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00000010

第10章 翻译影响 (1)

郭沫若出身在四川省乐山县的一个富裕人家,父亲是当地著名的地主兼资本家。而他却最终接受了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纵观郭沫若的一生,他的思想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渐进的、错综复杂的演进。而影响他思想发展的因素,除了他个人性格中的反叛和理想主义激情以及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之外,我们不能忽略其中的另一个因素,那就是他在接触和翻译国外著作时所受到的影响。本章将从郭沫若的政治思想,文艺思想和世界观三个方面分别阐述翻译对他思想轨迹形成的影响。

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郭沫若政治思想的转变

郭沫若青年时代前期是在彷徨中度过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对祖国的肆意掠夺曾深深刺伤了他的民族自尊心。辛亥革命的胜利曾一度让他欢欣鼓舞,但残酷的现实很快证明形式上的成功没有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任何实质改变,军阀夺取了革命果实,革命变成了少数人改朝换代,粉墨登场的工具。面对这一切,年轻的郭沫若空有一腔爱国激情,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挽救祖国的出路。迷茫的他曾感叹:“中国啊,你究竟该到哪儿去?”

就在郭沫若彷徨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以远赴日本求学,郭沫若的人生从此展开了新的一页。

到达日本后,郭沫若为了振兴祖国孜孜以求。在日本的图书馆里,他不知疲倦地阅读着各种国外著作,印度的泰戈尔、美国的惠特曼、英国的斯宾诺莎、德国的歌德等他都有涉猎。受这些著作的影响,他当时的政治思想偏向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郭沫若于十月革命后即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太阳的热力”。1921年5月,他在创作《女神?序诗》时就宣称自己是个“无产阶级者”,“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在《匪徒颂》《巨炮之教训》《晨安》等诗作中也赞颂和崇拜马克思、列宁。1923年5月,郭沫若进一步称赞:“马克思与列宁终竟是我辈青年所当钦崇的杰士”。

郭沫若第一次真正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是1924年夏天。他用了50天左右的时间翻译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博士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这部有20万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书。这部著作实际上是河上肇多篇论文的合集,代表了当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高峰。郭沫若译好后曾在当时的《学艺》杂志上部分地发表过,后来商务印书馆也曾印行,但由于害怕书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商务印书馆不久便停了版。此书的翻译对郭沫若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关于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郭沫若在1924年8月9日写给成仿吾的一封信郭沫若:《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道:我译完此书所得教益殊觉不浅呢!我从前只是茫然地对于个人资本主义怀有憎恨,对于社会革命怀着信心。

如今更得到理性的背光,而不是一味的感情作用了。这书的译出在我的一生中形成了一个转换时期,把我从半眠状态里唤醒了的是它,把我从歧路彷徨里引出了的是它,把我从死的阴影里救出了的是它。我对于作者非常感谢,对于马克思,列宁非常感谢。译述中我所最感到惊异的是:我们平常当成暴徒看待的列宁,才有那样致密的头脑,才是那样真挚的思想家!

郭沫若自从翻译了《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之后,思想上便发生了一场革命。他不仅“认识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和它必然的历史的蝉变”,而且也知道了“我们的先知和其后继者们是具有怎样惊人的渊博的学识”,“世间上所污蔑为过激的暴徒其实才是极其仁慈的救世主”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沫若文集》(七),第183页。。正是翻译了这本书,郭沫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唯一宝筏。正是有了这本书给予郭沫若科学的理论指引,才让他进一步理解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在见证了“五卅惨案”后,郭沫若自觉的投身于人民运动的实践之中,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从自然流露到现实主义:翻译与郭沫若文艺思想的发展郭沫若的一生不但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庄的思想,也有广泛接触过西方文艺思想和各种哲学思潮。这样一种广泛吸纳,兼容并包的态度丰富了郭沫若的创作资源,同时也决定了他思想的多样和复杂。但如果我们对他的文艺思想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仍然可以在纷繁复杂,错综交织的过程中看出一条发展变化的主线,而这条主线,同样和他的翻译实践息息相关。

总结郭沫若前期的文艺思想,“自然流露说”是一个较好的概括。这种观点是郭沫若早期总结的他作诗时的原则。在郭沫若看来,诗的品质就是一个真字,就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都是真实且自然的存在,没有半点人工的雕琢和修饰。他的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在他于1920年2月16日写给当时《学灯》编辑宗白华的一封信里找到具体的阐述:

只是我对于诗的质感,总是以“自然流露”为上乘,若是出以矫揉造作,只不过是些园艺盆栽,只好供诸富贵人赏玩了。天然界的现象,大而如了无人迹的森林,细而如路旁道畔的花草,动而如巨海宏涛,寂而如山泉清露,怒而如雷电交加,喜而如星月皓洁,莫一件不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莫一件不是公诸平民而听其自取的。

郭沫若对于文艺创作的这种看法,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古代各家,如庄子、孔子和墨子等人的影响,另一方面来源于当时他阅读翻译的一些外国作家的创作思想。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是郭沫若十分喜欢的诗人之一,他曾翻译出版过《雪莱诗选》。而雪莱的诗中就流动着自然奔放激情。另一位郭沫若钟爱的诗人就是歌德,在谈论他的创作过程时,曾说到过这样一种现象:事先毫无映像或预感,诗意突如其来,我感到一种压力,仿佛非马上把它写出来不可,这种压力就像一种本能的梦境的冲动。

受这种文艺思想的影响,年轻的郭沫若在作诗时通常由一种自发的激情驱使,并没有过多地思考书写的目的和书写形式。郭沫若这样描述他作《地球,我的母亲》时的情景:假期的一个上午,郭沫若正在福冈的图书管里看书,突然诗性来袭,灵感涌动,他便奔出门,脱掉木屐,在馆后的小径上时而疾走,时而仰卧,亲密地球母亲的肌肤,感受她脉搏的跃动。在这样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下,诗人“受到诗的推荡,鼓舞,终于见到了它的完成,便连忙跑回寓所把它写在纸上,自己觉得好像真的新生了一样。”

在郭沫若早期的创作中,很多杰出的诗作,比如《凤凰涅槃》和《女神》,都是在自然流露的原则指引下,以一种真实自然毫不矫饰的文笔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流动展露在读者面前。

应该说,这样一种文艺思想,在五四时期提出,很具有历史意义。五千年封建制度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在清朝科举制度的桎梏下,人们言必称古,书写形式是文言文,从内容上看,也鲜有敢于表达自己独到见解和思想的作品。所以在清朝末年才出现了一批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文人,想要打破当时沉闷僵化的局面。在五四时期,一些新诗开始出现,但所谓的新诗,大多数也只是形式和文字上使用了白话文,但其内核和精神还远没有达到真正的“新”,多数都是内容空洞,矫揉造作的白话文。郭沫若给陈建雷的第二封信中写道:“我看《学灯》中登载了些陈腔腐调的假新诗,所以我对于新诗,近来很起了一种反抗的意趣。”

在提出自然流露说的同一时期,郭沫若也认识到,自然流露感情的人,人格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丑的,因而自然流露的感情也可以有美丑之分。但是诗应该是美好人格的反映,是美好感情和思想的流露,具有美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所以他特别注重诗人的人格,因为好诗的产生正有赖于健康美好的人格。在谈论优秀诗歌和好的诗人的代表时,他提到许多外国诗人:

诗应该是纯粹的内在律,表示他的工具用外在律也可,便不用外在律,也正是裸体的美人。……我们试读泰戈尔的《新月》《园丁》《几丹伽里》诸集,和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外在韵律几乎没有。惠特曼《草叶集》也全不用外在律。……古来的定评是不错的,因为诗,不仅是诗,是人格的表现。只有人格比较圆满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真正的诗人,不怕便是吐述自己的哀情,抑郁,我们读了,都可以增进我们的人格。

郭沫若主张诗的创作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而真正的好诗,必定出自于美的人格,并且对世人有着美的感召和影响。在这一基础上,他进一步推断:人是追求个性完全发展的。个性发展得比较完全的诗人,表示他的个性愈彻底,便愈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因而可以说,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普遍性的文艺,人民的文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提倡个性,提倡作者感情情绪的自然流露,是郭沫若这一时期文艺思想的主要观点,如果我们联系当时他热爱的外国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的作品,比如雪莱、海涅、歌德、泰戈尔等,我们不难看出浪漫主义文艺思想在郭沫若身上留下的痕迹。虽然在五四时期,他还不能像后来那样,非常明确地提出作家的思想立场等问题,但在阅读翻译和写作实践中,他的经验和直觉已经让他知晓了艺术家与艺术品的紧密关系:“我们在成为一个艺术家之先,总要先成为一个人,要把我们这个自己先做成一个艺术。”这样一种观点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可以说那个时期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已显示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战斗光辉。”

同类推荐
  •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是英国人约翰·奥特维·布兰德和艾特豪德·拜克豪斯合写的慈禧传记。布兰德是当时的《泰晤士报》记者,而拜克豪斯出生于英国一个金融世家。由于两人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与上层人物多有接触,并阅读过部分“宫廷秘档”和私人信札,因此书中对官场生活乃至“宫闱内幕”,都有着比较详尽的记述。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暴虐之君:商纣

    暴虐之君:商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暴虐之君:商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暴虐之君商纣的一生。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圣马、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玻利瓦尔、温菲尔德·斯科特、尤利塞斯·格兰特、加里波第、毛奇。
热门推荐
  • 灵能者学院

    灵能者学院

    他们是学院的骄傲,他们除魔降妖,灭僵尸,除妖邪!他们很帅很酷很有型!但是为什么要把我一个平平凡凡的书呆子也牵扯进去?别说我和你们一样,OK?别说我的朋友是吸血鬼,别告诉我我前世是什么什么皇后!就算你们长的再倾国倾城!我堂堂学院第一的书呆子,也不会……好吧我错了,我加入你们还不行?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四川文学(2015年第8期)

    四川文学(2015年第8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寻园记

    寻园记

    一介凡人,异域两世。无意间得窥无上隐秘的李沫,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本书揭示了快速告别“穷忙族”的18个秘密。人人都不希望自己是一个空有才华的穷人,人人都想摆脱穷忙成为富闲一族。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显然,任凭命运摆布的人是不能成为富闲族的。只靠辛勤劳作而不知道思考的人也不能摆脱穷忙。本书阐述了一些让你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的方法和技巧,那就是:首先要有成为富闲族的想法,运用潜意识的力量,相信自己能成为富闲族,从而在心里形成财富暖流。其次是,要培养财富智慧,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敢于冒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出正确的决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马上行动……另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测验。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
  • 完结碎笔

    完结碎笔

    多年以后,这腔热血恐怕早已被生活带去了温度,平淡无奇,熟练锋芒。美好的青春啊,怎少得了无尽的幻想,不知将它们写下,会不会让血液感受到那时的余热?或澎湃激昂,或平静温和,到头来也只是多愁善感在呼唤着。
  • 谋国女帝:误娶医圣男妃

    谋国女帝:误娶医圣男妃

    当遗失的记忆重新拾回,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阴差阳错的命运。在贺兰王朝诞下女婴覆灭的诅咒下,她成了盛世的主宰,偏偏迎娶他做了妃子,啼笑皆非,恩怨并行,写下了一段长久的史诗……
  • 枭宠王妃

    枭宠王妃

    冯府二小姐,天生丽质,却狂野不羁。妖娆美男你给我站住,夺了本姑娘的吻居然想逃?一场意外使她突然间可以听懂鸟兽虫鱼的对话。“小姑奶奶你就饶了我吧?”“敢在本姑娘面前撒谎,你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爱妃,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怎么可能?”这可不是她做事的风格。“不然,本王来补偿你,如何?”“姿色够,可是身材好像差了点......”
  • 暗改江山

    暗改江山

    少年风流,美人顾盼,才气满官场,执刀改江山。
  •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你是否有过一通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侃侃而谈之后,听众反而更加莫名其妙,如坠云里雾里的窘境;你是否有过一片真心实意、任劳任怨的工作之后,别人反倒不领情的尴尬。这是由于你没有把话说到心坎里,没有把事做到点子上。本书可以让你在复杂的职场与社会中,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