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1600000002

第2章 儒家的社会理想追求与人民的信仰(1)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支撑其整个价值信仰体系的基础所在,内在地规定着这个民族的价值判断与行为走向,指示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与文化理想。在孔子学说的影响下,中华民族比世界上别的民族更和睦、更和谐地共同生活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许多价值观念。

在孔子那里,他理想的政治样板是夏、商、周三代“圣王”之治,此即《礼运》篇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他的思想体系正是围绕这一社会政治理想阐发的。中国历代士人都“宗师仲尼”,孔子的理想遂成为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

说到“大同”理想,人们还多数认为这是孔子的“假托”,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其实不然。《礼运》既见于《礼记》,又见于《孔子家语》。经过综合比较,我们发现《孔子家语》中的《礼运》篇更为可靠,人们对《礼运》篇严重存在着误解。孔子所说的应是他心目中三代“圣王”政治的实际,而不是所谓“五帝时期”,更不是什么“空想”。在《礼运》篇的描述中,孔子所提到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以及仁爱和谐等观念,内涵丰富,都有“统宗会元”的功能,就像“大同”概念以及“天下为公”等已经被后代赋予新的时代意义那样,这些观念是孔子儒学基本的观念,也是当今应该共同认可并且自觉遵循的价值取向。

一、孔子学说中有最基本的价值支撑

任何社会的进步都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进步,而社会观念一定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没有民族文化的根基,就没有民族的立足点,就缺少民族的自立与自信,难以真正吸纳世界上其他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比近代以来的任何时期都珍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把孔子智慧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文化支撑。

有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强大的哲学,才能建构强大的精神;只有哲学本体论上不谬,才能在精神和行为上不谬。小知而不能大决,小能而不能大成,囿于小知而不知大论,必极变而多私,必走向荒诞与种种非理性。”中华民族要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首先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在哲学本体论上站住脚跟,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然后才能与天地参,与万物化,建成强大昌盛的民族国家”[6]。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它包含了先圣先王对天地之道、对人性人道的深刻思考,应该是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源泉。

要真正理解这一点,应该首先准确理解孔子的智慧,正确认识孔子的历史地位,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属于文化的范畴,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哲学文化是文化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方面,所以,对中国文化影响至大至巨的孔子儒家哲学便具有了非凡价值与意义。孔子与中国历史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无与伦比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认清孔子对他以前历史文化的继承,这一点十分重要!长期以来,由于疑古思潮的消极影响,仿佛孔子时代是中国文明形成的初期,就像钱穆先生在所著《国史大纲》最前面曾经批评的那样,有人以为今人“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持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国学术文化的进步,阻碍了人们对古代文化面貌的认识。好在现在学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面对大批的早期地下材料,人们不再盲目疑古,而是力求正确地解读历史文献。在理解孔子思想时,人们也认识到孔子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他思想的形成有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或者说,孔子系统总结了他以前的中国文化,深刻反思了历史与现实,才使得孔子的学说具有了“集大成”的特征。

人类文明形成后,就有人思考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问题。数千年来,社会和谐问题一直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尧舜时期如此,三代更是这样。到西周时期,人文理念高涨,人们更加重视人文教化。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周公“制礼作乐”,从而奠定了中国礼乐文明的基调。按照周初制礼时的指导思想,周初统治者一方面要继承前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家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特别强调社会管理中人的因素。从现有材料看,西周的社会管理系统已经空前完备,他们把官僚机构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个部门。天官冢宰总管百官、朝廷以及国家大政,是王的直接辅佐;地官司徒主管教化以及分封土地、处理民事;春官宗伯主管祭祀鬼神和礼仪活动;夏官司马主管军队和战事;秋官司寇主管诉讼和刑罚;冬官司空主管手工业及其工匠。在这六个部门之下,各分设几十个属官,形成一个比较细密的管理体系。

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是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讲,整个周官系统都是为了追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政治与人际和谐方面,《周礼》就有许多具体的规定,例如,地官司徒“帅其属而掌邦教”,大司徒的职责之一是“施十有二教”。具体说来: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除了教民懂得敬、让、亲、和,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还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做了周到的考虑,如地官司徒中有负责排解调和民众纠纷或有怨恨而相与仇恨的官员。这种官员称为“调人”,拥有一定的属员,掌理调解百姓之间的仇怨,有一套调解的原则。

对于《周礼》所反映的管理制度,前人论述已多。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以前对周代社会管理的水平估价严重不足,人们对《周礼》成书时代的后置便是最为具体的表现之一。实际上,《周礼》是我国先人追求社会和谐治理的思想成果,《周礼》不仅不像现在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成书很晚,而且在此之前,它已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积累,是周初思想家继承夏商以来的经验,从而斟酌损益、抉择去取的结果。[7]

周代礼乐文明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基石,就像周礼是“损益”夏、商之礼而来的那样,周礼对后世影响既深且远。孔子“述而不作”(《论语·述而》),“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继承先圣先王,形成了他的儒学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观念成为历代中国人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与普遍法则。孔子以后,中国历代都追求政治稳定,上下协同,因而也就不断调整制度,推陈出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旨都如周公所说,就是“用咸和万民”(《尚书·无逸》)。

二、孔子的“大同”思想与社会和谐

历代对和谐社会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孔子的“大同”社会政治理想上。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与“大顺”(《孔子家语·礼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孔子认为,礼崩乐坏、政治失序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因此,他总结历史,反思现实,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复古代圣王之治。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最终追求或最高追求,就是《礼运》中他论说的“大同”境界。

有关孔子“大同”思想的记载见于《孔子家语》和《礼记》两书的《礼运》篇。以前,由于对《孔子家语》的记载心存怀疑,人们谈论孔子的政治理想时,往往依据《礼记》的文本。其实,我们认真研究后发现,《礼记》的记载经过汉人整理改编的痕迹非常明显,相比之下,《孔子家语》的记载更为真实可靠。

据《孔子家语》,孔子关于“大同”理想的表述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

这里,孔子关于“大同”的论述,可以理解成他诠释或描述的一个理想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圣道”大行,天下为公,社会管理者唯贤是举,选才任能;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互相扶持;彼此没有争斗,各尽其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而且物尽其用,人人各尽所能,盗贼不作,夜不闭户。

“天下为公”是社会公德的最高原则,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核心。在我国,倡导天下为公、公而去私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尚书》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黄帝经》说“公者明”,“无私者正”。先秦诸子也都重视公义,《老子》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墨子》提倡“举公义,辟私怨”;《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公正无私”;《列子》则感叹“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先秦以后,历代倡导天下为公者自然也比比皆是。

孔子时代,天下无道,礼坏乐崩。他认为尧、舜、禹、汤、文、武时代是“有道”之世,人们以天下为公。在这里,“公”也可理解为“共”。“天下为公”是说人生活在共同的社会中,应该休戚与共,协同一致,有明确的“社会性”意识,所以孔子主张选任贤能,讲信修睦,扶危济困,互相关心,而不是各行其是,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害人,弱肉强食,没有一体化发展观念。

很显然,没有人心的“公”,就没有这一切,人与人之间就不能相互扶持,就没有人人各得其所,就没有社会风气的井然有序。可以说,人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

但是,说到孔子的“大同”理想,人们还几乎一致认为这是孔子的“理想”而已,是一种“假托”,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但是,我们最新的研究结论却与此完全不同。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其实是他心目中三代“圣王”政治的实际,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所谓“五帝时期”,更不是什么空想。我们还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对该篇的疑而不信,乃是由于文献版本以及人们对其中关键字词的误读造成的。[8]经过反复的研究,我们坚信,再对该篇简单地进行排斥一定是失之简单的做法!

《礼运》篇是孔子与他的弟子子游对话的记录。如果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言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则当时子游不到十岁,由此,人们不能不置疑该篇记载的可靠性,对该篇的种种曲解也随之产生。其实,《孔子家语》明确记述子游“少孔子三十五岁”,只是由于人们对《孔子家语》的价值认识不清,而且《孔子家语》本身版本不一,致使这一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二者孰是孰非,经过认真分析比对,我们认为《史记》的记载是错误的。[9]

另外,《孔子家语·礼运》记孔子说:“昔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吾未之逮也,而有记焉。”其中“与”字十分关键。实际上,这里的“与”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连词,应该当动词讲,是“谓”“说的是”的意思。该字之训,清人王引之《经传释词》已经有说。前人也已经指出《礼运》此字应该从释为“谓”。[10]这句话应当译为:“大道实行的时代,说的是三代之英。”所谓“三代之英”,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圣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作为儒学名篇,《礼记》与《孔子家语》中的《礼运》篇存在不少字词表述上的差异,恰恰就是这些差异,令人很直观地看到了彼此之间真实性的不同。经过认真比较过发现,《孔子家语》中的《礼运》篇更为真实可靠,明显要优于《礼记》的记载。[11]人们以后引用、使用《礼运》(自然也包括引用、使用其中的“大同”说)时,应该用《孔子家语》中的该篇。

原来,在该篇中,孔子并没有说到“三皇五帝”,也没有说到“小康”,那种以此来论证孔子主张回复到“原始共产主义”时代,认为孔子思想倒退的看法是不对的。孔子理想的“大同”社会乃是指夏、商、周三代“圣王”时期,并不是指一般所认为的所谓“三皇五帝时”。孔子所说“大道之行”的时代具体是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时期,在孔子看来,三代“圣王”之后,就是“大道既隐”的时期。

孔子认为,“大同”是曾经存在的社会,它存在于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时期。孔子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社会状态。“大同”的“同”,郑玄注《礼记·礼运》曰:“同,犹和也,平也。”郑玄以“和”“平”释“同”非常正确,“大同”社会正是人类之间“和”的理想状态。据《论语·子路》记载,孔子还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此处的“同”是苟同、无原则地趋同,与“和”有别。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同”与“和”的矛盾,它只是说明“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和”而已。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心灵鸡汤(中学版)

    心灵鸡汤(中学版)

    本书收录了几百则短小精悍的故事,从梦想、坚持、自信、心态、处事等不同方面选材。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不朽箴言:悟透一句,改变一生

    不朽箴言:悟透一句,改变一生

    从《道德经》、《庄子》、《吕氏春秋》等经典古籍为着手点,把不朽箴言和现实相结合,引出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学习的古人哲学智慧。人生就是这样,若想得到一样东西,必然要敢于放弃一些东西,所以需要舍得;大智若愚,懂得这点,才能成为这样的智者。诸如此类的例子让人从书香中感悟人生,耳目一新,放松心情。悟透一句,便可改变人生。
热门推荐
  • 腹黑邪神狂傲妻

    腹黑邪神狂傲妻

    她,蓝发飘飘,一双雪瞳能冻结万千事物,一招冰炙既能瞬间手到病除,却亦可分秒灭人于无形,是生是死,全在她一念之间!这些够吗?不,她慕容雪鳞说不够!至尊剑法,为她所用。上古神兽,为她所有。异世苍南大陆荒战十三年,已然民不聊生。而在那齐恒山上诞生的闪耀之星——慕容雪鳞,必将携手英雄勇闯天下!*爹爹被二叔杀害,财产被姐姐霸占,自己居然要入狱?!——靠!这是什么情况!想她慕容雪鳞,齐恒山响当当的强盗头子!出门骑神兽,高兴了踩别人的,不高兴了秒别人,什么时候轮到别人反抗?好好好!既然敢逼我出齐恒山,成为一枚华丽丽的通缉犯,那就该做好承受姐怒火的准备!*【鳞儿VS金钱】人在大陆闯啊,哪能没仇恨啊,回头一看,额,仇恨拉满了。“冰淇淋!和我杀仇恨去。”“靠!死女人,这些杂毛也敢拿来当仇恨!大爷可是上古神兽冰麒麟!”“冰淇淋,说完了么?说完了走吧!”“…”*且看,神话是如何练就的。又是谁能与神话并肩,笑看大陆。——————简介无能是无奈滴,内容精彩是必须滴,男配优秀,但是,人家是专一的好孩子,文文是一对一的哦。等啥丫?开看吧!
  • The History of Caliph Vathek

    The History of Caliph Vathe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本书主要阐述了曾国藩一生大智若愚的为人处世哲学,以及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坚挺,崇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人格魅力;揭示了他在官场上善于编织关系网,在权力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并懂得放权用权的成功之道;呈现了他在关键时刻远权避祸,在权力太大、功名事业日趋全盛的时候,不把弓拉得太圆太满的做人智慧。
  • The Gilded Age

    The Gilded 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经验大财富

    小经验大财富

    本书将作者本人在生活、经商、学习、旅游中遇到的一些与经营管理、职场生涯密切相关的真实故事,再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把自己经商的所遇、所想、所悟、所乐、所苦……进行了一下盘点,其中有经验、有教训、有快意、有辛酸、有感叹、有思考……
  • 痴绝道冲禅师语录

    痴绝道冲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喵少来袭:娇妻快到碗里来

    喵少来袭:娇妻快到碗里来

    苗青青在暴雨天捡回来一只小奶猫,从此走上了一条猫奴的不归路。可是,渐渐的苗青青发现,她家的这只猫咪居然会做奥数题,还会发信息看股票!!!每天都被小奶猫鄙视的苗青青表示,这日子没法儿过了!“苗喵喵,你听好,你要是再敢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扣你猫粮!”
  • 古代生活记事

    古代生活记事

    都说人生就是由一道道的选择题组成,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啊,那我这个做事不过大脑的人怎么办!!!哎,既如此就只能顺心而为啦。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 唯有青春,最难将息

    唯有青春,最难将息

    中国年轻人和日本年轻人是性格反差很大的两个文化群体,本书围绕爱情与婚姻、职业与梦想、情绪与自我展开讲述,是作者近藤大介先生在日本成长、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差异,中国年轻人与日本年轻人的区别。分析了日本人没有梦想、家庭教育失败、工作方式僵化、虚荣和贪婪冒进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日本从蛮荒之地、欧洲的弃儿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突出作用。在对比中日两国年轻人的一些迥异的同时,点出了属于两国的优劣之势,让我们更加了解青春,也通过一个异国人的眼睛参透自己应如何度过青春。
  • 超级资源帝国

    超级资源帝国

    无主之物,都是我的。获得大天道回收系统,苏文再也不能淡定了。随手拈来的硬币,花不完的红票子,山里的百年珍奇,海里的千年遗宝……豪门世家,武功秘法,神功异能。应有尽有。聚无尽之资源,打造超级帝国,谓之超级资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