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个礼拜整理一次卷子,以前一次不过四五张,现在一次就有二十几张;英语试卷集以前一学期也满不了,现在半个学期就合不拢了。然而书包却越来越轻,有时候一本书都不用带。有一次何瑞冲干脆连书包都不背就回家了,那是因为厚厚的课本和练习册都被卷子替代了呀。尤其是语文,四年来的八本教材,全部浓缩成一本《点击》,上面密密麻麻、五颜六色地画满了杠杠和圈圈。有时候坐在公交车上,胳膊下面压着一个瘪瘪的书包,我会想,要是这本《点击》弄丢了,不知会生出多少麻烦。
重重的压力原来压在肩上,现在压在心上。
在学校的时间不随便挥霍了,抓紧上课下课和午休,拼命写作业。以前我不理解这种行为,现在才尝到了甜头——回到家就有更多时间让你发呆啦。多出来的时间不敢有娱乐,坚持了五年的画画课为此停了一学期。
跟着一个学习班学了四五年,但帮助好像并不明显,而我对那里厌恶至极,去上课的前一晚就开始难受。上学期结束后的寒假,妈妈带我去学一个“1对1”的课程,在最后一学期里加把劲。
原来对这种方式有些抗拒,但上了一节课后立刻就接受了。每个礼拜五从学校直接去“1对1”,还挺高兴的,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不一样的方式开始周末。其实回到家除了写作业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还不如上课去。
在“1对1”上课还挺有趣。老师愿意跟你打听学校里的事,在这里爱怎么说都没问题。
教化学的毛老师看着就没有老师的气概。她会从包里掏出一盒糖,小心地问我“你要吃糖吗”;她会乐滋滋地告诉我,她前两天去对面的韩国饭馆吃饭了,还拍了好多照片;她也会哭丧着脸,指着红红的鼻头,说昨天出去玩晒伤了,太丑了,没脸见人了。她又告诉我,她身份证上的照片特别丑:“高三的时候拍的,那个时候胖,要高考又把头发剪了。那照片我从来不给别人看的。所以我现在过安检或者干什么,别人都问这是不是我。现在变漂亮了嘛,而那个照片实在是太丑了。我每次都可不好意思了。现在快要到期了,我要再办一张去。”我没忍住笑,其实有谁在乎你漂亮不漂亮呢。她小心翼翼地把身份证拿出来:“我给你看一下。”我瞄了一眼,果然比现在要难看几百倍。她马上害羞地收起来:“看,就是很丑吧?”完全是小女生的姿态。有时候她和我妈汇报我的学习状况,我在旁边忍不住就想笑。这样一个人,还给我当老师呢。
而周测的成绩他们是要亲自过目的,不像学校里的老师一个人教八十几个人。所以分数发下来,第一个想到的是在“1对1”老师面前可以得意还是叹气。
对于“梦想”,我一直是茫然的。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总觉得,有梦想的人能有几个呢?
课内外繁重的学业已经剥夺了一切我想做的事,这样的生活让我不想继续下去。我突然强烈地感觉到,感觉自己应该有个梦想,应该有一个在绝望中能支持我继续下去的梦想。
看着同学碌碌无为地盯着手里的功课,我原来只是不屑。但现在,学习的浪潮凶猛地涌来,我可不能被学习填满了生活啊。我长着翅膀,我要飞起来!
我想做动画片!这就是我的梦想!
确定了这个梦想,是在看了《冰雪奇缘》之后。
对它的评论是一致的好,票房也火爆,但我对它挺失望。可能是因为分了两截看,紧凑感没有了,又不是在影院,视觉、听觉效果差一些。
都说韩剧的三宝是“车祸、失忆、治不了”,而《冰雪奇缘》把这三条都占了。父母遭遇沉船事故,双双离世,妹妹意外受到攻击,失去记忆才保住性命。配上了这么好的音乐,画面又很震撼,可这样大有来头的故事背景,在情节的发展里没有充分利用啊!海报上把Elsa放得那么大,看完了才发现她的戏份这么少,对于她的塑造也实在不饱满。男主角开头就出现,而中途再冒出来却和开头没什么呼应,最后在故事中也没有担当一个太重要的角色。
我躺在床上,想着要是我当导演,会怎样编这个故事。我想出来的每一种好像都比现在的版本更好。想得越多越深,我突然发现,这个故事和《狮子王》那么像!
《狮子王》,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部动画电影。直到现在我还会时不时打开,再看一遍。幼儿园的时候我就看过,好像并没有完全看懂,觉得情节好复杂。但是有一幕,就是刀疤把狮王推下悬崖,下面是奔腾的动物,我只记住了一双邪恶的、凶狠的眼睛,和一双无助的、绝望的眼睛。我还记得幼儿园有一次要看这部电影,老师问谁家有碟片,我说我有。第二天所有小朋友都坐在黑暗中,而屏幕只发出蓝光。我的碟片是DVD,而当时幼儿园的机器只能放VCD。大家只能失望地在教室里等着放学。现在想想,学校要组织看电影,难道自己不准备吗?
后来好像还看过第三部,但好像也没有看懂,只记住是彭彭和丁满在放录像。
过了七八年,我重新把童年的记忆接起来。抱着消遣的心情点开视频,但结束后,完全被震撼了!我第一次发现,动画片其实可以配上如此美妙动听的音乐;我第一次发现,动画片其实可以做得色彩绚丽、饱满,呈现出广阔的画面;我第一次发现,动画片其实可以有丰富感人的情节。我发现,动画片不是儿童的专属,动画片不是幼稚的代名词,动画片,是一种艺术。
我喜欢画画,电影里的每个人物一张一张,画了厚厚的一叠。我喜欢音乐,第二部的主题曲We Are One网上没有找到,我就自己一遍一遍,把歌词一点一点听出来,再写下来。后来在百度百科上查“狮子王”,里面有这首歌的歌词,才把当初没听懂的部分补上了。我喜欢编导,学校再遇到小品表演,我可能会不自觉地借鉴美国人幽默的表达方式和桥段。
后来再看别的动画片,都不敢怠慢,都是怀着敬意去欣赏的。
做动画片,这样的喜爱升级成了“梦想”。
在选学校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是专业。国际学校要自主选课,选的课程要和未来申请大学的专业有联系。妈妈问我:“你要学什么专业啊?”以前问过我很多次,小学问过,初中也问过,我始终没有答复。
“我最近突然很想学动画。”
用这样一种不坚定的语气。学艺术,在任何一个年代,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被父母看好的。而我也并非铁下心就要走上这条路,只是突然的冲动。可是这冲动那么剧烈,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停。
爸妈的确没有支持,但也不至于坚决反对。相反,他们还主动帮我打听:去读了艺术学院的学生都怎么样了,学校会重视吗,自己是不是还要课外学什么。他们大概是先顺着我现在唯一的想法走,等我尝到苦头,自己就放弃了吧。
我到书店挑了一本厚厚的Flash教程,先从最简单的学吧。回来对着书琢磨了一晚上,发现这玩意儿还不是自学能学得会的。等放假吧,放假有时间再说吧。
时间那么紧张,翅膀怎么张得开呢?我的生活没有空间让梦想去继续成长。所以我哭。
电视剧里的演员,动不动泪珠就唰地滚落。我一直把这瞬间落泪的能力列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现在我发现,我也有这种能力了。我不太爱哭的,但这段时间,是总有那么多伤心事,还是心里连那些简单的事情也承受不起?
餐桌是眼泪最容易落下的地方。餐桌,在中国,是家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好地方。学习要怎样怎样啊,不能再放松了呀,这样的话,我竟然听到就忍不住泪水。
我怎么了?自己在心里已经不断地加压,却找不到一个这样做的理由。为什么要学习?我不明白,但是我知道我不得不学习。过了这一段时间,我的翅膀还能不能打开呢?
开始我还会努力忍住眼泪,但发现根本做不到。后来,当泪腺告诉大脑我又要哭了,我就停下筷子,快一点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等着眼泪流出来。
我开始害怕睡觉。苟延残喘完成了今天的事,眼睛一闭一睁,就又要面对看不到希望的、负担累累的一整天。宁可故意把事情磨磨磨,躺在黑暗里,抱着我的毛绒大乌龟,久久不愿合上眼睛,感受深夜之前的孤独,但是宁静。周末,有时候上完课回来坐在爸妈的床上看电视,节目结束了,热闹结束了,眼泪又满脸都是了。我突然想把自己放在荒野里,用手去搭建一个生存的地方。每天躺在床上我就用这个背景编故事,把同学、老师都编进去了。后来每天仅有的去睡觉的动力,就是我又可以继续进入那个虚构的故事了。
真是这么巧?不会是巧合,只是处在这种境地才会去关注这样的文字。《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我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努力从来不等于成功,而成功也从来不是终极目标。那些终极的梦想,其实是很难实现的。但在你追逐梦想的时候,你会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你会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而觉得充实。”
“如果你的努力不是为了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要的,那么请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太急躁了。”
“其实我在追逐梦想的时候,早就意识到那些梦想很可能不会实现,可我还是决定去追逐。失败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
“你会相信温暖、信念、坚持这些看起来老掉牙的字眼,是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你相信梦想,梦想自然会相信你。千真万确。”
“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一直在跌倒然后告诉自己要爬起来,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背后的努力和付出,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我终于找到了去努力的理由!
第二学期开学的摸底考,作文的题目就叫《我的座右铭》。就算自己闷着头想通了那努力奋斗的道理,但若是没看过那篇文章,猛地拿到这个题目,也不能那么自然地提笔就成文的。后来想想,除了这个题材,我还真没有别的可写。那篇作文得了52分,初三以来我得到的最高分数。
刚刚找到了梦想和信念,翅膀忍不住跃跃欲试。可我忘了,语文这东西,在它面前是万万不能展开翅膀的。
没上初三的时候,对语文虽然也捉摸不透,但凭着感觉填填写写,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可是上了初三,碰到语文不管怎么写都是错,类似的题讲过一遍,下一次很小心地按照格式答,还是错。班长在群里说:“越来越看不懂语文了。”
作文更是这样。一直是由着性子来,在作文里总能把想说的都说了。可是现在不行啊!深情款款地用感情浇铸出一篇作文,却在看到分数的一刹那心碎了。
第一学期我还怀着侥幸——是这次运气不好吧。可是一次又一次,分数就是上不去。神仙姐姐也一次一次邀请大家前去面批作文,我从来不会去——我写的是我的情我的谊,怎么能容忍你动它一根毫毛?
不行不行,我还是要考试的呀。经常被称赞的学霸们的文章,我也看过好几次,但好在哪里?我觉得远没有我的好嘛。才发现,原来老师的审美和我的是不一样的啊。所以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发下来一篇我就去改一篇。神仙姐姐有一次说:“嗯,陶佳木每次写的都和别人不一样。这个……是蛮好的。”我突然明白了,作文是要你根据题目配相应的素材,而不是先想好要写什么再套个题目。漫不经心地写了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分数还不错,而绞尽脑汁想要标新立异、一鸣惊人,分数却摔得很惨。大家在踏步,我也就先把翅膀藏起来,装作一个正常人吧。
我化学课不安分,小嘴气鼓鼓地说:“不能把你的想象力再存起来两个月吗?”
跳跳回答:“那是有保质期的啊!”
等到翅膀上的锁开了以后,我的翅膀还飞得起来吗?
我的一番心理,从来不告诉家人。
放假回老家见亲戚,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动物。“又长高了!”“学习怎么样?辛苦不辛苦?”“喜欢这儿还是喜欢上海?”我笑呵呵地回答,他们不问,我就不说话了。
姥姥、姥爷为了帮爸妈照顾我,在上海生活到我上初中才回老家。在他们身边的双胞胎表哥比我大两岁,人高马大,但开口说话也没什么高谈阔论,都是打打闹闹的玩笑。而姥姥、姥爷从小带我,一直觉得我还是个小小孩。所以要是诚心发表什么看法,他们一定会当个稀奇的趣事:“哎哟,多大的小孩就有这么多看法。你都懂啥。”而他们不是我的亲戚,他们是我的亲人,看着我长大的人。在他们面前不好摆出不屑的架势,算了,还是做个乖乖的、永远的小外孙女吧。网上有个段子:“过年串亲戚,90后要在60后面前装乖,在70后面前卖萌,在80后面前装成熟,在00后面前扮同龄人。”90后真是沟通的桥梁!
在大人面前没必要显示你有多少想法。这成了我的原则。可是我不小心把爸妈也包括进去了。他们问什么,我都用“我不告诉你”来回避。这句话成了他们的调侃。
现在,我心里正波涛汹涌,但他们不知道。妈妈觉得我的作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要自己帮我改。省省吧。文学大师也不一定写得出一篇合格的中考作文呢。我自己已经摸索出路子了,用不着你。
“我不需要。”这么多的理由,简单的一句就结束了。
一天晚上妈妈又提起这事。我淡淡地应付几句,她却越说越生气。
记忆里她第四次发这么大的火。
“啪”一声把电脑盖子摔下去,然后搬起旁边的一小摞书往我脚边砸。
“你到底咋想的呀!我再不管你了!你求我改我也不改了!”
她怒吼道。然后回房间了。
我背靠在墙上,不说话,然后眼泪就不停地流。爸爸迅速走过来:“怎么了?说得好好的……”一脸的懊恼,一边老婆一边女儿,好像是因为他才吵起来。
好长一段沉默。
站了好长时间,洗洗漱漱躺上床。被黑暗笼罩着,没有亮光,刚压下去的委屈没了遮拦,全又涌上来。小猫花花呼噜呼噜地轻轻凑上来,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对,畏畏缩缩地要后退。我赶紧控制一下颤抖,不想把它吓跑。
爸爸从门口探进头,看看我睡了没。黑暗里他看不清楚,听听我没声音了,但好像看见我微微抬头,轻轻问了一句:“小贝?睡了吗?”
我突然特别害怕他就这样走开。我立刻哭出声音。他走进来坐在床边,挥挥手把花花赶走。我哼唧了一句,怪他把它赶走。“花花现在是你最好的朋友了?”他有点好笑地说。我又哼哼了几声,叫他不要说了。他把腿也搁在床上,轻轻拍拍我:“嗯……这么难过啊。”我抱着餐巾纸,惊天动地地擤鼻涕,眼泪停一停,想到了什么,又流开了。爸爸也不说话了,直到他实在睁不开眼,而我呜呜地也差不多了,嘟囔了一句:“嗯……爸爸实在太累了……爸爸去睡,快点休息吧……”然后他慢腾腾地走了。我一个人留在黑暗里,抱着大乌龟,又抽噎了一会儿,再合眼时眼睛难受,像进了沙子一样。
第二天睁开眼,正要迎接新的一天,干涩的眼睛突然提醒我,昨天晚上的事还没完呢。妈妈还会计较吗?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等着外面的动静。
妈妈夸张地走进来。她正要说话,突然变了内容:“哇!地上这么多垃圾!”然后夸张地凑到我跟前:“哭了这么多啊。”我把半个脸埋在被子里,露出的一只眼睛和她一起笑起来。“好了,起床吧!”然后就夸张地走了。我知道没事了。
起来过了一会儿,她又小心地问我:“你记恨我不?”
我摇了摇头。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提起改作文的事情,也再没有强迫我怎样学习。
景一白带了两本英语的《饥饿游戏》,和何瑞冲一人一本拿着看。大概是景一白上了国际部,他妈妈要让他加强英语吧。查查词典,再结合着电影,连蒙带猜也看下来了,虽然有时候还要争论一下那个致敬的手势是竖起两根手指还是三根手指。
我突然明白,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翅膀,每个人都有。只是在别人面前,他们和我一样把翅膀捆了起来,只有在自己的世界,才能展翅翱翔。
“看……这,看什么呢?啊?上国际部了,就……啊。”小嘴突然出现。他以为看的是闲书——的确是闲书——但突然发现是英语的,对这高大上的闲书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好了好了啊,收起来了,不要再让我看到了。”过几天又被小嘴发现看书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书里16岁的少女在为自己的自由而抗争,书外15岁的我们做个幻想,书就被没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