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500000010

第10章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总论(10)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以中国地域道德文化的多元特征为起点,在多元的地域道德文化的交融和汇集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基本的价值共识和伦理准则,再通过教育、宣传和推扩的方式,强化先进道德价值的统贯性和普遍性,使其与各地和各族的道德生活情景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既有统一的伦理原则和价值共识又有各自特色和丰富内涵的道德生活格局。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道德生活格局中,各民族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发展和保持着鲜明的伦理个性,同时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一些基本的伦理共识和道德准则,创造出了一种长期共生共存、荣辱与共的道德生活局面。就整个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结构而言,也形成了一个多元立体和多层次的体系,其中“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广大精微和高明中庸集于一身。与此相关,整个社会的道德生活结构也呈现出多层次互补相容的开放共振画面。依传统道德生活架构而言,其上层是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并为历代思想家所承继和发扬的内容形式完备的道德哲学。它设定了中国人的道德理想、道德价值、道德关系、人伦秩序和行为规范,并通过制度和非制度多种形式,渗透和影响着下层的道德文化。中层是制度化、规范化的伦理道德体系,包括各种同典章文物制度相关的礼仪制度、礼仪规范,以及官方所宣传的道德观念、伦理榜样、道德教科书等等。下层则是以潜藏到人们深层心理结构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思维和道德心态为基础而形成的道德伦理实践和具体化的道德生活,包括风土人情、乡规民约、婚丧嫁娶、接物应对等显性的道德行为方式。上层面的道德精神和价值系统可谓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大传统,中层面的道德制度和礼仪规范,可谓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中传统或者说联系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桥梁,下层面的道德行为实践及普通百姓日常的道德生活可谓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小传统,它们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道德价值体系。“大传统”从作为民间道德生活的“小传统”中吸取生活的道德智慧,又把其道德哲学的基本原则经由“中传统”贯彻到民间道德生活的“小传统”中。“大传统”与“中传统”、“小传统”的高度同构,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与道德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们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品质。

由于多元一体,使得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在历史和现实的展现上具有“和而不同”的特质。和,即是各种要素的相互依赖与相互补充,它在大方向和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又是各有千秋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自的伦理道德风格和表现样式,然而各个民族在总的价值目标和观念上又有基本的价值认同和伦理共识。中华民族道德生活,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察,它的形成本质上是多元融合的产物,具有多元性与包容性的鲜明特点,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集合与组合,而是各民族伦理文化的化合,是融“小我”于“大我”之中,“大我”之中有“小我”的伦理文化;中华伦理文化的结构体系呈现出兼容并蓄和开放包容的特点,故其“内聚”和“外兼”并重,体现出了“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价值特质。中华伦理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补关系,是中华伦理文化产生汇聚和向一体发展的动力因素。

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在总的结构层面是既讲究协调统一又置重个性自由发展的,把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有机地整合起来,体现了严于律己与宽以待人的气度与胸襟。中华民族道德生活既建立于一体多元价值的基础之上,又在生活和实践的层面推动和提升着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精神建构,这种一体多元的伦理文化复合体既使中华文化内部保存了源于多样性的活力和互补性,又有助于中华伦理文化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延续,避免了由于文化冲突可能造成的灾难性毁灭和悲剧性衰落。

二、家国同构与忠孝一体的价值追求

与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道德取向不同,中国传统道德取向是建立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家国同构”的原则基础上的。西方社会进入文明的路径是通过对氏族势力的革命方式而实现的,它斩断了血缘氏族的脐带,用地域性的国家代替了血缘性的氏族,个体观念和私产制度均得到相当的发展,从而为个人本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而中国进入文明的路径走的是一条“维新”或改良的路线,直接由氏族制进化为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45],血缘关系被保留下来,并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原型。家国同构实质是这种文明路径的必然产物。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家庭的建构与国家的建构原理相同,意义相近。“家”成为“国”的原型、母体与基础,“国”建立在“家”的基础上并成为“家”的扩充与放大。国家,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国家相连,家国不分,对待国家讲究忠诚,对待家庭讲究孝道,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国家的最小单元,而国家则如同一个大家庭。诚如黑格尔所说,中国纯粹建筑在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46]“家国同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定位在以家为本、家国一体的整体结构上,强调个人、家庭、国家有机的结合,倡导公忠为国、爱民爱国、以身许国,强调个人要秉公去私,以公克私,崇德重义,修身为本。反映在国家、社会的层面上,表现出对德政、德治与德教为主的诉求;反映在个体层面上,则强调个体修身为本和对理想道德人格的追求。其结果是构成了以伦理道德维系社会稳定的差序格局。国家是家族的扩大。君王就是“大族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代的宗法制度,从上层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初步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或“家国同构”的大格局。春秋时期孔子的孝悌思想则从亲情伦理道德的角度为其打下了坚实的民间基础。汉代董仲舒用“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幌子,又把人道和王道糅合在一起,构建了一套“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纲常规范,大大强化了宗法制度的合理性和道德权威性。

几千年来,直到辛亥革命以前,忠和孝一直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两大精神支柱。忠是对一国的最高统治者的服从原则,孝是一家一户小农经济下对家长绝对权力的服从原则。在家庭或家族中,父亲是核心,在国家中,君王是核心,在道德生活方面则特别强调忠孝一体,适应于家庭伦理的孝同样适用于治理国家,教忠教孝成为历代统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不二法门。自古以“忠”、“孝”为尊。忠于国家,忠于明主,不做有损其利益的任何事。孝顺父母,珍惜亲情,方可做谦谦君子、磊落男儿。汉代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谥号都有一“孝”字,如“孝文”、“孝武”、“孝景”等。赵宋以降直到明清,不断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忠的地位逐渐高于孝。当国家需要臣子在忠孝两者选取其一时,“移孝作忠”被认为合理,并得到鼓励。国君代表国家,君主即国家。忠君与爱国混而为一。“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移孝作忠,即是将家庭伦理的孝道引入政治生活领域,因此,不忠君、不敬官,都成了不孝的行为。《孝经》指出:“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之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孝经·广至德章》)父子关系与君臣关系具有同构的性质,适用于齐家的伦理道德同样适用于治国平天下,这就使家族制度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血缘伦理与政治伦理合而为一。《大戴礼记》指出:“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宗法原则、孝悌思想和纲常观念,像一组牢不可破的遗传密码一样,成为中国超稳定的社会政治结构的遗传基因,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它的功能却历久弥新。

近代以来,忠孝伦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批判,但也有相当一些人士主张予以创造性的转化。近代很多民主人士如谭嗣同、严复、梁启超、孙中山均主张恢复忠孝道德的本来含义,或者对之作现代转化,使之成为现代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谭嗣同认为,忠是以实心诚意待人的一种品德和精神,绝不仅仅只是臣子对待君主的一种道德规范,它同样也应当成为君主对待臣子的一种伦理原则。严复把忠解释为一种含义甚广、涉及面较宽的对待国家的德性,忠的精神决不会因为专制国家的废除而消失。孙中山先生指出:“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47]他把“忠”从“事君以忠”的狭隘内涵中解放出来,代之以事国以忠、事民以忠,以适应民主革命这个现实社会的需要。“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才自然可以强盛。”[48]在孙中山看来,国是合计几千万的家庭而成,是大众的一个大家庭,家是最小的国,家、国的原理是一致的。“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后才是国家。这种组织,一级一级地放大,有条不紊,大小结构的关系当中是很实在的。”[49]孙中山主张恢复中华民族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认为要恢复中华民族固有的地位,必先恢复固有的道德。这是个穷本极源之举。他从我国数千年来的盛衰兴亡的历史来证明:“因为我们民族的道德高尚,故国家虽亡民族还能够存在;不但是自己的民族能够存在,并且有力量能够同化外来的民族。”[5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道德,把忠于理想、忠于祖国、忠于共产主义作为革命战士的价值目标,主张改造传统孝道,建立新型的父子和家庭伦理。在新中国发展史上,人们立于新的时代,用新的精神和时代内涵诠释了“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三、修身立德与成人成圣的人生目标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在价值目标上确立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价值体系,崇尚“内圣外王”,主张把“正德”与“利用、厚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担当的社会责任与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统一起来,主张以修身的精神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内圣与外王的有机统一。儒家强调内圣与外王的有机统一,既肯定道德化的自我,同时又肯定个人是属于家族和群体的,特别强调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认为个人只有把自己同家族和国家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获得自己的道德化的自我,才能实现人的本质规定性。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在内圣外王并重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个人的修身养性,《大学》提出了“修身为本”的主张,强调个人自我的道德改造和提升,注重唤醒主体的道德自觉。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思想很少他律性的道德压迫和制裁,它尤其重视个人德性的自我培养,注重气节与操守,把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完善的道德人格看得无比重要,使其内圣的一面发展得极为完善。如果说西方人的道德生活重心在于教人明理和成己,那么中国人道德生活重心则在于教人成人和成圣。学做圣贤是中国人道德生活的一贯主张和基本精神。圣贤是道德的楷模和理想的人格,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师法的目标。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一直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关怀。人们常把中国传统文化称之为道德核心文化,足见重道、尚德的程度。“中国文化在西周已形成‘德感’的基因,在大传统的形态上,对事物的道德评价格外重视,显示出德感文化的醒目色彩。”[51]《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与晋国贵族范宣子的谈话。范宣子问:“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叔孙豹没有回答。宣子又说:“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叔孙豹对曰:“以豹所闻,此之为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匄,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目标决定了中华民族有首重道德价值的精神取向,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产生了十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同类推荐
  •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权势者的欲望无所节制,百姓小民无力对抗。老子用比国君更权威的口气,试图对这种潮流踩刹车。本书再现了言简意赅的道家经典《老子》的思想和语言魅力,认为老子的思想源于谜一样的古老的南方隐者文化,相较于儒家以礼法对抗乱世,老子则主张道法自然、包容万物,这是乱世中的一缕清风。同时,本书将老子放回战国乱世的历史脉络中,纠正了以往大多数人对于老子思想的“反智”“反文明”的指责,试图理清老子及道家思想之核心“无为”的真意,其实是悲天悯人的积极关怀。
  •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本书研究近代文化转型,即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近现代的、与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书中比较清晰地描绘出近代文化转型的基本轨迹,揭示出此次转型的外在条件及其内在机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少东的傲气女友

    少东的傲气女友

    本文男主:强势,习惯了强取豪夺,霸道且桀骜。本文女主:倔强,渺小却不弱小,从不知屈服二字如何书写。本文风格宠虐参半。。。。所以,喜欢宠文滴亲请跳坑,喜欢虐文滴亲,也请跳坑。O(∩_∩)O~O(∩_∩)O~O(∩_∩)O~五星级的宾馆内,叶然撇着嘴,拿着一个纸篓,站在满是狼藉的总统客房内。一边骂,一边收拾着那被丢到角落中的被子,以及到处都是的纸巾。却不想,浴室的门在她的身后,大开。一对男女,正在上演着火辣的后续。“恩。。。。。予。。。轻点。。。恩。。。”身后的响动让叶然僵了身体。机械的转过头,手中的纸篓自她的手中掉落在地,发出不小的声响。尴尬之中,叶然看着面前的男人冲着她,温柔的笑,然后招手。“小丫头,想赚钱么?我不介意——你的加入。”------喧闹的酒吧包厢间,叶然站在一群男女之间。浑身血液僵滞。现在的她,只觉得,自己好似舞台上,供人玩闹的小丑,而这一切,全部都拜那个叫做陆涵予的男人所赐。“美女,脱吧,陆少又输了。”一个男人走至叶然的身前,抬手,拉掉叶然身上的最后一件单衣。“然然,你怕吗?怕的话,就祈祷吧,祈祷我的运气好点,好将你脱掉的那些衣裳赢回来,否则,你今天可就要光着从这里走出去了。”陆涵予走过来,将手搭在叶然裸露在外的肩膀上,然后,神色兴奋而玩味的看着他。她知道,他的输,是故意的。要比谁能挺,谁更能玩下这个游戏吗?她叶然,愿意奉陪到底。推荐偶的新文总裁的蹂宠情人这是一个监护人滴文文推荐偶的新文狼王的失贞小奴推荐偶的完结文禁囚等待亲亲们的支持哦推荐偶的完结文总裁囚奴此文一次性订阅,是半价。。。。半价哦。。。希望亲亲们可以喜欢推荐偶的新文
  • 冰山女总裁的妖孽司机

    冰山女总裁的妖孽司机

    一次意外,吴涛和冰冷的美女总裁联系在了一起。作为一个黑车司机,吴涛感觉压力山大。于是,他决定成为都市最强王者。
  • 落叶的黄昏

    落叶的黄昏

    夏季的一天早上,靳冬骑着他的山地车一路顺风地直奔大江。他这是要到江桥西侧的那个大沙坑里游泳去。他面庞清瘦,精神矍铄。眼角的两边虽说已经出现了鱼尾纹,但浅浅的并不太明显。过了江畔小区上了江桥西侧的堤顶,开始下一道漫坡了。这时候,前面忽然传来一阵清丽的歌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人们路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多么熟悉的一首老情歌啊,靳冬一下子就被勾起许多青少年时的回忆。他不禁抬眼望去,就看到沙坑边上站着一个女人,正面对着远山近水悠着劲唱着呢。女人中等个头,不胖不瘦。
  • 黄草洼五十二号

    黄草洼五十二号

    口泉沟同家梁矿黄草洼五十二号院,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黄草洼是一条街道的名称,顾名思义,这是一片洼地。洼地里流淌着一条不是很宽的小河,河水主要是矿井抽出的废水,时断时续,颜色浑浊。小河夹在一个小山坡下面,坡上坡下是错落有致的一户户人家,还有上下两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每天早晨,来来往往的是到单位上班的工人、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数不清的人从两条小路走过。不远处有矿上运煤的铁路,经常有火车拖着绿皮的客车车厢或黑色的煤车车皮冒着白烟驶过,留下一阵刺耳的叫声。
  • 神秘彼岸花

    神秘彼岸花

    本书收集了32个精彩小故事,其中包括了飞机为什么飞得远、特殊拍卖、再来一个、凌晨五点有盗贼、疯狂的鸡蛋、金镶玉观音、温暖大篷车、一辈子就窝囊这一回、一句话的事儿、阿p学模特、三文钱、喊鹊桥、污点证人、笨谍一箩筐、天下有谍、保卫敌酋大岛浩、说好了一辈子在一起、二十二世纪卖房记、农夫山泉有点甜、爱情三碗酒、涨什么别涨脾气、沈老太的长征、火车上的三字经、这钱借得值、粮心良心、月老病毒、神秘彼岸花、陵园里的约定、这个婚宴混不得、地下举办的婚礼、直起你的腰来、少收了五块钱等精彩内容。
  • 凡尔纳密码: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

    凡尔纳密码: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

    《环绕月球》是《从地球到月球》的续集。这两部小说的内容前后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地球到月球》讲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大炮俱乐部主席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这颗炮弹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在离月球二千八百英里的地方绕月运行。《环游月球》讲的是“炮弹车厢”在发射之后在太空中的种种历险。这两部小说生动幽默、妙语横生,情节奇幻又惊险,书中充满了凡尔纳的科学设想,这些设想在在如今看来几乎一一得到了验证和实现。本书通过他们的奇特经历,描绘了星际空间变幻无穷的绚丽景象,从而使青年读者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
  • 白银时代

    白银时代

    小说中说:“希腊神话里说,白银时代的人蒙神恩宠,终身不会衰老,也不会为生计所困。他们没有痛苦,没有忧虑,一直到死,相貌和心灵都像儿童。死掉以后,他们的幽灵还会在尘世上游荡。”王小波用自己深刻独特的思考,对这个貌似无忧无虑的“白银时代”进行了荒诞的反讽。
  • 一品农家女

    一品农家女

    揪紧被血浸染的衣裙,感受着腹中生命一点点流逝,苏子墨一脸绝望,哀求的看着面前的丈夫和闺蜜。“看在我们认识十年的份上,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丈夫和闺蜜均一脸冷漠看着她苦苦挣扎。苏子墨泪涌眼眶,绝美的脸蛋惨白如纸,恨咬破唇,“为……为什么?”对她这么狠,对无辜的腹中孩子这么残忍?!“哎呀,陈尧,你没有告诉苏苏吗?咱们一直以来为的可只有她苏家的钱哟。这孩子……本……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保家仙(上)

    保家仙(上)

    石碾子村是蒺藜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去最近的镇子也需走上三十里山路。巴掌大的山洼里圈着十来户庄家、百出头人口,平日里耕田种菜、养鸡喂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强能自给自足。封师雨家的两间木屋搭得离村子远了点,在山麓的矮坡上,方便进山打猎采药。这日,他照例整顿好弓箭、竹篓子,腰上挎把开山刀,拉开柴门时半瞎老爹正摸索着在院子角落拿糠秕喂鸡。“我走了,老爹,喂完记得圈好,别让鸡崽子钻栅栏跑了。”“放心吧,跑不了,你老爹眼瞎心不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