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8600000007

第7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安全(3)

边界问题一直是横亘在中印关系中的最大障碍。作为亚洲的两个新兴大国,中印要找到共同点实际并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要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同的能够超越历史恩怨和分歧同时又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切入点,使双方能够“相逢一笑”。2013年10月,李克强与辛格在北京会谈后双方签署了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9项双边合作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中印两国政府边防合作协议。2014年7月,纳伦德拉·莫迪率印度人民党时隔10年重掌联邦政府,对发展中印关系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9月17日—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进行了友好访问。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各自发展目标,促进亚洲和平、稳定、繁荣,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双方领导人在会谈时强调,不使边界问题影响中印发展。习近平主席对印度的访问开启了印中关系新的历史阶段。印方愿意同中方增进互信,不断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5月14日—16日,印度总理莫迪又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务实合作。经过多年努力,中印两国已对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框架和原则等达成一些共识,双方同意在最终找到公正、合理、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前,共同努力保持边界的和平与安宁。

(三)各种分裂势力威胁国家的领土完整

领土完整是政治安全的核心问题。环顾世界,还没有哪个大国像中国这样还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统一。长期以来,还没有哪个大国像中国这样同时面对“五毒”联手制乱的压力。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纵容支持下,“民运”、“法轮功”、“台独”、“藏独”、“疆独”等反动势力,沆瀣一气,内外勾联,一刻也没有停止分裂破坏活动。西方国家一直利用台湾问题,进行各种不光彩活动,以各种方式支持“台独”分子,使台海两岸几度乌云密布,硝烟弥漫,严重威胁了中国领土完整和统一。除“台独”势力之外,近年来,“藏独”、“疆独”势力在西方国家鼓动下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狂,给国家建设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台海局势虽趋稳定,但“台独”活动仍频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60多年来,国共两党虽然在形式上已经结束杀伐敌意状态,但两岸实质上仍未结束政治、军事等对立状态,“台独”分裂活动仍然是国家统一的最大障碍。

马英九执政台海局势趋于稳定。从马英九两任期间的所作所为看,虽然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原则,台海局势趋于稳定,但距离两岸统一相距甚远。马英九第二任期内,始终摆脱不了施政无能的评传,甚至外界也以此为由,质疑马英九应该专心施政,不该再竞选党主席,但马英九不以为然。2013年10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惊爆惊人消息,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上台伊始曾经提出了两岸统一的条件。马英九说,陈水扁当年也不是没有弹性、“是有条件接受九二共识”。马英九还提到,中国大陆也了解,“现阶段没有可谈统一的条件”。对于两岸统一问题,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2014年9月2日表示,两岸未来如要统一,最起码应在两岸都是民主社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大陆不民主,两岸就很难谈统一。马英九说,他反“法理上的台独”,亦即将中华民国改名为“台湾国”,或将中华民国领土缩减至“台澎金马地区”,因为这些都不符合宪法的规定。他也反对大陆的“一国两制”,因为宪法明文规定,中国人应统一在一个制度下,而非两个不同制度下。相对于大陆热衷于两岸建立军事合作互信机制、高层开展对话,台湾领导人的反应并不十分热心,有时候乃至于近似敷衍舆论与民意。特别是民进党上台执政,又给台海两岸增添了不稳定因素。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任台湾最高领导人,不承认“九二共识”,采取“新南向政策”(减低对大陆经贸依赖,主要着眼于与东南亚和印度的合作)导致两岸关系倒退,使两岸关系发展又增加了不确定性。

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中国内部矛盾,威胁中国的安全。一直以来,影响中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外部因素依然纷繁复杂,其中美国因素仍是最大外部障碍。此外,几乎所有觊觎南海的国家与害怕中国崛起的国家都担心台海拉近距离,如美国、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出于遏制与迟滞中国发展的需要,美国积极提升与台湾的实质关系,企图以“台湾牌”对中国进行牵制与制衡,以使两岸分裂状态长期化、固定化和合法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所发出的种种错误信号,事实上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这不仅会导致中国与其在台湾等重大安全问题上发生冲突,也不可避免地使台海地区的安全形势时时处于一种紧绷状态。

2.“藏独”势力蠢蠢欲动

“西藏问题”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西藏问题”的前期是英国制造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开路先锋;后期是美国制造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简称中情局)在幕后主使。

“西藏独立”与美国中情局幕后有密切关系。其实,自1947年中情局成立后,就开始把战略目光盯住西藏。以考察修筑西藏公路转运抗战物资为名,罗斯福总统就曾送礼物给达赖喇嘛,并十分同情地说,希望西藏“要保持自己独立的弱小国家”的地位。1958年至1965年中情局负责西藏事务的肯·卡纳斯说:“我们要在西藏进行秘密活动并不单是中情局的想法,而是当时美国政府的想法。”1956年,西藏暴乱发生后,中情局很快就与叛军挂上了钩。中情局立即许诺说,他们可以先在太平洋上的塞班岛和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内秘密训练6名西藏叛乱分子作为前期试验,然后把这6名受过特别训练的特工空投到西藏,让他们搜集情报。然而,让中情局感到沮丧的是,这些特工落地后就再也没有音信了。1958年,大约有30多名西藏人在科罗拉多州里德威尔镇的海尔兵营接受中情局的秘密训练。就在这里,先后有300名西藏分裂分子接受了中情局的秘密战“全面训练”——特务拍照、制造阴谋、莫尔斯密码、地雷布设等。这些受训者刚开始时对美国人抱有不同寻常的希望,一名受训者回忆说:“我们是抱着极大的希望来到美国的,我们甚至还天真地以为,美国人也许还会送给我们一颗原子弹哩!”美国人也觉得这种秘密行动见不得光,所以所有的训练是在绝密情况下进行的,全部受训人员统一使用诸如“杰克”、“洛克”和“马丁”这类假名,连他们的教官都不允许询问他们的真名实姓。

1959年3月17日晚上,达赖喇嘛化装成一名普通的卫兵带着自己的亲属和助手流亡国外。中情局在达赖的出走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提供了极为详细的出走路线图,进行无线电联络。不过,达赖至今也不承认他的出走与中情局有任何关系。他说:“中情局没有介入我的出走计划。”3月19日,中情局通过设在加尔各答的秘密电台了解达赖出走的秘密情报。第二天,中情局局长阿伦·杜勒斯把中情局西藏问题专家约翰·格里尼召到了中情局总部进行秘密汇报。让格里尼大吃一惊的是,堂堂中情局长竟然不知道西藏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杜勒斯叼着一支烟问格里尼:“嗯,先让我看看,西藏在什么地方?”杜勒斯随后猛地指向了东欧某处说:“这就是西藏吗?”目瞪口呆的格里尼好半天才醒过来说:“长官,不是那!西藏在这里,在喜马拉雅山这边!”几天后,中情局的两名特工遇上了流亡的达赖一行,然后通过电台把每天的情况向华盛顿汇报。同样让格里尼头疼的是,这些情况全是藏文秘密码,所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一位会说英语的喇嘛,然后一起到一间保密室里翻译如同天书一般的电文。其中一份急电希望中情局能请求印度政府允许达赖和他的37名随从一起进入印度政治避难。中情局总部立即把这封电文传给了新德里的情报站。中情局驻新德里情报站把电文直接交到了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手里。尼赫鲁点头同意了。3月31日,达赖喇嘛抵达印度。随行人员用一部16毫米的摄影机录下达赖骑在一匹配有雕工极为精细马鞍的棕色马上穿过边境的情景。

达赖的出走刺激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它打算进一步扩大在西藏的秘密战。1959年7月,中情局派出C—130运输机从泰国一秘密基地起飞向西藏空投武器、弹药和美国训练的特工人员。从1957年到1960年,中情局一共向西藏空投了400吨货物。不过,空降下去的特工人员十有八九有去无回,因为他们或被当地的公安机关、解放军擒获,或者吞食剧毒的氟化钾胶囊自杀。1960年5月,美国的一架U—2高空侦察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飞行员被活捉。由于担心美国特工遭受同样的下场,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共产党国家的空中侦察和特务行动,包括对西藏的空降行动。虽然后来的肯尼迪总统仍支持对西藏的特别空降行动,但美国新任驻印度大使与约翰·肯尼思·加尔布莱却从新德里发回了让美国政府不得不有所考虑的报告:“这是一项绝望的行动,毫无意义。”

达赖喇嘛不断制造事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藏独”分子组建所谓的“木斯塘游击队”,专行暴力袭击。高潮过后,达赖喇嘛和他的难民被冷落了,在以后的30多年中,在西方的媒体中看不到达赖喇嘛的行踪,听不到西藏难民的呼声。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了西藏热,达赖喇嘛才成了西方各国的座上客。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西藏改革开放步入迅速发展轨道,西方国家支持“藏独”分子不断在拉萨制造暴力骚乱事件。特别是2008年3月14日,数百名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暴徒在光天白日之下,高呼“藏独”口号,在拉萨街头肆无忌惮地打、砸、抢、烧,历时6个小时之久,暴徒疯狂攻击普通百姓和维持秩序的公安、武警官兵,共有19人被砍死、烧死,620多人受伤,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西藏“3·14”事件。

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达赖喇嘛曾不止一次向习总书记表达“善意”,还重提当年与习总书记父亲习仲勋之间的友谊。20世纪50年代初期,习仲勋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就负责西藏工作,他本人对包括达赖喇嘛在内的西藏精神领袖也更为温和,一直极力主张保障藏、回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权益。据称,达赖喇嘛曾送给习仲勋一块昂贵的手表,虽然达赖喇嘛1959年出走印度,但直到1980年,习仲勋仍然不忌讳地配戴并展示达赖喇嘛所赠的名表。可见,习仲勋对西藏问题以及达赖喇嘛的态度。另外,达赖喇嘛也多次公开表态,“去五台山朝圣的愿望至今未变,并一直期待着”。就在2014年8月末,达赖喇嘛在德国接受采访时再次表达去五台山的愿望,他说:“在1954年,我向中国政府提过朝拜五台山的愿望……我去五台山朝圣的愿望至今没有改变,也因此于2005年再度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这个愿望,但仍没有实现。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提到‘未来中华文化的复兴,佛教有着很大的责任’,这是一个新的讯息。”

近年来,达赖集团在国际社会频繁活动。2012年,达赖集团围绕12月10日达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纪念日(1989年12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授予达赖该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在国际上密集策划一系列的声援“藏独”活动。

3.“疆独”势力内外勾结,新疆暴恐涉及全国

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一直面临着分裂主义的威胁。“疆独”分裂势力长期接受国际恐怖主义集团的训练、资助和支持,多在新疆地区乃至国家其他地区制造各种恐怖活动,残害无辜平民,企图通过暴力恐怖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即“东突”)。

同类推荐
  • 新反经(上)

    新反经(上)

    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政府形象传播

    政府形象传播

    如何树立政府形象的旗帜,是任何一个现代政府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实施科学的政府形象传播战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传播理论支撑和实践运行机制,对于各级政府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好领导、组织和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从传播时代的政府形象战略入手,在梳理形象传播理论依据和分析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政府形象传播构成、传播模式和传播责任进行了学理剖析,以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立足于传播实践,在政府形象传播策划、塑造方法、管理和维护机制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针对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破解路径。
  • 科学决策的边界

    科学决策的边界

    转型期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社会调节阀失控、利益诉求多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舆论渠道增加、决策主体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挑战给科学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边界》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础,剖析了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在转型期的新变化,阐述了制度和结构、目标和注意力、组织心理和文化、信息、时间压力、外部环境几大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通过理论关怀决策实践,向转型期中国决策者建言。
热门推荐
  • 三国之北境之王

    三国之北境之王

    在博物馆参观的韩湛,意外地通过八阵图回到了东汉末年,成为了同名的冀州牧韩馥之子。他原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每天没心没肺地过日子,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饱喝足后就带一帮家丁恶仆去调戏良家妇女的幸福生活。但随着冀州被袁绍巧取豪夺,他的梦想破灭了。
  •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选自刘玉民剧作选,包含了《女儿海》、《黄河之水天上来》两个剧本。《女儿海》共二十四集,故事开始于一个黑龙江姑娘卓望涛孤身一个来到烟台的一个小岛上——庙岛求生计,围绕着望涛、瑶琴、国伟、荣新、窦元山等一众青年人展开了叙述。伴随庙岛的变迁,这一群年轻人在事业上、爱情上也经历着波折起伏……
  • 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有时我们会像小孩子一样,在海边跑来跑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贝壳。一些人会将自己喜欢的贝壳统统揽在怀里,当发现无法将贝壳全部带走时,他们便在取舍之间犹豫不决;有些人,只要找到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的贝壳便心满意足把它带回家了,今后都不会再到海边来……
  • 荷香田园

    荷香田园

    一觉醒来,身边围满了人老实巴交的父母,饿得面黄肌瘦的弟妹身心受虐的大哥一双双眼睛充满期盼的看着她,别忘了她才是个七岁的小包子……好吧,看一个七岁的小包子如何在古代玩的风生水起已有完结作品《肥田喜事》【PS:四叶的新书《极品萌媳》已发布,请亲们多多支持哈。】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我初识李天柱先生,是在1993年春天宁夏政协全委会的分组会上。他是组长。在主持会议时,他正襟危坐,其言温和,其色蔼如,堂堂正正地维护着每个人的畅所欲言。我作了一次关于如何识别人才的发言,有“坚持包子馅第一,包子皮第二”的怪论,他把我记住了。我会后打听,才知他是宁夏名校名师、名校长,大名鼎鼎的李天柱先生。而今李先生年近八十,有文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嘱我作序,我恭谨从命。
  • 银床淋沥青梧老

    银床淋沥青梧老

    传闻傅家三房的二姑娘性子最好,可生在深府,怎能能是朵小白花呢…
  • 吾乃太后

    吾乃太后

    一把折扇,展开一段佳话。一身红装,映衬一个朝代。一个女人,书写一生传奇。宫墙内外,阴阳相隔。若流萤不死,轻罗不腐,那这独坐深宫的,便非我一人。尔妻为我,吾乃太后。
  • 昀华未逝引歌非晚

    昀华未逝引歌非晚

    昀桑生来便合该是搅弄风云,纵横捭阖的人物。她这一生早已做好了彳亍独行,孑然一身的准备,却终究败在了长孙引修的温柔里,化为绕指千柔的太息。罢,执子之手,而于愿足矣。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战族传说系列(十一)

    战族传说系列(十一)

    佚魄突被穆小青袭击后,虽然天师和尚全力施救,却已回天乏力,佚魄未能留下一句话,便气息全无,撒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