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500000001

第1章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总论(1)

中华民族以崇尚伦理道德闻名于世。重视伦理秩序和道德教化、讲求心性修养和成人成圣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在悠远久长的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伦理道德的发展最为充分,也最有特色。尽管各个民族都有注重伦理道德的传统,但像中国人这样把伦理道德视为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把道德生活视为最有意义和值得过的生活来追求,并形成一整套伦理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规范且以此来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按此生活,照此行为,却是非常罕见的。社会结构、民族文化、个性心理同伦理道德的紧密结合,既造就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持久魅力,也形成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历史的独特问题。历史的发展进入21世纪,在人类伦理文明经历了由“拔根”向“扎根”的特定转型之后,如何正确地认识传统、尊重传统和弘扬传统日益成为伦理文明的重要内容或载体,而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伦理文化,也要求我们对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生活史予以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系统的把握。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目标,科学、理性地研究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发生发展的历史,开掘并接续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源头活水,对于我们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一节 道德生活与道德生活史

道德生活是道德在生活中的展开和生活在道德中的体现,是融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于一身并通过道德来呈现的生活形式,具有依据道德原则规范来生活并在生活中检验道德、批判道德和创造道德等功能与机理,并借助于现有与应有的矛盾运动来推扩和不断向前发展的即现实即可能的生活。道德生活本质上是人认识自我、反思和评判生活以及推动生活不断“人化”或意义化、价值化的生活。道德生活的积淀以及发展变化构成道德生活史,道德生活史是对历史上道德生活的描述与揭示,是一门新兴的伦理学科。研究道德生活史,可以发现人类道德生活运行发展的规律以及递嬗路径,获取人类道德生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总结道德生活在促进人类社会秩序和文明以及促进个体自身发展完善方面的功能效用,以为现实的道德生活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和智慧。

一、道德与生活的关系

从人的存在和生活的角度来看,人的劳作及其创造性活动、人作为关系性的存在以及人要过有意义的生活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都决定了人要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道德属于人的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而必须且应该的因素。从道德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来看,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道德必须表现为生活并创化和提升着生活。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生活涉及的内容比道德要更为宽广和复杂,道德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尽管是必须而应该的方面,却不是一切方面。人类生活包含着众多的目的和方面,道德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和方面,但并不是所有的目的和方面。人类需要道德、呼唤道德并渴望按道德的方式来生活,但生活的内容并不只是道德,人类的生活包含着比道德更为丰富和更为宽阔的领域或方面,只有那些被生活所需要和所呼唤的道德才能进入人类的生活和作用于人类的生活。因此,“道德规范并不涉及所有行为。人生及其理想要比道德及道德的目标更为宽广和丰富。没有道德人类不可能达到它的目的,道德是一个绝对必要的条件,但仅仅道德的满足并不能实现人类的希望……我作为一个人的目的比作为一个道德自我的目的也更为宽广,这个目的包含了道德,却不仅仅是道德”。[1]生活所追求的目的包含了道德但并不只是道德,道德只是生活的一个目的、一个方面,尽管是很重要的方面。

生活需要道德,是因为道德能够使生活更加富于秩序和理性,道德能够强化人的社会性和德性,使人更好地成为人。“道德规范的目的在于使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成为可能,道德行为具有促进个人和社会利益的倾向。可以说,道德划了个圆圈,人们在圈内可以安全地追求各自的目的而不会相互损害。偷窃、说谎、谋杀对行为者及周围的人都是一个损害,因此道德命令我们不要偷窃、说谎和谋杀。正直、诚实、自制则促进具有这些德性的人及周围人的利益,因此道德命令我们要正直、诚实和自制。”[2]没有道德规范和引导的生活是不完善、不和谐的生活,也是一种无意义、无价值的生活。生活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的生活是一种不值得过的生活。

道德源于生活并充实和提升生活。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的品德,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实现和达到既定的目标。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生活的确证而流于虚空、形式、无效。生活是德性发展的动力源泉。道德是人的“生活规则”和实践结果,人的道德素质所体现的是对生活规则的运用能力。社会实践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水平逐渐提高。随着人参与社会实践程度的加深,社会实践不断对人的道德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与人目前的道德水平之间形成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新的道德需要。这种道德需要包含着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是人参与道德实践、发展自身德性的动力。完整的德性是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个体只有置身于道德实践之中才能达成这种统一。同时,道德意义上的完整德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还要通过成就自我去影响社会,成就他人,即完整的德性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同样,只有参与生活实践,才能实现这种统一。这两种统一表现为人在现实的道德情境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即道德主体性。

道德一方面来源于生活的沃土和实践,脱离生活的道德注定是没有生命力和希望的,也是注定要被生活所抛弃的;同时道德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某种超越、批判、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一味地追随或适应现实生活而不作任何超越性反思和追求的道德也是人类所不需要的,它也注定要为生活所鄙视和拒斥。人类生活之所以需要道德,就在于它既是源于生活的实践理性,又是引领生活前行和使生活不断更新和富有意义的价值动能。真正的道德既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和现实生活的各种要求,又主张把人同他人、社会乃至天地万物联系起来,有一种对同类生命的敬重以及对天地万物的关怀。道德生活常常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即我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他人和社会?我们自己应当如何生活?什么是值得为之奋斗的生活?[3]这些问题的提出将人们引导到价值的领域,不断强化着人的理想性追求,从而不仅使生活获得某种超越现有的力量,而且使生活变得富有意义,在生存的基础上活出人的风采和韵味,进而告别蒙昧、野蛮而向着文明、秩序、理性、和谐、美满、优雅、崇高、伟大的目标奋力前行。

二、道德生活的内涵与特征

道德生活是人类将道德纳入生活之中并以道德来指导和引领生活的生活,是立根于生活之中同时又赋予生活一种意义和价值且能够予以自由选择的生活,是既渗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同时又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作一协调统合且要求和谐发展的生活,故而道德生活是一种既在现实生活中展开的生活又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和向往可能生活的生活,这种即现实即可能的生活,是人的生活的重要体现和拓展与提升,是人的生活区别于动物的生存的本质和内在方面。

时下人们理解的道德生活大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的涵义。狭义的道德生活是专指道德的即善和正当的生活,是符合道德要求并受到肯定评价的生活,一切不道德的现象和行为都被排斥在此涵义之外。广义的道德生活是指具有道德意义表现为善恶对立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生活,既包含了狭义的道德生活,又包含了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被评价为恶甚至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某些非道德和超道德的现象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纳入到这一涵义来思考。借用冯友兰《新原人》中关于人的精神境界的描述,也许可以说,狭义的道德生活对应的是其中的“道德境界”,而广义的道德生活则涵盖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诸境界。本书所论及的道德生活,兼含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或者说是以广义的道德生活现象作为论述的基础而导向狭义的道德生活发展方向或目标。

全面整体地把握和理解道德生活,应当通过道德生活同非道德生活和反道德生活的比较来认识,通过道德生活与人的关系以及独特性来观照。道德生活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生活是人类特有的生活样式,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方面。植物、动物有生存但没有道德,诚如荀子所说的“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儒家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人能过有道德的生活,所以人者,“仁也”,“人而不仁,如人何?”孟子把“仁”视为人类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类必须走的正道,指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弗由,哀哉!”(《孟子·离娄上》)并认为人是有道德的动物,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礼记·曲礼上》指出:“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正因为禽兽不讲仁义道德,所以父子共有一个雌性。人如果没有仁义道德,那人何以区别于禽兽呢?人与动物的主要分野在于有无仁义道德,有没有礼。人如果舍弃了仁义道德,人就没有办法将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道德生活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真正过人的生活。

第二,道德生活是一种立根于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生活。人性中有生物性和精神性或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二重性,人的生活亦可二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是人类起码的、必然的和本原性的生活,是道德生活的基础。但人的生活的本质并不在于物质生活,人的物质生活永远服从于一定的生活目的或意义,生活的本质并非人的肉体的存活,而在于活着的肉体实现自身认可的价值目标,因而人的生活是从物质生活走向精神生活的。人性中自然性是基础但只是人的工具性,生活中物质生活层面是前提但也只是生活的出发点。而精神性则是人性的目的性,精神生活是生活的归宿。精神性依赖于生物性而存活,而存活了的精神性又绝对走向对这一基础的无限超越。修养德性实质上是这一超越性的实现过程。人为活着而生活,同时人更为有质量或更有价值的生存而活着,这一点正反映了人类及其生活的本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不同人的生活中含量不同地存在着,彼此内在地对立统一,形成一定的张力并表现为统一的个体生活,即“道德生活”。道德生活是从道德维度对生活的观照,并不等于人的生活只有道德属性。

第三,道德生活是人的一种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是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生活。人不同于动物,它是一种不断地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动物。通过不断地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发展起了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即道德生活。道德生活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地方就在于它始终以寻求意义和创造价值为主旋律,并使这种意义和价值成为人生的目的性追求和动力源泉。作为生活的主体和有灵性的动物,人总是不断地追寻生活的意义,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动物只要满足生理需要就能“生活”得很好,人不仅要求满足生理的需要,更要求满足实现意义和精神的需要,满足实现意义和精神需要之后的种种需要。人是唯一发现意义之价值又被意义所困并永远无法完成意义之纯然满足的过程性动物,意义和价值的追寻与创造使人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不仅拥有一个现实世界,而且还拥有一个可能世界。可能世界不断地作用并转化为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不断产生可能世界的设想和观念并受到可能世界的引导和激励。这就决定了人的现实生活永远是未完成的处在发展进程中的生活,对可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构成人的意义和价值世界。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针对文化研究、教育和建构中存在的生活世界总体和工作世界本质意义的缺失问题,用文化哲学方法探究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结构,阐明开漳圣王文化、海洋文化、妈祖文化、土楼文化、红色文化、闽南—台湾文化和诗文化等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志形态,尝试性开创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理想恋人

    理想恋人

    这是记忆雕刻师才能到达的地方,人的大脑记忆区以具象化形式展现出来的宇宙,被他们称之为“忆界”。每个人的忆界都不一样,正如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意志强弱有异。季真不断否认自己,厌恶自己爱上这样软弱的男人。而陈修彬则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望着季真的眼神充满了强烈的意志。那是一切故事的开头,幸好不是结尾。否认内心真实的感情,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到头来只会跌得重伤罢了。人类对自身的感情到底有多自以为是,居然以为仅仅依靠记忆雕刻,就能改变一切?
  • 闪电窗(残本)

    闪电窗(残本)

    《闪电窗》,清代世情小说,酌玄亭主人著。本书仅存6回残本,原书回数不详。小说叙述福建漳州,举人林鹍化为人正直,与新举人邬云汉等三人不投缘。林进京会试,船停苏州,富户陆家失火,其家小姐匆忙中赤体逃入林船,为林救护。陆未婚夫沈天孙亦为举人,闻此退亲……
  • 国民校草宠上瘾

    国民校草宠上瘾

    她被欺负,他解围:“世上敢欺负她的人,一种还没出生,一种已经死了,你要当哪种?”她被告白,他找到那男生:“你被开除了!”她告白:“时城,我喜欢你。”时城故作正经:“刚刚风太大,你再说一遍。”
  • 重生之嫡女为妃

    重生之嫡女为妃

    “皇上有令,王妃安氏三年无所出,赐死!”新帝登基,一纸圣旨,一杯毒酒,一场大火,让她用不甘与屈辱的方式结束性命,她无法忘记临死前丈夫的无情,姐妹好友的背叛,情敌的陷害……她用灵魂发誓,要将所承受的一一回赠到他们身上……再次醒来,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到了新婚之夜……曾经心爱的男人,他依然丰神俊朗,意气风华,他说:这辈子,你将是我唯一的妻!只是,经历过一世的她,却已不再相信,所谓爱情,也不过是一场华丽的骗局,一场残忍的利用,一次刻骨铭心的背叛。★★★★★★★★★★★安乔,相府嫡女,拥有绝色之姿,倾城之貌,自小聪慧过人,智慧堪比男子,无数男人仰慕,她却独独钟情于这个她嫁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帮助他一步步的登上皇帝之位,到头来却落得被惨痛背叛的下场!面对同样的人和事,她笑了,既然老天给她重新活一次的机会,这一世,她定要活出另一番滋味,那些前世背叛过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凤凰浴火,魅世重生,风华依旧,只是谁人知道,她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她!她不再掩饰自己的风华,翻云覆雨,谈笑风生,她以巾帼之姿大放异彩,那些对她忽略的人,会有怎样的痴迷?洞悉所有的她,那些背叛过伤害过她的人,又会得到怎样的下场?世间男儿,究竟谁才能打动那颗尘封的心?繁华落尽,谁又是她执手终生之人?
  •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身患重病的芯儿,在母亲的悲痛中离开了这个年代,殊不知在另外的一个朝代中另外的一格芯儿也是为在旦夕,但秦观的是一个的去离可以换来一个的重生,将于王府之中,选秀是被皇上看中选进宫中,尔虞我诈的后宫哪里是他的生存之地,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皇后之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燕归来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燕归来

    《燕归来》主要讲述一个三男为追一女,结伴同行去西部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女主人公杨燕秋,经历了从难民到丫鬟再到富家小姐的蜕变,从没有饭吃到锦衣玉食,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养父的去世,让她不得不重新面对这个世界,重新自己奋斗,抱着寻找自己的亲人的愿望,怀揣开发西部的宏大志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部的征程。
  • 冷酷皇上请看招

    冷酷皇上请看招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老天爷,有没有搞错?什么叫进贡?进贡的意思就是像东西一样送给人家的,结果,她,吉祥三宝的老大,被人用一条红布裹成了一个粽子扔到了地板上。正要张嘴大骂,门外走进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大帅哥,自古以来,看帅哥并没有错,有错的是,盯了半天,那帅哥冷冷的瞟了她一眼,标准的打量货物的眼神。“黄脸卷发,看了就没胃口,扔着吧!”随想想一瞪眼:“靠,你当姑奶奶我是什么东西?”欧阳澈再次鄙视的眼:“不就是进贡来的东西……”华丽的挥了挥衣衫,徒留想想在冰冷的地板上做了一回冰鱼……【第二部:王妃,请将就一下!】
  • 极品猪神系统

    极品猪神系统

    【火爆爽文】“啊啊啊!你个贼老天,老子没调戏嫦娥啊!”朱无忌心里咆哮,他就吃了一头烤乳猪,结果穿越了,还穿越在一头即将被阉割的圈养小猪仔身上,怎么破?听说这个世界还有一只名头响亮的猪,有一只猴子,有白蛇……,呃,真有嫦娥啊?在线等,挺急的!
  • 女将叶央

    女将叶央

    醒来第一眼,不是温柔纱罗帐,不是美男在身旁。城破声让人心慌。倒了血霉,穿过去的时候正打仗。前半生是活得挺漫不经心的,可如果能熬过去,她要痛痛快快潇洒一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六十度的困扰

    六十度的困扰

    我在掌心打起丰富的泡沫,龙头里的水有点凉,我拧大了热水。电视台播报着实时的天气预报,刚才外面那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令人始料不及,这样阴晴不定的天气一如这座城市古怪的气质,让人难以捉摸。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牛奶,我走到巨大的书柜面前,书柜上塞满了我私人珍藏的推理小说,我盘算着这个闲暇的午后,应该找一本什么类型的推理小说来读。失恋和失业的双重打击之下,我反倒有了难得的休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