而已,不贪不求,自然是俯仰自得。“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的得失祸福,小人则铤而走险,甘冒不韪,“君子求一万,小人求万一。”君子凡事早有准备,不做没有准备的事;小人则一日多变,急于求成。君子不求天、不求人,一切靠自己的努力,本着勤以补拙的精神,“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一书,可谓尽性之书,由尽己之性,进而尽人之性,终而尽物之性。西方文化的价值在于尽物之性,东方文化的价值在于尽人之性、尽己之性。西方文化的高度发展,结果却使世变日亟,人性湮灭,甚至对全体人类产生极大的危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则是“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

孔子的知止思想,分别见其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孔子的知止思想见诸修身者,如何修身呢?首先要懂得反省,一个能反省的人,才会是一个进步的人。《论语·公冶长》:“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一般人做错了事,常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即便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也要加以辩解、掩饰,而没有勇气改过,所以,孔子一再强调“过则勿惮改”、(《子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其次,“见贤思齐”(《里仁》),“就有道而正焉”(《学而》)。德行的修养,要在人际关系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德行的增长,是要不断学习观摩,相互切磋。孔子自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孔子是个很好学的人,不只在学问上的追求是如此,在德行的修养上也是如此,看见别人有长处,便虚心请教。(《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其次,在人格的修养上,必须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就是凡事不要随意臆测,不要一意孤行,不要顽固执着,不要偏私己心。

《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君子立身处世,就是要能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要谨言慎行,所以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又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而在行事上,“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当然,谦虚的态度,是修身必备的条件。《论语·泰伯》:“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孔子人生理想的目标,最高是圣人,其次是仁者,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标准是要能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孔子与弟子言志,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正是圣人的写照。

我们一般人做不到圣人,能做到仁者也不错。《论语》一书,孔子讲到“仁”字的有五十七章,“仁”字出现一百零五次,可见孔子对仁德的重视。

什么叫仁?《中庸·哀公问政》:“子曰:仁者,人也。”仁是人德的总称,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是人具有仁爱之心。孔子对于仁的解释很多,其中以《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最为简要圆满。孔子在《雍也》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讲“爱人”的道理,是由自己推及于别人。人性都不免有偏私,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能爱别人。

“己立立人,已达达人。”这是仁德的积极表现,在消极方面,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多为别人着想,一定是个仁者,一定不会和别人发生纷争。

孔子的人生理想,除了圣人、仁者之外,也谈到君子。《论语》一书讲君子的,有八十多则。所谓君子,是指才德兼备的人。(《礼记·曲礼》:“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殆,谓之君子。”)孔子曾说:君子有三戒、三畏、九思(《季氏》)。君子谨言慎行,《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为政》:“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又《宪问》:“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可见君子的为人,是十分谨慎小心,不断进德修业,所以,君子之道三;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宪问》)。

君子与仁者,可以说是同义词。《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所以为君子,是因为君子没有一刻离开仁,就是在仓促之间,或是流离之时,也都是行仁的,所以,君子也就是仁者。同时,君子也是智者,因为君子非常好学。《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为人,以义为比,(《里仁》)坦坦荡荡,内省不疾,不忧不惧,所以君子也是勇者。(《颜渊》)

家是休息站,家也是避风港。家和万事兴,有安定的家庭,才有兴隆的事业。孔子的止学见诸齐家者,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与生俱来的亲情,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子女,结果爱之适则害之,孔子主张父母对待子女“爱之能勿劳乎”《宪问》。适当的劳动、劳苦,对子女的人格成长是有益的,因为人生的历程,不会都是坦途,没有吃苦经验的人,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就会一蹶不振,而不能愈挫愈勇。

孔子论孝的地方很多:

《学而》:“子曰:弟子入者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又:“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大学》释齐家治国章,引《诗经·小雅蓼萧》:“宜兄宜弟”。且曰:“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中庸》第十五章引《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都是强调夫妻和善乐、兄弟友好的道理。

孔子的知止思想见诸治国、平天下者,首先,孔子论施政的原则是法先王。《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和周公一样,辅佐朝政,他曾感叹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

其次,孔子主张正名分。《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又《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同类推荐
  • 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经典小故事,人生大道理。做人做事的学问,修身养性的智慧,听1小时的大道理,不如看1分钟的小故事。也许一次回眸,就诠释了生命的决绝与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证明了感动与真诚的存在;也许一抹阳光,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精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真正有智慧的人能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事件上总结出真智董,从小故事里悟出深道理。
  • 思考的力量

    思考的力量

    人和人本质的区别是思考的区别。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的思考大相径庭,从而导致他们的行动和结果也千差万别。乔布斯预料到了个人电脑的繁盛前景,从而创立了苹果公司;马云判断电子商务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从而创立了阿里巴巴;马斯克预见了电动汽车的趋势,从而投资了特斯拉公司……
  • 打入公司主流圈

    打入公司主流圈

    这是一场站上中层的游戏,游戏中的每个人都削尖脑袋、挖空心思、极度悲催地渴望挤入这个圈子,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也许你并不这么想,但你内心很期待。在这个竞争无所不在、出头之日遥遥无期,又恐别人不理解但内心极度渴望站位的时代,谁都不想浪费青春,那么又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站上中层主流圈呢?《打入公司主流圈》详解如何发现主流圈,如何唤起主流圈的关注,如何在主流圈展示自己的才华,如何不紧不慢站上中层,触摸主流圈的天花板……
  • 语言的突破

    语言的突破

    社会上最缺少的,就是那些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服他人、能领导团队走向成功的人。约翰·洛克菲勒说过:“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够像糖和咖啡一样可以买到,每个人都会为这种本领付出许多的钱。”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些能够善用这种能力的人,往往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平添数不尽的助益,并通过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和内涵,抓住机遇,赢得成功。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送你一枚开心果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送你一枚开心果

    烦恼、忧愁等等都是建立在我们无法解决的思绪当中。你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唤醒沉睡的记忆;从别人的奋斗中找回曾经的梦想,点燃希望的火种;从别人的感悟中找到成功的诀窍,扬起理想的风帆;从别人的性情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播洒爱的阳光,从而在愉悦与感动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念,阔步向前方迈进。
热门推荐
  • 邪王喜提翻天妃

    邪王喜提翻天妃

    云兮,一代绝世特工,因化学实验爆炸而来到了古代,成为了万恶女配。女配也好,可是为什么男主是原主夫君?那不是逼我成女主嘛! 然而,她还没开启女主模式,便被神秘人告知不可破坏原书规格???云兮:不破坏,可以,双面人格上线,谁管的动我?北墨染看着云兮微微笑着,王妃,计划中可有本王?最近我的事情不少,下个案子一起可好?云兮淡漠的看了他一眼:谁是你王妃?别烦我!我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北墨染轻笑:本王的时间也宝贵,你看……本书风格轻松搞笑,男强女强。欢迎入坑。
  • 靖佳皇后

    靖佳皇后

    为了拯救战乱中的姐妹,她屈辱的委身给了敌国的皇帝,也为了可怜的姐妹们,她成了他的妃子。她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他,但在金殿之上,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一地向他和她参拜的,他宠幸过的美人时。她竟有些不舒服,“怎么这么多……真是种猪!”
  • 红楼商道营销学:十三型人格看红楼

    红楼商道营销学:十三型人格看红楼

    在今天的商战中,如何分析、了解客户,从而打开客户心扉,是营销成败的关键。《红楼梦》是一部认人、识人的经典教课书。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红楼梦》那样,对人性的挖掘如此全面、立体,入木三分。本书独辟蹊径,用十三型人格理论的探照镜、放大镜、显微镜来分析红楼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以便于我们在营销过程中,对目标客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由情入礼,将以往生硬的“盲人摸象”式营销变成“情理交融” 式营销。
  • 余笙请你指教

    余笙请你指教

    十二岁的时候,她救了我的狗,从那以后的几年我偷偷追逐着她的背影,儿时我感激她,十八岁的时候我终于光明正大站在她的身边,我迷恋了她一整个青春,我熟悉她,她不知道我,我说,余笙,高中毕业我就告诉你,可是年少气盛的我食言了,直到二十八岁,我依然爱她,我忐忑地站在她面前问她,你愿意做我孩子的妈吗?她嘴角浅浅的梨涡笑起来还像十八岁的时候那么好看,她说...
  • 综漫之根源成神

    综漫之根源成神

    抱歉,本书以鸽,请移步作者的下一本书《从崩坏开始的无限》,谢谢。
  • 幻景与信仰:爱尔兰神话传奇故事(一)

    幻景与信仰:爱尔兰神话传奇故事(一)

    本书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和格雷戈里夫人挨家挨户走访农舍并整理、记录下来的最值得怀念的不朽传说。叶芝曾这样描述书中故事的魅力:“这些故事并没有史诗般恢弘的气势,只不过是由众多小事编织而成的伟大事迹……较之于我们,那些奇异魔幻的生物对孩子们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它们只能一点一滴潜入人们的意识之中。它们所构建的幻想王国是一个可供人们漫无目的徘徊流连的地方,一个拥有各色互异景致的地方,一个从昨日经历就能知悉明日际遇的地方。我多想变回孩童去发现这本书,因为书中不仅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还有着许多旁书所不曾记录的英雄传奇,以及所有民间传说中的童年故事。在我心中,它比西方所有书籍都要珍贵。”
  • 初次见面我叫简木

    初次见面我叫简木

    大家好,我叫简木,是一个小白,但是作品里的我却是一个完美的我,所以,跟你们讲讲完美的我的故事,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希望你们能像这里的简木一样,开心快乐!
  •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历史是古人活动的舞台,文化则是其中积淀而成的传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与文化是精神与思想的遗传基因,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出其本源,揭示中国传统世界的内核,便是别裁。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作者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历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于人们耳熟却并不能详的一些历史故事,书中细致地加以拆分,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对于故事的出路或结果,提出多种可能性,然后通过排除法,得出历史自身呈现出来的结论,并分析出为什么只能是这个结果的道理。书中讲的道理,事关价值体系,都是大道理。但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细节描述基础上。
  • 机关

    机关

    本书收作者《一位公务员的风流案》、《官道》、《夏日机关》、《无法潇洒》、《机关军人》、《乐园》、《父亲和他的警卫员》7篇中短篇小说。
  • 重生炮灰女末世蹦跶

    重生炮灰女末世蹦跶

    前生她是绝对炮灰,灰到无人可怨。重生后又遇末世,为活命英勇蹦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