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5400000010

第10章 要明了世界,先明了自己(2)

很多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鼓励、别人的安慰,其实从外面得来的不是自己的,靠不住,而从自己的内心体会出来,勇猛精进奋发,大千世界不都是我们的吗?

有时候,面对一个问题或者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的就是换一个角度,不仅要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更要懂得换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学会了这角色的转换,懂得从内心看待问题,自然会让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天生暴躁

有些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发脾气,等到平静之后,才会后悔。不过,此时错事已经铸成,也对别人产生了实际的伤害。因此,虽然后悔了,知错了,依然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因为别人的伤口你还没有去抚慰。可是,到下次再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他们又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发脾气,再次伤害别人。接下来的就是又一轮的后悔和又一轮的发脾气。而这无休止的行为,会让周围的人不再喜欢他,从而让他陷入更深的孤独和烦躁当中。这是一个死循环,困扰着很多人。不过,想要改变也很简单,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就可以了。

盘珪禅师说法,事理圆融,深入浅出。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珪禅师说:“天生暴躁的性情不知要怎么改正?”

盘珪禅师听了以后,对信徒说:“你把这天生的暴躁性格拿出来,我帮你改掉。”

信徒回答道:“不行呀,现在没有。但是,碰到事情的时候,自己就控制不住要发脾气了。”

盘珪禅师于是说:“这个情形是很奇妙的,现在没有,在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心情暴躁,可见不是天生的。你把过错推给上天,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信徒会过意来,从此努力把暴躁的脾气改掉了。

信徒遇到禅师,并得到了禅师的指点,改正了错误。不过很多人没有这个机会,身边没有像盘珪禅师这样的高人指点,自然会陷入迷惑,不但改不了自己的坏脾气,更是会因此心神不宁,让自己陷入情绪更坏的旋涡当中。

其实,即使身边没有盘珪禅师这样的高人,一样是可以克服这个毛病的。因为盘珪禅师虽不在你身边,但他的话在、他讲的道理在,明白了这道理,自然就好像他在教导你一样了。

盘珪禅师说:“你把过错推给上天,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这就是事情的关键。无法改掉恶习,是因为决心不够,而决心不够则往往是因为在内心中给自己找了无数的借口,有这些借口在,心中就松懈了,因此才无法解决问题。

从内心中给自己一个压力,将所有的借口抛弃掉,自然就能够比之前做得更好。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很多时候,不给自己留后路不仅不会让你陷入绝望,往往还是新生的开始。

虚空可曾对你眨眼

唐朝的肃宗皇帝非常崇信佛法。有一次在宫中举行法会,邀请了很多长老大德到宫廷里诵经作法。在法会结束后,唐肃宗就向南阳慧忠国师请示佛法上的问题,但是南阳慧忠国师连看都不看他一眼。

肃宗皇帝觉得被南阳慧忠国师藐视了,非常生气地说:“我是大唐天子,现在在跟你说话,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南阳慧忠国师问唐肃宗道:“请问君王,可曾看到虚空?”

唐肃宗答道:“看到了。”

南阳慧忠国师进一步再问:“虚空可曾对你眨过眼?”肃宗无话可对。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以说人人关心的都是人情上的事情:例如谁对我好,谁对我坏,谁爱我,谁恨我,每日患得患失,不是计较金钱上的有无,就是计较感情上的好坏。所谓钱关情关之外还有礼关,很难过,我们每天要人赞美,要人行礼,要人看我一眼,比之虚空,虚空又何尝要吾人眨眼?法身真理,犹如虚空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两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像这许多的道理,唐肃宗一个在世间法里面周转的人,虽是天子,但不容易了解其深意,所以难怪南阳慧忠国师要问唐肃宗“虚空可曾对你眨眼”。

虚空是真理,虚空是无相,是无所不相。你如果懂得,虚空不但是跟你眨眼,虚空还是跟你说话,虚空还跟你天天紧紧地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虚空,我们身心在哪里安顿?虚空没有跟我们眨眼,其实虚空已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了。

把尘劳放下

仰山禅师有一天请示洪恩禅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洪恩禅师回答:“我与你说个譬喻!一幢房子有六个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从外面响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个猕猴,六个猩猩,自然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追逐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以鼓兴幡动,彼此纠缠不息,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

于是起身礼谢:“适蒙和尚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欲与他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地说道:“好比在田地里,为了防止鸟雀偷吃禾苗果实,特别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围绕’?”

仰山禅师终于言下契入。

人不能认识自己,主要是因为真心久被尘劳封锁。真心既被六尘盖覆,妄心就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时时刻刻攀缘外境,心猿意马,不肯休息,心神搅乱如此,自然无法完成自我认清。

人的身体犹如一座村庄,庄子的入口处有一道欲望之门。当主人被幽囚,村庄为另外六个强盗土匪(即六识)所占有时,就会迷失方向,从而找不到快乐的法门。

这时就需要主人走出囚笼,将强盗赶走了。而走出囚笼的最好办法,自然是沉淀自我,放下尘劳。因为这主人并不是被强盗所囚,而是被自我所囚,那道欲望之门,不是强盗树立在那里的,而是主人自己树立的。他用欲望将他本人包裹起来了,所以才走不出庄子去。如果放下欲望,自然能放出自己,强盗自然就跑开了。

困扰人的欲望,是不能靠言说而摆脱的,必须要心中有自在法门方可。而这法门,不在别人手里,只在你自己手里。所以,认识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去体悟,别人或许能够相帮,但往往效果不显,因他人无法了解你之欲求也。

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做,而不要假手他人。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心中搞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认清了这点,才能够让自己的心彻底安放下来。当心烦的时候,放下手中所做,静坐归心,自然就能够让心静下来了。

灯要点在心中

德山禅师在北方讲经说法,是一位很有名的大师。

有一次,他携带了自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到南方去,想找些禅门学者辩论。才到南方,就被一位老婆婆奚落,自此就收敛起狂傲的心。

这位老婆婆是卖烧饼的,因为德山禅师说要吃点心,老婆婆便以《金刚经》的经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问他要点哪个心,德山深为折服。

德山禅师去参访龙潭禅师,见面就问:“这是什么地方?”

龙潭禅师回答:“龙潭。”

德山禅师逼问:“既名龙潭,为何既不见龙,又不见潭?”

龙潭禅师直截了当地说:“你非常辛苦,你已经到了龙潭。”

这天夜里,德山禅师向龙潭禅师请教禅道,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没有一言,也不肯离去。

“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龙潭禅师问。

德山禅师走到门口又折回来说道:“老师,外面实在太黑暗了,学生初到,不知方向。”龙潭禅师点了一支蜡烛。

正当德山禅师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又把蜡烛吹熄,德山禅师此刻豁然大悟,立刻跪下向龙潭禅师顶礼。

龙潭禅师问:“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回答:“从今以后,对天下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怀疑了。”

第二天,德山禅师遂将手著《金刚经青龙疏钞》焚毁,说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佛法就类似于那无边的黑夜,是没有尽头的,参禅的人,要做的就是从这黑夜中找出一条路来。德山禅师通过了多年的努力,写出了自己的体悟,就是他的那本书,也是他的路。

德山禅师的那本书,就相当于那支蜡烛,光焰虽小,也是可以照路的,因此,德山禅师虽然没有悟道,但也算是高僧。不过蜡烛有一个缺点,很容易被吹灭,事实上,龙潭禅师确实将之吹灭了。这一举动,让德山禅师明白了,想真正走出黑夜,靠外在的蜡烛是不够的,必须要靠发自内心的佛光。

想要成功,就要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外在的辅助手段,虽然抵得了一时,但抵不了一世,就像蜡烛的光,虽可给人引路,但光芒小,且用不了多久就会熄灭了。更重要的是,这种力量受外界的干扰太大,轻轻一吹,就被灭了。

一个人想要让自我得以实现,就要点燃心中的不灭之灯,不仅光耀万古,且永不会熄灭。

嘴上有不如心中有

说到佛法,时而说有,时而说空;时而论相,时而论性;横述竖述,东说西说,不管怎么说法,总会把您带入一个超越的意境里。最能表达佛法微妙的,就是禅。

有一位管刑法的陈先生,年老辞职还乡。因为信仰佛教的缘故,途经法演禅师的道场,就去参访。

见到法演禅师时,陈先生问道:“如何才能认识到本来面目?”

法演禅师是一位有道高僧,解释这个问题时,用了一首艳诗来回答:“‘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此中事,不知长官会得也吗?”

陈先生应道:“会得。”

法演禅师再问:“你会得声音,还是会得意义呢?”

陈先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有一天,圆悟禅师从外面回来,听说这一件事,就问老师法演禅师:“听说您用艳诗和陈先生讨论禅法,不知他会也不会?”

法演禅师说道:“他只认得声,不能会得意!”

圆悟禅师道:“诗中的意思,也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什么又要说他不能会意?”

法演禅师答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你道会也不会?”

圆悟禅师心有所悟,作礼退出。正在退出时,忽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鼓翅鸣叫。圆悟禅师自语道:“此亦不是声。”

遂再回法演禅师丈室,以诗偈呈明他的心得:“金鸡香锁锦绣帏,竺歌丛里辞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听后大喜道:“此佛祖大事,非小根器所能造诣。”

法演禅师虽然说了艳诗,但依然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很多普通人一直克制自己不去念艳诗,依然是俗世男女。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是刻意的,一个是随意的。只有没有真正放下,才会去刻意控制,这正是道行不够的表现。

一件事可不可做,做过之后是对还是错,往往并不在于这件事本身。而在于做事人的内心。如果你能够真正放下,体验到事物的本真,那么,即使做了,也是无碍的。如果刻意去控制自己,那么即使不做,依然不值得骄傲。

勿让外心掩盖内心

有一位名叫文道的求道者,是一个云水僧,因久仰慧熏禅师的道风,便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地来到慧熏禅师的道场,在慧熏禅师所居的窟前,跪着说道:“末学文道素仰禅师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慧熏禅师说:“我居住在洞窟里,一事无求,不过大地的一切都在我的心中,你跟随我恐怕不能跟我相应。”

文道再三地恳求说:“不管禅师怎么待我,我都依教奉行。”

慧熏禅师就说:“天色已经晚了,好吧,你就先在我这个洞窟里住一宿吧。”

第二天早晨,文道醒来时,慧熏禅师早已做完早课,并且将早上的粥也煮好了。快要用餐的时候,因为慧熏禅师一向在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给别人吃,也没有人来找过他,所以一时找不到第二个碗来给文道用餐,慧熏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死人的头盖骨当作碗,盛粥给文道用。

文道一看踌躇得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把这个骷髅头接过来,用它盛粥吃,实在恶心,不接过来,又恐怕得罪慧熏禅师。

正当这样犹豫的时候,慧熏禅师就说了:“你没有道心,不是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憎爱的妄情来处世接物,你跟我又如何能得道呢?”

这文道是一个道人,自然是明白道人必定要洞参一切,勘破秽净的,而他的内心也是以为自己已经勘破了这些的。所以,他才有信心来到慧熏禅师这里,并信誓旦旦地说“不管禅师怎么待我,我都依教奉行”。因为他觉得,自己经过多年的修行,已经勘破了自我,可以坦然面对一切了。

文道之所以如此自信,就是因为他在来慧熏禅师这里之前,曾与多位高僧接触,并经受住了考验,因此产生了错觉,觉得自己已经大彻大悟了。这就是外心掩盖了内心的典型。

慧熏禅师则给文道出了一道难题,让他彻底看清了自己,发现了那个内在的我并没有勘破世俗,至少在灭除秽净方面,自己还差得远。

人都有文道这种情节的,总会因为过分信赖外在的心而误判形势,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了,其实不然,在我们的内心中,还差得远。

要想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智慧,有更大的担当和成就,就要努力发现自己内在的心,搞清它要的是什么,能做到哪些。明白了这些之后,才是大智慧者。

契理容易契机难

慧忠禅师问紫璘供奉:“学佛多少年了?佛是什么意思?”

紫璘供奉不假思索,随口回答:“佛,就是觉悟。”

慧忠禅师进一步问道:“佛会迷吗?”

“已经成佛,怎么会迷呢?”

“佛既然觉悟不迷,又有什么用?”

紫璘供奉无话可以回对了。

同类推荐
  •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先生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一直对人文精神的高度关切,并且由此总结出了许多动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他的“半半哲学”秉承的是这样的信仰:工作,并且快乐;劳动,并且幸福着。人生也有缺憾,如果能从中超脱,做个平常而又受人欢迎和尊重的人,也是人的一大成就。倡导中庸的生存,肯定刚柔并济的处世,奉行豁达随性的生活,活得天真、简朴、自然、中道、幽默,这在纷乱繁杂、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无疑是往寂寂的水潭中投进了一粒粒圆润美丽的鹅卵石,激荡起迷人的涟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当下的觉醒

    当下的觉醒

    生活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痛苦也是免不了的。用佛教智慧启迪人生,以佛的智慧看待人生。明了如何面对人生之顺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修行。以淡泊之心,看待生活,乐于活在寂寞之中。面对金钱等的种种诱惑,以佛教智慧去面对,超然于物外,终不为富贵所累。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热门推荐
  • 世迷界沌

    世迷界沌

    这是一部探索宇宙衍生的科幻作品,驻足现实世界破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尝试推导人类的未来,破解地球文明被毁灭的终局。虽然定位是科幻作品,但小说是建立在很多科学理论和假说上的。有理论基础的读者可以尝试推导其中的构想,嫌弃烧脑的也可以赏析情节。
  • 食界传说

    食界传说

    有一个少年名叫锅净,他每顿饭都要吃一大锅,吃完后还把锅洗得干干净净。有一个帅锅叫拎壶冲,他爱喝酒,一天到晚拎着个酒葫芦摇摇晃晃往前冲。有一个姑娘穿红衣,经常拿着平底锅追打拎壶冲,她不是红太狼,她叫椒香……
  • 那年的青春岁月

    那年的青春岁月

    他们相识在最美的年纪,在家人的重重阻拦之下,依旧不放弃,最终得到家人的妥协,他们如愿在一起了。可是一切的一切谁能猜到呢?
  • 我穿成了黑化宿主的系统

    我穿成了黑化宿主的系统

    柠萌死后,不仅变成了系统,而且还契约了一个控制欲十分强,时不时就会黑化的蛇精病宿主!人家主角穿越都是附赠金手指,结果没有想到她自己居然穿成了金手指!柠萌怒:“凭什么其他系统的宿主,都是性格好脾气温柔的国民男神,她家宿主却是个一言不合,就对着自家系统各种花样玩不停的高冷大流氓!?举手抗议,我要换宿主!”某位姗姗来迟的宿主大人勾唇邪魅一笑:“小柠萌,你刚刚在说什么?过来,当着我的面儿再说一次。”【本书位面世界已经完结,本书Q群663872102】
  • 风中的铃声

    风中的铃声

    仰望星空,韦烨期盼着绚丽多彩的高中生涯即将展开……生活平淡而无聊,机械而乏味,只不过还是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在等待他,就如同那个会发光的人的出现,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命中注定呢?会有人相信一见钟情吗?假如它真的出现,就在身边……他默默地注视着她的背影,在好友的怂恿下,他也想把那情感的种子培养出一朵花来,只不过每天都会有新的事发生,转变来得太突然,他还来不及反应,美好的回忆留在了记忆之中,那个人还是藏在了心底,暗中的欣赏与爱慕,将又会如何。只是短短的一段日子,给他的生活中带来了另一个人们眼中高傲而美丽的富家小姐——苏若茹,她傲气凌人,也刁蛮任性,古怪而多变,如同一个百变的精灵。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情感火花?当他遇到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又将会发生什么呢?假如能和喜欢的人静静地呆在一起,那是不是很美好?生活又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惊喜……假如平凡是为了衬托非凡,那么看了前面无聊乏味的篇幅就不再看下去,那么将会错过很多的精彩时刻,和很多的由激情走向平淡的文字不一样,在这里,你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不完的故事,也许会在轻松搞笑的氛围下乐在其中也许会在品味文字的时候有淡淡的忧伤也许,可能会有更多的也许……
  • 今明延年复清雅

    今明延年复清雅

    最初不过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不过愿执尔余生愿卿皆好;可!叹惜!与卿一生不过大梦一场;愿下世与卿再遇不在错过携手共渡白头同棺椁我这一生究竟爱哪一个,与他是三年恋情,与他是三年婚姻,纠缠于他们之间犹豫不决,力求谁也不伤害,可到头来却伤害了所以人
  • 管理者每天读点《道德经》(道德经管理日志)

    管理者每天读点《道德经》(道德经管理日志)

    《道德经》是智者的书,更是一本管理的智慧书,它向人们诉说 “道”,论辩“道”,授人以“道”。《管理者每天读点》全新解密了《道德经》中所蕴含的管理方法论,从《道德经》中挑选出200多个影响深远、富的哲理的短句,分为管理者的战术之道、管理者的合作之道、管理者的智慧之道、管理者的修身之道等内容,每小节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案例分析,能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将老子的《道德经》应用在现代管理之中。通过体悟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继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至高管理境界。《管理者每天读点》由杨云鹏、杨乔编写。
  • 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王密爱:第一傻妃

    帝王密爱:第一傻妃

    如烟殿。透过翻卷如云的宫墙,恢弘大气的宫殿若隐若现。其中精致的阁台轩榭;错落的假山奇石;唯美的奇花异草,各种绮丽交相辉映,愈发衬出这宫殿华丽不凡。然而,天上漆黑黑的乌云压顶,沉闷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一阵寒风徐徐吹来,带着刺骨的冷意。在这冷清天气的映衬下,原本绝丽的如烟殿此刻却染上了一股凄凉诡异。透过雕梁画栋的阁楼中,几户敞开的窗户,隐隐的听到了几声痛苦……
  • 帝都殇

    帝都殇

    中土洛朝,天启三年。初春时节。南方地暖之处梅香已化,正是桃梨争春之机。只是幽灵山上气候偏冷,暖润之气向来晚至,孤峰绝顶之上尤见残雪伶仃,遥洁如穿庭树花;清辉寒水掩映下仍有雅梅舒萼吐蕊,娇灿冷颜之外,亦近亦远处,淡香袅袅,萦绕不绝。白云下,寂寂万仞水崖,众鸟飞尽,不若山下碧潭幽谷,凌波耀彩,修竹影妖,飞禽走兽于绿竹清水间穿织,自春晖和谐中渐融离尘别世的宁戚。天医宫,便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