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900000005

第5章 高标准要求把这部综合的艺术通史写好(1)

——1996年8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一次编委会上的讲话

今天算是正式召开《中华艺术通史》的第一次编委会,可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关于课题的论证,我们已开过多次会议,大家都谈过不少意见。这个课题应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来承担,已毋庸置疑。

这个课题是我在“八五”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大会上提出的,我提出的还有其他两个项目:即“中国艺术学”与“当代文艺思潮评析”。当时,我很希望艺研院能主动承担这几个项目,但那时似乎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集体攻关的大课题,只有程代熙同志承担了“当代文艺思潮评析”这个项目,北京大学艺术系的彭吉象同志拿走了“中国艺术学”的项目,而“中华艺术通史”的项目则无人问津。老实说,我当时有点失望。我以为,“中国艺术学”和“中华艺术通史”这两个项目,我院都有条件、有实力,也理应承担。因为各门类艺术的史论方面,我院多年来都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可当时我们没有人承担,北京大学虽然拿走了“中国艺术学”,他们还聘请我当他们的顾问。

直到“九五”规划讨论前,林秀娣同志劝我还是应当出来主持这个项目。我自知知识面不宽,特别是对魏晋以前的艺术领域接触不多,确实有困难。但和一些同志交谈以后,大家都信心很足,以为我们各学科的后备力量充足,老中青人才济济,集体攻关,能克服困难,这才增加了我的信心。于是,就不揣浅陋,做了带头羊,试着做起来。

我不是朝闻同志,我也敢说,艺研院现在还没有第二个王朝闻那样博古通今、通晓多门类的艺术规律、自己又有创作体验的大学问家。但是,就连朝闻同志,在他主编《中国美术史》时,也还是说:美术史的编撰过程就是“创造”自己的过程。何况我们要编撰的是中华艺术通史,它不是各门类史的拼凑,而是各门类艺术的综合研究,要探索它们的民族韵律。这也可以说是空前的。我们虽然也读到过欧洲的艺术史,但在他们那里,艺术史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美术史,而不是不同时代各艺术学科的史的综合研究。当然,参加本项目的同志,都是各艺术学科的专家,或者也熟悉一些别的学科,但恐怕还没有体操队那样的“全能冠军”。这次都必须在分卷中熟悉别的学科,而且即使是自己熟悉的学科,那撰写也仍不同于门类史,即它必须反映出综合研究中的规律与特点。所以袭用朝闻同志的那句话也还是要创造一个新的自我,艺术史的门类史的“自我”。

个人的能力,个人的知识范围,当然是有限的。譬如像我这样看惯了现代色彩花样翻新的陶瓷器的人,让我去鉴别古代陶器的造型和纹样的美,无论是水波纹、漩涡纹或速旋纹,以及这类产品的均衡、对称、变化、和谐等形式美,就绝不是短时间能办得到的。因为就像马克思所说的要有音乐的耳朵一样,得先有鉴别形式美的历史的眼睛,否则,就不能鉴别原始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所创造的形式美。

我想,这都要靠集体的力量。分卷编撰,各卷主编当然要聘请各学科的专家担任撰稿人,他们都会是这一学科和这一时期姊妹艺术的行家里手。但他们来参加艺术史的写作,也同样都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都有个学习的过程,都有一个重新审视自己已熟悉的东西,并把它放在一个新的体系来进行研究的问题。我想也只有这样,你对自己所熟悉的这段门类史,才会在艺术史的撰写中有新的发现,有创新的论述。

毫无疑问,无论是编委会这个大集体,还是分卷编撰的小集体,在通力合作中,都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因为,不会在所有的问题、所有艺术家和艺术品上,大家都看法一致。何况还必须在一个时代的艺术综合发展中来研究和撰写。这总需要讨论,通过充分的讨论,才能定于一是,讨论就会有交锋,我总认为,百家争鸣,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科学研究的规律,并给予了形象的总结。这恐怕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所谓“百家并鸣之学”就已开始了。据我看,当时以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孔、孟和老、庄,从艺术和美学见解上讲,孟和庄对后世的影响更为重大。我们只看他们当时与当权者问答式的论辩,就能体会到那时的学术思想有多么活跃。孟子对人格力量的强调,“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实之谓美”,这到后来形成“文以气为主”的审美观,可称为中国文艺壮美与阳刚之美的特有传统。庄子虽然像老子一样,对审美与艺术活动,很少直接的论述,但在他的关于人的生活的自然无为的境界的论述中,却蕴含着对艺术与审美的深刻的见解与评析,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西汉武帝和董仲舒却来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能说对后来历朝历代没有消极影响。当然儒家为尊,又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历代儒家学说都有自己的“变异”,战国后期的荀子,汉代的董仲舒、王充,南北朝的范缜,唐代的韩愈、柳宗元,都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只不过,宋代程朱理学(儒家学派)的兴起,既在哲学发展史上有过一定的贡献,又由于元明以后被封建统治者定为“官学”,也在一段时间里束缚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引起了“异端”的反抗。即使是明清封建礼教大横行的时期,也同时出现了反理学的启蒙思潮,出现了李贽的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亦僧亦儒的叛逆;出现了《牡丹亭》、《西游记》这样富于浪漫色彩的创作;而城市经济与瓦肆伎艺的繁荣,又促进了俗文艺的平话、戏曲的发展。它们冲破礼教樊篱,不仅写贩夫走卒、市井细民、男女情恋,而且写艳情,以至写色情,如“三言”、“二拍”,也包括《金瓶梅》。其作品的思想、意念、情节与性格,也或多或少地显示着市民的眼光、市民的情感与意识。终于在最后一个王朝的盛世,把文艺的繁荣与发展推上了它的顶峰,不仅产生了蒲松龄、孔尚任、洪昇、吴敬梓、曹雪芹这样伟大的作家,也有了明清之际的风格流派纷呈的画坛和空前繁荣的地方戏。

我没有研究过历史,但对从春秋战国到唐宋这段思想史,却被动地下过一番功夫,那是因为1947年至1949年,我作为笔录别人著作的小助手,不得不阅读诸子百家的那些资料,当然这是做一位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家的助手。他注意的是唯物与唯心的斗争。但在我的直觉里,老庄学说在思想领域比较活跃的时期,或者说再加上佛学兴盛的时期,似乎艺术的成就也比较高。比如魏晋南北朝,王朝像走马灯一样地更替,文艺却有了那么活泼的发展。这大概也算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儒家的“仁与礼”的学说,在那时的“现世”已不能使人信服,也不再能束缚人的思想,于是美学上出现了轻“善”重美的潮流。于是有了诗歌发展的第三个高峰,二王大书法家的“奇迹”,也包括艺术理论上的辉煌,都出现在这个时期。从曹丕的《典论》、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葛洪的《抱朴子》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特别是《文心雕龙》,那应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的艺术创作论,但刘勰是个和尚,葛洪是个道士。

《楚辞》自然是美文学,但《庄子》,特别是那些寓言也是美文学,在艺术与美学观上都蕴涵着很深刻的见解,都有极其丰富的想像力。或者也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浪漫主义”艺术的开山鼻祖。而文学史上隋唐以后的不少成就较高的大作家、文艺理论家,思想上又和禅宗有联系。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明代的李卓吾,以及清代的伟大的曹雪芹,都有向佛的倾向。《红楼梦》就深受老庄与禅宗思想影响。是不是宋儒理学的正统思想,特别是它在明清两代作为“官方”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太僵化了,人们想反抗它,在叛逆中寻找新武器,老庄和禅宗都有可以借用的东西。唐代韩愈反佛,可有的哲学史家认为,他的反佛的逻辑与方法,却是从佛学中偷来的。

总之,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作为哲学思想的基础,老庄和禅宗都是不可低估的。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儒、道、释对文艺的影响,因时而异,有时是起着互补的作用。当然,对这一切,我们都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判断。

艺术通史的编撰要比文学史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总是在语言文字中有着存留。美术,哪怕是岩画,也毕竟保存有悬崖峭壁上的形象,可供研究,这大概也是西方的艺术研究,主要是指美术的原因之一吧!而其他,特别是用人体保存的动态艺术,就只能靠文物与图面形象的借镜了。

我们舞蹈史专家们在这个问题上可能要争一争“舞蹈是艺术之母”的论题了。听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根据专家的碳素测定,是5000年前,约为所谓黄炎二帝传下来的作品,所谓“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大概就是这彩陶盆表现的那种舞蹈场面。可鲁迅却也说过:原始人在集体劳动中锻炼出来的杭育、杭育的号子声,就是原始音乐简单节奏的产生。在先秦的文献记载中,有关古圣先王时音乐的记载,却极为丰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曾侯乙墓编钟(公元前433年制作)和其他各类乐器的发现,不就曾被我们的音乐史家誉为“地下音乐厅”吗?我们的音研所就有从青铜器直到聂耳、冼星海的乐器与文献的宝藏。

我想,乐舞,作为原始人最早产生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活动,是一个综合体,恐怕是很难分出谁是艺术之母的。在后来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乐、诗和舞也是一体的。从《诗经》开始,其特点就是“诗为声也,不为文也”。[1]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谈到这一特点时说:“三百五篇,皆弦歌之。”《墨子·公孟》更具体地说明:“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见《诗经》三百篇,都是可弦、可歌、可舞的“声诗”。这是需要我们在原始卷和三代卷中认真地研究一番的。而在先秦的文献记载里,音乐似是最繁荣,音乐理论也发达,连孔夫子的《论语》也多次讲到对音乐的感受、欣赏。

现在编委会的断代分卷承担,一方面是有个初步意见,根据各位的特长作出选择,一方面也是征求意见,尊重个人意愿,现在诸位基本上都接受了。这也是经过一番研究、权衡,组成了这个编委会,也基本上筹建了编辑部(当然还要充实健全),对全书编撰设想和建构框架,经过多次讨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草图”。

关于《中华艺术通史》的规模,成果形式,也包括一些操作上的规则,我们在部分编委会议上和部分同志中间,都进行了讨论或交换过意见。至于编撰的基本主导思想,撰写原则和要求,有几位编委还试写出分卷的初步提纲和设想,如魏晋南北朝、明代卷,并召开过讨论会,进行了讨论。全书虽然还没有形成更为详尽、具体的写作体例,但是,就全书的主导思想来说,已经取得了较明确的统一认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同类推荐
  •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普利兹克奖得主,诺曼·福斯特至今唯一授权个人传记!建筑是什么?个人的作品?时代的映射?权力的集合体?功能美学的极致?设计的风向标?也许在这本书中,当代最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会给你一些答案,这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从曼彻斯特贫民区成长为爵士授勋的建筑贵族,乔布斯心目中最有资格为苹果建造总部的人选……本书是诺曼·福斯特亲自授权并凭借作者三十年笃交创作记录的传记作品,追溯回顾了这位建筑大师的成长经历与杰出成就,他建筑人生的点滴感想和辉煌瞬间,以写实而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已然名垂青史的大师建筑人生。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从西方现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两方面细致而深刻地论述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其中,西方现当代艺术选取了21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选取了29篇文章,两者结合而来,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配以大量图片,图文并茂,是一部难得的学术著作。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余韵延至明清,历经沧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窟艺术宝库。
热门推荐
  • 绝色至尊灵枢篇

    绝色至尊灵枢篇

    一朝穿越,她成了大陆上臭名昭彰的蛇蝎美人,世人唾弃,人人喊杀。某天误闯禁地,招惹了一位万万人之上的妖孽邪王,从此……被他罩着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 心动

    心动

    暗恋时光中的五个瞬间:直到后来,倪清词才明白,或许她对林致远所有的感情,都来自于那个有些寒冷的秋日下午,他只是站在那里轻轻微笑,她便在劫难逃。
  •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请问,这里是江湖吗?

    请问,这里是江湖吗?

    江湖是社会某一部分的变形,它属于社会,又异于社会。影片《古惑仔》借这样一句话说明江湖——江湖是一种地下社会,有自己的一套秩序和规则。江湖中有各色各样的人物,有许多荒诞不经的故事,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若得巧合,皆可成为构思下笔的素材,纳入小说。请问,这里是江湖吗?希望每一个不知道答案的人,都能从我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 万古圣道

    万古圣道

    天御大陆,苍天主宰,万族征伐,人族第一皇惨遭暗算身死,意外重生十万年后,解封传说中的七窍玲珑心,自此青云直上,拳打各种妖孽,脚踢一切天骄,一剑斩万族,一力压苍天,傲视天地,寰宇千古。
  • 武林盟主叶乙传

    武林盟主叶乙传

    朝廷禁武,是为了百姓安全,还是另有图谋?七星群岛,是武林的葬身地,还是新的江湖?店铺伙计叶小乙,从没想过自己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踏入了江湖。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惊魂记

    惊魂记

    康年村是大平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穷乡僻壤,没有资源。既不靠海,也没有煤矿,往上摸两把,是啥也没有的天,往地下挖几尺,净是泥土,甚至连块石头都没有,村里人盖房子,得到三四百里远的山区去弄几方石头作基石。平原上没有山,没有水,风景不好看,更没有历史古迹,要说有风景,就是散落在村里村外稀疏的几株柳树,春夏季节看起来有点墨绿的颜色,偶尔有几只鸟儿飞过,落在上面歇歇脚,叽叽喳喳地叫一阵,好似在议论这个地方的贫瘠,然后又箭似地飞走了。所谓的平原只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土,这样的土壤连庄稼都长不好,所以村里多年来很贫穷。
  • 魔兽战神17:开启神门

    魔兽战神17:开启神门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
  •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是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在日本被称作俳圣的松尾芭蕉(1644—1694)的一篇游记。它不仅被称为是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最高水平的游记,也是松尾芭蕉文学的巅峰所在。1889年5月16日(旧历3月27日),46岁的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一起从位于江户(现东京)深川的采茶庵出发出游日本的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历时约150天。《奥州小路》就是这段历程的游记,松尾芭蕉以细腻的文笔和真实的感觉记录了旅程的所见所闻,并创作了大量的著名俳句。
  • 穿越之绝色神偷

    穿越之绝色神偷

    人道侠骨清风,佛门寂静点缘。凡尘难修闲得醉,前生后世几百年。经历了不知多少个轮回,灵魂才能进入一个好的皮囊,坎坎坷坷的走过人生每段路程,善恶分明,行侠仗义,人间正道是沧桑。本文叙述了一个亦正亦邪的“神偷”,不管你是否接受他,他都是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