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栋梁
“大自然,是没有观点的哲学家。”这句话出自李永清的《苍狼》。很喜欢这句话。读了他即将出版的散文集《春在云坊》后,我想,这可以说是李永清散文的一个特征。
李永清的散文,显然跟他专修的哲学专业有关,在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思辨的哲学意味。他在后记写道:“当生活的扇面和着季节的表情,推来一阵又一阵沁人心脾的空气或障目的云翳时,心底的浪花依然会随着或高或低的起伏,让思想的耕耘在喜怒哀乐中翻山越岭。”他在那些俗常的“喜怒哀乐”中寻找着生命的哲学意义。
“我们还可以因繁就简,学会在混沌中发现通透,在喧嚣间看到宁静,在动荡中选择平衡,在纷繁里抽出简约,在漩涡中气定自若,在曲折中能够前进。聪明的人们啊,你能拿得起来,放得下去吗?”《拿得起来与放得下去》“创新是一个灿烂的字眼,是构筑在兼收并蓄之上的自我否定。当创新的河流进入时代生命的田园,对人的素质能力就赋予了更大的内涵与要求。而,一提到素质能力,人学的社会问题就容易走向偏悖的两极。能力强锐者,往往被差下的德性所主宰;而含厚拙诚的,却常常苦恼于锋芒毕露的欠缺。漂泊于乌托邦上空的彩云啊,驱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思辨着让理想的遥远来到现实的身边把人生圆满。”(《为今天祝福》)在《以笔为犁》、《以心为墨》、《以骨为灯》等思辨性极强的篇章中,读者能感受到他在沉静中寻求一种灿烂与丰盛。而在《从班德瑞开始》、《拜石》、《空》、《行走的风景》、《浪漫,有时并不难》、《苍狼》、《冷雨》、《朔雪浅吟》、《石头的启悟》、《风筝,点亮了三月的桥头》、《春在云坊》、《马兰醉》、《栀子花》、《梦蝶》等作品中,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写景状物,都蕴含着人生不可或缺的哲思。
李永清的散文,常常追求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省,在《蓝天白云下的歌唱》中,他写道:“心灵是善于飞翔的鸽子,也是超越时空的梦魂。当你学会放飞心灵的时候,就会明白什么才叫做人生。”正是由于他善于放飞心灵,因此才有“我没有把归宿放在蓝天,因为生存的基础来自大地;我也没有把目标定在蓬草间,因为我的志向生来就在高远”(《站在高高的山冈上》)。在他看来“,内心,最重要的还是人类精神的家园。那里,既豢养着魔鬼,也生活着天使;既生长着荆棘,也盛开着鲜花”(《关注内心》)。因此他关注着内心的健康与丰富,因此才会有“沉默不是无言,无声并非无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是靠嘴来完成的,看一个人的品行操守,说到底还是要仰仗他内在的灵魂和外显的行动。生猛海鲜固然可以让人食欲大开,但却不及五谷杂粮能够叫人颐养延年;花言巧语虽然可以博得人们的一时好感,但却不能永远让人心悦诚服,铭记心间”《人生感悟》这样的感悟,也才会有“正如没有灵魂的震撼,就没有弥足的珍贵一样。毫无疑问,生命的相遇很大程度上,是心灵在裂解与融合的迁徙中实现包容通透、达成一定谅解的”(《失声的夜晚》)这样的感受,也因此有了“每到清醒的时候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仍然还会莫名其妙地生出一丝淡淡的忧伤”《理想的与现实的》这样的情景。
李永清写亲情的散文虽然只有几篇,但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情感在他心灵深处所占据的位置,正如他在《今夜鸿吟》中说的:“爱,受之于先辈,动之于我心,却示之于身外,最终再通过生活的折射,回返自己的内在,让你不时地受到震颤与共鸣。”
总体来说,李永清的散文抒写的是心灵世界的感悟。“人们可以丢掉一切,唯独不会抛弃内心;人们可以忍受一切肮脏,但绝不会容许内心受到玷污。因为,那里是唯一可以保存自我、放纵自我、梦想自我和修养自我的最圣洁的地方!”正因如此,他的文字显示出纯粹的自我情结,读来没有故作矫情,没有媚俗炫弄的一面,更看不到陈腐的词汇和作者系宁夏著名作家、《华兴时报》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