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6500000003

第3章 帝国的肌体(2)

同化物,将他物变为我用,将化外之物化为己用,地无所扩,但产出日增。自工业革命至今,这个世界一直奉行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理念,同时也在身体力行着。但中国古代讲求“天人合一”,并不强调对自然的肆意改造,更别说征服了。征服是对天的不敬。中国古代提倡的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适宜的地区,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很少会强力推种某类作物。一般情况下,统治者也不会过多干预农民们如何栽种如何生产。然后再辅助以人为的技术改造,让农作物能适应水土气候等环境,使农作物在这种适应过程中,逐步变化,与环境完全契合。更易成活,生长更快,成熟更早,收成更丰硕。

譬如我们目前所食用蔬菜瓜果,大部分都是自外传入或引入。中国原有的蔬菜瓜果多已消失,因历史久远,难以查证,殆因新入之品种,或产量更高,或更易成活,或口味更佳,人们自然会选择更优良之新品种。这无计其数的蔬菜瓜果由外传内,在中国本土发扬光大,久而久之,很多人竟认为原产地就在中国。

本人特地整理了一下汉朝至清朝,中国引入并食用至今的蔬菜瓜果。

大蒜(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张骞通西域时带回),香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张骞引入),石榴(古称“安石榴”,原产地中亚,张骞引入),芝麻(又名胡麻,原产地中亚、西亚,张骞引入),葡萄(原产地西亚,张骞引入),黄瓜(又叫胡瓜,原产地东印度的西北部,张骞引入),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等。原产地亚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张骞引入),金花菜(原产地印度,东汉时期引入),豌豆(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东汉时传入),扁豆(原产地印度,汉、晋时传入),茄子(原产地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菠菜(又名波菜,原产地波斯,唐代传入),芒果(原产地印度,唐代时传入),无花果(原产地印度,唐代时传入),木耳菜(又叫胭脂菜,原产地北美洲,五代时传入),莴笋(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五代时传入),西瓜(原产地撒哈拉沙漠,五代时传入),哈密瓜(原产地中亚,宋朝时传入),香蕉(原产地东南亚,宋朝时传入),胡萝卜(原产地北欧,元代时传入),菠萝(原产地巴西,明朝时传入),木瓜(原产地墨西哥,明末清初传入),向日葵(原产地美洲,明朝时传入),火龙果(原产地美洲,明朝时传入),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传入),南瓜(清时期传入),四季豆(原产地中南美洲,明朝时传入),西红柿(又名番茄,原产地南美洲的秘鲁,清朝中晚传入),西葫芦(原产地美洲南瓜,清朝中期传入),生菜(原产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菜花(原产地中海沿岸,清晚期传入),洋葱(原产地伊朗、阿富汗,清晚期传入)。

这不同洲际、不同地域的作物,甭管是原本长在深山老林,还是雨林之中,或沙地之上,都能在中国落地生根,繁育滋长。和中国历史上同化人一样,不分地域,不分种族,进入中国,极少有不被融合的。

为什么其他国家和地区不能做到这点,唯独中国?

幅员辽阔并不是中国的最大优势,历史上的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同时期中国的周王朝、汉帝国、唐帝国、明帝国相比,疆域并不比中国小多少,但它们缺少中国纬度的大幅度跨越,气候的丰富。从北方的辽东至南方的两广,也就是上文反复提及的“帝国核心区”,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西域与青藏地区,虽时而在中国版图内,时而不在,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是极其紧密的,可以说自始至终,这两个地区都从未能脱离出中华文化圈。如此一来,加上西域的沙漠气候与青藏的高原气候,除了南北两极的极寒带,主要的气候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基本都被一同包罗。同理,现代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比中国更宽广,但与中国相比,气候的丰富性差得多。各类植物秉性不一,就气候而言,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喜热,有的植物喜潮,有的植物喜干,一个地区,气候越是丰富,所能接纳的植物越多,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其次是雨水问题,天降以水,滋润万物,还没听说哪种植物能离水而活。中国传统的几大农业区(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至于东北平原是1949年建国后开拓的成就,在以前被称为“北大荒”。)这些地区的雨水与东南亚、南美地区相比,论雨水充沛程度,远不及之,至于内陆地区的西域、青藏等地,降水更是稀少。但中国这几大农业区的降水不在多,而在精,印度洋季风带来了充足的水分,清明时节雨纷纷,从仲春开始,雨水随增,在夏季时达到高峰,保证农作物在最需要水分的时候得以滋润,所谓春雨夏雨贵如油,正是如此。中国的这种优势,是中东、地中海沿岸、欧洲大陆这几大文明区所不拥有的。因为这几个地区的降水,多在秋、冬两季。

中国的农业发展程度,在远古与商周时期,是落后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的,但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发展程度,就能和这几大地区并驾齐驱了。而在整个“中世纪”时期(以西方同时期的称谓套用之),中国的农业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地区,独步天下。除了技术革新,最重要的因素便来自于自然。

古代人看天吃饭,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曾狂热地要征服天地的现代人,也发现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终究是渺小和脆弱的。如此优越的气候与自然条件,为各种农作物提供了得以生存的温床,使得中国成为各种农作物的“集中营”。各种“关键性作物”对一个文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欧洲能种植小麦,却不能种植水稻,乃地理条件使然。

中国这种同化万物之力,意义非凡。这使得各种植物能在中国“安家落户”,生生不息,不断为这个国家提供着天然物产。在古代时期,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繁荣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整个国家的财富力、国力,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当然现在也是,只是比重降低了。

同化物为同化人之基础,这个论题有些复杂,稍后下文再详解。

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使得中国古代产生了三次农业革命,每一次农业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

三次农业革命

在古代,一般指农业便指“五谷”——黍、稷、稻、麦、菽。今天的人对稻、麦都知晓,但另外三种便不甚了解了。可黍、稷、菽恰恰为我国原生谷物,确定无疑。黍和稷属于同一类作物,均为黄米,便是今天所常说的小米。质黏的是黍,不黏的是稷,稷可以作为饭食,黍可以用来酿酒。菽是豆子,分黄豆和绿豆,至于榨油所用的大豆,则是从美洲传入的。麦又分为大麦和小麦,都是从中东地区传入。我国是最早发现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文明遗址和江西万载县仙人洞中发现了大量的水稻残留。

社稷这个词与江山并用,代指天下,其中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稷在商周时期社会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因为人们主要靠它填饱肚子,人们求丰收,会拜祭稷神。在小麦和大麦传入之前,当时华夏人的主食是稷和菽,用稷做饭,用菽做菜,用菽的叶子做汤,饮食结构相当单调,小麦和大麦传入之后,很快推广至黄河与淮河流域,丰富了华夏人的食谱。

《诗经·周颂》是西周人歌颂先祖的诗篇,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贻我来牟,帝命率育。”翻译成白话文便是:感谢上天赐予我们来和牟,命令我们广泛地培育。这其中的“来”指小麦,“牟”指大麦。繁体字的来和麦,十分类似。此处可以看出,在西周时,小麦和大麦已经逐步推广了。因麦类的产量高,性能优,便慢慢替代稷和菽,成为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到春秋时期世道大乱,不少隐士为躲避战乱,便逃遁到某个偏野之地,自耕自食,他们嘲笑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辨菽麦”,可见那时已是菽麦并重普及,不辨菽麦,即指无生活常识。

在秦汉时,除北方外,小麦和大麦又推广至南方各地,成为人们的主食。史学界称商朝时发生了“第一次农业革命”,指的便是小麦与大麦的引进与培育。这两类作物产量大大高于菽和稷,由此当时国人财富速增,人口滋长,加快了华夏的文明进程。

五谷之一的水稻历史在中国比麦子还悠久,《管子·地员》篇中记录了十个水稻品种的名称和它们适宜种植的土壤条件,说明那时人们培育水稻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在南方地区多有栽培、种植。但秦汉及之前的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华北平原与关中地区,南方尚是从属地位,并未被看重,水稻产量比小麦高,却未被广为推广。

汉分裂为三国后,东吴开发江南,随后西晋合三国,但很快破灭,北方五胡称王,东晋偏安东南,东晋至南北朝,南方第一次成为“华夏正统”。江南地区江河纵布,雨水充足,气候温暖,如此之天然宝地却长期被闲置。自东吴经营江南,东晋与南北朝时期的大量移民、流民为躲避战乱,迁徙至这里,劳动力充足,开田垦荒热潮兴起,水稻广为栽植,江南成为“鱼米之乡”。隋帝国合并南北统一了中国,政治与经济中心均在北方,但南方尤其是江南物产已经有赶超北方之势,为了南粮北运,隋炀帝开辟了大运河。

北宋初年,原产于越南的“占城稻”被引进中国,占城稻有三大优点,其一耐旱,其二不择地而生,其三快速成熟。有此奇物,自当推行,从北宋中期起,占城稻在所有适宜其生长的地区普及。

水稻与小麦相比,同面积的水稻产量是小麦的两到三倍,所含热量是小麦的五倍,其意义与利好,不言而喻。占城稻不仅耐旱,而且不畏涝,“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耕耘,一任于天”,在旱田里或发生干旱时,或发生洪涝时,都不损害其生长、收获。除非极端的气候条件,滴雨不下或洪水滔天,占城稻的收成都不会受到影响,自此“两湖熟,天下足”,南方粮食产量数倍于北方,经济中心也就完全南移。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被誉为我国的“第二次农业革命”。

明朝中期时,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原产于美洲的大量物种传播到世界各地。虽然那时的中国正闭关锁国,但偷偷下南洋贸易经商的人,还是把玉米、花生、番薯等作物给带回了中国。

玉米、花生、番薯这几种农作物,产量颇丰,在小麦与水稻之间;而且不择地,旱地、沙地均可,极易成活,“综合性价比”相当高。开始政府没咋重视,可得知玉米、花生、番薯的综合优势后,便大力鼓励民间耕种,自此玉米、花生、番薯普及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还有辣椒(当时叫番椒)、向日葵(当时叫西番菊)、西红柿(当时叫番茄,当然现在也这么叫)等。

明朝中后期由于引入了玉米、花生、番薯等高产作物,被称为我国的“第三次农业革命”。清朝前期,马铃薯由荷兰人从美洲带到了台湾地区,后又进入中国大陆,所以当时称其为“荷兰豆”。马铃薯所需生长条件与番薯一样,产量也差不多,以前常常被人们当做粮食,现在一般当做蔬菜食用。

历代将人口数作为最重要衡量政绩的指标之一,明清两朝人口剧增,到晚清时,已经是四万万同胞,而汉唐盛世都不过几千万,为何?是否明清已经远胜汉唐?

上天以粮养人,“无粮饿鬼归天”。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基础越牢,所能支撑的文明也越高级,所能养活的人越多。在耕地、生产技术并没有质的突破的情况下,农业的产量,便主要依靠于更新的、更高产的物种。

商朝以前,是“稷菽时代”,所能养活的人与能承载的文明,都只能停留在原始社会时期。商周时,是“初期小麦时代”,商朝时文明勃兴,西周达到奴隶制文明高峰期,东周则处于新旧社会转折的动荡期,人口最多时约为两千万。秦汉时,是“后期小麦时代”,中国进入第一个封建文明高峰期,人口最多时约为六千万。魏晋隋唐时,是“小麦水稻杂食时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水稻为主,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割据混战后,隋唐进入中国封建文明的第二个高峰期,人口最多时约为八千万,比汉的最高峰多了两千万。宋元时,是“水稻时代”,优良水稻引进并培育,产量大增,水稻成为全国性的主食,宋朝虽小,却能在南宋中期人口首次破亿,但蒙古人的大肆杀戮,伴随数次大瘟疫与饥荒,使得元朝至明初,人口都没重回一亿。明清时,为“高产粮杂食时代”,明朝中期即恢复到一亿人口的数字,明末时即使灾荒兵乱,都还有近一亿五千万人。清朝时各类高产粮作物全部普及,人口由此暴增,清末时大约为四亿五千万人,八国联军进北京,强签《辛丑条约》,之所以要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是根据当时清朝的人口数来的,人均一两。

玉米、花生、番薯、马铃薯等新引进的高产作物,以及老资格的高产冠军水稻,可谓居功至伟。而一些所谓的学者,总归功于某几位“仁君圣主”之“英明神武”,岂不可笑?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后妃故事

    中国历代后妃故事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幕后群体,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浮浮沉沉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她们所处的特殊地位,整个生命旅程被冠以难以抹去的政治色彩,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反映着那个年代的朝朝暮暮。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本书选取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30 位影响较大的名后名妃,希望通过了解她们的活动和一些事迹,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让更多的读者去丰富有关的历史知识。
  •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用不一样的笔触将中外考古中发生的趣闻逸事用一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带你穿越时空到达遥远的国度,让你零距离地感受古代的文明。
  • 皇帝培养手册

    皇帝培养手册

    皇帝培养手册:第一,姓刘就行。第二,从低做起。第三,欢迎反叛。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这段时间里,有一个奇葩的军师,做出了一个奇葩的决定,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把原本的三国争霸引向了更为奇葩的歧路。
  • 汉乡

    汉乡

    我们接受了祖先的遗产,这让中华辉煌了数千年,我们是如此的心安理得,从未想过要回归那个在刀耕火种中苦苦寻找出路的时代。反哺我们苦难的祖先,并从中找到故乡的真正意义,将是本书要讲的故事。张佳宁、王天辰主演的《唐砖》网剧2018年10月29日起爱奇艺全网独播,更多消息请关注公众号孑与不2......
  • 清朝绝对很有趣

    清朝绝对很有趣

    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其前期入关,扬州七日、嘉定三屠,汉人纷纷抗争,历经三朝方才平息;其后期,外敌入侵、丧权辱国,将中国带进了一个多世纪的屈辱黑暗期……清朝又是一个神秘的时代。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乾隆身世,这四大清宫谜案悬疑数百年,至今仍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热门推荐
  • 边缘

    边缘

    马原站在拉萨的大街上,终于松了一口气。唉,终于来到这里了!他四处张望了一下,觉得拉萨的街上车水马龙的情景还是与他以前想像的不太一样。对拉萨,马原早就抱着一种极其向往的心情的。他知道,西藏这片土地,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这里壮美的雪域风光,高耸的皑皑白雪,恢弘的自然造化,辽阔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名湖名水,众多的古刹古迹古风,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都无不让你感到心弛神往。而拉萨则更是高原上的一颗令他自己感到璀璨夺目的明珠,所以,在对自己目前的生存状况特别是工作状况不是很满意的情况下,他对拉萨的向往,可以说便也达到了一种异常强烈的地步。
  •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上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针对我国家庭理财教育的现实,系统地借鉴和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理财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发。本书的下篇主要讲述了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富二代”接班的话题正在社会上讨论的如火如茶。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不仅仅关系到家族企业领导人的传承问题,也关系到全社会年轻一代培养的问题,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组织和团体,都越来越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物。上至国家、企业,下至社团、部门,都是如此。
  • 月下欢

    月下欢

    当权欲和爱情发生冲突,那宁负天下不负他的誓言还算不算数?十年前,她被称作妖孽,被亲生父亲追杀,被天下唾弃,母亲哥哥为救她命丧黄泉。十年后,重生归来,她是贤王府的第一世子,身份高贵,大权在握。而眉心处那一道浅浅的疤,却成了她心里永远的痛。因为是权王,所以没有资格说爱。因为没资格说爱,所以她一次次挑战伦理,挑战道德的底线。欢歌笑语,纸醉金迷,她圈养男宠女妾,欺世灭俗。锣鼓喧天,战马嘶鸣,她统领三军,横扫天下。她为所欲为,她放荡不羁,谁也看不到那繁华背后的落寞和孤寂。一笑,如春风得意,再笑,如山花烂漫,三笑,如醍醐灌顶。撕破那醉人的容颜,她的心是无底深渊。她说——此生此世,只有我负人,绝不能再让人负我。为女主作小词一首:生来我狂妄,和血饮杜康。倒提长锋笑问天:谁敢与我争锋?枉称铁血儿郎!挥剑杀气荡,分尸五马旁,鲜血洗不尽仇和恨,一把玉骨入愁肠。凤歌的群:78294073********************************************************************************************************顽皮可爱《夜卧美人怀》宝贝《血色妖瞳》阿紫《冰妃》孑羽遗风《夫君要出墙》推荐小妹妹夏末忧伤的文《情迷天下》大推特推实力派作者笑看花名作《剑杀》孤月如我的新文《狂妄相公娇柔妻》翼妖《狂女》白天的月亮《不做妹妹》东东姐姐之文《杀神王妃》秋樱释《强抢暴君》
  • 异界之持刀魔法师

    异界之持刀魔法师

    法师未必拿个极品的法杖就牛叉,而拿刀的也未必就是战士,念个初级魔法太集中的话就成禁咒了,在魔法阵面前一不小心就弄出个神了,虽然那些叫矮人的矬子对于铸造方面的实力很高,魔晶炮跟火铳都一桶一桶的,对于石头来说,那太浪费魔核了,随便弄点火药不就成了,光明教廷的人想在自己的领地里盖教堂,行!不过要交纳占地费。让领地的人信仰光明神?靠!老子就是神,你丫的光明神过界了知道不。石头曰:魔法师拿刀,神仙也没招。
  • 鬼曲童音

    鬼曲童音

    以守陵人阿洛为主线,关于哈达氏近四百年守陵的诡异,哈达氏家族三百年近四百年的守陵,出过了很多诡异的事情,到阿洛这一代,从近四百没有熄灭的灵灯熄灭了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的诡异,灵异的事件。全文以实事的形式推出来,交替着几代人守青陵出现的诡异和最后一代,改变守陵人命运的情感交割。
  • 霸爱娇妻,总裁低调点

    霸爱娇妻,总裁低调点

    当年,她爱他入骨却不得不选择离开。再见面,她是卑微到尘埃里的服务生,他是让人仰望的帝国总裁,他将她逼入墙角,怒声滔天,“莫言夕,你宁可在这里赔笑,也不愿意被我捧在手心!”她仓惶逃离,却被他追上,高调示爱,“莫言夕,跟我回家。”
  • 前夫请滚开

    前夫请滚开

    嫁入豪门,三年不孕。在她终于治好不孕症准备为他生下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竟然高调地带着怀孕的小三登堂入室,“既然生不出来,你就滚蛋,难道你想让我们莫家绝后”。她的婆婆无比恶毒地骂她;“我已经签字了,你想通了就走吧!”,她的老公无情地将一纸离婚协书甩到她的脸上。后来听说夜城有两个男人为了抢回他们的妻子,在广场上赤手空拳、大打出手!而另外一边是两个宝宝为了争夺妈咪,在地上纠缠厮打!
  • 听说我死后超凶的

    听说我死后超凶的

    这一天,某个自称是重生者的漂亮小姐姐,突然找到了林雾。“你认识未来的我?”林雾好奇无比:“那我以后发财了吗?老婆漂亮吗?成名了吗?”“未来的你……富可敌国,名震天下。”“哇,真的吗??”“不过,是在你死后。”林雾:???PS(已有两本均订破万的老书,品质保证,放心阅读~)
  • 晚安,我的总裁先生

    晚安,我的总裁先生

    安逸尘是向晚的后桌,男生帅气有型,是很多女生心目中的王子。很多女生都喜欢他,各种花样吸引他注意,只希望他可以多看自己一眼,但她们不论怎么做,都引不起男生的注意。向晚是他心里特别的存在,从开学起就对她颇多照顾,在安逸尘有意无意的撩拨下,向晚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感情。俩人感情升温,最后终于被安逸尘强势的母亲知晓……高三那年,向晚不告而别,安逸尘疯了似的找了她三天。三天后他母亲拿出一张汇款单告诉他,他放在心尖儿上的女孩,为了三十万离开了她,她是一个虚荣拜金的女孩,不值得他安逸尘倾心相对。从此安逸尘的世界里,向晚是一个谁也无法触碰的雷区。安逸尘恨她,午夜梦回中,他真的很想很想将这个肤浅的女人给送入地狱,让她也尝尝煎熬之苦......十年后,向晚和安逸尘在电梯里相遇。多年未见,十年前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孩已变成了双目森然冰冷的男人。向晚从来没有想过会再遇到安逸尘,见到他的那一瞬间,身上的所有器官细胞都不属于她了,她僵硬地站在狭小的电梯里,双目混沌地看着男人宽阔伟岸的背影,直到他跨步离开......**一对一,身心干净,欢迎跳坑!
  •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主人公在自主创业失败后,历经彷徨、失落甚至绝望,终于在一家不错的公司找到一个普通职位,并凭借自己的能力与不懈努力终于做到公司高管层。在这里,他一面要应付公司内部人事圈内的明枪暗箭,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与同行进行短兵相接的惨烈搏杀。也许作为一名高管他最后成功了,但正是千百同行的铩羽铺就了他的成功之路,在惨烈而不失优雅的对决中,成败之数往往系于偶然。因此尽管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主人公的内心却分外悲凉。这是职场商战的一个缩影,这个商业社会个人生存状态的最真实写照:这一次或许我们成功了,但成功丝毫不减明天的压力;也许我们收获了名誉、地位、财富,但这一切依然无法抚平内心巨大的生存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