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5400000009

第9章 要明了世界,先明了自己(1)

世上最难弄懂的不是深奥枯涩的道理,也不是形形色色的人,而是我们自己。只有弄懂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搞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搞清什么是自己擅长的,搞清什么是自己能做的,搞清什么是自己想做的。弄清了这些,自然也就找准了人生的方向。

直下承担

有些人很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困扰,从而导致内心烦躁,无法静下来。而这份烦躁,会给他带来更大的烦恼,让他离心静越来越远。这时候,人们往往会从外界环境中寻找原因,其实,这是本末倒置了。一个人之所以会烦躁,不是环境造成的,而是其自身的修养不够。如果心灵的修养到了,那么,即使是在闹市也一样能够保持宁静。

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的座下参学,虽然精进用功,但始终无法对禅法有所体悟。

有一天在晚参时,元持特别请示无德禅师:“弟子进入丛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无知,空受信徒的供养,一无所悟,请老师慈悲指示。”

无德禅师答:“你最好看管好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约束住口中的一条虫,同时不断地与一只大熊奋斗,看护好一个病人。如果能做到并善尽职责,相信对你参禅悟道会有所帮助。”

元持不解地问:“弟子孑然一身来此参学,身边并不曾带有什么鹫鹿鹰之类的动物,如何看管?更何况,我想知道的,是与参禅有关的必修课程!”

无德禅师含笑说道:“我说的两只鹫,就是你的两只眼睛:非礼勿视。”

“两只鹿,是要你把持双脚,不走罪恶的道路:非礼勿行。”

“两只鹰,是指你的双手,要让它经常工作,善尽自己的责任:非礼勿动。”

“我所说的一条虫,就是你的舌头,你要紧紧约束:非礼勿言。”

“大熊就是你的心,克制它,不要让它自私、固执,不要有个人主义:非礼勿想。”

“我所说的病人,是指你的身体,不要让你的身体陷于罪恶之中。”

“这些是在修道上的必修课程。”

佛经里说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好像是六个强盗土匪,占领了我们的身体。它们每天攀缘六尘,作恶造业,影响着人的心情,让人无法体悟禅的真谛。

一个修炼不够的人,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当身边有一点响动的时候,他就想去观看;当别人有一点秘密被其得知以后,他就会马上四处言说。这样的人,是不会体悟到禅的高妙的,甚至在人群中都很难得到朋友。因为他的心不安静,他没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一个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无法遏制自己的欲望,就会经常犯错。这些错误,不仅会让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受挫,更容易影响到别人,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带来烦恼。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避免的。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快乐的心境,想要让身边的亲人朋友喜欢你,那么,你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体验自己比众人的弱

很多人想做成事,但却找不到方法,他们一心做着人上人的梦,有的甚至还处在底层的时候,就已经对人颐指气使,一副大人物的样貌了。在他们的心中,这是一个人的气派,殊不知,这不叫作气派,不过是身上的坏毛病罢了。一个真正懂得成功内在意义的人,他肯定明白,要做到比众人强,首先要做的是,体验自己比众人的弱。想要成为人上人,先学会的应该是服务他人,而不是指使他人。

一位学佛不久的居士在阅读“劝发菩提心文”时,读到一句“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居士不懂这个意义,便去请教无相禅师。

无相禅师告诉他道:“在学佛的菩提道上,每个人难免由于自己的惰性、业障或机缘不巧,有各种障道,因而退失菩提心。所以,必须靠愿力来支撑,来鞭策。历代高僧大德的道业成就,无一不是靠着誓不退转的愿力来完成。”

“例如,普贤菩萨有十大愿,观世音菩萨有十二大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悲愿。这许多佛菩萨的大愿,无一不是学佛者的榜样。”

居士仍然不懂:“为什么想成佛,一定要立下志愿普度众生呢?”

无相禅师答:“如一棵树,众生好比是树的根,菩萨就像树的花,佛便是树的果。要想一棵树能开花结果,就必须灌溉树根,要爱护它。否则根受到损害,树就要枯萎了,又怎能开花结果呢?”

《华严经》上说:“欲作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信徒因此也深觉愿力重要,便问无相禅师的愿力是什么?

无相禅师答道:“我的愿力是我的,不是你的。你为什么不问你的愿力呢?”

信徒到这时终于心开意解,礼谢而去。

佛之所以受人尊重,所有人都愿意参拜他,不是因为他有大法力,而是他爱众生,愿为众生受苦。人也一样,想要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并不是看你有多么强势、多么有钱,而是看你为别人做过什么,愿意为别人做什么。

因为你有势,因此有人愿意尊重、恭维你,那不是你的魅力,而是权势在作怪。他们对你的尊重不是出于真心,而只是害怕权势而已。这样的尊重不是牢靠的,一旦权势消失,你也变成了普通众人了,甚至先前受过你欺负的人,还会反过来欺负你。

因为钱而受人尊重也一样,人们羡慕富户,并不是羡慕他的人,而是羡慕他的钱。这样的尊重也是不牢靠的,会随着钱的流失而消失。

真正牢靠的尊重,一定是因为你个人的人格,因为你的善良。就像佛一样,愿意为众人去做事,所以人们才会礼拜你,才会尊重你。明白了这点,就会明白如何才算真的成功,如何才能够获得真实的、恒久的尊重了。

跳出自己看自己

洞山禅师去访问龙山禅师。龙山禅师见了面就问:“你不知道进入这座山的路,你是从哪里来的呢?”洞山禅师说:“且先不谈我是怎么进来的。请问老师,您是从哪里进入这座山的呢?”

龙山禅师道:“反正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钻出来的。”

洞山禅师再问:“请问老师,自从您住进这座山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龙山禅师答:“山中无甲子,世上的岁月跟我没有关系。”

洞山禅师又问:“是您先住在这里,还是这座山先住在这里呢?”

龙山禅师道:“我不知道。”

洞山禅师不解,问道:“为什么不知道?”

龙山禅师回答:“我既不是凡尘的人,也不是天上的仙,我怎么会知道呢?”

“既不是人,又不是仙,难道您已经成佛了?”洞山禅师追问。

“不是佛。”

“那是什么呢?”

龙山禅师答:“说是一物即不是。”

洞山禅师到这时终于提出他的主题,就问:“是什么缘故您才住进这一座山中的呢?”

龙山禅师答说:“因为我以前看见有两头泥牛在打斗,一边斗,一边退,竟坠入大海中,一直到今天也没有看见牛的踪影。”

洞山禅师不由得肃然起敬,恭敬地对龙山禅师礼拜。

两位禅师口中的山,并不是哪个具体的山,而是指“五蕴山”。佛家认为,我们的身体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故称“五蕴山”。一个人进入“五蕴山”也就是进入了自身,意即了解了自己。

龙山禅师见两牛相斗,最终双双坠入大海,从此泯灭,因而悟到如果在意身外之物,总是负气跟人争斗,那么其下场往往不仅是无法获得胜利,反而会因此丢了性命。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自然也就去了争斗的心,了了胜负的念。这就是龙山禅师给出的,认识自己的方法,要跳出自己看自己。

人们要做的,就是放弃欲念,全心投入去做事。如果你真的做到了,那么你必将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像你不是本着升职的目的而去工作,只是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你必将会得到提升。因为你的认真决定了你要比只盯着职位的那些人做事更加仔细,也更加完美。

提起放下

鼎州禅师与一个徒弟沙弥在庭院里散步,突然刮起了一阵风,落下好多树叶。禅师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捡起来,放在口袋里。

一旁的沙弥说:“老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话不能这么说。打扫难道就一定扫得干净吗?我现在捡一片树叶,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不理解鼎州禅师的意思,又说:“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后面又再落下,怎么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边捡边说:“叶子不光落在地面,我们心上也有落叶。我现在也不光是捡地上的落叶,同时,也是捡心上的落叶。心地上的落叶,我终有捡完的时候。”

沙弥终于懂得了禅师的禅者生活。

当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非常愚笨的弟子叫周利盘陀伽,教他一首偈颂,念后一句忘了前一句,念一句忘一句。佛陀不得已,就问他平常做什么事,他回答说扫地。佛陀就叫他在扫地时念“拂尘扫垢”,因为很简单,他便依言照做。

时间既久,他心想:外面的尘垢要用扫把去扫,心内的污秽,要用什么东西清扫呢?周利盘陀伽这样一想,聪明智能豁然开朗。

鼎州禅师的捡落叶,实际是清除心里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不要去管它,心里的落叶却是捡一片少一片。等到彻底将心内的落叶捡干净了,也就悟禅了。

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即刻就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

不仅是禅,儒家也主张凡事求诸己,禅者要求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儒家讲究个人清而世界清。虽然说法不同,但其道理是一样的,不过是换了一种表述方式罢了。

而且,类似禅者捡拾内心“树叶”的故事,在儒家也有。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就曾提出过“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跟前面两个禅者的故事是同样道理的。

不管是禅者、儒者,还是一个普通的民众,想要获得内心的宁静,都需要自省,需要从自身找问题,懂得清扫心里面的“树叶”。只有这样,禅者才能悟道,儒者才能明世,普通人才能知礼。

禅者悟道后即可成佛,儒者明世后即可成圣,而普通人,知礼以后,就可以无畏地立于天地之间了。

虚空是无相无所不相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禅师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禅师回答:“来拜见禅师。”

“你见到禅师了吗?”

“见到了。”

“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禅师说:“我看到的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禅师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禅师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禅师听罢大为惊叹:“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

事后,仰山禅师逢人就赞叹:光涌禅师是肉身的佛。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光涌禅师的“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正合了经书中的“若见诸相非相”,所以仰山禅师才说他是肉身的佛。因为所见一切都没有所像的东西,那就只能是像自己了。能体悟到一切皆像其自己,也就到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界了,自然就可以去见佛祖了。

如果有人问虚空像什么,这问题没有办法回答,因为虚空是无相无所不相。

真正能得自己所求者,一定是求诸己,是向内心寻找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是自己,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从而可以轻松获得。求诸于外者,表面上也得到了,但往往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所要的。因此虽然得了,却也似没得。

想要获得真正的快乐,首先就是认清自己,只有认清自己了,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否则,结果只能是苦心追求,追求到手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所要的一直不是所得的。就像很多人追求钱财,觉得有钱之后,自己就会快乐,但钱财真正到手时才发现,其带来的只是烦恼。而自己曾错过的真情,才是内心最渴望的。

谁在井中

人一生中,最难了解的不是世间事,而是世间的人,在各色的人中,自己又是最难了解的。一不留神,就会自我束缚,陷入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牢笼之中,这时候,就要学会自救了。而想要自救,要先从认识自己入手,深夜静坐的时候,反观内心,在心中梳理一下自我,是认识自己的好办法。如果自己无法梳理,也可以借助他人,从别处获得指引。总之一句话,要有认识自己的意识,有了这意识,总会想到办法;如果没有这意识,那么想要认识自我就难了。

有一年轻的学僧问性空禅师道:“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性空禅师回答道:“假如有人落在千尺之深的井中,你能不用绳索把他救出来,那个时候我就告诉你。”

学僧听了以后就说:“刚去世的湖南畅禅师也曾讲过同样的话,不合乎常识。”

性空禅师喊仰山禅师说:“快一点来,把这个年轻的学僧赶出去。”

后来,仰山禅师就问耽源禅师说:“依你看,怎样才能救出井中之人?”

耽源禅师反问道:“痴汉,谁在井中?”

仰山禅师无法回答。后来又问沩山禅师道:“老师,依你看怎样才能救出井中之人?”

沩山禅师出其不意地大声叫道:“仰山。”仰山禅师就应诺。沩山禅师终于哈哈大笑说道:“从井里出来了。”

后来,仰山禅师告诉大众说:“我在耽源禅师处得到命,在沩山禅师处得到地。”

于千尺之深的井中救人,可谓是不合常理之极。不仅世上没有那么深的井,即使有那么深的井,不用绳子救人怕也难有人能做到。但却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且要人作答,那么答案只能有一个了,即表面上说的是井,但其实指的是人心。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不明白这点的人,就是被内心所困的了,是没能找到正确的角度。仰山禅师就是这般,因此才没能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能直下承担从理上去看,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那就明了了。

同类推荐
  •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格哈德·恩斯特教授的经典哲学入门书籍。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向读者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问题、经典作品、重要人物。书中保留了古典哲学的传统,涵盖西方哲学多个流派。书中内容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七个重要哲学论题——用一周的时间,一天一个论题。无论是哲学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本书都是系统了解哲学的适合选择。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性与性格

    性与性格

    本书是一部涉及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的西方学术名著。作者对男女不同性别在精神上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论述,对妇女解放问题有深刻的见解。
热门推荐
  • 双骄

    双骄

    穷小子张嘉田,真喜欢叶家的大小姐叶春好啊!叶家一朝破产,叶春好也从大小姐落魄为一无所有的孤女。张嘉田总算得了英雄救美的机会,叶春好是个讲理的大姑娘,很领他的情,承认他是本胡同最为英俊善良的小流氓。眼看小流氓得寸进尺惦记上自己了,叶春好没好意思直接说自己看不上他,直接一扭头一跺脚,投奔社会自谋生路去了。叶春好进了督理府,本想做个家庭教师混碗饭吃,没想到,遇见了雷督理。张嘉田尾随着也进了督理府,本想把叶春好的差事搅黄,娶她回家做老婆,没想到,也遇见了雷督理。雷督理,掌管一省军政大权,年轻有为,病美男,真和蔼,真可爱,待她与他都真好,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她和他如何报恩,才能如他的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灰塔的黎明

    灰塔的黎明

    嘿!对,就是你!你这么行色匆匆的要去哪里啊?哦,我知道,我知道生活不易,不过也别太拼命了。你问我在这里干什么?哈哈,我只是坐在这里,讲一些老掉牙的故事,关于巫师,巨龙……你知道的,那些曾经在我们梦里出现过的东西。嘿,你猜怎么着,如果你不那么着急的话,为什么不坐下来听听它们呢?我虽然自认不是个好的说书人,可我敢保证这故事我绝对用了心!来听听吧,也许,它能让你重新梦到,那些早就被我们忘了的……传奇。书友群:193123031欢迎前来催稿
  • 孔夫子入党

    孔夫子入党

    谭运长:比较长时间以来,大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反思五四开始,到现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再认识,已成为学术界、思想界的一大潮流。最明显的就是王元化,从新启蒙向新国学的转变。很早的时候,大概就是1989年,我看到他在我老师(徐中玉先生)主编的那个杂志《文艺理论研究》上面,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叫《五四断想》,就是纪念五四70周年引起的各种思考,里面就有很多反思。 一方面他讲到五四是个新传统,五四反传统,也是我们传统文化自身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他认为五四当时的一些具体做法,特别是那种激进主义的态度,值得反思。
  • 星空魔仙

    星空魔仙

    (已弃) 时光荏苒,大道归宗,千年后,修真文明和科技文明找到了交点。人类的旅程,终于踏入到星空领域。PS:《星空魔仙》读者群277341300,欢迎您的加入。
  • 仙道狂龙

    仙道狂龙

    他是一个凡人出生,他没有天才该拥有的资质,然就这样的一个凡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修道,创世,空间,宇宙,道本是悟,凡人修仙,一切尽在仙道狂龙。灵根:苦灵根、准灵根、人灵根(灵根)、地灵根、天灵根主角:曾浩(准风灵根)道号:混沌天尊用名:鸿钧道人又名:鸿蒙老祖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军临天下

    军临天下

    杀伐果断,冷血中带点柔性,一个充满矛盾的男人。南宋,当大散关之战中陈天放意外救出岳飞之子岳云之后,属于他的命运就已经悄然改变,和他一起改变的还有岳飞的命运,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箭?陈天放说:“飞爷,不用去理会,跟着我,保你一命。”面对自己所爱的人,陈天放柔到极致;面对自己的朋友,陈天放刚到极致;面对自己的敌人,陈天放狠到极致。柔、刚、狠,不一样的南宋,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剧情,究竟谁才是胜者,谁又是败者?《军临天下》期待你的加入!另外,欢迎关注千军的新浪微博,门里千军。
  • 元之武

    元之武

    杜斐所在的这片大陆名叫——元素大陆。是一片广阔无边的超级陆地,陆地上物质及其丰富,从整个元素大陆的发展史来看,大陆上的人们都离不开一种东西——元素,而元素又分为基本元素和特异元素,基本元素分别是:金木水火土风雷,而能够操纵这些元素的人便称之为——控元师……
  • 故事会(2017年10月上)

    故事会(2017年10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高岩、陆明、李松石、闫冰编著的《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是按照文学史的时间顺序架构的,体系比较严谨,选篇的版本也比较规范。在选篇上照顾到所选文章的思想性、经典性以及丰富性,考虑到教师在讲课时的拓展空间,备选课文也比较充分。赏析文章侧重编者原创,注意融入时代精神。在现当代文学的篇章里,所选篇章与赏析都比较独到。《中国文学名著导读》除做教材外,也适合一般文学爱好者自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