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1800000003

第3章 我与曲会

1956年4月,周有光调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我随他又一次来到北京。从此落地生根,生命中的另一半留在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一点一滴变化,每一次的动荡和变革,都在我的生活中留有印记。

【我要回上海】

事情又巧又不巧,我的脑子又好又不好,安顿好行李,我到沙滩的浴池洗了个痛快澡,一身清爽地回到住处。猛抬头,看到了两块并排的大牌子:“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心中一阵慌乱,忙四下张望。“张先生,您怎么在这儿?”正是几年前历史编辑室的工友老韩奇怪地看着我。我顾不上回答,跑回房间,早就忘掉的委屈涌上心头,大哭着对周有光说:“我要走,我要回上海!”周有光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是慢性子,遇到什么事都能沉住气,慢慢地劝我,让我的情绪稳定下来,接受了这种现实。我又在沙滩住了下来,抬头低头都是熟人,认识我的人比认识周有光的人多。日子不好过,但照样过去了,这一住,整整二十五年。

【恩师俞平伯】

北京有朋友知道我喜欢昆曲,介绍我认识了俞平伯,他是我一生中最后一位老师,是我最尊重的恩师。1956年,在俞平伯的倡导下,成立了昆曲研习社,俞平伯任社长,大家看我是从上海来的,认为上海人一般都很会交际,就推举我为联络组组长。当年的《北京晚报》上曾有这样一则消息:

北京昆曲研习社,自七月间由俞平伯等人发起组织成立。举俞平伯、项远村、袁敏宣等十一人为社务委员,并成立传习、公演、研究等七组。俟后又经文化部与北京市政府大力扶助,社员由最初二十五人发展至七十人。现已由文化部领导进行研习工作。

曲会的大文章都是俞平伯先生亲自写,小文章,如说明书、通知、请柬、电报、回信等,俞先生总是说:“张二姐,你来。”我每次写好都请俞先生过目、修改才发出去。平日里我写的诗和散文也都请先生指教。俞先生说我的散文写得比诗好,他尤其喜欢我的散文《入场》,他说:“张允和的文章结尾悠悠不断的,很有味道。”

我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昆曲中,笔底自然流露出对生命、自然的热爱。1965年10月30日的《人民日报》又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昆曲——江南的枫叶》,开头的一段是:

北京是“天淡云闲”的秋天,到处开遍了菊花。典型的江南城市——苏州也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了。从南方寄来的信里,附了一份昆曲观摩的节目单,使我不只是怀念我的第二故乡,更怀念着昆剧的群英会。昆剧,这个承继着优良传统的剧种,它像是严霜后的枫叶一样灿烂夺目。

晓平看了我的文章说:“你的文章很有天才,可以写下去!”这好像是父亲对儿子说的话,谁知道是儿子对母亲的夸奖,好笑!

在曲会里,大家都叫我“张二姐”,俞先生也随大家这样叫。20世纪50年代末,上面号召我们写现代戏、唱现代戏。我们就响应号召,挖空心思写,我写了一出《人民公社好》,还记得里面有一段是写公社的供销社的,有一句台词是“楼上有绸缎,楼下有葱蒜”。这出戏还演过一次。还有一出是由话剧《岗旗》改编的,俞先生和俞太太做了前半段曲,后半段要我做,我从没做过曲,就大翻曲谱,最后还是由名曲家吴梅的儿子吴南春完成的。

我一生有几次败笔,写样板戏可以算其一,现在想想也很有味道。

我和俞平伯、许宝驯夫妇的友情持续终生。我这里还有一首1974年写给莹环大姐的诗:

【黄山归来寿莹环大姐】[1]

黄山青翠不老松,不畏顽云和疾风,千年挺秀奇石中。

天女花开依莲峰,婀娜清丽傲天工,一香不与凡花同。

流水高山知音有。琴和瑟调两心融。

绝世风姿神秀骨,恬淡心闲气度洪。

耐圃[2]地窄可耐耕,姹紫嫣红碧翠笼。

无圃[3]心田田地阔,胸怀若谷意气雄。

赤脚[4]乡居融融乐,辛劳处处自从容。

白首商量丝与竹,清商一曲曲味浓。

老君堂[5],君不老,十八年前犹忆阻归雷雨隆。

永安里[6],里永安,八十年华酒晕荷花[7]交映红。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愿年年岁岁此日,人双健,曲音宏,杯不空。

寿比黄山不老松。

【牡丹亭梦影双描画】

我从小和大姐、四妹逢“场”必唱《游园惊梦》,到了曲会后,我教十一二岁的小孩子还是演这一出。把大姐(柳梦梅)、四妹(杜丽娘)的戏教完了,小丫头没有人演,我来!十一二岁的公子、小姐,却配上我这样一个快五十岁的“小丫头”,不丑吗?不丑,我挺开心的。

排《西厢记》的“寄柬”一折,又因为丑角要讲苏州话,北京票友不会讲苏州话,没有人能演,我说我来。就这样索性改行专门演了“丑”。1957年在北京南池子的政协俱乐部,我们第一次演了这出戏。(我演的琴童这时正藏在桌子下面。)

张生:红娘姐,请你帮我带封信。

红娘:你要把“红娘姐”三个字头尾去掉,只叫当中这个字。

张生:难道要叫你“娘”不成?

红娘:不是这么个叫法,要叫“我那嫡嫡亲亲的娘”,我才给你带了信去。

张生:(对桌下琴童)不要出来,不许出来!

——我那嫡嫡亲亲的娘——

我从桌下钻出来,钻到红娘和张生的中间,用地地道道的苏白来一句:

——还有唔笃个爷(ya)勒里来!(还有你的爸爸在这儿呢!)

这张照片已被苏州昆曲博物馆放大收藏。

演出《牡丹亭》一直是俞平伯和曲会同志们的最大心愿,但由于清朝以来的文化专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留在舞台上的仅有《游园》《寻梦》等十几出了。我们选了华粹深整理编写的本子,由俞平伯亲自订正。从选剧本到演出整整经过了三年的时间,当时《牡丹亭》的改编剧本有三四个,我们选的是最完整的一个。

剧中小春香由十三岁的小孩子许宜春扮演,我演“石道姑”。石道姑的戏不多,可要打个“引子”,虽说是“一曲二白三引子”,但因为没有伴奏,引子很不好打,稍不留意就可能荒腔走板。“引子”要女低音,而我平时唱惯了女高音,只要有伴奏,笛子多高我多高。我天生有个不怕难的脾气,反反复复地练,总算成功了。曲会的《牡丹亭》常在王府井的文联大楼演出。1959年10月国庆十周年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两场。

我又要演戏又要当好联络组长,忙得很。周恩来总理很关心曲社,也很爱看昆曲。总理每次来,都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静悄悄地当一名普通的观众。但我只要知道总理要来,一定把前几排和总理的座位四周都安排好熟识、可靠的人。

康生有时也来看我们的演出。

这是我当年的一页日记:

1957年11月3日

昨晚我和耀平(有光)、晓平、诗秀(儿媳)一同步行回家,还是十二分的兴奋。大家谈得很迟才睡。坐在耀平身后的南斯拉夫领事馆的洋人,跟耀平说“守岁”的两个角色是好演员。又说我说的是南方话。

昨晚小宜春戏完,到好婆(周有光母亲)身边去,好婆坐在第三排看我们的戏,位子在周总理的前面,周总理跟小宜春握手,谈了很多。总理问她:“几岁了?”“十三岁。”又问:“小学几年级?”“中学。”周总理奇怪地问:“这样小就是中学了?”“不,刚进中学。”又问:“哪里人?”“无锡,你呢?”“我是淮安。”“那做爷爷的是你的爸爸?”“不是,是我真正的爷爷,七十多岁了!”“那你爸爸呢?”“是画家。”

1964年昆曲研习社宣布解散,十五年后恢复活动,我被选为社长。我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一点一滴地向老社长俞平伯先生学习,为自己毕生热爱的昆曲再尽一分力。

【曲终人不散】

1979年我七十岁生日的时候,周有光送了我一套《汤显祖全集》。他真是懂我的心思,这一年《牡丹亭》近三百八十岁了,我从不大识字时就“读”起,至今对《牡丹亭》百读不厌。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本来就家喻户晓的“莎士比亚”又从国外回来了。这当然是好事,可我的脑筋又开始乱转:我们的汤老(显祖)比莎翁还要大十四岁,长幼有序,不能忘了中国戏剧的老祖宗。我的脑筋乱转一番之后就一定会有行动,动手给我的朋友、大百科的姜椿芳写信,提议纪念汤显祖,演出他的名剧《牡丹亭》。姜椿芳把信转给了文化部,文化部很快有了批示,1985年,纪念汤显祖诞辰四百三十五周年的大型昆曲演出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和国外的许多曲友都赶来参加,最让我高兴的是远在美国的大姐和四妹都回来了。

大姐又演柳梦梅,四妹再演杜丽娘,我虽没有上场,可比粉墨登台心里还痛快,还过瘾。俞平伯说这张照片是“最蕴藉的一张”,除了大姐、四妹的表情身段外,可能还有更多的含义。这时的大姐快八十岁了。

我的昆曲生涯,准确地说,是昆曲舞台生涯,也有个悠悠不断的结尾——

我演最后一场戏时,我的第三代,晓平的独生女——小庆庆出生不到一个月,当她能够这样“手托香腮想未来”的时候,一定在想:

杜丽娘复活了,未来是美好的。

注释:

[1]莹环是俞平伯的夫人许宝驯的号。——著者注

[2]她旧家南窗下有小圃,狭不能转身,名“耐圃”,即以“耐圃”作自己的别号。——著者注

[3]无圃:“文革”浩劫,“耐圃”无存。——著者注

[4]俞平伯老终年赤脚,下放农村亦然,我们叫他赤脚大仙。——著者注

[5]“文革”前,俞平伯夫妇旧家住北京朝阳门内老君堂。——著者注

[6]“文革”后,旧家破毁,迁居永安里。——著者注

[7]莹环姐阴历六月二十七日生,正值荷花盛开时,每饮酒,红晕上腮,与白发相映。——著者注

同类推荐
  • 非默诗选

    非默诗选

    本书是忍冬花诗丛的一种。选取了作者从1984年至2010年写作的诗歌130余首。按时间顺序编排,分为“自己的落日”、“后楼梯”、“赞美诗”、“天命”、“雪的企图”、“空白”、“另一种逃亡”和“王事诗”八个部分。其中有三首长诗《挽布罗茨基》、《天命》和《空白》,还有一部长组诗《王事诗》,其他都为短诗。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交友、读书等各方面。非默的诗气象宏大,哲理意味饱满,切入生活深刻,充满了洞悉世事的睿智,从而使诗歌具有一种理性的征服人心的力量。
  •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食品真相大揭秘

    食品真相大揭秘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现实似乎越来越印证了这一点。民以食为天。俗有“耳枕妙音,舌食上味”之说。然而发展到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上味”还是古云中的“上味”吗?当一盆猪骨汤端到您面前,它没有猪骨,用的全是“白色粉末”,您相信吗?当您津津有味地品尝鲜美的速食肉丸时,您可曾想过这吞进胃脘里的全是黏糊糊的“废肉”,是厂家煞费苦心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堆积而成的。当化学添加剂摄入过量,身体不适,您是否想知道美食“黑幕”,您是否要求知情?……
  • 游酢新论

    游酢新论

    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道南”源头活水、“道南酋”、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穗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 故宫盗宝案

    故宫盗宝案

    故宫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历经五百八十多年的沧桑之后,依然以它无与伦比的高贵、富丽堂皇的风姿和绝无仅有的神秘精深端坐在北京城的中心。故宫又称紫禁城,这个名字是借喻紫微星垣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星垣在三垣中央,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是至高无上的,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宫,人间的皇帝也是至尊的,因此皇帝住的地方就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的皇宫,人们习惯称故宫。故宫确实让人着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说过:只要有条件,砸锅卖铁我也得买一张票进去看。
热门推荐
  • 女风水师

    女风水师

    “逼自己长出翅膀,是重生?还是死亡的变形?如果,有一天你也和我一样跳下悬崖,你就能明白我了……”她,是现代女风水师,穿越千年,一手活盘,点解众生!她是王朝的恩人,还是力挽狂澜的阴阳女先生?她徘徊在帝王与王爷之间,跃然于文人墨客之手,是九天神女,还是如玉的画皮?她会哭、会笑、会咬人,她是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女人,一名——女风水师!“得不到,便毁去……”帝王家世代真言,他咬牙切齿,只想毁了那朵永远也得不到的红莲……“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心思缜密,音容兼美,眼看着她在皇城之中陷入淤泥,难以自拔……他该如何取舍?医者医理医五气,堪舆先生治病屋!一盘奇门闯天下,罗经在手世无忧!万千世界风与水,何处为止何处聚?大小明堂阴阳境,朝案无情枉寻龙!
  • 何妨相爱(全本)

    何妨相爱(全本)

    好友出版文:《宝贝,爱永不迟》http://m.wkkk.net/a/396683/******【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m.wkkk.net/fengshang/******你知道吗?有这样的爱情,在日复一日中,也会变成将就。这就是痒……如果真爱,又何妨相爱!最爱的那个人不一定能陪你生活一辈子。他们相识一共六年,结婚三年,从最初的热恋到后来的貌合神离。一场不被任何人看好的感情,最终果然是被人言重,从高高的云端,掉入了深深的地狱。要如何拯救这段在婚姻中渐渐迷失的感情;要如何挽救这两个明明互相深爱却越走越远的爱人……******她是个极其普通的女子,却偏偏遇见了那么不普通的他,说是幸运,还不如说是命运!曾经的他不为任何女人而停留,却偏偏看上了那么普通的她,说是缘分,还不如说是命运!因为命运,当她碰上他,会有怎样的火花?******【顾意】说:梁子辰,和你在一起,我很累。我原本以为我们能相爱一辈子,原来,还是我太过天真了。【梁子辰】说:顾意,你给我听清楚了,我永远不会放开你,就算是痛苦也好,我也要我们纠缠一辈子!
  • 清朝的面孔

    清朝的面孔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本书列举了清朝顺治、雍正、康熙、乾隆等各代皇帝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官场见闻,到帝王言行,从帝国花絮到朝廷政事,作者以科学、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评述了清代的代表性事件。
  •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精华嫡女世无双

    精华嫡女世无双

    时髦穿越却附身可怜嫡女,娘不在,爹不爱,姨娘姐妹常虐待,本想扮猪吃虎,拿下大权涨势逍遥,却不想命盘转动,牵扯出身世之谜,一次次的身陷险境,又一次次化险为夷,不想招惹麻烦,可麻烦却总是不断,究竟是阴谋诡计?还是命运使然?还有那些没事就缠在身边的男人,你们究竟是有多闲?
  • 女配修仙:重修宝典

    女配修仙:重修宝典

    穿书后逃离女主主线,宋落落还是死了。再次归来,重生在完美弟弟未死之前,还绑定了宝典系统。剧情大量推翻……——她不是女主,她只是见证一个个女主角诞生的旁观者。
  • 数尽玉珠教白头

    数尽玉珠教白头

    青梅竹马的恋人应启昭被合谋害死,海棠被逼嫁给安抚使左参议顾天鸿,终日抑郁苦闷,在临死前被告知应启昭的死与顾家以及父亲有关,急病而亡。重生回到八年前,庙里烧香拜佛,感激重活一世,发誓不再软弱无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巾帼枭雄:祸世王妃(全本+第二部)

    巾帼枭雄:祸世王妃(全本+第二部)

    云烈焰,中国维和部队中的一员,在结婚的前一日被急召回部队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谁知一去不复返,因爆炸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在异世,为了与她未婚夫拥有同一张面容的君曦天,她弃红装,着戎装,纵马驰骋疆场然而,他却说要把她送到敌国去和亲,顺便打入敌人内部去当无间道,去当诱*惑敌国君王的祸水红颜好,既然他要利用她的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成全他!★★★★★★风无痕,为她倾尽所有,誓言此生为她一人而生,一人而灭慕容澈,为她大开杀戒,一袭白衣终染血红泪顾若白,为她以命换命,却笑言那是他今生最幸福的一刻柳翼,为她成为影子杀手,让所有伤害或妄想伤害她的人,从此在这世上消失这一切的一切,只因她是云烈焰!那个对仇人,够狠;对不相干的人,够绝;对跨过她心里的那堵墙,真正走进去的人,够情、够真、够好的云烈焰!------------------本文女主非善良之辈,她的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十倍二十倍的奉还!总之,有仇必报,而且要加倍的报。喜欢善良、柔弱女主的亲,请绕道而行!
  • 不一样的太子妃

    不一样的太子妃

    随着一声尖叫划破耳膜,生活在现代的女主,既然穿越到了古代。并且被人打晕,塞进花轿中,嫁给了当今的太子,做了太子妃。太子爷时而高冷不可侵犯,又时而变成撩妹高手,我们的女主,又该如何招架………面对皇室错综复杂的关系,暗算,谋杀,太子爷又该如何保护她?而我们的女主,最后,还能不能重新回到现代呢?穿越的契机又是什么呢?
  • 弃妃太逍遥

    弃妃太逍遥

    强推影的新文《天价傻妃:娶一送一》一纸休书,甩在她的面前,他冷冷的眸子中是满满的讥讽,“拿着它,离开王府。”“王爷”可怜惜惜的轻喊,带着几分恳求,只是低低垂着的眸子,却是满满的笑意。慢慢转身,离开,身躯微微的轻颤,他只当她是伤心难过,却不知,她是极力的忍着笑。再次相遇时,她空手击倒两个无赖,他惊愕,这真的是他娶进王府三年,都不敢看过他一眼,而刚刚被休了的女人吗?短短数日,她成了全京城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他???再次的留意时,却发现,她的身边,多了一个仙般飘逸的男子,更多了一些让人惊愕的‘狂蜂乱蝶’。望着她那一脸灿烂的笑,第一次知道,她那张平凡的脸笑起来,竟然也可以这般的美,只是,他那轻柔的呵护,她那一脸的灿烂,映在他的眸子中,为何这般的刺目。片段:一身大红的嫁衣,裹着她那完美的身躯,妩媚而刺目,喜怕之下的她,绝美的脸上却是绝裂到极点的冰冷。慢慢的向他走进,手中的那锋利的匕首不断的收紧,在他向她伸出手的那一刻,手中的匕首毫不犹豫的刺向他的胸口,正中心脏。血,顿时染红了他与她的嫁衣,触目惊心的红艳,他的眸瞬间的圆睁,直直地望着,是无法掩饰的沉痛。随手扯掉头上的喜帕,她的唇角扯出冰冷而绝裂的冷笑,唇慢慢的微动,一字一字慢慢地说道,“嫁你,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他报仇。”“果真是你。。。。。”唇角微微的扯出一丝轻笑,带着一丝了然,只是眸子间的沉痛愈加的明显。相遇,一个平凡的小镇上,一个风华卓越,惊为天人的女子,牵着一个大约三岁多的小孩,一脸温柔的轻笑。迎面走来的男子,猛然的僵住,而看到她手中牵着的小孩的容貌时,更是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