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1600000007

第7章 儒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3)

鲁国的思想界也是如此,臧文仲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臧文仲主张君主应以德治民,认为“德之不建,则民之无援”(《左传·文公五年》)。鲁文公五年冬天楚公子燮灭蓼时,臧文仲听说六国和蓼国都灭亡了,他们的祖先皋陶、庭坚一下子就没有人祭祀了,感到很伤心。他们的国君不建立德行,百姓也没人尽忠效力。在臧文仲看来,要做到使民心无违,就必须“在位者恤民之患”(《国语·鲁语上》),实行德治,以使国家没有怨恨和敌对者。这与后来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孔子看来,实施道德教化,“为政者”的垂范作用至为关键。因此,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正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还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同上)。

道德问题实际就是社会风气的问题,管理秩序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协调,无不与道德问题相关。由于领导者或者社会管理者的身教重于言教,因此,他们应当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来感召和带动他人,这就要求领导者严于律己,努力做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不计名利,积极奉献。在对道德问题的论述中,孔子一再提到过领导者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如志向远大、以身作则、知人善任、讲信修睦、慎言敏行、坦荡无隐、自控远虑、灵活变通等等,在领导者的影响下,人人自觉注重品格修养,由修身始,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使整个社会处于有序的状态。

(3)孔子的道德学说主要体现在他的“修己”思想上

孔子的思想既以社会国家为本位,又具有民本主义的思想,这决定了他首先必须注意到社会上层的道德问题。然而,意欲安人,必先修己,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孟子·尽心下》)。安人、安国、安天下,都应该从自身做起。

孔子常论述人格问题,相关概念除“君子”外,还有“圣人”“志士”“仁人”等,但他提到“君子”一词最多,仅《论语》一书中,“君子”就出现了百余次。孔子用君子人格培养学生,也用君子人格律己律人。君子,笼统言之,应该是指居家处国或社会交往中表现出了高尚道德品行的人。当官为政者可以为君子,平民百姓同样可以为君子。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爱人”是仁者之德,君子显然也是具有仁德的人。而作为仁者,注重“修己”十分重要。据《论语·宪问》记载,当弟子子路“问君子”时,孔子三次说到了“修己”,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就是说,君子应当加强自身的修养,首先应该认真地对待工作;进而则要使一些人生活安乐;再进一步,则要使天下所有的人都生活安乐。在孔子看来,使天下所有的人生活都安乐,这是连尧舜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君子却应该以之作为努力的目标。具有这种精神和胸怀,就不会为一己之利和小的宗派团体利益而进行争斗,所以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论语·为政》)、“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孔子认为,人的变化除受他人的影响,被动地接受外来教育,更应自觉地要求自身,化被动为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主动接受外部好的影响,自觉向善。此即孔子本人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在孔子那里,大多数人都能通过学习成为君子,成为既仁且智的“圣人”。如果人们自觉地以礼“克己”,主动以礼的标准来约束言行举止,成为仁人君子并不困难。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又说“为仁由己”(同上),能否成为具有仁德的人,个人的主观努力最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倡导人们注重“修己”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不言而喻,现代社会需要现代的管理方式,但传统理念仍然值得借鉴。如果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孔子儒家的仁义之道和礼治观念,其实也是一种管理之道。关于前者,孔子主张对人的重视,提倡人本主义,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爱护、谅解、容忍,相互尊重和理解;关于后者,从建立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实行合理的分工,建立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孔子所谈的礼制便具有了它的合理性。事实证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下,任何组织实体和组织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秩序”。否则,组织的存在和活动是不可想象的。

孔子的道德思想特别强调礼让,就是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协调和谐的关系,而在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时,“人和”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而讲人和,即是讲团结,讲协调,讲礼让。只有上下一致,左右协调,相互团结,相互配合,才会产生巨大的集体力量,才会产生巨大的生命力。归根结底,社会成员对自身主动加以约束才是根本。

(三)关于儒家的“中道”哲学

前几年,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价值极高。最初公布的第一篇文章被定名为《保训》,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首先认定这是周文王临终时训诫太子的“遗言”。学者们惊奇地发现,周文王临终时谆谆嘱托太子的,竟然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字。周文王要求太子发(即后来的周武王)了解民情、了解人生,深入社会、认识社会,从而准确把握矛盾,尽量处事以“中”。孔子儒家的“中道”哲学与《保训》里的“中”就是这样一脉相承的。由此,引起人们对于孔子“中道”哲学的重新思考。

1.“孔子智慧”在于“中道”

周文王如此重视“中”,而且这一文献属于战国时期,它一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事实正是如此,《逸周书·五权解》记载,武王临终时,同样希望儿子尽力做到“中”。于是,他对辅佐成王的周公说:“先后小子,勤在维政之失。”要他勤勤恳恳,力求避免政治上出现偏失。武王还强调希望儿子“克中无苗”。“苗”通“谬”,即谬误、偏失。意思是尽力做到适中无邪,以保王位。武王接着说:“维中是以,以长小子于位,实维永宁。”既要“保”其在位,又要“长”其于位,使他在王位上尽快成长起来。那么,怎么成长?就是要“维中是以”,“以”的意思是“用”,即维中是用。

文王、武王以后,周人认真遵行“中”的思想。西周时期,“中道”思想很受重视。西周职官中有“师氏”,具体职掌邦国事情是否合乎法度或礼制,以之教育后代。《周礼·地官司徒》说:师氏“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郑玄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中,中礼者也;失,失礼者也。”符合礼的为“中”,否则就不是“中”,就是“失”。师氏具体掌握邦国中符合礼和不符合礼的故事,用以教育国子弟,凡国中的贵游子弟都参加学习。原来,西周时期是以“中”来教育国中子弟的。

周人之所以重视“中道”,是因为他们以“中道”为“人道”。《逸周书·武顺解》有一个重要论述,反映了那时人们的观念:“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他们认为,天之道以左为尊,日月都是东升西落;地之道以右为尊,河川都是自东向西入海;人事的规律是以中正为上,所以耳目要顺从于心。人道尚“中”,就像“日月西移”“水道东流”那样,自然而然,理当如此。所谓“耳目役心”,就是“耳目役于心”,这是说要用心去思考、分析、把握信息,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逸周书·武顺解》还说:“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这里的“礼”符合天理、人情。这种朴素的“人道”主张将“天”“地”“人”合观,把人放在天地之间,没有孤立地看待人的问题。从中还可看出,这个“人道”之“中”,其标准就是“礼”。

周代重视“中道”,并不是他们的创造,而是接受了尧舜以来的思想成果。在《保训》的叙述中,既说到了尧舜,也说到了商朝的先人以至商汤,这些都可以得到其他相关文献材料的印证。

据整理者介绍,“清华简”的时代在战国中期偏晚。这些珍贵的早期文献记载的早期历史,让我们透过中国学术史上的种种讨论,清晰地梳理出中华民族“先圣”“先王”思考“中”的历史。唐宋时期,思想家们说的“道统”,便是“中道”的传承。从尧舜时代到西周时期的文王、武王,这个“道统”传承直接影响了孔子的学说,直到子思作《中庸》,将孔子儒家的中庸思想记录下来。《中庸》所包含的,实际是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成果。

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集上古历史文化之大成,并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对其进行系统地凝练提升。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集中在孔子的手里”[12],孔子所继承的前人成果,其精髓就是“中道”思想。

在近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交流中,曾经有人(如林语堂)向西方介绍“孔子的智慧”。1988年1月,“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讨论“面向21世纪”的问题,经过四天讨论,七十五位参会者(包括五十二名科学家)得出重要结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提出这一结论的是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13]不论阿尔文博士对孔子儒学了解多少,但孔子儒家的社会主张、政治理想是人所共知的。他们向往“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希望人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互相关爱,尽力做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尽力做到“泛爱众”。孔子相信“道不远人”,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伦理学说,孔子往往从浅近的道理出发。有人认为孔子“只有一些老练的道德说教”,其实,正如中国的《周易》不太容易读懂那样,真正读懂孔子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孔子的智慧来源于他对以往历史的总结。历史给了孔子一个制高点,在他的时代,似乎没有人比他更有仁德,也没有人比他更博学、更睿智。他与常人所不同的,就在于他立足更高,所见更远。他思考人性,思考人道,同时也思考天地之道,他整体、系统而动态地观察世界。从他敬仰的“先圣”“先王”那里,他看到了“允执其中”,看到了“中道”。通过继承、凝练与提升,孔子达到了他认识世界的最高境界。不理解“中庸”,就难以真正了解孔子。

孔子思想也有一个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孔子思想产生之初,他关注最多的应该是“礼”,即周礼。孔子名声日隆,从学弟子众多,是因为他对周代礼乐的精深造诣。这时期,孔子谈论最多的也是周礼,他所念念于怀的,是怎样以周代礼乐重整社会。后来,孔子对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化。他到处推行自己“礼”的政治主张,企图改造社会,但处处碰壁,遂进一步思考“礼”之不行的深层原因,于是他越来越多地提到“仁”,议论“仁”与“礼”的关系,孔子“仁”的学说得到了充分拓展和完善。进入“知命”之年以后,孔子的人生境界继续提高,他晚而喜《易》,作《易传》,对哲学思想进行了具体阐发,他“中庸”的方法论观点也臻于成熟。

2.“礼”与“刑”的“中道”哲学

对于“中庸”,历代学者都做出过很多解释。“中庸”十分神奇,也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十分简单,因为“中庸”就是“执中”,就是“用中”。无论从《易经》,还是借助新出土的地下文献(郭店楚简《五行》),我们都能发现“庸”在先秦时与“用”相通,“中庸”即“用中”。用中就是“用心”,按照《礼记·中庸》的思想,用心之道就是“诚”。所谓“至诚”,所谓“诚外无物”,就是“用中”之道。

宋代以来,学者们对“中庸”的解说越来越复杂,让人如坠云里雾里。近代以来,大家都误认为“中庸”就是“调和”,就是“和稀泥”,甚至是“没原则”,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西方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说“只是一些老练的道德说教”,其原因恐怕也主要是没有理解“中庸”思想的精妙。“中庸”绝不是简单的“调和”,也不是简单的“折中”。难怪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又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仔细思考这些话,就能觉察出“中庸”的分量。

其实,“中庸”这一概念的意思,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他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庸,也就是“用”。《中庸》通篇所讲都是如何把握中道,如何在实际中使用“中”。

同类推荐
  •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是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白沙创立的新的心学哲学形态。白沙心学以“自得之学”为核心价值,以心与理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强调心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形成了“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内外合一、心理合一的新哲学思想体系。它是明代哲学发展链条中新的心学思想路线。白沙心学“内外合一”的新“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超越了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对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的综合与创新,从根本上体现了白沙心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特色,奠定了白沙心学在明代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梁启超先生将清代学术从时代思潮的角度划分为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介,精辟分析了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与不足。《清代学术概论》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欢迎,并成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热门推荐
  • 冷情竹马小萌妻

    冷情竹马小萌妻

    那一年她幼儿园“老公老公”他皱眉听着有些烦闷那一年她初中“亲爱的亲爱的”他平淡似乎已经习惯那一年她大学“冷逸”他愤怒,一把扛起扔床上“叫老公”
  • 新中国六十年留学大事概览:1949-2009

    新中国六十年留学大事概览:1949-2009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工作和相应的政策建设方面出现了不断蓬勃发展的新局面。60年来,为适应国家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形势、新任务对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和政府就加强和改进留学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广大留学工作的管理者紧密把握不同时期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着力把握留学工作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留学工作的政策机制,创新和积累了出国留学、吸引留学人员回国的丰富经验。
  • 怪兽星球

    怪兽星球

    三位好朋友参加X星球探险计划,乘坐的宇宙飞船中途出现意外,被绑架到神秘的怪兽星球,卷入一场错综复杂的怪兽星球大战中。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恶魔怪兽,一边是多疑倔强的怪兽王子,还有难辩忠奸的顾命大臣,反复无常的封疆大将军,更可怕的是这场战争的胜负将影响地球安全……正义能否战胜邪恶?他们能否顺利离开怪兽星球呢?
  • 侦情校园

    侦情校园

    一段录音,一起意外事件,将大学生苏伊曼意外卷入了正在调查的一场秘密案件。
  •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从性格、品质、情绪、仪表、异性、家庭、社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解析亲和力,每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具体的生活行为测试告诉你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亲和力、轻松赢得好人缘。成功机会更多,成就层次更高。
  • 宠妻成瘾,厉先生请松手

    宠妻成瘾,厉先生请松手

    陆繁星是渝城众所周知的心机女,满城皆知。所有人都说厉太太不择手段总算成功上位,“坏女人”真是好命。以后的以后,在渝城声名狼藉的厉太太因为纵火锒铛入狱。据说,厉太太在被判刑的当天,厉先生陪在最爱的女人身边。但没人知道,在厉太太被押往女子监狱的那一天,厉先生曾动用无数力量去围堵,为的只是一个答案。女人却仅是淡笑,一句话都没说。他永远不知道她要的是什么。其实她要的一直很简单,相濡以沫、鹣鲽情深。
  • 延长县军事志(公元前221年—公元2005年)

    延长县军事志(公元前221年—公元2005年)

    本书如实记载延长县境内的军事历史和现状。共设军事地理、军事组织、兵事战事、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军事人物等10章,书后设附录。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分为理论篇、实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中心、案例分析概述、公共管理案例、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
  • 田赋考辨

    田赋考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巴山月蜀水潮:文铭权新闻作品集

    巴山月蜀水潮:文铭权新闻作品集

    本书是一部反映四川省多个市州改革发展、时代风貌的大型新闻纪实文学作品,全书约28万字。作者饱含真情,勤于思考,以新闻这一独特的视觉,深入众多新闻现场,真实而又全面地呈现了这些市州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成效,展示了广大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既讴歌了时代的主旋律,突出真善美,又提倡多样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3年芦山大地震发生后,作者在均第一时间赶赴抗震救灾一线,写出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