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5600000005

第5章 最后的古城墙

得去看看它。

一定得去看看它。就如同去看望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不看,也许就再也看不到了。

生命垂危的老人,临终会挣扎着,用最后一口气告诫他的后人一些话:该铭记什么,该忘却什么,该汲取什么……可是它,它冰冷无语,啥都不会告诉你。当然它并非无话可说,它要说的话才多呢,它的话都藏在那些渗透了风霜雨雪的砖土里,等待有心人把耳朵贴在上面,听;等待知音人把心贴在上面,悟。

这座北方的小城在飞速发展着,快得连历史都快找不到影子了。楼房一座比一座高,城区一年比一年大,新的东西越来越多,旧的东西越来越少。人们砸了真的古迹,盖上假的古迹,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它呢,它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了,它一天天地沉落下去,与这座越长越高的城市对比着,越来越矮,矮到只能抬起头来才能看到这个城市的脚跟。

也许有一天,它会完全被这座城市踩在脚下。它有牢骚吗?它有感慨吗?它有期待吗?

也许什么都有,也许什么都没有。

它不会诉说,它没有生命,它只是这座城市的古城墙。

在古代中国,再不像样的城市也是有城墙的,有城墙的城市,闭关自守,安全而又闭塞,最直接地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特点。因了城墙的存在,在后人的想象里,古代的城市总是神秘的,哪怕小得像月光下的蝈蝈笼,也一样高深莫测,暗藏玄机。

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曾经是一座怎样规模的故城?这座故城屹立了多少年?这座城里的人,繁衍了多少代?它知道,它都知道,作为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还有谁能比城墙更清楚城市的历史——

我们的故城分为南城和北城。南城是县城,始建于东汉建初五年(80),时称东武县;北城是州城,建于北魏永安二年(529),为胶州治所。两城相接,中间留有一门,谓之双门。隋开皇五年(585),废胶州置密州,即胶州治为密州治。开皇十八年(598),改东武为诸城,仍以南城为县城。到了明洪武二年(1369),撤密州,将县衙挪至了州衙内。洪武四年,大事修城,两城中间的城墙被打掉,但保留了双门,改建为钟楼,同时筑左右城垣,加固城池。以后历代皆有修筑。那时县城呈“凸”字形,“城周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七尺,池深丈有五尺,广倍之”。城墙的四周,有五个城门,门各有楼。县城面积为1065平方公里,城内的街道呈“干”字形,亭台、楼阁、寺庙、祭坛、牌坊等名胜古迹众多,后皆毁于战乱……

那时的南北两城加起来,也没有现在城区的一半大。连接两城的双门,我在一张照片上见过。那是1945年9月诸城第一次解放时,我滨海部队举行入城式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士兵正扛着枪穿过城门,两边是欢迎的百姓,那么多的面孔,有欢悦的,有好奇的,有麻木的,在那些瞬间留住的面孔上,你可以看到诸城的昨天;而那支生机勃勃的队伍,就像一缕春风,用新生的力量,荡涤着陈旧的气息。看那城门,好高啊!城门上那尖顶的建筑,你可别把它当成炮楼,会有一位老人告诉你:那就是钟楼啊。说到那些打着绑腿、背着背包的战士,她混浊的眼里汪满了泪水,她说:那些八路军,苦哇!他们排着队走着走着,就会有人停下来坐在路旁,笨拙地拿个针缝补破烂的鞋子。有一个小的,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吧,怕掉了队,撕块布条缠巴缠巴就撵上去了,脚还一瘸一拐的,大概是脚底磨烂了。我那时还小,背着弟弟在街上看光景,他还停下来给弟弟擦鼻涕,顺手摸一把弟弟的脸蛋子……听着这样的故事,我们都相信:当这样的队伍走过,枯树也能发出新芽。

仅存的古城墙,在城南扶淇河的东面,那么突兀的一截,丑陋而不合时宜。多少次经过这里,不知道它是一截城墙。也曾有过一闪的念头:多好的风景区啊,怎么竟留这么个莫名其妙的破土丘在这儿呢?知道了它的身世,才明白对这个爱美的城市来说,对它的保留其实是一种宽容和心胸。

城墙下有悠然耕作的老农,他是否能像珍惜自己的菜地那样珍惜这残缺的城墙呢?歇气的时候,他是否会倚着墙根,对着西沉的夕阳抽一袋旱烟?小的时候,他是否穿着对襟小袄,坐在城墙下的树墩上,荡着双腿,用清亮的嗓音唱过一支童谣?

远望古城墙,就仿佛看见了过去的城堡。朗月之下,树影婆娑,古城墙如母亲围起的手臂,将儿女们拢在怀中,这样的场面是何等温馨啊。面前的城墙曾经高大巍峨,站在下面的人,仰面视之,渺小如蚁。那时,要进入一座城,走出一座城,多难啊。在墙外,你就是个外人;走不出城门,你就永远不知外面世界的模样。每一座城里的人,都这样活着。城墙是护卫,也是阻挡;是安全,也是牢笼。在城墙圈起的范围里,古人们有局限地生活着,不比一只苍蝇一只蚊子更自由,许多动物也跟着人活在里面,享受着本不该享受的囚禁,野性,渐渐消失殆尽。

那时候,每一个村寨,每一座城池,直至整个国家,都壁垒森严,需要有墙一道道一层层的护卫,而这护卫随着科学的发展,终于成了掩耳盗铃式的自慰:再牢固的城墙,又怎能抵得过摧枯拉朽的炮火?

城墙曾经要搭云梯才可以攀上去的,但现在只消几步就可以将它踩在脚下。看来人造的高度,永远高不过造它的人的高度。过路的风吹着它顶上的枯草和荆棘,如同吹动着霜染的头发,这些最卑微的植物正在等待,等着春来,等着春暖花开。

那段墙几乎只剩下了黄土,只有几米外面还有青砖,并且已和夯土皮肉分离,真担心有一天它站不住了,会在风中扑倒下来,戳痛大地的胸膛。城墙的那些结实的夯土,可是我们这座古城最早的“姥姥土”啊,可惜大部分已被人推去盖了房,填了沟,垫了栏,说不准哪头牛哪头猪身下铺着的就是城墙的土哩!那土站着,就是城墙;倒下,就是良田。据老人说,夯土上那些拳头大小的、有规律的洞洞,是外面的砖在墙上留下的钉记。它们像蜂鸟的窝巢,任凭乱跑乱撞的风在里面窜进窜出,吹着尖利的口哨。

靠上前去,用冻僵的手抚摸那些斑驳的青砖。我相信每一种物体都有自己的语言,仅属于自己的语言。触摸那些古老的东西时,我总是有种怪异的感觉:有点儿庄严,有几分敬畏。总觉得那千年万年的时光,会如一道电光,传递到触摸的手上来,让人的灵魂附体,说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话来,惊世骇俗。人不怕天不畏命,就怕被自己的同类视为异类。但手中有了一支笔,就有了使命,该说的话,迟早得说出的。

和市民休戚与共的城墙,有着这座城市最浓烈的生活气息。城墙的脸,是被岁月的风霜雨雪剥蚀过的粗粝,还有新鲜的阳光在上面停留的温暖,还有什么呢,是否还有血呢,是否还有泪呢?当战争到来,第一滴血会溅到它的身上;当分别在即,最后一滴泪会洒在它的脸上。抚摸古城墙,就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也曾抚摸过比城墙更古老的东西。在我们这座城市的恐龙博物馆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还有一块高过人头的恐龙腿骨,据说摸了可以保佑吉祥平安。每当工作人员在那里煞有介事地解说,听的人就煞有介事地将那块恐龙骨上上下下地摸了又摸,虔诚得连自己都感到滑稽。本人也在摸龙骨求好运的人之列,摸完了才发觉面红耳赤,因为实在想不通远古的这些丑陋笨重的庞然大物,与神灵有何联系。莫非它们的骨头在亿万年的沉睡中成了精,有了灵气?

触摸恐龙骨和触摸城墙,感觉是多么不同啊。

近两千年里,城墙曾目睹了多少喜怒哀乐,渗透了多少悲欢离合?

苏轼知密州时,适逢连年灾荒,民不聊生,饥饿难耐的密州百姓有时只得剥啖草木,甚至吃一种观音土。试想人若匍匐在地口嚼草木嘴含泥土,与猪狗又有何区别?饥饿使人的尊严全无,惨不忍睹!而身为太守的苏轼怎样呢?他正在故城废弃的园圃里,和通判刘庭式弓着腰找寻那些可以充饥的枸杞和菊芋。这位亘古少有的大诗人这才痛切地明白:“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就在那灰暗的城墙下,苏轼曾经含着热泪,循着墙根捡拾那些百姓无法养活的弃婴。两年之间,几十个危在旦夕的生命,就在苏轼那双温热的大手上活下来了。一双双黑葡萄似的眼睛,凝视着这位救命恩人的时候,还不知道感恩,还不知道头顶这位两鬓染霜的人,是谁。

在背倚北城墙而建的超然台上,苏轼曾遥遥地举杯邀月,杯中盛满凉凉的月光。他带给密州百姓的,不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徘徊叹息,而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祝愿。一心超然的人,在超然台上,真正地豁达超然了,他的心胸,像月光下的天空,澄明而博大。而托起了超然,托起了苏轼的北城墙,却与超然台一起,最早地成为了废墟。

站立了近2000年的城墙是公元1948年春被扒掉的。当时扒掉它是迫于战争的考虑。

城墙曾经为我所用也为敌所用,日军投降后,臭名昭著的伪张步云部就是依赖高大的城墙和坚固的工事盘踞县城,拒不缴械。他有句丧心病狂的“名言”:“就是杀老百姓吃,也要死守诸城。”当各个城门被攻破,他只得率残兵败将仓皇逃往高密。1947年9月9日上午,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进攻诸城,火力凶猛,敌众我寡,我军主动撤出,已经解放的诸城再次陷入敌手。一个月后攻城的时候,由于敌人凭借城墙和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那一仗打得十分惨烈。获得第二次解放的诸城痛定思痛,为防患于未然,在1948年的春天,政府决定扒掉城墙(当然并未全部扒除)。最先扒掉的是北墙。西墙上世纪80年代还留有一段,就在现武装部的院内;东面的一截城墙作为诸城师范的东墙存在了多年,也于80年代被毁了。那墙上迎风展动的茅英英儿,至今还拂动着人们的记忆。

我们的城墙就这样一段段地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只剩下了这最后的一截,只有几十米的一截,该为它侥幸呢还是悲哀呢?

曾经用来防御用来护守的古城墙啊,到最后,连它自己都保护不了。相反地,它已经到了需要人类保护的程度。

这不是在责备,也不是在抱怨,因为扒城墙曾经是历史的无奈。许多时候,也难说哪是对哪是错,只因为那时候需要。可是即使这些原因不在,现在又有几座城市还保留着最初的城墙?

即使是首都北京的古城墙,它的命运又如何呢?

曾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城墙的故事。1949年建立新中国后,北京城里的许多古老建筑被下令拆除,包括古城墙,包括那些异常精美的辽代建筑。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多方呼吁无效。目睹那些雕龙绘凤的梁檩木柱、砖瓦奇石纷纷被市民拆去搭建民房鸡舍,梁思成几乎是绝望地说:“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可是谁又能听见他微弱的呼喊呢?绵长雄伟的古城墙,几乎在一夜间化为了废墟。梁思成终于明白:他不过是一只蚂蚁,无法阻挡汹涌澎湃的浪潮——“在一个灰蒙蒙的黎明,搞了一辈子建筑设计的梁思成悄悄来到城根下,艰难地攀上北京的最后一段城墙,一尺尺、一寸寸地抚摸着城堞上的每块青砖,老泪纵横。最后,他咬咬牙,哆哆嗦嗦地搬上一块印有‘嘉靖二十八年窑户孙紫东造’的城砖,沿着曲折的小胡同背回家去。”

1972年,中国最杰出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病逝,无声无息。而关于毁和留的问题,仍在建设中的中国,继续困扰下来。

曾听说一位致力于古迹保护的老人,在得知城南遗留的部分城墙被毁坏之后,心痛得捶胸足顿。当时,说这事的人笑,听这事的人笑,都笑这人的迂腐。

在那些沧桑历尽的老人那里,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我们更热衷于进取,而他们更懂得珍惜。人,只有在经历了之后,才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历史,总是在轮回之后,才知道哪些是该珍视的。

那位老人说:过去的已经过去,已经不可能改变或者挽回什么。后人也没有理由责备前人的无知。历史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对错得失在所难免。与其在背后说长道短,不如痛定思痛,吃一堑长一智。人类只有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才会变得更聪明。经历了太多,我们应该有所知,有所悟,那些遗迹、文物是历史遗留的最真实的档案,哪些该保存、保护、抢救,哪些可有可无,应该区别对待。发展的需要,总得有抛弃,有保留;我们需要某些东西留下来,用它的存在说明一些什么,它的存在,就是它的价值。譬如长城,它几乎是用累累的尸骨垒成的,它曾经为防御外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现在,你还需要它来防御什么保护什么?不需要了。只是,我们依旧需要它站着,它站在那里,就是一种价值。

冯骥才就是这样一位懂得珍惜、善于保护的人。他的故事,近乎悲壮。他说:“哪个城市拥有一条老街,就拥有一件传家宝。”1994年,有600年历史的天津老城开始拆迁,忧心如焚的冯骥才,拿出自己的几十万元稿费,请了100名摄影师日夜走街串巷,“地毯式”地拍摄。在他的多方努力下,终有一些建筑保存了下来。而那些从此消失了的,也在一本浓缩的图集之内,留住了最后的影像。

是啊,切断了与历史相连的脐带,人类就成了一无所知的婴儿。倘若真的有那么一天,那些值得人们自豪的东西都已经不复存在,徒有其表的城市啊,你还拿什么让人来爱你?!

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古城墙可能是平常的,但那是我们城市自己的城墙啊!

面对着城墙,就像面对着历史。它不言、不语,它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

谁来回答我们城市的疑问:在已经不需要城墙的时代,那一截残破不堪的城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迹,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也许,古城墙撑不了多少年了,如何对待它,将成为它最后的命运。

莫言笔下的人物,因为年代久远而充满了传奇而野蛮的色彩……再悲苦的命运,他们也呈现出一种麻木不仁的乐观,听天由命地活着,死皮赖脸地活着,风吹不断雨打不绝地活着,十二万分的坚忍顽强。快要饿死了,也还有欲望;踏在亲人的尸堆上,照旧大吃大喝,寻欢作乐。只要活着!只要活着——

同类推荐
  • 头和尾:赵丽宏序跋二集

    头和尾:赵丽宏序跋二集

    赵丽宏乃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本书为2002年至今作者为全国百余位作家作品写的序和跋的汇编。文字灵动、真诚,展示了作者作为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的人文情怀和文学造诣。此书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篇幅短小的“序”或“跋”也能写出如此不同的意味,对喜爱中国文学的读者是很好的奉献。
  • 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本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本书被专业人士评为“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被大众称之“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
  • 大轰炸 昆明血海记忆

    大轰炸 昆明血海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发生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一个偶然又偶合的际遇,不可思议地触碰到尘封岁月中那神秘的暗道机关,历史沉重的幕布,唰一下在我眼前猛地拉开,貌似沉睡但仍悄悄流淌着的苦难长河,顿如火山爆发,狂浪汹涌。惨烈,严酷,血腥……飕飕扑面而来。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55年初春的一天,当时,我正读小学五年级。和所有同龄的男孩子一样,春风一起,我们最疯魔、最快乐、最魂牵梦萦的游戏,便是放风筝。我所居住的青云街老宅毗邻翠湖,一到放学时间,大伙便涌向翠湖边各显神通。
  • 我的N种生活

    我的N种生活

    我崇拜痛苦和不公,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休闲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于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它来自语言,语言深处居住着的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灭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
热门推荐
  • 触手可及的那一份温暖(结局)

    触手可及的那一份温暖(结局)

    我把温晴带到事先定好的宾馆的房间,为了让温晴住得舒服一点,我定的是一个商务套间。温晴不敢告诉她的家人,谎称出差几天。我把她横着从出租车里抱出来,然后一路横抱着她穿过大厅走进电梯,温晴在我怀里,头就靠在我的胸口,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无数好奇惊诧的眼神看着我们,我面色冷峻无动于衷。把温晴放在了床上,帮她脱去衣服,给她盖上被子,然后倒水给她吃药。温晴很虚弱,很快睡着了。我在床头坐了一会发了会儿呆,起身轻轻拉上窗帘,然后走出房间。
  • 千万别这么爱

    千万别这么爱

    本书通过大量反面的实例,呈现了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包括爱情观、婚姻观、夫妻相处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形形色色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我们不能决定自己在何时何地以及何种情况下寻找到爱情,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是否能够把握住一份已经到手的爱情,只要我们学会怎样去爱。本书的观点十分符合时代的节拍,所以读来亲近又自然;没有大量的华丽辞藻的堆砌,让本书显得质朴又亲切;此外,作者巧妙的写作技巧又使作品虽带有劝诫的性质,却毫无说教的色彩,使人读来倍感轻松。现在请翻开这本书,让我们领略爱的真谛。
  • 恋上你的平凡

    恋上你的平凡

    张凯林: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老实巴交,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赚不了大钱,还带着一个女儿,只要一个贴心的老婆就可以了,要求太高的美女们自动绕路吧。卓晓菊:你个没用的男人,一辈子就只能当个小厨师。胆小怕事的死男人,你为什么要救我?你给我听好了,男人,我要定你了!两个家世都简单的男女,年龄相差甚大,男人做的一手好菜,女人偏爱美食。男人憨厚老实,女人从一开始的瞧不起,到最后的倒追。一场老土的英雄救美,却演出了一段不一样的感情。
  • 翡翠谜中谜

    翡翠谜中谜

    《翡翠谜中谜》这部实现跨介质阅读的知识小说,曝光翡翠收藏最触目惊心的内幕,比翡翠更难看透的是人心!一块世间难寻的极品“帝王绿”,竟渗出斑斑血迹?驰骋翡翠收藏界数十年的收藏大师,又暗怀着怎样不堪的黑色往事?为调查兄长意外死亡的真相,“雅贼”雷涛在神秘好友“罪恶天使”黎希颖的帮助下,潜入收藏界深度探查,不料却触及到无法想象的阴暗秘密……
  •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销售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销售

    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销售就是心与心的较量。销售界流传一句名言:“成功的销售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往往不是因为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而是因为他精通销售心理学!如果你想钓到鱼,就得像鱼那样思考,而不是像渔夫那样思考。
  • 姜夏

    姜夏

    姜夏帝国初建,河山大好,风景如歌。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琴师多次刺杀皇帝未遂,沦为死囚、黯淡抚琴,帝国长公主身份特殊、武力值超强、备受器重。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最帅王爷面对性格大变的青梅竹马,异国公主流落姜夏帝都,际遇非凡……
  • 异界游乐场

    异界游乐场

    轩辕一位富豪子弟,穿越时空到了玄阳大陆开启了一段旅程。为了找到回家的路,踏上杀戮超神之旅,发现惊世之谜。能回家了吗?no,这只是才开始,什么?兑换系统,无物不可充换。装备神器都有?是的,只有你有兑换币,统统都可以充换。轩辕,敌人在艰苦修炼,你怎么还在睡觉!不急,系统,兑换币足够吗?来给我升级。什么不够?没事,走打劫去了。。。
  • 临川山行

    临川山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校草大人,放学别走!

    校草大人,放学别走!

    青木中学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假小子程南悠对新转来的大帅比顾北航告白了。程南悠慢条斯理地倚在教室门口,对满脸淡漠的顾北航说道:“校草大人,放学别走,我有场恋爱找你谈谈。”青木中学的女生们一夜之间失恋了,纷纷表示:大神你不应该喜欢女孩子的嘛……遇到顾北航之前,程南悠的生活是逃课旷课打篮球。遇到顾北航之后,程南悠的生活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追顾北航。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欢脱逗比又霸气的假小子遇到高冷禁欲又腹黑的校草大人一见钟情、再见情深的故事,也是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青春暖萌爱情故事。
  • A Mountain Woman

    A Mountain Wo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