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1800000007

第7章 江湖上的奇妙船队——忆昆曲“全福班”(2)

生行中早期第一名演员自然是沈寿林。据《菊部丛刊》中的《南部戏录》里说:“……苏人以小生负盛名者沈某,佚其名(按,即沈寿林),周剑泉、强玉泉、赤鼻阿张(应是阿掌,即尤凤泉)咸出其门下。……沈多才多艺,能演巾、官、纱帽、雉尾、黑衣,而无不精妙绝伦……沈子茂泉(海山)、玉泉(月泉)、昭泉(斌泉)、水泉(润福)……[寿林]《白兔记》中的咬脐郎,《铁冠图·别母乱箭》中的周遇吉。自沈死后,无人能演者。”他的二儿子沈月泉和孙子沈传芷继承了他的生行,三儿子沈斌泉和孙子沈传锟继承了他的净行。

全福班的老生后有李子美、李桂泉父子,老外有吴庆寿、吴义生父子。他们父子相传,功力深厚。后期的老生有施桂林、沈金钩,均有独到的表演。

旦行中最负盛名的是周凤林和丁兰荪。各种旦角的戏,周凤林无所不能。嗓子清亮,扮相又好。五旦戏的《题曲》(《疗妒羹》)和《游园惊梦》的幽娴贞静;六旦戏的《跳墙·着棋》(《西厢记》)的活泼传神;刺杀旦的“三刺”(《刺虎》《刺梁》《刺汤》)的跌扑,都是空前绝后的。有时周凤林也当配角。如《水斗》中的蚌壳精“跳蚌”,至如《安天会》的月孛星,简直是在耍杂技了。这出孙行者大闹天宫是最受农民欢迎的,全班人马一律登台。有人说,周凤林简直是昆曲中的梅兰芳。

另一位旦角是丁兰荪。据许姬传先生告诉我,梅兰芳的昆曲开蒙老师是“内廷供奉”乔惠兰,苏州人。后来经许伯遒先生的介绍,梅先生又邀请丁兰荪说戏,主要排的是《断桥》《乔醋》和《瑶台》。《乔醋》是一出很难演好的戏,以五旦当行,要有六旦的底子,才能演得恰到好处。梅先生说,乔惠兰和丁兰荪的精神和身段不相上下,可是丁兰荪有他独到之处,更能丝丝入扣地体贴剧情。许姬传先生小时候,在上海“雅叙园”茶馆里,看过丁兰荪所演《达旦》(《呆中福》)中的葛巧姐。新娘巧姐对替人代做新郎、忠厚老实人陈直十分有意,假新郎却对巧姐十分冷淡,演来极有情趣。陆寿卿演陈直,尤为生动传神,陆是名丑王传淞的老师。

全福班还有徐金虎的花旦,小长生的作旦,又有江湖班加入的刺杀旦双庆和小彩金,一时人才济济。

净行,沈斌泉外,早期有江湖班的祥林与后来有坐城班的茂松、金阿庆。茂松嗓子好,响亮而跌宕有味;阿庆响亮不及茂松,但白口老劲,咬字清楚,嗓音低而宽,适合白面口吻。徐凌云的《昆曲表演一得》曾提到全福班净行的表演艺术。

昆曲在中国戏剧中是首屈一指的,别具一格,有风趣而不庸俗。如《芦林》(《跃鲤记》)中的姜诗,把一个近视眼的书呆子演得穷酸有趣。又如《醉皂》,原来在《红梨记》中仅仅是皂隶的“过场”戏,后来却改为以皂隶为主角的单出戏。它描写一个吃醉了酒的皂隶(衙役),送请帖请赵汝舟“吃月赏酒”的事,文辞、身段极好,想来是“文人”和“艺人”合作产生的剧目。全福班丑角人才出众。早期以小阿三的丑最为突出,后期有小金寿、小仁生等人。

全福班的艺人们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给后代戏剧留下了宝贵的表演艺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上面谈到全福班的艺人,早已是录鬼簿中的人了,我都没有见到。但我有幸能见到全福班三位先生,他们是尤彩云、沈盘生和徐惠如。

尤彩云是后期全福班演旦的,后因目疾,不能演出。他是“昆曲传习所”的老师,也是我的昆曲开蒙老师。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有年大年初二,我父亲把大姐(元和)和我叫到书房里:“小姑娘们,来学唱昆曲,爸爸替你们做花花衣服,上台唱戏,美不美?”因此我们丢下了新年里如“掷状元”之类的游戏,跳跳蹦蹦地被“关”在书房里。尤彩云教得很认真。他教《游园》的曲子和身段,“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杜丽娘和春香照镜的身段。他把着我们的小手,教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花了他多少心血和工夫。

1955年春天,我和胡忌先生去访问尤彩云,那是一次难忘的会见,我和这位开蒙老师已经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他是传习所的老师中硕果仅存的一位。

他住在苏州一间简陋的小楼上,木板墙上挂了一支笛子。见我们去,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转头对胡忌先生说:“你们是来看李龟年了!”那时,尤老师有了严重的老年病,已经步履艰难,勉强站起来接待客人。我们扶他坐下。三十多年前教我们唱《游园》、诲人不倦的情景,又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们问候了他的健康。尤彩云老师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艰苦地在全福班学戏和唱戏。他又说:“昆曲身段不容易掌握。身段有上七段、中七段、下七段。有了这些身段的基本功还不够,还要有一个‘神’字,才能演好戏。”我们怕他太兴奋,谈一会儿就告辞了。尤彩云就在这年8月1日去世了。我懊悔当时没有追问他,上、中、下七段是怎样的身段。后来问他的学生,“传”字辈先生也是茫然,也许是尤老师自己教身段的总结吧!

第二位是沈盘生先生。他是沈寿林的孙子(长子海山的次子),全福班最小的演员,在全福班长大的。班子解散的时候,他才十四岁。他的特长是雉尾生,他的《出猎回猎》可能得到祖父的指点。他的巾生在《玉簪》《红梨》和《西厢》三记中都有很细致的表演。1956年俞平伯先生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曾请沈盘生做我们的身段老师。我能勉强说几句苏白,在曲社里我曾自告奋勇演过《寄柬》(《西厢记》)和《守岁》(《金不换》)中的书童,身段就是沈盘生教的。《寄柬》中的一段:“盆儿盆,我说的是《西游记》,东土大唐僧,他往西天去取经。行者来开路,沙僧在后跟,八戒挑行李,白龙马上坐唐僧……”身段不简单,要学孙行者、沙和尚、猪八戒和唐僧的样子,又要“扯四门”。那时候我快五十岁了,老师也近七十岁了。老师教得一身大汗,我还是学得不够理想。

沈盘生也是生旦净丑无所不教。他教身段讲究“手眼身法步”。我想“手眼”属于“上七段”,“身”属于“中七段”,“步”属于“下七段”,一个“法”字,也可能相当于尤彩云的“神”字吧?

沈老师晚年在北京这一段时期,最爱到北海公园度假日:渴时在双虹榭泡上一壶茶,饥时吃的是“仿膳”的弟子糕。高兴时倚着栏杆眺望湖上的游艇,困倦时找一块青石板美美地睡一觉。我们也经常在北海公园请沈老师教戏。这些情景,到今天仿佛如在眼前。

1957年6月16日的一次昆曲座谈会上,沈盘生说:“我不愿把身上的东西带进棺材里去,什么人要我教,我一定好好地教。我要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文化遗产。我平生只有一个希望,就是把昆曲传下去!”说着说着就哭了。

第三位是徐惠如先生。他在全福班叫徐金龙,是唱花旦徐金虎的哥哥。九岁学戏,原演小生,因扮相不好,改为音乐场面,有时也演丑角的戏,如《狗洞》(《燕子笺》)之类。他也在“北京昆曲研习社”教曲,为我拍过许多曲子。我记录下来他能吹的昆曲有四百零四折。这样看来,全福班演出的戏可能在四百到五百之间。其中较多的有:《琵琶记》十九折,《荆钗记》十四折,《长生殿》和《铁冠图》各十二折,《十五贯》十一折,《牡丹亭》十折,《幽闺记》八折。所谓“唱煞《琵琶记》,做煞《荆钗记》”,是有事实根据的。

有一次我问徐惠如先生:“昆曲的唱词,像《琵琶记》那样文绉绉的,乡村不一定听得懂。是不是《荆钗记》靠做工,乡村里比较欢迎吧?”徐惠如大不以为然,他说:“不是这么回事,还是《琵琶记》最受乡村欢迎。我在全福班吹得最多的就是《琵琶记》,它连台一唱好几天,台上跟台下的人喜怒哀乐融成一片,那情景才叫动人呢!”他又说:“你别瞧乡村人不懂昆曲,他们才会挑毛病呢!演钱玉莲(《荆钗记》中的女主角)如果戴了一枚戒指,观众就起哄。他们说:钱玉莲的聘礼只是一根‘黄杨木头簪’,哪里会有金的银的戒指呢?”

以上三位先生于1955年后的二十年间先后去世。最后的一位沈盘生是1975年在苏州去世的。我写此文,谨表我对他们三位的哀悼和怀念!

【旱船】

全福班不在江湖唱戏的时候,他们就坐原船回苏州。有家的回家,无家可归的就由班主安排他们的住处。

1977年春天,我在苏州,偶尔听说全福班的后辈——昆曲传习所的演员们,由江湖上回来,曾经住过一位顾先生(忘其名)家里的“旱船”。这不禁引起我的好奇心。打听到地址,于是我做了一次访问。下面是我的日记摘录:

3月12日下午,在斜风细雨中,走过苏州有名的观前街,过了醋坊桥,不久就到了大儒巷迎晓里(原名仁孝里)。主人陪我进了东侧门,经过一条长长的夹弄,穿过大厅(主人告诉我,他小时候,大厅两旁有金瓜、钺斧、旗牌和灯笼),再走过西厢房,就到了所谓“旱船”的所在。

“旱船”,仿佛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的石舫。但它不在水边,也不是石头做的。苏州过去大户人家,总喜欢搞点园林。掘池堆山做石舫太费钱,所以就用木头造一条“旱船”。它是长方形,像一条没有船头船尾的三间“大统舱”。前后“舱”两边都有窗子,中舱有前后门出进。三个“舱”都不间隔。没有什么上下铺,传字辈睡的是帆布做的折叠床。白天折叠起来,就可以在“旱船”里排戏。夏天还好受,冬天晚上冻得够戗。老实说,看上去“旱船”实在不像船,倒像所谓的“花厅”,或是北京故宫的过道厅。

现在,“旱船”已隔成三间,住了人家。我们还是由“中舱”的前门进、后门出。到了后面的一进屋子,有一间极小的东厢房。顾先生说:“这间屋子那时住的是朱传茗和顾传玠,他们是昆曲传习所的主要演员。因为有点小名气,所长给他们一间小屋。”现在也住了人家,门锁着。我站在门边,似乎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的音容笑貌。顾先生又告诉我:“你别瞧这舞台上情意相投的小两口子,在台下,在这屋子里,两个人却常常吵嘴打架。”这也难怪,那时他们还是两个小男孩。朱传茗、顾传玠也先后去世。

归途时,雨下得很大。

访问了“旱船”以后半个月,我还是念念不忘全福班。在4月4日,我由苏州坐船去杭州。在苏州南门上船,坐的也是“夜行船”。我此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去寻踪觅迹那全福班的航路。

上船后,人静了。我倚靠在船窗上,望着堤岸上的杨柳,一棵一棵地慢慢向后移去,是哪一棵树曾经系缆过全福班的船呢?我们的船穿过一座又一座的小桥,到了一个小小的码头,这里是不是全福班敲过新年锣鼓的村庄呢?天暗了,朦胧的月色透进了船窗。只听得船头前进的拍水声。渐渐水声也听不见了。江南夜晚的小河上,是多么宁静、安详。

似乎有许多人站立在桥头,我仿佛也在人群中。远远地、远远地来了那有大红箱子的船。红得很,红得好耀眼;大得很,方头大脑的。人群沸腾了,欢呼跳跃:“全福班来了!”大船很快驶到了我的身边,撞在桥上了!有人叫:“靠码头啦,吴江到啦!”我睁开眼,码头上的红灯照着我。我望着红灯,想的仍是全福班。

同类推荐
  • 写给年轻人

    写给年轻人

    当一个人降生于世时,除了父母给予的生命,一无所有。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有了希望与追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颜色你数不过来,但是应该会分辨它们。人生本是个艰辛的历程。我们总是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生命开出的灿烂之花。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死胡同中极力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总有一扇门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始终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的门。
  •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自述五种

    自述五种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梁漱溟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梁漱溟一生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梁漱溟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 被遗忘的战士

    被遗忘的战士

    今年春节,辽宁省锦州市大岭村的蒋庆泉老汉接到北京老战友洪炉的电话,对方告诉他,“美国要再拍一部《英雄儿女》,想请你去开机仪式现场。”蒋老汉爽快地答应了这个邀约,甚至开始筹划,让正在上高中的孙女教自己几句“简单的英文”。但家里人有点担心这个83岁老人的健康。去年年底,一个电视编导专门带来一张电影《英雄儿女》的光碟为老人播放。片子刚放了几分钟,蒋老汉便开始不停地发抖,随后大喊着“不看,不能看”,冲出了屋门。在场的孙女惊慌失措地跑出去追爷爷。
热门推荐
  • 独家宠爱:沈爷,您先请!

    独家宠爱:沈爷,您先请!

    【女扮男装,独家宠爱,家族恩怨】她女扮男装回归球坛,只为的完成哥哥的心愿。别人妹奴,她哥控。哥的人?绝对的好!哥的敌人?扔个火球直接烤!她的人?绝对宠!她的敌人,绝不留情!哥哥的女朋友?得供着!十五年孤岛生活的小白,一朝踏入尘世。一言不合就动手,两语不合拎着走,三句不合打一架。实力相当怎么办?再打一架看一看!好不容易拉个赞助,竟然还是赖上了她?某逸:“你是我的替身祭,嗯?想去哪?”某哥奴:“不认识,请让路。”
  • 前世今生牵丝戏

    前世今生牵丝戏

    你相信人有“通天”的本领吗?我相信!是坚信……
  • 网游之神宠猎人

    网游之神宠猎人

    开局一条狗,输出全靠吼~作为一个靠游戏讨生活的猎人玩家,苏墨不想努力了。某天进入游戏,他发现自己可以登录宠物的视角,还可以和游戏里的BOSS们聊天。掉落、攻略、隐藏任务,直接问BOSS就完事了。主角开始在游戏里叱咤风云,现实中也走向人生巅峰。泛舟填词传统网游第二部,已有440万字完本作品《大盗贼》,书荒的朋友们可以拿去充饥。普通书友群:437959140VIP书友群:439140772(进群需全订或者粉丝值弟子以上)
  •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到本书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仙缘莲生

    仙缘莲生

    在浩瀚的银河畔,有一居所。名叫“莲居小筑”。有一天,“小筑”的莲花全部盛开了,莲香四溢,“小筑”的上方有无数的光华溢出。在“小筑”的莲池中,一朵青莲,缓缓的绽放。随着光华流转,一位身着淡绿色荷叶边下摆长纱衣,内穿白色衣裙的仙子浮立水中。身上的淡绿色纱衣随着微风拂……这朵青莲,幻化出人身后又将经历什么呢?从仙界辗转到人间,从仙子到凡人。这一切的一切,真的就是上天冥冥中的注定吗?如果是,那么青莲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 隐身杀手

    隐身杀手

    王大平留学回来后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室。对于这一职业选择,他的父母曾表示反对。心理咨询算什么呀,你既不能像医生那样给人治病,也不能像律师那样帮人打官司,就一个人坐在那里,等着有人上门送钱?这不是算命那一套诓人的把戏吗?但父母的反对没有阻止王大平创业的热情,心理咨询室还是开了起来。出乎意外,开张不久就生意不错,来求诊的人不少。这天傍晚王大平正要关门回家,进来一个年轻女孩,穿着一身黄色运动衣,头发在后脑束成一个大马尾巴,看上去泼辣精干。“你是心理医生吗?”她问着,一屁股坐在他对面的位置上。“我是心理咨询师。
  • 妙手易容之庶女毒妃

    妙手易容之庶女毒妃

    “相处五年的人,竟把我推出去挡子弹……”雪慧悠醒之后一阵苦笑。魂穿古朝再重生,雪慧心中满是恨、离、悲、忿……凭借着前世大师级易容师的能力,雪慧穿梭于皇宫、王侯、将相中……遭人陷害,身陷险境,假死以逃生天。为复仇,巧使手段,看我易容师之“三十六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迷途

    迷途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