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400000015

第15章

文英回到家里,见庹平已经来了,因失望而产生的懊恼心情,很快烟消云散。她立即变得像一只小燕子,来回地穿梭在堂屋,脚步带着很柔软的弹跳力,嘴里哼着愉快的小曲子。她的这种天真、活泼的举动,果然引起了庹平的注意和好感。庹平不时从记录本上抬起头,亲切、热情地望着她。文英姑娘尽管心里很激动,却尽量装着不去注意庹平的样子,因为她知道,父亲和哥哥们的目光,也在看着她。然而,她只要偶尔接触到庹平从镜片后投来的目光,她的神经和心脏都要颤动一下,接着,快乐更会像潮水一样漫过她的心房。

可是,文英姑娘没有想到,一吃过午饭,庹平就要离开。文英的心一下子冷了——她还没和他单独说一句话呢!这真是俗话说的命中注定。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机会,可这机会又是如此转瞬即逝。看来,她想做城市人的愿望是不能实现了,命运只能使她像母亲一样,在庄稼地和灶房里耗掉自己的一生了。幸好,父亲在真诚而热情地挽留庹平。她希望父亲能把他留住,甚至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老天爷帮助她,使庹平改变打算,在她家住下来,至少住一夜。但是庹平的决心已定,已经背着挎包和相机,准备出门了。

情急之中,文英忽然想到从县城开往乡上的班车,只有上午一次,此时早已没车了。文英感到可以留住庹平了,急忙说:“明上午,才有回城的班车呢!”

没想到庹平说:“不要紧,我有记者证,可以拦过路的车回城。即使不能,今晚在乡政府住一晚,还可以了解一些情况!”

文英又一次失望了,她踌躇了一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庹平已经走了出去,文英姑娘急了,忽然灵机一动,又抓了背篼冲了出去。

田淑珍大娘见女儿风风火火的样子,问道:“你又干啥?”

文英头也不回,说:“上午打的猪草,堆在凉风垭的沿山地里,忘了装呢!”

庹平已走上机耕道,文英见父亲、母亲都回屋去了,急忙在后面对庹平“喂”了一声。庹平闻声站住,回过头来,见是文英,诧异地问:“有啥事吗?”

文英来到了庹平面前,心突突地跳着。见庹平这样直通通地问,一时慌乱得不知怎么回答。过了一会,她瞥见了庹平的相机,忽然有了主意。这时,她大胆地抬起头,一双乌黑的眸子看着庹平,目光柔顺却又透着几分憧憬和希冀。“我想,请你给我照张相!”她红着脸说。

庹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行!就这儿?”

“不!”文英撅起嘴,又恢复了那份天真的纯情,“前面有个小树林,那儿风光可美了,我想在那儿照。”

庹平没有理由拒绝一个年轻姑娘这点小小的要求,又一口应承了。

两人开始向凉风垭的小树林走去。文英姑娘的心不像刚才那样激动了,一边走,一边理智地告诫自己:“千万不要马上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不然,人家还会小看自己。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这样想着,就到了林子里。中午的林子里更是凉爽宜人。树枝和杂草,被和风轻轻地摇晃着,发出细碎的、既温柔又多情的呢喃声。雀鸟啼啭,彩蝶翻飞,使林子更显得生机勃勃。庹平站在林子边缘,往左看,水库的一湾碧水绿波荡漾,几只白鹤在岸边的岩石上,收着一条腿,金鸡独立地站着打瞌睡;往右看,柏水河和桂溪河,像两条玉带,交叉地缠绕着佘家湾这片土地,水流潺潺,从柏水河响水滩传来的水声,清晰可闻;往前看,通往乡上的机耕道与国道121线,呈一个T字形。机耕道杳无人迹,安静得像一个山村处子,而国道上车辆如流,喧嚣得如一个躁动不安的妇人。一切是这样宁静、清新、高远、明澄,庹平不由自主脱口而出:“真美啊!”

文英现在的心情已完全平静下来,她含着欣喜的、却是完全不动声色的神情,注视着庹平。今天一切都要表现得含而不露,既要让自己在他心里刻下很深很深的印象,又要使他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轻浮的姑娘。听了庹平的话,像有神灵启示一样,她忽然问:“啥子美?”

庹平把目光停留在她身上,认真地回答:“山美、水美、林美、草美。”

“还有呢?”文英故意显出不满意这种回答的样子,扑闪着大眼睛继续追问。

“还有,”庹平抬起头,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连空气也比城里美得多!”

“还有呢?”文英抿着嘴唇微微一笑,像老师对着学生提问,接着往下问。

“哦?”庹平一时愣住了,不知这姑娘的话到底是啥意思。可当他回头一接触到佘文英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流露着的天真、自然和希望交加的神情时,一下子明白了,急忙道:“还有——人也美!”

文英姑娘一下红了脸,低下了头,靠在一棵松树上,“哧哧”地笑了起来。

庹平以为文英笑话他说谎,忙辩解似的说:“真的,我没说谎。你别动,我为你拍一张最自然、生动,也最美的照片来!”

说着,庹平迅速取出相机,选择好一个侧面的角度,以最快的速度,抢拍下了文英姑娘这张以树林做背景,似喜似嗔,亦娇亦羞,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照片。这张题为“山乡之春”的照片,后来也在省报上发表了。可惜的是,我们这位文英姑娘和她的全家,没机会见到这张报纸。

摄完,文英却又撒娇似的笑着说:“哎,你照了呀?我还没准备好呢!”

庹平说:“没准备才好,最真实自然呢!”

文英说:“那不行,还得给我拍一张!”

庹平这才理解了文英话里的潜台词,忙说:“好好!再拍几张也行!”

庹平这次为文英选了一块较开阔的地方,树林只作为了一个远景。他让她坐在一块偃卧着的大石头上,打猪草的背篼放在身边,从正面为她拍了一张特写。接着,文英又自己选择了一棵小松树,她站在树身后面,让松针半遮半掩住身子,脸却从松枝上面完全露了出来。庹平见了,连声叫好,又为她拍了一个大特写。

“行了吧?”庹平摄完,问。

“行……”文英刚说出一个字,突然停住了。她脸上又泛上一层朝霞似的红云,两眼若有所求地望着庹平。半天,才鼓起很大勇气对庹平说:“我们……能不能合拍一张?”

“这……”庹平对文英这个要求,有点猝不及防。

文英却哈哈大笑起来,故意嘲笑地说:“刚才还说美呢!怕我这个农村女孩子,把你贬低了?”

“不,不是这个意思!”庹平急忙申辩。可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也一时没想好。或者说,他虽然意识到了,可最终不好向姑娘说明白。他抬起头,看着文英一双对他含着期盼、信任又无一丝邪念的纯净的大眼睛,犹豫顿时消除了。

“行!”庹平爽快地答应下来,并重新找好一个角度,调准焦距和光圈,把相机放在一棵树的枝杈上,按下自拍按钮,过去与文英姑娘一起,站在小松树后面了。

照完这张相,庹平把相机装好,文英知道他要走了,心里又有些不舍起来。可是,她已再没有理由挽留人家了,在庹平与她告辞时,她突然说:“我送你!”

庹平既感激又有点茫然地看着她,说:“不必了吧!”

文英故意装出生气的样子,说:“又看不起我们了!反正时间还早,我把你送到机耕道上,不行吗?”

庹平被她的真诚感动了,只好答应下来。走着,文英忽然问:“城里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涂口红,画眉毛,还在脸上抹很厚的化妆品?”

庹平不知文英咋问起这些来,又一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老老实实地回答:“不全部,但很多女孩子都这样。”

“她们化了妆都很美吧?”文英又问。

“一般来讲,是很美的。”庹平说。

“才不美呢!”文英忽然提高了声音,好像和人生气似的。

“咋个不美?”庹平好奇起来。

文英说:“去年,我们下面院里的佘明政家来了一个客,是他城里的小姨子,也画着眉,涂着口红,大家都说像天仙一样美。可睡一觉,第二天起来,眉没有了,口红没有了,脸上的胭脂也没有了,大家一看,面孔上尽是雀斑和汗斑,丑死了!”

庹平忽然被文英说得笑了起来,说:“这也许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吧!”

文英像是和他争执似的说:“才不是特殊的例子呢!谁不知道城里女人的美,是装扮出来的。听说有的双眼皮儿,是用刀割出来的。还听说,有的女人……”说着,文英停了下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停了一会,还是鼓起勇气说了下去,“用啥东西把自己的胸脯,垫起来,是不是?”

庹平还是不明白姑娘的意思,也不明白这个山沟里的农家少女,咋会对城市女孩充满了这么多的偏见,便笑着问:“你从哪儿知道这些的?”

文英像是非追问到底不可的样子,说:“你别管,反正我知道。你说,到底是不是这样?”

庹平被追急了,忙道:“是!是!还是你们农村姑娘好,不打眼影,不涂唇膏,不画眉毛,不抹胭脂,黑了就黑了,皱了就皱了,是啥样就是啥样……”

文英听了,忙叫道:“你坏!你坏!”

庹平回过头来,见文英红着脸,真的生起气来了。他不知道自己的话哪儿得罪了这位天真的姑娘,忙说:“文英,我说的全是真话!你刚才说的城里女人的情况,也是真话。她们没有你自然,真的。她们姣好的容颜是化妆品衬托出来的,而你的容颜是自然天成,一点不加伪装的!”

文英这才乐了,又恢复了先前调皮、天真、活泼的神情。走上机耕道,庹平站住了,回头道:“你回去吧!”

文英知道该告别的时候了,她两眼脉脉含情地望着庹平,似乎充满了许多期待,又包含着一种难言的哀怨。好一阵,她才对庹平说:“我今后可以给你写信吗?”

庹平把姑娘的意思当做了一种善良和尊敬,忙说:“行!不但可以写信,有空到我们家玩,我们一定欢迎!”

“说得好听,到时怕认不得了哦?”姑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你不是来过了吗?不会的!”庹平再次表态说,说完,就转身走了。走了一段路,回头见文英还在原地,便扬起手挥了挥。文英忽然喊道:“别忘了把照片给我寄来!”

“忘不了!”庹平回答。

庹平走远了,文英才记起打猪草的事,今下午再也没法撒谎了。于是,急忙蹲在路边地里,打起猪草来。

同类推荐
  • 琴弦、河童与萤的炎夏

    琴弦、河童与萤的炎夏

    悬疑推理痴迷者,于四年前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已发表数十万字,喜爱松本清张、京极夏彦、三津田信三、连城三纪彦,文章追求绮丽,常涉及怪谈妖物、奇人异事,愿得京极之博学、连城之真挚。【琴弦断】琴匠是一把琴最初的主人,他抱着它,如同抱着恋人,如果他的爱足够,他怀中的琴就会越来越完美。有句老话,一位好琴匠八成也是个好琴师。涼介和信吾同年,都是片汤琴坊的年轻琴匠,涼介先入门,是师兄,信吾是师弟。在制琴上,师弟信吾的天资比涼介高一些,因此也更得师父喜欢。
  • 公馆魅影

    公馆魅影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公馆魅影》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五,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

    十多年前江湖传言在美国的职场有玻璃天花板,看不见摸得着,在美国公司做事的华裔都只能在技术上发挥,到了管理层就不容易升上去了。这传言也许有几分真,早年华裔在美国大公司也确实多半从事技术工作。文森赵是个例外。他的工作是管理供应商。说起来供应商的管理者和供应商还真的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谁都离不了谁。这工作不但需要经验、眼光、手段,还需要时间建立人际关系。文森干这一行多年,是个中高手,在他们公司担任供应商管理资深总监,向生产副总裁汇报。他们公司虽然位于旧金山湾区,但主要供应商都在亚洲,所以他差不多每两个月就要往亚洲跑一次。
  • 天鹅洲V

    天鹅洲V

    《天鹅洲》是续《故河口物语》后的一部小说。鹿女作为那群拓荒者的后代,源乘了她的父辈们的品质,继续奋战在那座村庄上。在天鹅洲开了米厂,酒厂,养猪厂,发展拥有中国农村现代一体化生产线。历尽了无论身体还是心理的艰辛与磨难。最终在此家大业大,辉煌腾达。它不仅是一座村庄的变迁史,更是一部中国农民的心理变迁史。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由张康桥所著,以散文化的笔调,阐述了孔子、苏格拉底、“希腊三贤”、卢梭、杜威、蒙台梭利、蔡元培、尼尔等中外十几位最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智慧,引领我们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洞穿当下教育平庸、媚俗、功利的厚重屏障,并启示我们思索如何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创造好的教育。
  • 九爷爷的黄昏

    九爷爷的黄昏

    年前腊月十五日晚,十三婶被鬼上身的事情,整个小周庄都知道了。第二天中午,人们心有余悸,我奶奶曹氏喊我九爷爷周千九一家到自家吃饭。饭桌上,九奶奶南枝好奇地询问曹氏,昨晚十三婶被我九爷爷的前妻翠心附上身,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奶奶曹氏说道,能是怎么回事?还不是因为你男人死赌,连死去十多年的翠心都看不过去了。听我奶奶曹氏讲完事情的经过,九奶奶南枝停下筷子,把饭碗朝小方桌上一搁,对我奶奶说道,四嫂,我今晚和青桃想在你家睡。曹氏一开始没怎么领会南枝的意思,只漫不经心地答应道,那就和以前一样,你俩睡里屋,吃完饭我去收拾收拾,铺好被子。
  • 逆天透视眼

    逆天透视眼

    一个神秘莫测的圆盘,让这个少年从此身怀异能,诡异莫测。一双彪悍的双眼,让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毫无遮掩的展现在他的眼前。叶枫的世界,因为透视而强大,他终将站在都市的顶峰,成为统领众人的王中之王,秒杀敌人,他有不可思议的方法。
  • 追逐繁星的你

    追逐繁星的你

    成长,我们孤独过,可一路走来,我们从不孤独。【不定时更新】
  • 鲁大其人其事

    鲁大其人其事

    鲁大是麟州永固乡鲁家村人,大名叫鲁大福。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人们从小就鲁大鲁大地叫,时间长了,倒把他的大名忘记了。鲁大是50年出生的,今年57岁,他和陕北所有的农民兄弟一样,挨过饿,受过冻,吃过不少苦。鲁大命运的转变是从97年开始的,那年他47岁。鲁家村有九座山疙瘩,下面压着厚厚的优质煤。国家大力开发麟州煤田的时候,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有几个农民朋友找鲁大商量说:“你是鲁家村的村长,鲁家村地下都是煤,咱们穷一辈子了,狗日的也开个煤矿,挖煤卖卖。”鲁大说:“好,咱他娘的就开个煤矿,国家办国家的咱办咱的。”
  • The Secret of the Night

    The Secret of the N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最强医圣

    重生之最强医圣

    【热血爽文】异界强者重生都市,携逆天医术,修绝世功法,挥袖布法阵,抬手炼神丹,杀人于一念间,救人于一念间。人间觅道来,当浮一大白,今朝且看李东来!
  • 地上冒出个瓜尔佳镇(中篇)

    地上冒出个瓜尔佳镇(中篇)

    枣树乡在泉县是最穷的乡。过去枣树乡叫丰收公社,但几十年了,丰收公社从来也没丰收过。原因是枣树乡大都是半山区,没有正经的田地,种啥都长不起来,是干旱造成的,那里下多大的雨田地都存不了水。有些农作物不怕旱,比如花生、地瓜,还有旱烟,但这些农作物却不值钱。全乡的人吃饭得到石桥镇去买粮,村人兜里都没钱。青壮年都到外地去打工了。枣树乡的人长年在偏僻的山沟子里生活,读书的人不多,出去打工的人经常上当受骗,有人干了一年多也没挣回钱来。家里的零用钱就靠养几只鸡或猪,到春节前卖了。无论是养鸡还是养猪,多少也得喂点粮食,但村人舍不得,所以鸡蛋也不大,猪也瘦。
  • 山西民间曲艺

    山西民间曲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广百论释论

    广百论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