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4800000007

第7章 生态道德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生态道德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世界已经到了必须拯救的时刻,这已成为时代的共识。要想摆脱危机,走出困境,人类除了发展科学技术、调整社会结构,进行自然保护立法之外,还必须从价值取向的角度重新审视与检讨自己对于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建立一种包括植物、动物和人在内的崭新的伦理观。就是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生态道德学诞生了。它的问世表达了人类试图借助道德手段缓解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冲突,达成人类与自然新的和谐统一的意愿。它是人类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忧患意识的升华,显示了人类为消除生态危机,确保自己在自然中的持续存在和发展而做的道德努力。

一、西方生态道德学发展的基本阶段

生态道德学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在西方,它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从施韦兹《文化哲学》的发表到莱昂波特《大地伦理学》的出版。此阶段为生态道德学的酝酿、孕育和初创阶段。

1923年,法国学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施韦兹发表《文化哲学》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不仅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而且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传统伦理学对于善的理解过于狭隘,应当加以发展。凡是维护生命、完善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行为都是善的。他指出,由于现代技术和经济实践的破坏性后果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所以应当寻找科学措施、法律措施,同时也寻找道德措施去禁止人们对自然的某些做法,限制人们对自然的某些做法,提倡人们对自然的某些做法。这是人类思想史上关于创立生态道德学的首次主张。从此以后,在生态道德学这块陌生而又富有魅力的学术领域聚集起越来越多人类理性探究的目光。

1949年,由英国学者莱昂波特所著的《大地伦理学》出版。该书提出要重新确立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义正词严地指出,人类并非自然的主人与统治者,而是自然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仅仅为了人类自身的功利需求而关心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人类应当从自然的全局出发来认识自己与自然交往行为的正当与否。权利并非人类的专用品,必须把它延伸到自然的一切实体与过程中。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有自己生存与繁衍的权利,不容随意践踏。《大地伦理学》被公认为第一部系统的生态道德学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生态道德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态道德学的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这是生态道德学走向成熟的阶段,主要代表有“罗马俱乐部”以及罗斯顿、戴维·埃伦费尔德等。

1968年4月,一些自然科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以及政府和私立机构的决策人员聚集在历史悠久的罗马林塞学院,讨论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这些专家用客观、冷静的态度评估了全球日益严重的局势,决心找到一条走向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大家提议成立一个以探讨涉及人类前途命运重大课题的多学科组合的民间组织,于是“罗马俱乐部”诞生了。“罗马俱乐部”对于生态道德学的贡献在于它最先意识到了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并使国际社会对它给予正视。此外,它在自己发表的一系列报告与著作中,对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当然也包括伦理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伦理方案。

在对生态危机的原因进行伦理分析上,“罗马俱乐部”内部分成对立的两派。一派以亚历山大·金为代表。他认为生态危机主要是生物学危机,根源于人的自私、统治欲和占有欲等生物本性。根据亚历山大·金的观点,正是人类的侵略、残忍、不宽容等生物本性,使人类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有利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界,强加给其他的存在物,同时又使人类自相残杀、征服并凌辱弱者。人类的这些生物本性将驱使人类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摧毁地球,直至摧毁自己,而且这些本性来自人类自身的遗传密码,是不可能改变的。另一派则以“罗马俱乐部”的主席贝切伊为代表。贝切伊认为生态危机并非由人的生物本性引发的危机,不是不可弥补的生物——心灵缺陷,而是文化的危机,其中包括人的思维、行为在面对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时深刻的不连贯性。所以要改变的并不是人的生物本性,而是人的文化生存方式。应当使人的生存方式同现实世界新的获得力量相一致。因此人类所需要的不是一种生物学的进化,而是文化学上的发展。以贝切伊为代表的这一派看法在“罗马俱乐部”中占据着优势。

“罗马俱乐部”从文化上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人口爆炸、消费膨胀、科技失控、社会对抗、自然强权以及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等,并指出这一切都说明了随着时代的变革,人类需要来一番价值观念的全方位变革,需要培植一种他们命名为“新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这种“新人道主义”有三大特征:全球意识、社会公平和对暴力的厌恶。其核心是从人的总体性来看人,从人类生活的连续性来看人类的生活。它要求我们用尊重自然的态度取代占有自然的欲念,用爱护自然的行为取代征服自然的活动,用人类对自然的自觉调节取代自然本身的自发运动,用保持自然统一的情感取代瓜分自然的恶劣行径,用对自然的责任感、义务感取代对自然的统治与掠夺,用适度消费取代无度消费,用节制生育取代放任生育,用经济的有机增长取代经济的盲目增长。

总之,尽管“罗马俱乐部”并没有使用生态道德学这一术语,但它的生态道德主张却对长期以来支配着人类行为的传统价值观念形成了强大的震撼与冲击,使人类开始注重运用道德手段去缓解自己与自然的冲突。应当指出的是,“罗马俱乐部”不适当地夸大了道德手段在缓解人类与自然冲突中的作用,没有看到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态危机具有不同的性质,并有贬低科学技术的倾向。

和“罗马俱乐部”不同,罗斯顿、戴维·埃伦费尔德等人潜心于生态道德的理论研究,致力于生态道德学的学科建设。罗斯顿的主要著作是《环境伦理学:自然界的价值及其人类对自然的责任》,出版于1988年。该书列举出大量生动的实例,系统地说明了自然界本身的价值,并结合探讨了人类对于动物、植物以及生态系统的责任。它指出,现代伦理学的发展必须吸收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在逻辑上把生态学、进化生物学所提供的实然判断转化为伦理学的应然判断。戴维·埃伦费尔德对作为世界文化核心的人道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在肯定它的积极方面的同时,指出了它不容易看到的消极方面,这主要有三点:一是它以人无所不能为预设;二是它主张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意愿与需要出发安排、规划世界;三是它把本来相互统一的人与自然、人的理性与情感加以割裂并相对立,抬高人的理性,贬低人的情感。他指出,人道主义所隐藏的消极方面是促发生态危机的文化上的深层根源。该怎么办呢?戴维·埃伦费尔德为此写道:“我并未主张全盘反对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有其高尚的地方。但是我们以前对它太温和,太缺乏批判性了,以至于使它到了恶性膨胀和到了危险的地步。人道主义本应受到保护,但应防止它的过火。”

二、国际生态环境教育的发展及对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1949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委员会。这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对环境保护所具有的作用,并开始利用生态教育来增进人类的环境意识,使全人类共同关心和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于1977年10月1426日在第比利斯召开了有68个国家政府代表参加的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会议通过了《环境教育第比利斯政府间会议宣言》,并发布了包括41条内容的有关开展环境教育的建议书,也称推荐书。《宣言》强调“教育利用着科学和技术的发现,应当在培养对环境的自觉和更好的理解中,担当主要任务。”会议认为:“环境”的概念包括人类生活的自然建筑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因此,环境教育将涉及各门学科领域,对象为每个公民。会议提出的环境教育的定义是:“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其目的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当地环境现实,它涉及普通的和专业的,校内的和校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

会议不仅明确了环境教育这一学科的基本性质和教育对象,而且进一步详细指明了环境教育的目的、目标及指导方针,大会《宣言》指出了环境教育的目标:“一是环境教育应当为一切年龄的人,在一切水准上和正规与非正规教育中提供;二是环境教育,正确的理解应当构成全面的终身教育,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对变化做出反应;三是环境教育必须目光朝向地域社会。”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18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21世纪进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生物多样化公约》。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规定了27项国际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人类应珍惜共有的资源环境,有偿地向大自然索取。人类为此应变革现有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与自然重修旧好,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之间和平共处。

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离不开教育大背景的影响。国际生态环境教育运动的兴起与开展,不仅是对原有教育教学观念和体制的更新与重组,也对道德教育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用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和社会道德来教书育人。这种知识结构虽然有利于人们定量地、理性化和逻辑化地认识客观事物,但其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认知特点也妨碍了人们对事物整体地定性把握,不利于人们对其行为选择的复杂性、深刻性和长期性做出全盘的考虑。而且传统教育中的德育内涵是以人类共同体的内部生存环境为本位的,这已落后于道德内涵的历史变化,在德育、智育和行为的养成上也存在一定的脱节,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手段的协调。

而国际生态环境教育运动主张以跨学科的知识形态和生态道德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国际生态环境教育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个人和社团理解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复杂性。造成这种复杂性的原因来源于人类的生物活动、物理活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各个方面的交互作用。此外,国际生态环境教育运动主张在实践参与过程中,通过跨学科课程模式,将德行的养成渗透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将道德信念的巩固构筑在主动辨析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上。这些都对道德教育领域的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类推荐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和闽中结合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此栖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三明市被辟为福建省工业基地。
  • 尊重儿童权利·译言古登堡计划

    尊重儿童权利·译言古登堡计划

    科扎克以人的基本权利作为论据,认为:“世上没有小孩,他们都是人”,并且呼吁人们尊重儿童的每一天,尊重儿童的无知和认知世界的努力,尊重他们的失败和泪水,以及他们的财物和物质需求。孩子有权保持他原本的样子。雅努什·科扎克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引发我们对于科扎克三个理念的思索——儿童的尊严、权利以及其公民地位。“老医生”希望孩子能够被客观公正地对待。他认为,我们要和孩子沟通交流,聆听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时间。在雅努什·科扎克年里,让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成长为富有创造力、幸福的人。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热门推荐
  • 三生迷途醉归长安

    三生迷途醉归长安

    长安城繁华了几百年,这里有六界的生物,城主更是活了千年。可这么热闹的一座城,在城主死后不再热闹,城里的人都被蒙上一层不知名的东西。接着,熟悉的人开始离开,再长的生命也终有完结的一刻……留下的也不少,可等待的时光是难过的……他留在长安城,在城门等了一辈子,为的是要把以前的人都等回来,可是最后也死了。千年过后,城主终是回到长安城。而长安城早已是一座荒城,昔日的繁华不再见,昔日的人也看不见。城主走着走着,在熟悉的城门,看见了一具尸体……
  • 华宠令

    华宠令

    新书《七零律政俏佳人》已上传,欢迎大家移步! 重生的薛沐洵最大的苦恼不是如何为前世的父母和自己复仇,也不是嫁个好夫婿,而是她明明内心是个女汉子,父母兄姐和某人偏偏要把她宠成软妹子。父母兄姐:“动我家小六者,往死里揍!”某男:“小六是我的,不服来战!”外表软萌的薛小六一脸淡定,“姐自己搞得定!”
  • 无敌的舰娘系统

    无敌的舰娘系统

    咸鱼陆焉识,意外获得舰娘系统,并且来到了舰娘的世界。色气妩媚的密苏里,人妻属性点满的列克星敦,外表铁血内在软猫的俾斯麦,还有粉发坑姐宅北宅提尔比茨……在系统的帮助下,陆焉识恬不知耻的全部婚了。 (新书:重生东京变成猫)
  • 佛海中的摆渡

    佛海中的摆渡

    我们经常听到或读到,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从客观上来说,外在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因为心灵的修行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所以一旦心灵产生了变化,世界的一切也随之改变。可以那么说,世上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性,心灵的修为是至高无上的。佛陀教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切都在改变。
  • 丁甘仁医案

    丁甘仁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至

    星至

    一群美丽少女长伴身边,温柔善良情有独钟的女友,不屈的性格,诡异的对手,妖异的力量,演绎精彩的寻求之旅。
  • 寂寞太近,而你太远

    寂寞太近,而你太远

    本书是一本青春文学小说,主要讲的是都市男女之前的爱恨情仇。迷人的法式甜点出自他之手,如沐春风的安慰话语出自他之口。李乐逸是温润如玉的隐身总裁,开了一家名叫“多啦A梦的1001个愿望”的面包房,无聊时还帮人心理咨询,火爆的小女警区小洋闯入了他的心理诊所,又吃又拿,还爱上了他。这个刚毕业的女汉子姑娘不但身手不凡,还对他穷追猛打,让他苦恼不已。偏偏她的亲哥哥还是个无恶不作的霸道总裁,且专门和他作对!退隐商圈许久的李乐逸只好放出大招,将区小洋的亲哥哥的商业行动打压到底。这时候,李乐逸的病情加重,区小洋不顾一切赶去日本陪伴,她的身份也终于暴露,原来,她接近他的一部分目的,卧底……
  • 将军令:府中囚妻

    将军令:府中囚妻

    她是丑陋的女子但是她却拥有着最幸福的宠溺他就是钟无艳
  • 盛世权谋:红妆倾天下

    盛世权谋:红妆倾天下

    她是大邺的守护神,名震天下的临江王,为守盟约一朝功成身退却遭至爱阴谋背叛双腿被废,脸皮被剥,百官表奏,万民请愿,五代九族尽数被屠,破庙之中,罗汉佛前,她亲手剜胸碎心,死不瞑目。她是刁蛮恶毒,胸无点墨,臭名昭著的帝都第一花痴草包,为嫁心仪之人无所不用其极,寻死八次终香消玉陨。当神座王者化修罗,重生帝都花痴草包的身上会如何?从此卸战甲,收银枪,解下青丝簪珠佩,换回红妆独坐卷帘后,觅仇踪,乱朝堂,素手纤纤搅动天下风云变。杀伐一世,玉骨沁血。她说:天下人负我,我必要这天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酒馆

    酒馆

    先说酒馆,没店名没招牌也没有幌,只两间屋,在后面又接了半间偏厦子,生生地矗在北大岭的斜坡上。前面的两间屋待客人,后面接出的偏厦子住人。房前房后都有几棵树,或白杨或歪歪柳,有些年头了,长得倒茂盛。店面墙上挂了几串干辣椒,颜色呈暗红,有些许的老气,是正儿八经能经灰尘的东西呢,风风雨雨地做着日子的见证。挨着那些干辣椒还有两辫子土蒜,像老姑娘脖子后面的发辫般拧着劲,零星地被揪去了几头。小酒馆就坐落在通往北大岭煤矿的必经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