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1600000003

第3章 儒家的社会理想追求与人民的信仰(2)

孔子的大同理想是社会富足前提下的和谐,它与不少小国寡民的社会政治主张不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例如,道家所主张的便是小国寡民的模式,《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农家代表人物许行的理想是“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尉缭子》记载兵家人物尉缭的主张是“使民无私”,认为“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墨子》记载墨家主张“各从事其所能”,“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吕氏春秋》则记载了杂家的均平主张,认为“公则天下平”。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是中国历代的追求,然而,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应当以物质财富对人们基本生活的满足为前提,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片面的“公平”,只是共寒共饥不是真正的和谐。孔子的认识就是如此,他希望人们各尽其力,也希望“各从事其所能”,但他并不认同狭隘的“公平”,否则,“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就无从谈起。

孔子也曾经谈到“贫”与“寡”的问题。《论语·季氏》记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相信,有封国、封地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均平,注意安定。所谓“均”,当然不是数理意义上的平均,而是“公平”“均平”。因为均平就不觉得贫穷,和睦就不觉得人少,安定就没有什么危险。孔子所言,乃着眼于“有国有家者”,他们负有治理家国的责任,他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却未必肯定“寡”“贫”,相反,孔子其实是否定“寡”“贫”,他是以之作为参照来说明“不均”“不安”更为可怕。在孔子的论说逻辑中,“不均”与“不安”是互相联系的,“不均”往往会引发“不安”。孔子所说“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其中的“均平”是财产分配,要达到好的结局,一定要使各方处于“和”的状态,这样才能消弭动荡的根源。可见,“均平”原则其实是一个“和”的原则,以“均平”治国便是以“和”治国。

孔子的“大同”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启示了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后来的“大同”思想也都源自孔子。如唐代有人说“心苟至公,人将大同”,明末的思想家则认为“天下非一家之私”,“天下”为“匹夫”所共有,从而提出“公天下”的主张。人们还把“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凝聚成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个人道德要求,激励着后代中华民族无数的志士仁人。近代,面对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撰写了《大同书》,提出建立“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世界,孙中山则说,他希望实现的“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孔子的“大同”思想,追求的不是局部的和谐,而是整个社会的和谐,这一点十分重要。按照孔颖达《礼记·礼运》疏的解释:“‘是谓大同’者,率土皆然,故曰‘大同’。”孔子有家国天下的胸怀,由此,他的思想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例如,晋代的陶渊明曾经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他的《桃花源记》描述道:“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陶渊明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其中既有孔子思想的影子,也有道家的思想因素。显然,这种超脱虽有对美好生活的超然向往,但更多地透露了人们被世事所累时的逃避与解脱。

为了政治理想的实现,历史上的仁人志士都在不断地努力着、思考着。宋代的李纲以“病牛”作比,他写道:“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明代的吕坤则追求一个“清平世界”,《呻吟语》卷五《治道》记载了他的说法:“六合之内有一事一物相陵夺假借,而不各居其正位,不成清世界;有匹夫匹妇冤抑愤懑,而不得其分愿,不成平世界。”

但是,“众生皆饱”“清平世界”的到来是艰难的,直到近代,人们仍然在不断为这样的理想而奋斗。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提出“天国”理念,向往天下男子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姐妹,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希望天下人共耕天下之田,他们认为应当“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后来,康有为继承孔子的“大同”思想,提倡“世界大同”,主张在《礼记》中取出《礼运》篇,与《儒行》《大学》《中庸》合为“四记”,以代替宋儒的“四书”,作为儒家的基本典籍。再后来,孙中山也曾以“大同”理想作为自己的最高政治追求。

三、“大同”思想学说中的丰富内涵

依照《孔子家语·礼运》篇中孔子对“大同”社会的描述,结合前面的论说,我们可以思考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发现其中包含着孔子与儒家的基本的、重要的学说主张。

(一)“天下为公”与公共意识

孔子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里的“公”内涵丰富,可以是国家、社会、大众,也可以是公理、公式、公制;有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着想之意,也有公正、公心、大公无私之意。但首要的就是强调人们要有公共意识,遵守社会规范与社会公德。

人如何立身处世,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历代中国思想家、政治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孔子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问题。包括孔子在内的早期儒家、历代学人都思考过“人心”与“道心”、“人情”与“人义”、“人欲”与“天理”的关系,论证过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应当遵守社会的规范,自觉遵守社会的公德,这是一个人的素养所在。正如孔子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里仁》)所以,在孔子“天下为公”的表述中,以自觉的修养处理好各种关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与社会规范,有较高的公共意识,才是孔子所说的“公”的主要内涵。

在社会与家庭生活中,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复合的。在工作中都有下级与上级,具有“君”和“臣”的不同身份;在家庭中又有“父”与“子”等不同身份……每个人都处在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各种关系中,所以应该处理好这些基本关系。孔子说:“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又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社会关系以“五达道”为主并延伸开来,处理好这些关系离不开“人义”的十个方面。所谓“天下为公”,就是社会的大同与和顺,就是处理好这些关系。

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于《论语》的《颜渊》篇,该篇及随后的《子路》篇都围绕克己、修身以“正名”而逐步展开。正名,要求每个人都能“修己”“克己”“省身”,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当具有一定的素养与内涵。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他强调“为仁由己”,希望人们遵守礼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许只有这样,为人之“义”的问题才能解决。

“天下为公”又与“正名”思想直接关联,或者说其中就自然包含着“正名”的思想。对社会国家的治理而言,“仁德”的实现关键在为政者,所以孔子的正名思想,首先强调“君君”,希望为政者率先垂范,做好自己,做出表率。当季康子问政时,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行为端正,则其德如风,君为善则民善。

同类推荐
  • 人生的九项修炼

    人生的九项修炼

    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站在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时时、事事、处处修炼自己,才能获取创新的灵感,赢得成功的自信,把握人生的命运。
  •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是一本意大利哲学、文化研究文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20世纪意大利产生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克罗齐、葛兰西、贝林格和帕累托的评传;着重阐述他们的理论思想,还介绍他们所处时代、在时代大潮中的活动、其文化背景及思想演进的轨迹。第二部分收录的是关于葛兰西、克罗齐、马基雅维利、布鲁诺、拉布里奥拉和蒙台梭利的学术论文以及对意大利学术名著的批评性评论。第三部分收录的学术性随笔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艺术史和翻译实践。
  • 论语通解(二)

    论语通解(二)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江湖梦华录

    江湖梦华录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江湖,虽仅为天下一隅,却足可神奇,令人望而兴叹。常言道:“有人的地方便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会有江湖客”,江湖既是大江大湖,亦是江湖客逐梦的一方天地。只待一朝繁华梦醒,江湖仍是江湖,江湖客却早已成为过往。有的自愿加入江湖,有的被迫卷入江湖。很显然,白玉笙属于后者。他在齐云山上一住十八年,便与师父相依为命十八年,未曾想到,第一次下山的他便被无端卷入江湖,更被牵扯进前朝旧事。他本不会使剑,却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剑客;他本不懂江湖,却最终蜕变成历尽沧桑的老江湖……?
  • 途中:谢阁兰中国书简

    途中:谢阁兰中国书简

    一百年前,法国外交官、诗人维克多·谢阁兰三度来华。写作具有世界范围影响的名著《碑》、《勒内·莱斯》等;其在华期间写给夫人的书信亦成为文学史上珍贵的资料。当代诗人庞培以此契机重回民国之初的华夏时空,虚构并模仿书信作者当时的情感、口吻和初识东方的奇妙目光,为读者寻回失落的往事,宛若时光的墓碑。这是一部内容丰富,构思奇特,形成当代新诗鲜明风格的有趣文本。
  • 斯莱特林的新晋学员

    斯莱特林的新晋学员

    宁安来到哈利波特的世界。听着分院帽咧开大嘴,喊出嘹亮的一声“斯莱特林——”,他紧了紧衣领,暗暗低下头来。“斯莱特林吗——无论在哪个学院,只有对魔法的不懈探求才是我所追寻的方向。”深邃的双眸缓缓扫视礼堂,然后迈步朝斯莱特林长桌走去。“弯下你们的腰,躬身行礼吧——巫师们,在汝等面前的,将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巫师”
  • 江湖直播间

    江湖直播间

    仙侠游戏主播沈默,意外魂穿到了真正的仙侠世界,并发现识海里被植入了一套直播系统!打开后才发现,直播间里的观众竟然都是飞升上界的大佬!而沈默的任务,就是去帮助大佬们完成各种未了结的因果!本以为这是独属于主角的“金手指”,到后来才知道这特么是个神坑!新人礼包充值失败,灵台漏气了怎么办?没关系,可以走体修方案!完不成直播任务就要被丰胸?不打紧,观众姥爷们开心就成!还没开始修炼就得背负高利贷?投资才有回报嘛............这座江湖一贯来都是刀来剑往,写意风流;我却只扛一把大锤走天下!你说我没有高手风范?小心主播一锤子锤爆你的脑袋瓜哦......
  • 重生女神,蜜恋绝宠

    重生女神,蜜恋绝宠

    某年龄50过半的女人突然回到自己17岁的时候,一件件原本藏在黑暗中的事情都浮出水面。“小暖暖,我们回家吧。”传说中的那个不可一世的男人有天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完了还要带她回家。“大叔,我们不熟。”
  • 回忆停在那一边

    回忆停在那一边

    一场阴谋让在外留学的罗唱晚归国,因为十年前两个阿姨的死,她很讨厌萧恺中,却很喜欢同她一起长大的大哥哥方峻岩。她怀疑萧恺中为夺取她外公的产业而陷害自己,便处处针对萧恺中,想方设法找他的麻烦,甚至还鼓动公司的女明星找机会制造与萧恺中的绯闻,萧恺中一一化解,并且在一天天的相处中,拉近了与罗唱晚的距离。外公的公司遭遇危机,罗唱晚原以为这场危机是她同母异父的妹妹周凯丽一手策划,孰料在幕后操控一切的人竟然是……
  • 幽默与人际关系

    幽默与人际关系

    阅读《幽默与人际关系》后,对于幽默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和感性的了解。而当你在娴熟地运用幽默时,你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和谐,而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越来越喜欢你。这,正是幽默能改善人际关系的魅力所在。
  • 夜岸

    夜岸

    【耽美】夜岸是在地狱等了斩苦五百年的鬼,五百年前明朝嘉靖年间,同为将军的他们一起出生入死,彼此相爱却为世间所不容,爱而不得。五百年过去了,他终于等到他,几世轮回,几经辗转,他们还会相爱吗?重新投胎做人,现在这个世间能不能容得下他们呢?
  • 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本书是一个充满家园、父爱、温暖的都市乡土文学。讲述主人公豆豆一出世,三个亲人相继离奇去世;成长过程中再起风云,几次险将殒命,最终是平凡而伟大的父爱让豆豆获得新生!父母给孩子一次生命是正常的,《回家》的父母却给了小主人公豆豆三次生命,让人更感家的温馨和眷恋,深感回家的不易和幸福,是一部爱铺满了孩子回家路的温馨礼物!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毁灭世界的小怪兽

    毁灭世界的小怪兽

    抱歉了,诸位,这本书算是太监了,推荐新书,竞女之赏金女王,一天两更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