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8月13日那天,下午3点钟左右,北京沙滩后街55号的一个大杂院里。我家住了两间屋,外屋东南两边都有碧纱窗子。东窗下我种的马来西亚有棱角的丝瓜,已经长得又长又粗了,它的大叶子的浓荫遮覆了我的屋子。南窗下人家种的玉米也高过了屋子。天气十分闷热。我和十五岁的干女儿小红,躺在里屋的床上休息。
突然传来很急的敲门声,人声嘈杂。小红看了我一眼,我示意她快去开门。小红没有来得及开好门,一群男女就拥了进来,门外还有一群不大不小的孩子被大人们阻止了进来。孩子们就趴在东窗外的丝瓜架子上,站在碧纱窗的窗框上,向屋子里张望。
我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穿好鞋子,从里屋迎了出来。一共进来八个人。
我们里弄的副主委,把两个陌生的小伙子介绍给我说,他们是北京大学来“外调”的。当然没有介绍来客的姓名。其余六位都是里弄干部。
我让两位不速之客,也是当时的英雄人物,坐下来。
我家的一张小小的红木桌子,以前是人家打麻将用的,我得来做了吃饭的桌子。桌子放在两方东窗的当中,一边靠东墙。我坐在南面,脸向北。两个小伙子,一个坐在我对面,一个坐在我的左手边。其余六个散坐在床上和凳子上。
我刚坐下,小红给我一个人倒来一杯茶。我们家的规矩,应该先请客人喝茶。可是小红知道这些客人不会喝我们家的茶。他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派,如果喝了资产阶级人家的茶,那就划不清阶级界限了。
他们来势汹汹,很有气派地坐下来。我对面的小伙子开口讲话了。
“我们是北京大学派来外调张芝联的!”
张芝联?他是过去上海光华附中的校长。我在那儿教过书。他比我小十岁左右。他出了什么事?
他们像连珠炮似的问了我关于张芝联的好几个问题。我都茫然,只得回答:“不知道。”几个“不知道”,就触怒了他们。
左手的小伙子指着我的茶杯说:“拿开,不许喝茶!”
我乖乖地把茶送进里屋,小红接了去。小红有点难过,她巴巴地送上这杯茶,我一口也没有喝。
我匆忙地回到外屋,正准备坐下去的时候,忽然听见一声吆喝:“不许坐,站起来!”
我还没有坐稳,就扶着桌子边站起来。站起来的时候,背后的椅子挡住了我的腿,所以我的身子紧靠着桌子边。这样的站法似乎有所倚靠,让他们看上去很不顺眼。
左手的小伙子又吆喝了一声:“不要靠桌子,退后两步!”我遵命退后两步,把椅子用腿推到后面,靠到椅子。他们可能想:不叫你靠桌子,你又靠上了椅子!那小伙子又嚷了:“向前走一步!”
我又遵命向前走一步。这样,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没依没靠地站着,他们可能是满意了吧。
我站稳了。我想,我是快满六十岁的老太婆了。这些年轻人,是在导演我唱什么戏呢?他们是十分严格和严厉的导演,而我是忠实执行导演指挥的好演员。
一抬头,窗子外面都是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和一双双惊奇的大眼睛。我看不见丝瓜的大叶子。
我等待他的再次吆喝。他在几次大声嚷嚷之后,似乎有些累。不过,年轻人是不会累的,尤其在这种场合。
我对面的小伙子说:“你仔细想想,张芝联过去干过什么政治勾当!你又何必包庇他呢?”我很感激这个小伙子对我的温和态度。
我说:“我们只同过不到两年的事。他是校长,我是教员。我们仅仅在会议上碰头,讲过很少的话。”我回答的时候,声音轻了一些。也可能是他们大声嚷嚷之后,耳朵有点儿不灵了吧!
左手的小伙子又叫开了:“噢!叫你讲话,你说得那么轻。你对外国人讲英语的时候,倒哇啦哇啦的!”我想笑不敢笑。他们几时听见我和外国人讲话?外国人就怕大声嚷嚷。那样对客人、对主人,都是不礼貌的。
对面的小伙子打圆场了:“给你五分钟,考虑考虑,张芝联在三十几年前,参加过什么反革命组织?”
给我五分钟,因此全屋子里的人,连我在内,都得到了放松和休息的机会。布满在屋子外面的瓜架上、窗框子上的孩子们,也似乎安静了些。
给我五分钟,这多么宝贵的五分钟!我应当考虑张芝联的事了。不过,他们问我,张芝联三十年前的事。那时他不过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会参加什么反革命组织呢?我就更不知道了。
我把两脚放开了些,八字脚站起来更稳当,免得身子晃晃悠悠的。这时候,我才有机会仔细端详坐在我对面的小伙子。
嘿!好漂亮的小伙子!年纪不过二十岁多一点儿,雪白粉嫩的脸,一双黑白分明、很有威严的眼睛,还是双眼皮呢!看上去只有大学一年级。
我想:他跟女孩子谈恋爱的时候,一定是非常温柔、非常温柔的美男子!
我又想:这个小伙子要是我家里的人该多好。我唯一的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这小伙子算是我的儿子,太小了些。我只有一个孙女儿,小名儿叫庆庆,今年才八岁。这小伙子算是我的孙子又太大了些。如果我的儿子和孙子跟我“斗猴”,我生气不生气呢?
我,自己问自己;我,自己回答:“不生气,才不生气呢!只要孩子们觉得有趣,我就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我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我想举起右手,手托香腮,好帮助我仔细地想。不行,这个姿势可能会引起误会。我依然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左手的小伙子咳嗽了一声。
这时候,我忽然产生了危险感。这不一定是有趣的事。斗争是尖锐的,是面对面的。斗争不但伤人的身体,更会伤人的心。也许有一天会斗死!不,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不过那也不要紧。我能活到今天,活了六十年,也就够本了。过去就是有时有病痛以及人世间的许多折磨,也应当算是美好的生活。活着就是美呀!
我这种想法,很有点“阿Q精神”。“阿Q精神”是蛮有道理的。我几乎想长长地舒一口气。
左手的小伙子突然站了起来,伸一伸胳膊。我想:不会要打我吧,打人在今天是家常便饭呀。
哦!他原来是深呼吸。他轻轻地把胳膊放在桌子上,又坐了下来。我瞥了他一眼,这个小伙子黑黑的,比较粗犷。我没敢仔细看他。
我想:对面白脸的是“常山赵子龙”,这黑脸的是“猛张飞”。他们都是好样的英雄!
这五分钟怎么会这样长?我由“赵子龙”、“猛张飞”想到了唱戏。记得我在北京昆曲研习社演过几次小丑。
我现在又在演戏了。戏里总要有一个小丑,戏才更有情趣。我演小丑的时候,沈盘生老师先替我在鼻子上画一块白豆腐干,再勾上几笔墨,勾得很有书卷气。
我演过四出戏的小丑:第一出是《西厢记·寄柬》中的琴童。琴童知道红娘躲在桌子下面。他故意说《西游记》,最后把书桌一拍说:“啪嗒一声响,妖精出洞门!”这时候,红娘大吃一惊,急忙钻了出来!真正有趣得很!
第二出是败子回头《金不换·守岁》中的书童。这出戏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败子姚英,另一个就是我扮演的书童。书童引诱败子赌钱,左手拿着一个大青花碗,右手掷骰子,那个样子很滑稽。
第三出是《白兔记·出猎》,我演的是咬脐郎身边的一个旗牌军的小头头,名字叫王旺。有一次,演咬脐郎的胡保棣摔掉了紫金冠。我拱手说:“启衙内,我去取你的金冠来!”我很得意,我在舞台上能随机应变。想到这里,我可能扬一扬我的眉毛。
第四出是《风筝误·后亲》,也就是川剧的所谓《美洞房》。这出戏我们曲社演的次数最多。我演丑丫头。丑丫头有许多有趣的台词。像跪下来发誓说:“我个糟糠阿太,鸭蛋头菩萨,我若个夜头领子韩状元进来末,阿要像今夜头能个,勿肯做亲个哆!”又说:“今夜头是勿困个哉,像走马灯能格走一夜个哉!”最有趣的是三个“岂有此理”。第一个是韩状元骂岳母闺门不谨的“岂有此理”。第二个是事情搞清楚之后,岳母责备女婿也说“岂有此理”。第三个是丑丫头骗状元说“夫人来哉!”状元开了门,丑丫头就学舌说:“岂有此理!”李笠翁的戏,戏剧性是很强的。
我往往在生活的危险关头,想到一些有趣的事,以排遣我的苦闷。我想,他们不会知道我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如果知道了,那我准得被克!
我今天又在扮演小丑了。是好心肠的小丑,还是坏心肠的小丑?我好像还没有演过坏心肠的小丑。不,不对!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好人,别人是坏人。自己说自己是好人不能算数。别人说你是坏人,恐怕也不能算数,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你,当然不会了解你。算了吧,不要把自己当作好人,就算自己扮演的小丑是个坏人也罢。
我瞧了瞧对面的“赵子龙”。他是我一抬头就能看见的人。我不大敢看“猛张飞”。我转头斜眼对他是不恭敬的。“赵子龙”不是小丑。不,小丑脸上不一定有块白豆腐干。他们是小丑?我是小丑?我有点糊涂了。
这时忽然想起他们问张芝联反革命的事,这才“思”归正传。张芝联现在北京大学教西洋史。从前我在光华附中教过中国史。“教历史”,这就是二人的共同之处。
由此我想到了历史。历史上我是好人也罢,坏人也罢,那是后人评价的事。历史是悠久的,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宇宙更是无限大的。像我这样的人是很渺小、很渺小的。但是我这个很渺小、很渺小的人,曾经绕地球一周。那时候绕地球一周不像现在这样容易。我要是给这两个小伙子斗倒了,也还是十分丢脸的事。
我想:在整个世界上,我是一粒小灰尘,一阵风就会被吹得无影无踪了。不,还有“物质不灭”定理哩!我现在是一个实实在在活着的人,虽然非常非常渺小!
我反反复复地想:“他们是小丑?我是小丑?”这出戏也许双方都是小丑。有这样一出戏吗?我倒一时想不起!我们这出戏,屋子里的大人,窗子外面的孩子们,都看得很来劲。
好不容易过了五分钟。我想这是足足的五分钟,不然时间怎会这样长?
“赵子龙”看了一下表:“交代吧!该想起了吧!你过去难道不曾打听他干过什么事?”
我脑子里这才又想到张芝联反革命的问题,把小丑暂时搁置一边。如果再给我五分钟,我可以写一篇《论小丑》了。
“交代,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交代。”我不敢说得太轻,也不敢放大喉咙。我把声音调整到恰到好处,慢慢地说:“他是校长,我是教员。我没有到过他的家,他也没有来过我的家。我从来没有想到去打听他过去的事。那时候好像不作兴去问人家的履历。他过去的情况,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我左手那位“猛张飞”生气了,大声说:“不知道,岂有此理!”
好一个“岂有此理”!这是第四个“岂有此理”!戏剧性强极了!
他接着说:“你不坦白交代?你包庇他,刘邓包庇你!你们一伙都不是好东西!”他算替我下了很客气的结论。
屋子里的人七嘴八舌地都来劝我。什么坦白从宽啦,抗拒从严啦!要我好好地交代,否则就要吃苦啦!
我有什么好说的?这时候,我失去了涵养。我气愤地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不能造谣说谎。我不能向群众脸上抹黑。我不能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
一屋子的人听了我这个断然的回答,大为愕然!大家沉默了一会儿。那位“赵子龙”站起来说:“好吧,用笔写你的交代吧,过三天我们来拿!”
他们一哄而散地开门走了。
门打开了。走的走了。可是另一批人拥了进来。是一大群原来趴在窗子外面的不大不小的孩子们。他们直奔里屋我孙女儿庆庆的玩具橱,翻腾了一遍。跳跳蹦蹦地各人拿了一些玩具走了。
孩子们在窗外的时候,已经把碧纱窗子踩坏了,也把我小心经营的瓜架子踩倒了。我从此再也不种瓜,更不栽花!
我和小红又躺到床上。我对十五岁的小红说:“幸亏今天庆庆不在我的身边!”
1979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