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1600000004

第4章 儒家的社会理想追求与人民的信仰(3)

孔子的“正名”的主张是一贯的,如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各种人伦关系都是双向的,作为人伦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君臣双方也应各尽其职。为政之要在于“正名”,孔子的表述非常清楚。子路问孔子为政以何为先,孔子明确回答:“必也正名乎!”他论述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可见“正名”极其重要,它是为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其名,知其分,才能说话顺当合理,风清气正,取得较好的社会管理效果。对于为政者来说,要正名,必正己,这恰恰是对于“君”的正名的要求。

按照“正名”的要求,人“在其位”,必“谋其政”,应该勇于担当,按自己的角色定位尽力做好自己。孔子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自己的职责,自己的分内事,不可推卸责任,不能借与他人。孔子进一步解释道:“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所谓“名”,关涉极大,当事人应该心无旁骛,不能玩忽职守。既有其名,必负其责,这样才能人存政举,遵循礼义,取得成效。因此,春秋末期晋大夫史墨也说:“是以为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既然“天下为公”,大家共同工作、生活在一起,那么“正名”思想就自然包含一层意思,即不可逾越本分,胡乱作为。如果不集中心力,跨越领域与边界,就易造成混乱。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意思正是如此。有人从消极的角度理解,认为这是推卸责任,是不思进取,恐怕背离了本来的精神。从礼的功能讲,它本来就是为了“定分止争”,合理的做法自然就是“安分守己”。做大事者要尽职尽责,心无旁骛,不可左顾右盼,患得患失;还要遵守礼法制度,不逾越职权,胡乱作为。历史上违权乱政的人不都是超越本分、邪念丛生的人吗?

作为社会的人,人当然不能只考虑个人,不能脑子里总是想一己之私利,应当考虑自己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集体。有“公”的意识,才能做一个更好的“社会人”。从这样的意义上看,“公”是一个内涵极丰富的概念,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

(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天下为公”之后,孔子接着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是“天下为公”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值得特别申说的内容。

“选贤与能”与当今时代的所谓“民主趋势”正相吻合。“天下为公”之“公”的“公平”“公正”“公理”等意涵,与传统中国“礼”的观念相呼应。传统的“礼”,从本质上讲,就是孔子所说的:“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记·乐记》),“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礼记·礼器》)。

孔子在对“大同”理想的描述中,还说:“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这些,也可包括在“公”之中。人有“公”心,才能不浪费,不私藏,货财尽其用,人人尽其力。

孙中山先生十分推崇“天下为公”,为孔子的学说注入了新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理念,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公”既有民族特色与历史底蕴,还含有丰富的现代意义,并且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孔子说的“讲信修睦”内涵丰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他希望人们“言忠信”(《论语·卫灵公》),“信”恰是历代共同的观念。《说文解字》说:“信,诚也。”信,就是诚实、不欺,就是守信用,还是真实、不虚伪等。人与人之间需要“信”,古今相同。在传统的“五常”中,“信”正是其中之一。

(三)“立爱自亲始”的仁爱之道

孔子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这些属于“仁”的范畴。最为紧要的是,孔子所说“人不独亲其亲”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亲亲”,没有“亲亲之爱”,哪里会有“不独亲其亲”?

社会上最不可或缺的是“爱”与“敬”,孔子还把“爱与敬”看成“政之本”(《孔子家语·大婚解》),很明显,儒家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为人之本”,也是因为社会生活不能没有“爱”与“敬”。那么,爱心如何培养?自然就是由“亲亲”到“不独亲其亲”的逻辑推演,就是将对父母的爱心放大开来。

在郭店楚墓竹简出土以后,大家惊喜地发现,楚地战国文字中的“仁”字,从身从仁,上下结构,原来古文的“仁”,其本意是修身、克己、反躬自省,这与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相应,与《中庸》所说的“成己,仁也”相应。原来,“仁”是以修己开始,然后推己及人。

孔子之“道”就是仁爱之道,仁爱之道第一义就是修己。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按曾子的理解,孔子的一贯之道就是“忠恕”。朱熹《论语集注》解释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尽己”就是“修己”,“推己”就是将内在的修养外推,就是“推己及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修己以安人”正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孔子说:“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孔子此言十分重要。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一个人具有仁德,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亲亲”,就是孝敬父母亲。有“亲亲”这个前提,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进而“泛爱众”(《论语·学而》)。

儒家的“仁”作为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友爱、互助与同情等等,具备了“仁”的品质,才能仁爱正义,才能通情达理,为他人着想。“仁”是一个开始于“修己”的过程,是一个由“孝亲”而“仁民”进而“爱物”的逻辑推演过程。人修己的基本表现是“亲亲”,从最基本的“亲亲”之爱出发,然后推演爱心,完善人格,影响民众,改善人心,最终使社会“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

孔子说:“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阴谋诡计被遏制而不能施展,劫掠偷盗、叛逆犯上的事也不会发生,所以外出也不用关门闭户。看起来这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却是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追求,这就是“和”,就是社会和谐、人心和顺。其实这也是孔子社会理想的落脚点。

所谓“和”,内涵丰富,含有相安、协调、和谐、平静、和平、祥和等意义。“和”包含有“和而不同”。《国语·郑语》中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和,可以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处理人自身与内心的关系,即“自身的和谐”。

中国人向来都以“和”为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更和睦、更和平地”相处与生活,与“和”的价值追求密不可分。

在传统的“五常”观念中,有“义”,有“礼”,有“智”,一个“和”字,可以包“义”、统“礼”、含“智”。

其一,“和”与“义”。“义者,事之宜也。”事情应当这样做,我们按照该做的去做,就是“义”。事当为而为,就做到了“义”,就达到了“和”的要求。比如,孔子弟子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其中说的是“义”,而在深层,都是“义”与“和”的关系。

其二,“和”与“礼”。“和”是“礼”之“用”,是“礼”的追求与目标。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又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同上)。“礼”以节“和”,“和”离不开“礼”,离开“礼”的“和”是暂时的,它不符合儒家倡导的中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

其三,“和”与“智”。“和”是中和,《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社会不仅要稳定,更要发展。而发展以和谐为基础,更离不开智慧。孔子说:“夫礼,所以制中也。”(《礼记·仲尼燕居》)“中”是时中,是一种极高的智慧。《中庸》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达至“和”的目标离不开智慧。

同类推荐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道德经通解(平装)

    道德经通解(平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聆听东方智慧,启迪当下生活。天与人,古与今;阴与阳,生与克;是与非,真与假;知与行,善与恶;义与利,德与才;和与同,治与乱;民本与任贤,礼与法;小康与大同……听周桂钿教授为你,答疑解惑,点亮人生。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热门推荐
  • 别招惹女王

    别招惹女王

    与其心心念念地期待成为灰姑娘,不如自己努力做女王。根据本书改编的影视剧筹拍中。毕业第四年,马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恋数年的男友傅青松劈腿,分手二十五天后就入赘豪门;前男友结婚那天,一场意外遇见了“他”。刻薄的女上司因为嫉妒贤能,想方设法排挤她,逼着她失去了工作。失去工作,积蓄用尽;遭遇职场和情场双重滑铁卢,面对一无所有的窘境,马励似乎已经无路可走……她背水一战,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创业。在经历重重波折和打击后,创立的网站终于上线了。然而商场风云变幻,马励和合伙人发生分歧,在网站急速扩张时毅然离开。在冤家史锐一和闺蜜杨随意、原知秋的支持和帮助下,马励又重振旗鼓,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 天罡之眼

    天罡之眼

    无cp,无cp,无cp姜飘在游戏中被雷击,却莫名穿越到一个异世大陆。不是传统的玄幻文,“升级”不增长武力值,增长寿命以及“蓝”(游戏中释放技能用的蓝,这样解释比较容易懂。)一步一个脚印,本文不是无脑爽文,读者慎重。
  • 家庭冬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冬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秋季我们在饮食上要多吃酸类食物,秋天气候干燥,温差不定,身体的肝脏功能需要保护。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侵入。中医认为,秋季是夏冬两季的过渡时期,气温由热向寒转变,养生也应从“养阳”转向“养阴”。凉爽的秋意慢慢来临。但是健身运动是一年四季都不能停歇的。运动专家建议,健身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选择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比较适合在秋冬进行的运动。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 刺客辰星

    刺客辰星

    不是都市杀手,是异界刺客刺客辰星,无意间陷入惊天密谋的一角,如同沼泽一般无法自拔为解除必死的命运而踏上旅行这里只有信奉刺客条例的刺客才能活到长久
  • 爱情微微凉

    爱情微微凉

    她穷尽一生爱着的男人,却将她打入了爱情的万劫不复之地。“顾凉辰,我怀孕了,你的。”“就算是我的种,也给我马上打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上宝篆

    太上宝篆

    太上,道也。太上者,大道之主宰,至高之道祖,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源于末法世界,手持神秘玉符,降临九洲浩土,少年追逐太上位业的修行之路。本书QQ群:7-0-9-7-8-1-1-4-2(三清天)新书《玉宸金章》已发,喜欢的书友可以收藏一下。
  • 你了解疫苗吗?

    你了解疫苗吗?

    说起疫苗,大家都不陌生。婴儿一出生就会接种疫苗,一些特殊的职业也需要接种疫苗。疫苗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疾病,使我们远离某些疾病的困扰。但是,疫苗有时又使我们担心。看多了与疫苗相关的负面报道,在接种疫苗前,心里总会有些忐忑。那么,是不是疫苗都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种疫苗呢?这里,我们将讲述各种不同的疫苗及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
  • 英雄时代

    英雄时代

    小说描写了两兄弟不同的情感经历和商战中的诡谲风云,笔墨触及当下大都市,涉及经济等诸多生活层面,堪称柳建伟的文学代表作。史天雄从小由陆承伟的父亲陆震天一手养大并成了陆家的女婿,他是个对党对国家最忠诚的“圣徒”,而陆承伟却是一个随时利用成熟的市场经济价值体系指导行动的金融家。两人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不同寻常的兄弟关系和渊源引发出一场惊心动魄“两足相争”的人生话剧。
  • 王爷的吃货小萌狐

    王爷的吃货小萌狐

    “阿璃,蜜汁卤鸡和本王,你喜欢哪一个呢?”“卤鸡!”“阿璃,吃了卤鸡的本王和空盘子,你要哪一个呢?”“百里行歌!信不信今晚让你跪搓板?!”“阿璃,本王已经跪下了……”“从我床上下去!!不然,我推你下去!”“阿璃,本王此生只跪你一人,你要对本王负责呐……”“唔……你给我下去你……”“阿璃,本王除了这儿哪也不想跪……”
  • 天下第一掌柜

    天下第一掌柜

    带着一间会动的客栈,搜罗各行业的天下第一,做一个好管闲事的掌柜。(新书:《只有我不是npc》已经在起点中文网开始连载,目前正在推荐中,希望各位能够捧场,用不一样的荒诞世界,带来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