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6900000004

第4章 树德堂

小时候,跟父亲进城,父亲常会抽时间带我到一些“上规格”的中药店去坐坐。比如苏州的雷允上、沐泰山、良利堂,常熟的北九如、柳仁仁、童仁泰。听到这些店名,心里就会生出悠悠的古意来。中药店大概是最具中华古风的店家了。

所谓“上规格”,即布局和气象是约定俗成地谨遵着某种规格的,所以它们看起来都是大同小异的。

门面没有花哨的橱窗,最典型的店面是用三条花岗石构成的石厍门。门楣上刻店名,颜体,阴文,填石青色,一看就是有来头有年头的。

一进店堂,就会发现门外的世界原来太喧嚣、太明亮。店堂里光线幽暗,弥漫着一种幽香。药香沁沁如名泉之水,而人已化作了一张宣纸,慢慢就被“泉水”晕晕地洇透了。

迎面是深棕色的柜台。柜台上有几盆状似兰花的植物,店堂便平添了翠翠的生气。这植物不是兰花,是备用的一种药,名石斛,可列入利肝明目的方剂。柜上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冲筒”,黄铜铸成,茶杯那么大小,厚重,盖上有孔,孔里插一根铜杵。有些药要临时砸碎或脱壳的,就放进冲筒去“冲”。柜台后面是巍巍一壁格斗橱,每个格斗上都有毛笔写的铭牌:红花、黄芪、白术、熟地,合欢,川芎,菟丝子、杭菊花……橱很高,所以备有一个三级的短梯帮助人够到举手不及的抽屉。橱顶上坐着一排青花瓷坛,居高临下,端庄神秘。

店员在撮药,大多拥有一种和乐亲仁的怡然神情。年长的大多瘦,白,峻洁得感人,如有仙风道骨。看一眼药方,眉头微动,若有会意,用小手指去拉抽屉,就计较地用厘戥称药,把药均匀地铺开在几张包药的纸上。药在纸上不混放,一味味次第排开,包起之前还要用手指点着一一与药方核对。有人动用冲筒,铜杵起落,一片响亮,使人精神一振,猛抬头,又见一幅《松鹤齐寿》中堂,配联云:

花发东垣开仲景,

水流河间接丹溪。

仲景,张仲景;丹溪,朱丹溪。他们都是古时名医,都有高尚的医德。

这时,仿佛听得松涛鹤唳,无端记起来一首古诗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心绪由此变得出奇的宁静。

父亲说:“如果走得动,病人最好是自己来这里撮药,对治病有好处。”

细细一想,父亲的这句话是对药店很高的褒扬。

走进这样的药店,人会觉得回到了某种亲切的庇荫之下,像是在一棵参天的大树下,更像是在老祖母的臂弯里,心中自然漾起一种古朴的安定感。这种精神的抚慰,对病人是非常有益的。

父亲带我到中药店不是撮药,那里也不一定有他的熟人,来这里只是坐一坐。

店堂里面挺深,靠墙摆布一些椅子和茶几,是备着让撮药的人等候时小坐的。这些黝黑发亮的桌椅像是古董,很严肃的样子,一坐上去人就自然会庄重起来,再不肯大声啰唣,不敢随地吐痰。

和所有的男孩子一样,我也不喜欢严肃和庄重。有一次,父亲看出了我的不耐烦,说:“中药是什么?中药绝大部分都是山林田野的花草根茎对不对?那好,你现在把眼睛闭上了,再来细心地闻闻这里的味道。闭上了吧?脑子里想着山里那些野花野草,你不是认识不少的花草吗……”

我的脑子里就出现了几种有药味的野草。一种是“野蓬头”,即艾草。夏夜乘凉时,在上风处闷一个火堆,往里头加一点从路边扯来的野蓬头,烟里就有了丝丝缕缕青青涩涩的药味,蚊子就不敢来了……荒地上总长着些野萝卜。野萝卜的叶片纤纤的,很秀气。拨开些泥,捉住野萝卜的茎,一点一点加力往上拔,就听见白生生的根系在土里被折断的细微声息,接着就闻到了一种新鲜的药味。还有一种俗名“酸姊姊”的草,一尺多高,茎是暗红色的,很脆,嗅一嗅,刺刺的气味把鼻孔都撑大了;用舌头舔一舔折断处,一种猛烈的酸味便像电流一样逼得你喊出声来……

不错,安安静静、香气氤氲的中药店确是和山林田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按古法炮制的药草虽然失去了鲜艳的色彩,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还带着山野的信息,带着生命的芬芳。这里的每一只瓷坛、每一只抽屉,全都幽幽地散发着笃实健康的辛香;这里的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在透露平和从容的心境。这一切,营造出了一种儒雅彬彬又古道热肠,仙风习习又亲切家常的情调。

父亲是中医,喜欢这种情调,带我来这里坐,却还别有用心。他继承了祖业,也希望我延续这绵绵一脉。而且,老金家还兼营着一爿药店——树德堂。

树德堂在练塘镇南街,由曾祖创建于同治年间。小镇上的药店不能与城里的大药号比排场,但也天然地有着那种别致情调的。

面西三间,打开面街的只是中间和南间。中间是堂口,备桌椅茶具,供病家候诊或候药时小憩。壁上挂匾云:蠲疾延龄。南间有曲尺形柜台,一面临街,一面临店堂。柜台尽头立有竖招,木地堆砂三个堂皇颜字:树德堂。格斗橱倚壁,也是曲尺形,与柜台相对仗。朝西的橱顶上规矩而温存地坐着一排青花瓷罐,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的样子。朝北的橱顶上则坐着一排圆柱形的锡罐,有点诡异,有点缥缈。所有的木质器具一色漆成深棕,漆色已暗,稍有斑驳,显得历经岁月。北间只通店堂,就是父亲的诊室了。朴素,一桌数椅而已。另有一小巧的药橱,漆成白色,罗列大小青花瓷瓶及研钵诸物。瓷瓶都由一个夸张的、附有红布的长木塞堵口,略显神秘,不知里边装的什么药。墙上有行书联,云:子瞻深佛理,东野出诗名。一派书房气氛。

那时父亲正当盛年,因自幼受到的熏陶,一俟落座,便一脸高古,一脸平和,看上去已不是家居时的样子了。与病人侃侃而谈,于亲切随意间已初步完成了“望闻问切”中的前三项,接下来就是切脉了。桌上有小枕,名脉枕,洁净温软,是用来枕腕的。食、中、无名三个手指如三条卧蚕,镇定地噙住了病人的手腕,气定神闲,细细感受寸、关、尺三处的二十四种脉象。一颗心为另一颗心而作片刻停驻,生命在这一瞬变得格外生动具体,格外细腻透明……切脉之后的对话变得深入,一连串的问话一一击中症状病理。父亲在这一刻端坐如佛,料事如神,尽显不凡。

“此病久缠失养,至肾阴不足,命门火衰……命门火衰,则卫阳不固,故汗出肢冷,怯寒神疲;又失其固摄封藏,不能沉化水湿,致水邪泛滥上道,外溢肌肤;心失温煦,摄纳失权,故常心悸气短……”

病人屏息听来,却不懂,只是感到自己的病根已经被把握,受到鼓舞,企望更切。

父亲突然改用了日常用语,浅显形象地重新分析了病况,提出了治疗方案。病人这回是听懂了——原来如此,果然这样!一时心头大畅。

父亲握笔在手,略作沉吟,果断落笔,写出“君臣佐师”一片药名;再作权衡,然后在药名之下一一标上用量。就此药方已成。

父亲坐诊,必亲切、谨慎、乐观、善解人意,除此之外还要有一点儒雅风度。这和中药店的情调是相一致的。

父亲有一手好书法,遒劲有力,气韵飞动,体现出医者的决心、力量与睿智,病人自然会产生信赖与敬重。找信得过的医生,服可信赖的药,病人本有的抗病机能才会得到呼应而振奋。一方在执,病已去三分的说法并不是无稽之说。这是父亲反复告诫我的,也是祖上反复告诫他的。父亲这么告诫是要我好好练字,还是一种家族传承的暗示。

如果病人是孩子,父亲便会把书卷之气变化为长者的和蔼,问话是十分的家常化,有时甚至还出人意料地耍一点小花招。那时的小孩在夏天很容易生热疖子,不是长在头上就是长在额上,就像开始长角的小羊。没有一个小孩不怕医生的,一见到医生就紧张得不得了,一个个做好了拼死抵抗的准备。父亲远远地看一看,就说这疖子还没熟,今天还不能动刀子,搽点碘酒看看再说。小孩一听这话就放松了警惕,任医生给搽碘酒。父亲手心里藏着小刀呢,一边和孩子搭讪,一边找下刀的机会。疖子其实早熟了,小孩子还没弄明白就挨了刀子。下刀时并不怎么痛,不好玩的是下刀之后的排脓。排脓一定要排尽,千万不能手软的,排尽之后还要在刀口里留药条,最后才能贴上膏药完事。对小孩子来说,这过程是场灾难,而且任你哭叫,父母家人一律不会来帮你摆脱,惨了。我有个表弟,经历过几次灾难,从此叫我父亲为“挤脓伯伯”,直到成人也没改过口来。

金氏树德堂是祖传的,在常熟、无锡一带享有盛名。“悬壶济世人,仗义走天下”,曾祖金宝之自小练武,为人豁达豪放,民间多有传奇。曾祖得名医马培之先生真传;与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主瞿良士过从甚密,在瞿先生处获赠医药书籍达万卷之多。有名师的指引,有丰富的书藏,曾祖博学精进后医术大进,一时声名鹊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薰琴在回忆文章中,记述了两次体验金宝之先生回春妙手的经历。

金家备有小快船一艘,专门用于出诊。曾祖在船头挂两个铜环,船动,两环相撞,叮叮悦耳,人皆亲切地称为“双环船”。还有人编了山歌来唱:

船挂仔双环响叮叮,

金家郎中坐勒仔船上笑吟吟。

有人说金家的双环是银子打,

银子声音好听,开胃通气,眼目清亮精神兴。

有人说金家的双环是金子打,

金子声音压邪,瘟神退避,逃得个没踪影……

江南的山歌句子长,声调甜稠像麦芽糖。

船挂双环,一方面是便利了沿途病家——即便是夜半三更,闻环便知诊船过路,如果需要,招呼一声,诊船就靠上岸来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家安全——江湖上有“不扰僧尼医丧”的规矩,且树德堂善声在外,那帮水匪陆盗听得铜环之声便不来相扰了。

夜诊时,曾祖必带一条爱犬出门。到了病人家里,曾祖率学生上岸,留下那狗守着双环船。白日出诊,水路遥遥,曾祖无事,每在途中与学生纵论岐黄,不时用手指蘸了河水在平基板上写写画画。如是,金家长雇的船工耳濡目染,也能有些医药常识。

著《千金方》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不但有高妙绝伦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被后世尊为“药王”。相传,有一天孙思邈在出诊归途中突然遇到了一只老虎。孙先生先是吃了一惊,及至看到老虎垂首敛尾、伏地呜咽的病态时,慈悲心动,不怕了,竟来诊视老虎的病况。原来这老虎的喉咙里卡了一枚大刺,血流不止,又不能进食,痛苦不堪,眼见没了生机,就冒险来找大名鼎鼎的孙思邈求治。孙先生把虎领到家里,取下大门上的门环撑在虎口里,然后为老虎动手术。所以要撑一个门环在虎口里,是怕老虎不小心咬了手腕。老虎获救,再不吃人,就在孙家后山上看守杏林……因为这个,后世将“杏林”作了医家的代名词。游方郎中手中拿着的职业标志——金属环,就是出于这个典故,故称“虎撑”。金家世代尊崇孙思邈,双环船的环即是虎撑的沿用。

体恤贫困病家,是树德堂一贯的传统。得悉病人真的贫困无奈,曾祖与祖父便会在开出的方纸上注上标记,病人就会在撮药时得到减收药费的优待。因为所注是暗号,病人得了优待还不知道呢。为济穷人,金家几代在开方用药时很注重“以贱代贵”,以减轻病家的负担。龙胆草能在许多方剂中替代羚羊角,而山海螺能在许多方面替代人参的功能,药价只是被替代药物的十分之一二。山海螺不是常用药,一般的药店不备。我弟弟金曾亮继承祖业,在医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山海螺的特别用途。此文被安徽王佩角先生读到,便写信打听在何处能购到此药,此前他几乎已经找遍了全省的医药单位而未能得到。金曾亮立即给王先生邮寄去山海螺,王先生十分感动,连夜给江苏省卫生厅写信表示感激,此乃后话。“文革”时,有一次我父亲在大街的宣传台上被批斗,我就在台下显眼的地方站着——自以为这么站着对那些以损人为乐事的打手来说多少是个顾忌。我分明听得一个人在慷慨激昂地批判:“你给地主看好了病,为什么贫下中农的病没看好……”天哪!贫下中农生的病就一定得治好吗?那一刻,我觉得万念俱灰天地失色;那一刻,我下决心再不学医。少年是最容易受到精神伤害的,痴人妄语其实是不必太介意的。又是后话,打住。

树德堂的诊室原本不在药店店堂内,而在街对面的大院内。院子连同瞿良士先生赠予的万卷医籍皆毁于日寇兵火,诊室才搬到了药店店堂。药店后面还有一片毁于那场兵火的废墟,后来盖起一些简易房作为药店的附房。

药店的员工分为外场与内场。人们把在店堂配药的员工称作“先生”,把在后场切药制药的员工叫作“刀师”。到我记事的时候,因员工不多,外场与内场已无绝对分工,采用了统做的方式。我记忆中印象比较深的药工有两个,一个姓吴,人称吴先,一个姓吕,人称熙宝。

吴先年长,四十多了还没有成家,个性沉稳,做起事来慢条斯理,随时随地都在拾掇,非得一切井井有条才安心。这样性格的人做药业是最适宜不过的。小吕年青文静,爱干净,有一个吹拍衣袖的习惯动作,好像他的衣袖上老是沾着灰尘。一吴一吕,两个人倒有三张“口”,却全是内向性格,没有客人时,店堂里总是很宁静。

吴先以外场为主,称药、包药、算账,一板一眼,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但每一个动作都比较慢。做药业以慢为上,病人看着放心。在柜台上一字儿排开包药纸,绝无一张歪斜的;排开了还用木尺镇纸一一压住,怕风给吹乱了。包起药来悉悉有声,听如行云流水般从容沉着;把包叠起,用细麻线扎成檐角峥嵘的宝塔状。麻线不用剪子剪,两手配合着一折一绕一扯就断了。这一手是巧力,一般的人做不来。那麻线团子是装置在柜台上方的房梁上的,下边一扯,线团“咕咕”地滚动。我最喜欢去扯麻线团了,好玩。

我可以在店堂里自由地活动,却从不会擅开一只药屉或者随便移动一根药草。这是树德堂铁定的规矩。在这里,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诫我:药是神奇的东西,药是神圣的东西!

和城里的大药店一样,树德堂的柜台上也养着一盆青翠欲滴的鲜石斛。这是店堂里唯一活着的药草。因为大人们告诉我,这就是白娘子到昆仑山想盗取的“仙草”,少小的我从此对这种生气勃勃的草一直怀有敬意,只敢轻轻地用手指触摸一下——觉得这种草一年四季都是凉凉的。长大后看过一点书,知道石斛确是一味名贵的药。古籍《道藏》中记载有“道家九大仙草”,列在首位的就是千年石斛。《中华药典》把石斛分为铁皮、金钗、长爪等11种,以铁皮石斛最名贵,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在黄金之上。当年树德堂柜台上养的不是铁皮石斛,其实是算不上仙草的,但它一样为过于呆板的店堂带来了仙风活气。

偶然,我能尝到一两枚津红枣,一两片熟地,那必是在切药间里。切药间就是加工药的地方。这里有蒸药的灶头,切药的刀具,碾药的铁船,烘、炮、炒、洗、蒸、煮、泡、漂、晒……所有繁复的过程全在这里进行。药书上说从生地到熟地需“九制”,当然,“九”不是确数,是“多次”的意思。熟地酸甜得宜,相当可口,但总归是药,只能小尝一二。切药用的铡刀不是铡草的那种,大致是四方形,与木柄对角的地方用竹签固定。备切的药理齐放在刀板上,用特别的竹洗帚压住,一点一点地往刀口里送。随着刀口的开合,药材就成了薄薄的“饮片”。刀功精到的刀师能切出极薄的饮片,且片子完整,速度奇快。高手切出的法半夏薄如蝉翼,可达半透明的程度。并非每种药都要切得薄,比如甘草就不要太薄,否则片子会碎。切甘草时,空气里荡漾着甘洌的香气,含一片在嘴里,唇舌尽被温厚的甘甜所感动,津津然舒坦不已,是饴糖蜂蜜所不能比拟的。如果要制甘草末,那么,还得放到碾船里去碾。碾船是铁制的,两尺来长,弯弯如新月,开口处一指来宽,底部宽不及寸。另有对偶地装着木柄的圆铁片作为滚子。人坐着,两足分别踩在两个木柄上,一进一退,滚子就在碾船里来回滚动,把船里的药草碾碎。碾一会儿,要过筛,留在筛上的得还回船里继续碾。筛子的眼有疏有密,碾什么药用什么筛是有一定规矩的,不能偷懒用粗筛,否则,人家用手指一研就明白了。发现不合格,吴先也不会吭声,就自己去切药间再加工。这是无声的批评,刀师的职业责任感强,看重这个,所以很少发生这种事。这里贴着《药王采药图》,风尘仆仆的孙思邈坐在草丛间小憩,一脸宽厚的笑客。图的两旁是那副咒语般的古训:

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父亲告诉我,这里的“合”要读作“革”。

“合(革)药”就是调配丸散,不是简单地把几味药拌和在一起,而是要动用种种的炮制方式。比如树德堂自制的几种膏药,“合”起来就有颇多讲究。药膏基料煮烊之后,先加什么药,再加什么药,把药膏汰布在油纸上后再加什么药,都是不能弄错的。

简单地把药拌和在一起也是有的,“发丸药”就是。发丸药既要有技巧,又要有体力,也是挺见刀师功夫的。把各种药末充分拌和之后薄薄地铺在四尺竹匾里,用洗帚洒上清水,端起竹匾作圆周动作。水珠已经吸附了一些药末,在滚动中滚雪球般不断聚合药末……匾子里的药末慢慢地就成了粒状的药丸。功夫好的刀师能控制药丸的大小,而且粒子大小均匀,表皮圆润光滑,内质结实细密。只见刀师展臂腾挪,驱动匾里的药珠滚动,碰撞,哗哗作响,如急雨飞蝗,声势赫赫;突然一颠一簸一掀一播,药丸窜起落下,訇然如浪涛起伏,如墨龙狂舞……此时的刀师呼风唤雨,雷霆在握,一脸的权威,轰轰烈烈,气吞山河……有功力的刀师是希望有人来观赏的,要不然,湮没了这一场富有表演性的技能展示就太可惜了。

切药间后面是药库。药库里有大大小小的“干甏”,用于储药。吴语中把这里的“干”读作“梗”,是干燥的意思。所谓“干甏”,其实简单,就是底部垫有生石灰或木炭的甏。甏里有吸附水汽之物,甏盖就不求密闭了,就用当年的新稻草编一个两寸厚的圆形草垫充当。中药业崇尚自然,取法自然,这陶器草盖正合其意。

“虫蛀药变形,霉烂药变性。”药是最忌霉变的。每年黄梅季节来临,药店要更换干甏内的石灰。经过一年的吸附,原来的石灰块已经粉化了。这些熟化了的石灰粉被取代出来,正好用作药店的墙壁粉刷。经过粉刷,店堂内外素壁生辉,窗明几净,做了“雅舍宜人居”的示范。

读鲁迅先生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我总会想起树德堂后面那片废墟。是的,那里就是我的百草园呢!

那里并未认真开垦,只是随缘般地长着一些药草。有些是吴先他们种植的,有些是晒药时不小心洒落的药种生根发芽长成的。背阴处多是凤尾草、虎耳草、鱼腥草什么的,向阳处长着大青叶、益母草、苍耳子什么的,最多的是薄荷。断墙上爬满了何首乌的藤蔓。应用象形文字的中国人喜欢以形象来取名,凤尾草如凤凰的尾羽,虎耳草如老虎的耳朵,鱼腥草真的有鱼腥味。薄荷活着时虽也有凉丝丝的气味,但与成药之后的味道大有不同。薄荷的清凉是伪装的,其实是一味热性的药。大青叶的根就是大名鼎鼎的板蓝根,而叶是江南蓝印花布的染料。苍耳子结黄豆般大的果实,浑身长满带钩的小刺。这东西男孩子大都喜欢,猫和狗都不喜欢。猫和狗怕男孩子把苍耳子投在它们身上,死死纠缠它们的皮毛。有一次,一丛薄荷里长出了一枝细细的藤蔓,父亲见了就让我每天去观察,说很快就有好戏看了。原来,这纤细的蔓也是一味中药叫菟丝子,别看它纤细文雅的样子,其实是很凶猛的,植物被它缠上便是九死一生。这枝菟丝子来不及发威就被鸡啄死了。我怀疑是薄荷买通了鸡。人说百年的何首乌会成精,其根茎会长成孩子的形状。我老是在断壁下的瓦砾堆上寻索,看看有没有人形的何首乌,可惜从来没有挖到过。

鸡有三四只,是我父亲养在这里的,也是当时还很少见的“洋鸡”,种名白洛克,白羽红冠,很是漂亮。

作为药店的后院,自然是常要用来晒药的,似乎不宜养鸡的,而养鸡恰恰就是为的这个。按照药业的规矩,晒药时是须有人一直守着的。晒药场上有几只鸡出没,守药的人就不敢松懈了。父亲说他养鸡是从杭州胡庆余堂学来的。和北京同仁堂一样,杭州胡庆余堂也是中国中药业的翘楚和楷模。胡庆余堂主“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举一动自然是中国药业界人士争相模仿的人物。为了宣扬“以诚待人,不假不杂”的宗旨,每年秋天修合全鹿丸时,胡庆余堂都要当众屠鹿。常熟童仁泰药店在1947年亦曾当众屠鹿,以示追随之意。

树德堂是我永远的记忆。在我的心目中,中药是天地日月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馨香。当归、地黄、丹参、芍药、泽泻、茱萸、丁香、玉竹、茯苓、杜仲、厚朴、灵芝、石斛、王不留行……这些名词是如此美丽,一点也不像治病的苦药,与我恍若有着隔世的情感牵连,具有永恒的文化魅力。

如今,那些包装花哨的药品占据了药店的门面橱窗,古色古香的中药店是难以看到了。我想,每座城市是至少应当保留一家古风皇皇、儒雅彬彬的中药店的,就当是保护一件文物吧。毕竟,中医药是能和四大发明平起平坐的伟大发明,是中国人应当像珍爱唐诗宋词一样珍爱的。当一个人觉得情感粗糙时,他可以去那里坐坐。那里有氤氲的药香,更有一种滋润心肺、抚慰精神的情调。

有人说我的这个想法太书生气了。仔细一想,也是,保留一个中药店总归不是很难,保留一种情调就难了。

同类推荐
  • 星星索

    星星索

    黄蓓佳2010年最新倾心力作“五个八岁”长篇儿童小说系列中的第三部。1967年,八岁男孩小米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爸爸被关进牛棚,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妹妹,弟弟圈圈调皮捣蛋,全家的生活变得更加混乱和忙碌。小米的八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周围充满了紧张慌乱的气氛;他的一位老师被逼疯了;爱养鸽子的曹叔叔的脚被枪打伤了;爸爸被迫去导演一场革命晚会;在“文攻武斗”中小米还差点被打瞎了一只眼睛。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米认识了神秘的“猫眼叔叔”,猫眼叔叔是印尼华侨,会吹悠扬婉转的印尼民歌《星星索》,能讲生动的童话故事,会弹一手漂亮的钢琴,能写动听的交响乐,他帮小米推开了一扇了解广阔世界的窗子。
  •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星上天,弹着地

    星上天,弹着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满目疮痍!一穷二白!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扼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摇篮之中,美、法、德几个核大国,手里挥舞着核大棒,威胁中国和全人类和平。那时的中国,也想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来遏制西方核恐吓。可是,刚刚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夺回的红色政权,第一缺少的就是人才!第二缺少的还是人才!就在共和国最需要的时候,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海外学子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他们放弃了海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
  •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人们不断窥探着名人,也窥探着他们背后的历史。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种种传奇的故事,继而开启整个历史文明的大门。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若干年前的未解谜团、故事背后的故事将指引着我们不断探求历史的真相。《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分别从帝王元首、将相名流、艺苑文界、逸事传说、遗迹寻觅五个视角,阐述名人背后未解的谜题。探索未知,寻求历史的真相。只要我们秉承着不断探索的信念,那么层层历史的面纱将被揭开。还原历史,解读历史真实人物的是非曲折,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开始……
  • 犬神

    犬神

    汤姆回到山清水秀的故乡,却意外遭遇盗猎猖獗、谋财害命的犯罪团伙。为了青山绿水和可爱的野生动物,汤姆应狩猎监督官的邀请,参加了打击盗猎护法行动。
热门推荐
  • 至尊修炼系统

    至尊修炼系统

    穿越异世,成为万年难得一见的废物,丹田还被人废了。这都不是事,他拥有至尊修炼系统。系统在手,天下我有。杀怪升级?杀人也能升级。完成系统任务,还能够抽奖。抽到战技灵宝自然实力大增。万一要是抽中人物,绝对能够分分钟踏上人生的巅峰。
  • 惟一的儿子

    惟一的儿子

    “啊!天哪!”我打开房门,眼前的情景令我禁不住惊叫起来。我揉揉眼睛再看,房间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看见窗外正提箱子的丈夫,我尖叫道:“汤姆,汤姆,我们被抢劫了!什么都没了。”汤姆一进门,手里的箱子就扑通一声落到地上。他跑过来抱住我,惊愕得目瞪口呆。“怎——怎——”他张着嘴半天道不出一句话来。他转身冲上楼。我听见他咚咚的脚步声,房门打开又关上声,还有他粗粗的喘气声。 “给警察打电话!”他大喊道。我在手提包里摸索着手机。简直难以置信,连我们厨房墙壁上的电话都拿走了,二楼我们儿子所有房间也是皮毛不剩。
  • 一只萌凤鸣翠柳

    一只萌凤鸣翠柳

    一只萌凤鸣翠柳,隔壁美人儿不曾偷~宠文+甜文,HE,有点慢热,求收藏求评啊~~~~~~~一只萌凤鸣翠柳,勾了两个男人的芳心,让人神魔三界为她掏心掏肺。凤尊在小凤还是一颗蛋的时候就爱她爱的要死要活,为了这唯一的妹妹操碎了一颗少男心,可偏偏自己这灵气中透着憨气的傻妹妹从来没领过情。胡绯第一次见着小凤的时候,她还不会说话,哭得像个小鸽子,惹人怜爱,从此瞒着天地视为掌中宝,奈何神妖疏途,小凤奄奄一息,胡緋只能忍痛割爱,说不得谁是谁的劫。龙族的太子御向来清心寡欲,却也扭不得宿命,一心看上小凤,想着法子为她好,甚至忍着心中苦痛,亲手把她送进别人的怀里,他那样尊贵的身份,却也不免在袅袅情路上磕磕绊绊。你说这情是剧毒,它固然让胡绯半死不活大半辈子,可胡绯却一生未说过后悔二字。你说这情是祸水,龙杳和莫乙相爱引得神魔大战,生灵涂炭,最终抵不过生死相随四个字。小凤仰着天真的小脸:“谈情说爱难道不是两个的事?哪来引得这么多人这些个事?”是也,是也,风月本是一线牵,何来神鬼闹惊天。
  • 素书博弈学

    素书博弈学

    这部奇书,就是《素书》。“素”的本意是白色生绢,含有“质朴”、“根本”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简单的道理”。《素书》全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句,用一千三百六十个字说明了一个想要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修身方法、处世之道、用人原则、治国经验。凭借这《素书博弈学》,张良在楚汉相争的乱世帮助汉高祖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化解了无数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危机,以至于刘邦慨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爱你还是爱自己

    爱你还是爱自己

    成年人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还是说,只是互相陪伴而牺牲爱情我以为,我已经足够成熟我以为,我只是需要做出一个恰当的选择而已可原来,我还是误会了自己从来,我都是一个爱情的信仰者。
  • 温故(之一)

    温故(之一)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赐,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脚,而是源自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那个重要特征——记忆。历史的投影有过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渺然足迹,所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时间之流,不舍昼夜,不仅把已经发生的,而且终将把正在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都裹挟而去,统统融入历史的投影。最早意识到这投影价值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历史既是人类活动的归宿,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之源。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表述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
  • 迷局

    迷局

    水瓶座,B型血。特点是脑洞惊人,热衷于狗血事件,对推理小说无法抵抗,尤其是阿加莎、横沟正史的作品,最爱《恶魔吹着笛子来》。喜欢四处流窜寻找美食,时时脑洞不停歇。工作效率稳定,抽风概率较小,可多次反复使用。市中心,中午12点15分。一家商业银行的警铃大响,卷帘门缓缓下降。透过银行的玻璃门,隐约能看见上了年纪的保安被撂倒在地,银行里的所有人员被逼退到墙角,神色恐慌地抱住后脑勺蹲下,一挺机关枪正面对着他们。10分钟前,市警局接到警报,西朝区遭遇银行抢劫。
  • 都市之神级宗师

    都市之神级宗师

    修真高手天机宗宗主叶天机渡劫失败,重生地球,从此拉开地球新序幕!全球进化,一切改变,动植物进化,西方天使,埃及金字塔,北欧神话,希腊传说…万神之冢,终焉之地,古神话在崛起,死亡的强者一一复苏,太古之王俯视苍生!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任何人敢挡在我面前,一拳干爆!宗门、豪门,皆为蝼蚁!※※※※※※※※※※※※※※※※※※都市之神级宗师普通群:106054059ps:新书上传,求推荐,求收藏!五百推荐票加更一章,一万封顶!上架后我会爆的啊!!
  • 小嫡妻

    小嫡妻

    定云侯文武双全,隽秀温雅,睿智过人,是京师大安城内万人景仰的国之栋梁。上一世,宁珞害得他身首异处;这一世,宁珞可劲儿地把自己推销到他身旁时,忽然傻了眼了——他心里的白月光不是她……这可怎么办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