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900000010

第10章 有了整体把握,才能有准确的概括

——1997年4月24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六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关于撰写章、节、目、点四级提纲的通知,本是1月28日发出的,《通知》曾要求3月8日交编辑部,中间过了个春节,考虑到在那段时间里大家难以进入角色。而这次提纲的要求,又显然是需要分卷主编把必要的资料摸过一遍,有了整体把握,才能有准确的概括。再加上中间涉及魏晋卷、五代两宋辽金夏卷、清代卷主编调整、换人,于是,还是把时间延长一点,使大家写得从容些,现在延长了时间,进入撰写阶段或可节省时间。各分卷提纲是陆续交稿的,又需要陆续打印,打印后又分送各卷主编会前阅读,准备意见也需要给一点时间。

现在分卷四级提纲构架已见眉目,魏晋卷、清代卷,对田青和陈绶祥同志来说,都是要重新开始的新课题。这种变换是编辑部该负的责任。原来的考虑是,五代辽金两宋朝代多,艺术史的发展又是多民族的错综交叉,给了上中下三卷。在上次提纲讨论会上,问题暴露出来了,肚子太大,于全书也不匀称,看不出非三卷不可的必要性,只好又合成两卷,但调出一位分卷主编,总要给一个合适的分卷。魏晋南北朝是佛道思想与佛道艺术的发展期,最适合田青了。可陈绶祥同志担任过中国美术史魏晋卷的主编,他轻车熟路,早就抢了这卷,现在把他调换到清代卷,确实是强他所难。我们知道他是要叫的,但总编会还是强行决定,请他克服困难承担下来。所以,他春节回桂林探亲,也没让他过好年,我打了三个长途给他。春节后,又“围攻”了他一次,当然,主要还是他顾全大局,终于接受下来了。因为这两卷都是从新开始,并没有安排讨论他们的提纲,但田青同志还是突击出来了。其他分卷,也有一部分章节撰写人未能拿出提纲,希望尽快补齐。

实际上这次章、节、目、点的四级提纲的撰写,已经是要求各卷主编和撰稿人进入具体的构思过程。事实证明,无论是分卷主编还是主要撰稿人,确是已把资料摸过一遍,并形成了基本观点、基本构架,特别是导言、概述部分,都已写得很细。关键在于,从通史的要求来看,每一分卷的章、节、目、点,是否有了整体的把握,能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以及规律性的艺术现象,是否该排排队,哪些要重点突出,哪些必须设节,希望集中大家的智慧,认真讨论一下,为进入撰写阶段打好基础。

各卷提纲我看了两遍。峻骧的《原始卷》,除彩陶部分尚无详目,其他的章、节、目、点都已写出。这是《通史》开宗明义的首卷,它是艺术史发展中的混沌的萌芽期,但我们对它的基石作用要描述得准确,脉络也要清楚。峻骧的提纲写得很细,特别是导言部分,头绪太多了,引用外国对人类起源的论述也太多,还是要概括些,重点突出,因为原始艺术的文物遗存毕竟还是太少。

三代卷跨度很大,从艺术史上看,仍是半混沌期。但已开始分化。错综驳杂。三代划分,又是“九五”国家的系统工程,而诸子百家,特别是儒道两家,可说是中国艺术理论与美学的奠基者,心峰同志有志攻关,大家也要竭力相助。我看三代要重点突出的是青铜艺术与诸子百家。

秦汉卷,顾森同志(后来因故退出)在中国美术史就负担的这一卷,这一次就不仅是轻车熟路,而且会在“综合”中有创新的发现。从文学领域来讲,汉赋是特殊成就,博大宏丽,也是大一统艺术氛围的一种表现,不知与其他门类艺术在审美上内在联系有无可值得探索之处。古人云秦宫汉阙,秦宫早已烧光,未留遗迹,却发掘出大量的秦俑;汉阙,只有气势雄浑的大石雕,于是,画像石与画像砖成了“时代的绝响”,留存最多,是汉代艺术的缩影。

魏晋以前都是单行卷,原始、三代是混沌期与半混沌期,乐舞分不开家,造型和绘画也都附着于陶器与青铜器上。秦汉重点突出了造型艺术,魏晋卷提纲似是比较强调音乐,前后排列是音乐、雕塑、舞蹈;音乐又有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之分,与其他卷不大一样,还是要有个统一规格,列章是否也要同各卷大体一致?现在是“导言”被列为第一章,其他各门类艺术列四章,与其他各卷的结构和列章,都有很大差别,这同样需要有大体一致的规格。

隋唐开始分上下卷,但现在的提纲和其他卷不同,因为导言提纲是煦寰同志起草,造型艺术放在了上卷,时空艺术乐舞等倒列在下卷,这不妥,仍应与各卷一致,这上卷还有一专章讲各类艺术与唐诗的关系,是否还是不设专章,放在导言里讲较为适宜,而敦煌唐窟倒至少应有专节的描述。

宋以后艺术分工更加精细,说唱、戏曲高峰迭起,造型艺术全面发展,现在上下卷的分章设置,都较为合理确当。

从提纲看,规格不够统一的,还有开卷第一回的概括,导言、导论、概述、总论,名号各异,上次已经讲过,就统一称导言,而且上下卷应只有一个导言,不过,却应由上下卷主编共同完成,因为它要概括和论述这一时代艺术的综合发展、阶段性特征。自然,可以由一位主编执笔,现在构架已立起来,但撰写中一定要注意既全面又富于概括性,导言不列入章内。

上次会我们曾提出,每卷应有一简短的结语。否则,结于门类史或理论章都显得太秃,难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在有的有,有的没有,还是统一一下为好。

分卷各门类史,前面可有一个概述,就不要称导言了。

元代卷,只有一卷,考虑到它只有八九十年。现在分卷主编谭志湘同志提出,这一卷应有所加大。我也觉得,元代时间虽短,但艺术的发展,却又有其丰富繁盛的一面,而且如戏曲和文人画,还极富时代特点,请考虑这个要求。

《通知》本来要求各卷各章都标明字数,现在也是有的有,有的没有。分别撰写时,分卷主编还是要心中有数,交代清楚,一定按字数规定撰写,避免将来统稿时的麻烦。

这次是讨论提纲,涉及导言、分卷、分章,相互衔接等许多规范性的问题,有些同志虽然说吵得有点头痛,但总的说来,还是吵得有效果的。当然,也还有不少难题,需要进入撰写阶段逐步解决。

附带再说意见:

一、这次会后该是分卷自己开展活动的时候了。希望在进行写作前,分卷编撰会能开好。有些问题应当向撰稿人讲清楚,那就是不要出现“侵权”行为,这是一部大型书籍的大忌。前车之鉴,不久前某“小百科”与“大百科”出现了抄袭,后来虽然私下赔偿解决,但声誉上大受影响。我想,我们应当丑话说在前面,在与撰稿人订协议书时,这一点必须讲清楚。而且不只别人的不能侵权,就是自己写过的,也不能照搬照抄,这不只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也是保持《通史》的创新与特色的问题。

二、再强调一下,希望在撰写中,大家还是多注意通史的“通”。我说过,我个人是喜欢范文澜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的,它当然有以论带史的特点,但从无长篇大论,而是把论融合在史的描述里。所以,与其称之为以论带史,不如说是以史证论。它虽然也很注意史料的运用,但从无原文的长段引用,同样也是把史料概括在史的简洁的描述中。当代的史学著作我看得不多。看了一部中国文化史,虽然涉猎很广,知识丰富,但文献资料堆得过多,脉络也不清晰;中国美学史,在历史分期上大异于历来史学界的划分,不是大家都能首肯的,但书中有些章节还是写得不错的。

总之,写通史不同于写论著,也不同于写门类艺术史,我们的确要多作借鉴,但我们又是填补空白的创举,更应闯出自己的新路子。

三、导言该概括什么内容,目前的提纲已有了初步轮廓。我想,分卷主编都有过认真的思考,论的重点放在导言。我原来主张,每卷导言,都是要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时代的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没有准确而醒目的标题,或者标题没有蕴涵,就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也不能吸引人。现在我同意多数同志的意见,导言想用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很不容易,也许由于不准确或不全面,而起副作用。不过,章、节、目的标题,确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尽量不要千篇一律,都简单地用某代的舞蹈、美术、音乐之类作标题。

每一分卷究竟分多少章,上次陈绶祥同志建议,大致可以是七至十三章。大家下面议论,认为太多了。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我想还是内容决定形式,不必强求一致,可以门类艺术为分章的基础,现在是单卷本分章多一些。

对于元代卷,我还是主张字数放宽一些,独它厚一点,也不会影响全书美观。何况它处于宋明两代中间,前后都是上下两卷。它虽有90年,却继承了宋的精致,艺术品类的发展和成就既相当丰富又独具特点。譬如元杂剧,就远盛于宋代,是中国戏剧的第一个高峰。现在宋代戏曲要写10万字,那么,元代戏剧却只有12万字,确实太局促了。

四、这次提纲根据讨论意见进行调整修改后,就不再开编委会讨论了,有问题可以个别交换意见。编辑部要根据这两次讨论整理出一个编写体例,发给大家,但大家不要等,因为多数问题已明确。全书虽计划分两次交稿,但我还是希望今年每分卷都能拿出一到两章初稿来,进行一次交流,半年时间,到10月,是否有可能?

同类推荐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科学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最受欢迎的开心果。
  •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本书通过对当代戏剧种种现象的分析,并结合戏剧史、戏剧理论和外部文化环境的视角,梳理了当代戏剧危机的根源在于交流语境的危机,并进而探讨了交流重建的可能性,试图为戏剧的未来打开思路。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讲,本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纳斯尔丁阿凡提

    纳斯尔丁阿凡提

    纳斯尔丁·阿凡提是我国民间故事。如果只说阿凡提大家都能熟知。但是却不知道阿凡提的全名。阿凡提类似一个全能的人,但是动画和电影却只表现了阿凡提机智的一面并没有全面拖出阿凡提的全能。本小说将会按照阿凡提原由的故事和结合元朝时期的战争进行揉合。
  • 噬魂之妖神帝君

    噬魂之妖神帝君

    一段被鬼王追杀的梦境,开启了尘封已久的记忆,觉醒后穿越到异界,我意外成了神王,夜明明是我的镇魂师,为何他又变成了我?我到底是谁?夜又是谁?夜是神?是妖?还是魔?鬼王为何千方百计要杀夜?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这里却没有规则,只有无数的脑洞,你永远不知道何时会发生何事?想要一起探究下去,那就跟我来吧!
  • 乱世谋妃

    乱世谋妃

    一朝穿越,平庸之辈风华绝代。一场阴谋,一个杜撰的身份,逼迫她离开自小长大的地方;一连串设计好的局,将她牵扯入阁主的争斗当中。而当谎言被拆穿的时候,她才惊讶的发现,她的存在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至始至终,她不过是一个为别人铺平道路的棋子而已。她本有机会远离这权利的漩涡,但是深陷于其中的她,怎能抽身而去?误信莫毅霖,将穆府推入权利漩涡;错信凌旭饶,更是换来养父母家破人亡。得知那人与自己的关系,她进退维谷。更加接受不了的是,心心念着的人,只不过为了利用自己夺取阁主的位置而已。即便有逼不得已的理由又能如何,浩海一阁的第一世家,终将成为自己的囊中物。斗恶奴,收忠仆。终有一天,她会登上那家主的位置,绽放出耀目的光芒!
  • 论语集注

    论语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功做人要注意的100个细节

    成功做人要注意的100个细节

    100个做人细节,100次成功机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一个人要想在有限的人生创造无限的价值,他就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微不足道的细节,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本书没有长篇大论地讲成功做人的大道理,全是实实在在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折射出的道理蘊含着成功的希望。
  • 玉景

    玉景

    飞来一剑斩妖,乾坤摩弄除魔。亿万载之后,无尽时空都在流传一个传说。天外飞来一柄.......
  •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篡命铜钱

    篡命铜钱

    简介一:一枚神秘的铜钱,改变了杨桐的一生。 本行是在道观里帮人算命解签的杨桐,在一次冲出马路救人的时候,被撞身亡。 鲜血染满了他随身携带的龟壳和铜钱,其中一枚铜钱竟然是一件不知名的异宝,带着他的灵魂消失无踪。 风玄大陆,一个偏僻的县城,杨桐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简介二:远古仙之文明陨落,无尽轮回纪元之后,弱小的人类得到了仙之文明的部分传承,发展出新的文明体系。 杨桐重生到这个世界,才知道这枚铜钱乃是远古仙之文明的一件异宝,落得仙之文明玉清一脉传承的他,如何在新的纪元,重修仙道。 -------------------------------------------------- 小水2012年呕心沥血之作品,保证让大家体会到不一样的高武世界。
  • 乌鹊南飞

    乌鹊南飞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江南第一档铺钱潮,相继出现三具尸体,分死于少林绝学,江南首富林家出资广发英雄帖集结少林发难……一场针对武林的风波,看江湖儿女们如何潮起沉浮
  • 王阳明(全集)

    王阳明(全集)

    明代大智者王阳明的一生,是追求人生大智慧的一生,是成功运用人生大智慧的一生,是学做圣贤的一生,是成就圣贤的一生,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一生。长篇历史传记小说《王阳明》全书约108万字,分《学做圣贤》、《龙场悟道》和《我心良知》三部,从王阳明在浙江余姚出生写起,以其五十八岁在江西大余青龙铺逝世为终。全书依据王阳明亲传弟子钱德洪等人编排的王阳明年谱,依照《王阳明全集》所提供的诗赋、奏疏、文章等资料,参照多种史籍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结合作者的儒学和佛学修行实践,以求学人生大智慧和运用人生大智慧为核心,力图描述作为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的王阳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