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500000009

第9章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总论(9)

家庭道德生活是关于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协调家庭关系参与家庭活动以使家庭更好地发展维系的生活类型。中国人自古重视修身,并由修身而言齐家,因此家庭道德无疑是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中土以农立国,国基于乡,民多聚族而居,不轻离其家而远其族,故道德以家族为本位。所谓五伦,属家者三,君臣亲父子,朋友亲昆弟,推之则四海同胞,天下一家。”[39]家庭道德生活涉及的内容涵盖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长幼关系等,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生活的主要内容,此外勤俭持家、注重家教、亲善邻里等,也是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生活的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生活是关于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产生的道德生活,涉及职业道德准则的确立、职业操守的培育、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以及职业道德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强调和关注职业道德生活,并把职业道德生活看作人的重要的道德生活,其主要内容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业精业,精益求精;诚信为本,义重于利;艰苦创业,利用厚生等。古人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说,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可敬可爱之处,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人的职业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关键在于志向坚定,敬业爱岗。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著名论断,告诫人们应当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千万不能不负责任,马虎对待。中国历史上多精益求精之士,如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白居易、贾岛,医学家扁鹊、张仲景,药物学家李时珍,科学家张衡等。历代儒家所主张的政德、士德、武德、商德、师德、医德等职业道德,都把讲诚信、重道义视为最主要的内容,强调在职业活动中正心诚意、信誉至上,反对弄虚作假、欺诈伪饰;强调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反对欺行霸市、鱼肉百姓;强调见利思义、和气生财,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艰苦创业,利用厚生,也是传统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社会公共道德生活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生活,涉及除家庭、职业和国家民族生活以外多方面的领域,诸凡行旅交通、乡村里舍、游艺歌舞、城市交际、节庆时俗等莫不与公共道德生活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强调和关注社会公共道德生活,向往和推崇“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人间亲情在社会生活中能有丰富的体现,把尊老爱幼、谦恭礼让、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贵和乐群、团结友善等视为公共道德生活的主要内容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待人接物、处事应对的传统道德,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推崇。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崇尚公共道德的义士良民,他们在他人需要的时候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行雪中送炭之义举,或解人之难,或接济灾民,或助人欢聚,或救助孤贫,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道德佳话。

国家民族道德生活是人们处理国家民族关系时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生活,涉及国家的治理和民族关系的处理以及政治生活实践诸多方面的问题。中华民族在此一方面的关注尤多,提出了许多精湛的观点,无数仁人志士将其化为自身的实践,汇成中华民族国家民族道德生活的丰富内容。就其大体而言,中华民族在处理国家民族关系方面的道德生活内容主要有:忧国忧民,公忠体国,抗暴御侮,维护统一,民族和睦等。中国历史上的忧国忧民,既有像屈原那样在国运衰微时“哀民生之多艰”、“恐皇舆之败绩”,也有像贾谊那样在天下安定时居安思危;既有像曹刿、申包胥那样面对国家的危难挺身而出,马援那样的请战赴缨,也有像卜式那样的急国家之所急基础上的慷慨解囊;既有祖逖式的中流击楫,也有宗泽、陆游式的临终“呼过河”与盼统一。他们忧国忧民的襟怀和气节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和“国魂”,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在精神动能。中国历史上的公忠体国、精忠报国的典范人物很多,其行为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自觉地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为此殚精竭虑,献计献策,甚至不惜牺牲身家性命,石碏、晁错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二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和睦,不惜一切,挺身而出,请战报国,赵充国、马援等人虽年事已高仍愿意为国请战就体现了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三是以尽忠报国为职志,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杨业、岳飞的行为即属此类。抗暴御侮,弘扬正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方面,它突出地表现在中国人民不甘忍受外来的侵略和压迫,英勇地抗击外族的入侵和抵御外族的侵略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不仅汉族和中原地区的人们向往统一,周边地区和少数民族也不希望分裂。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深感国家的统一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颂歌。汉代周亚夫面对吴楚七国之乱毅然挺身而出平定内乱,唐代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清代康熙皇帝戡定三藩之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南朝时南越首领冼夫人面临当时的“岭表大乱”及欧阳纥谋反,采取断然措施,怀集百越,平定内乱,留下了“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负国”的名言。民族和睦是中华民族处理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道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兄弟民族的关系一直是以和睦相处为主流,“各安其所,我尔不侵”,“不贪其功,不贪其利”(王夫之语),数千年来逐渐成为各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地衰而复振、转危为安,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完全是同各民族和睦相处、患难与共的精神联系在一起的。

此外,处理国际关系中呈现出来的道德准则和道德风貌也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的生动体现。在几千年的历史进化发展中,中华民族总是以自己博大开放的胸襟,平和而大度地吸纳外来文化,采撷异域的文明之果,同时也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的四面八方。早在公元前2世纪,被誉为东方哥伦布的张骞开通了经西域通往中东、欧洲的丝绸之路,拓展了中国同西方诸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之后,玄奘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民族的使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掀起了一次次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热潮。为了弘扬、光大中华民族和睦相处、四海一家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中国各族人民都十分注意同那些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民族败类,同民族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早在13世纪末叶,客居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曾为中华民族的和平主义精神发出由衷的慨叹。16世纪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自己的著作中无限感慨却又不无敬佩地指出:“在这个几乎有无数人员和无限幅员的国家,而各种物产又极为丰富,虽然他们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和海军,很容易征服邻近的国家,他们的皇上和人民却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很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在这方面,他们和欧洲人不同,欧洲人常常不满足自己的政府,拼命探求别人的东西。”[40]这些评价,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状况,揭示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协和万邦的传统道德。

总之,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内容丰富,是一个由多因素多领域组合起来的生活系统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的生活类型。这一生活系统和生活类型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为核心,体现和反映着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内在基质。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核心是《周易》所提出的天地之德的人文化彰显和集结,是效法天地之道的有为君子内在精神和品质的凝聚与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说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或严于律己的精神与品质,那么厚德载物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容或宽以待人的精神与品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架构起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精神和价值大厦。

第四节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的基本特征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黄建中在《比较伦理学》中通过中西道德的比较揭示出五个方面的特征,即“与政治结合”,“以家族为本位”,“主义务平等”,“重私德”和“尚尊敬”等。在黄建中看来,中西道德的第一个方面的差异表现在“中土伦理与政治结合,远西伦理与宗教结合”,形成了政治伦理与宗教伦理的差别;第二个方面的差别表现在“中土道德以家族为本位,远西道德以个人为本位”。“中土以农立国,国基于乡,民多聚族而居,不轻离其家而远其族,故道德以家族为本位”,“远西以工商立国,国成于市,民多懋迁服贾,不惮远徙。其家庭组织甚简,以夫妇为中心”,故道德以个人为本位;第三个方面的差异表现为“中土道德主义务平等,远西道德主权利平等”;第四个方面的差异表现在“中土重私德,远西重公德”;第五个方面的差异表现在“中土家庭尚尊敬,远西家庭尚亲爱”。[41]一些现代伦理学研究者也对中西道德文化的差异进行了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具有启发性的观点或理论。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尚道”精神作为指导思想;以德性修养作为安身立命之道;以“中和”思想作为处世之道;以耕读传家作为治家之道;以重义轻利的原则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整体主义思想为核心为其一贯思想。[42]在许多对于中国伦理思想基本特征的概述中,也可以发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些特点,诸如由人道精神屈从于宗法关系而产生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由天道直接引出人道并以人道去配天道的天人合一,重义轻利的伦理价值取向,道德与政治一体化,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既可看作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也可看作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

上述这些观点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的基本特征。立于中西道德生活比较的视野和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实际,从宏大与精微相互结合的意义上,我们认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家国同构与忠孝一体的价值追求,修身立德与成人成圣的人生目标,天下为公与仁民爱物的伦理情怀,广大精微与中庸之道的实践智慧,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等基本特征。

一、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

“西洋社会,由多数异民族混合而成。如希腊、腊丁、日尔曼、斯拉夫、犹太、马其顿、匈奴、波斯、土耳其诸民族,先后移居欧洲,叠起战斗,有两民族对抗纷争数百年之久者,至于今日仍以民族的国家互相角逐。”[43]正是这种多数异民族混合而成的状况导致了道德生活的冲突与对立。古希腊道德生活充满着内在的紧张与冲突,感性与理性、德行与幸福、生命与罗各斯(Logos),时时处处都表现出它的对抗性和悲剧性。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神道与人道,无不处于一种严重的冲突与斗争中。近代以来,西方道德生活的二元对立格局更加突出,其斗争也无所不在。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相互指责颉颃,构成道德生活史的一道奇观。

与西方道德文化二元对立的发展格局有别,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特征。“吾国民族,虽非纯一,满、蒙、回、藏及苗族,与汉族之语言风俗亦不相同,然发肤状貌大都相类,不至如欧洲民族间歧异之甚,故相习之久,亦复同化。”[44]中华民族既是中国民族的总称,又概括了中国各民族的整体认同。中华民族既是一体的又是多元的,其民族的构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与此相关,其道德生活也彰显出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特征。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基础上崇尚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目标,并因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以一多关系的辩证理解和把握创造了整体性的中华道德文化,这一道德文化具有多元一统、万河归海的价值特质,既母性又多重,是多样态、多层次、多变化的伦理道德系统彼此学习、认同的产物。这一道德文化崇尚“和而不同”,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第三十章),从天地“无不持载”、“无不覆帱”的认识中得出人类道德生活应当大度包容,以“博厚”、“高明”、“悠久”为务,认为“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地,悠久无疆”(《中庸》第二十六章),这一道德文化正因为推崇“和而不同”,肯定“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原则,所以显示出多元一体而又包容大度的精神特质。

同类推荐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热门推荐
  • 魔法夜路

    魔法夜路

    魔法的世界玄奥繁杂,变化万千,冥冥之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小承天,原本只是小山村里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却被偶然经过的神秘魔法师发现了体内蕴含的魔法才能。罕见的S级土系特殊属性,举一反三的绝佳悟性,以及对魔法领域无穷无尽的好奇心,那么这个小家伙儿将在魔法世界里走出怎样一条道路呢?答案不妨由你来猜,由我来写~
  • 权诈皇后之奴为卿疆

    权诈皇后之奴为卿疆

    那一夜,当裂帛的撕裂声响彻耳畔,她默然落泪,不是害怕,也不是绝望,只是心痛。他满面苍白的颓废让她难掩心底的浓浓的爱,哪怕他误解了自己,将所有的错都让她一人承担,她也毫无怨言.....朋友的背叛、爱人的误解、血腥的宫斗、国与国之间的无休止的争斗。
  • 重生洪荒之巫

    重生洪荒之巫

    巫者:顶天立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永不言败(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是为超脱)……
  • 智慧谋略宝库1

    智慧谋略宝库1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
  • 鬼医傻妃太逍遥

    鬼医傻妃太逍遥

    大婚之夜:“娘子,你抢了人家来,堂也拜了,洞房也入了,你可要对人家负责。”某腹黑男一脸的‘可怜兮兮’狐狸般的轻笑中却是无尽的宠爱。“可以退货不?”她看的胆战心惊,瞠目结舌。“想都别想。”他脸色遽变,咬牙切齿的低吼,招惹了他,他岂能让她轻易逃过,招惹了他的后果,向来只有一个、、、、她是现代某高层的特殊军医,果断,锐利,雷厉风行,手术刀一出,阎王都要让三分,人称鬼医。她亦是美名天下的心理博士,温柔如水,风情万种。就是这样的她,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一个蛮不讲理,飞扬跋扈,胸大无脑的大小姐身上。变了,变了,天变了,地变了,一切的一切都变了。什么?嘲弄她?陷害她,算计她?真是天大的笑话,她是那么好欺负的吗?一切才刚刚开始呢。
  • 黄华集

    黄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舌尖上的西北

    舌尖上的西北

    本书“陕西小吃小识录”这一章节,其中包括了数十种著名陕西小吃的风味特色、历史由来、制作技艺和逸闻趣事种种,风格犹如古人笔记体美文,文字凝练,内容丰富。读来妙趣横生,悦目赏心。第3至19章节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涉及到陕西各地食文化的精彩篇章。其中有贾平凹对故乡美食的回味,对其行迹所至的陕西各地美食的精彩描述,虽然笔墨不多,但已是色香味具出,令人神往。第20至27章节的题材上则是一种放大的对食文化的解读,但凡入口品食者如烟、茶等等都算入其中,这些文章更有一种对食文化形而上的阐释,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空灵博大,韵味悠长。
  • 将武生之武家庶女别太毒

    将武生之武家庶女别太毒

    天地共存,生之根本,武之溯源——武道之集大成时期,天、人、鬼界皆以习武成风,武学百花争鸣门派繁杂,“将武令”由生,统一天下武道之大统。武玄月——根骨惊奇,天生异柄,武学良才,武道正统血统继承人,西疆镇主是她未婚夫,南湘灵族之首是她姨妈。无奈,她只是武家庶出二小姐,一生波折,从小受尽欺辱——虽为小姐身,却是丫鬟命。天有不测风云,将武门变。她知晓自己父尊家母死亡的真相,为了复仇,她苟活于世,冒名自己丫鬟,出逃西疆,隐藏蛰伏下来,只待有朝一日,伺机而发,报仇雪恨。武道四国盘踞四地——修“人气”的西疆白虎军;修“灵气”的南湘朱雀军;修“霸气”的东苍青龙军;修“鬼气”的北冥玄武军。武玄月为了报仇,一统天下武道大势——蹿西疆,拜南湘,走东苍,踏北冥,一路学艺升级,斩妖除怪,踩小人,除奸佞,她为人灵活,处事灵变,专门打击“武邪”恶势力!一众死党队友前来助阵——好姐妹单灵遥——狐族之女,为了保住武玄月的性命,断其一尾,九命一死,忠心护主;好男友曹云飞——西疆镇主,天赐官配,武艺高强,侠肝义胆,桀骜不驯,偏偏独独溺她一人,却不甘人家姑娘上天入地活如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各种作精折妖,他愣是没辙没法没脾气,任其胡闹,更有甚之陪妻一同荒唐去;好手下徒弟七人——“阴虎七煞”,听闻名号闻风丧胆,却不知七位姑娘貌美如花,各执武家神器,白虎七星阵玄妙迷踪,七位姑娘玩出新高度!力量、利益、立场无限级别较量;友情、爱情、亲情错综复杂关系;武斗、宅斗、宫斗层出不穷难度。【日常斗嘴】武玄月调笑:“女人有三宝——耍赖,撒泼,装无辜~”曹云飞蹙眉:“何解?”武玄月努嘴:“你晓得~”曹云飞凝眉:“嗯!一招不落全用在我在身上了,还真是……”武玄月瞪目:“如何?”曹云飞怂然:“我甚欢喜~只要你开心就好~”【日常斗武】武玄月挑衅:“就你们白虎七星君能耐?看我阴虎七煞大杀四方,你们就洗干净脖子等着我们来抹!”曹云飞挑眉:“呵~到底是我们洗干净脖子等你们来抹呢?还是你们洗干净身子等我们来睡呢,赛场见分晓!”……武玄月可怜:“哥哥~就不能给一个体面的输法吗?”曹云飞傲然:“来!说说,怎样的输法叫体面!”武玄月娇嗲:“那得看曹大堂主你~~”曹云飞忘形:“呵呵~说好的侍寝……等等!!我去!!怎么回事?!你个死丫头,又使诈!这局不算,再来!”
  • 蛇妖青离

    蛇妖青离

    目睹了父母人妖殊途的一场苦恋,青离对情之一事唯恐避之不及。虽定下心来不去触碰,可冥冥中早有安排,在他遇到毕落后,才理解父亲所说的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为何意。
  • 无名少年

    无名少年

    天仓山,天仓山,云吞雾吐不见边。巴山为老大,我为老三。米香滔滔送东家,穷人只沾边。只有景致拿不去,是公产,是公产。河对岸山名为五峰山,山腰有个最穷的人住在岩洞,人称陈三麻子。从来穷人多富人少,穷人养富人。土财主呢?如山中的菌子,哪儿不长几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