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1900000002

第2章 蟋蟀谱

舍间有一部王世襄先生纂辑的《蟋蟀谱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八月刊行,精装一厚册,除卷首放了一些彩色图片外,正文全都影印,这正合我意,如果是排印本,即使有几处鲁鱼亥豕,心里也会很不舒服的。这书不但影印,并且印得清楚明晰,不像最近缩小影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或《列朝诗集》那样,几乎要借助放大镜了。当然,这是题外的话。

在京城老人中,晚年以文化成就得享盛名的很有几位,张中行和王世襄大概最为突出。张先生以回忆往事故人入手,且有一副耐人寻味的笔墨,故而“负暄”之谈,令人爱读。王先生则有点不同,他是大“玩家”,不但玩得好、玩得精,并且研究玩。他既玩又做研究的,类如家具、竹器、漆器、木雕、葫芦、鸽哨等器物,类如秋虫、鸽子、金鱼等小小宠物,对于实际生活来说,有的尚有实用意义,大多则一无用处,属于闲者的雅玩,也就是文震亨拿来写书的“长物”。其实,这些“长物”正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具体而微地保留着古人生活情趣、审美意识、技术水平等诸多方面的深刻痕迹,可以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光影。因为它本来就是边缘学问,自古以来,关心的人不多,著作也不多,晚近以来,更几乎成为绝学。这并没有什么奇怪,文化的一脉远水,只有流到今天,才能够被认识,去承认它的价值,去发掘它丰富而深厚的意义。如果要追求民族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不研究这些充满民间趣味的百工器物,乃至草木虫鱼,不能不说是残缺的、不全面的。如蟋蟀,仅是小小秋虫而已,但它蕴含着有关民俗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昆虫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个意义上,它便不仅仅是小小的秋虫了。王先生的研究,从趣味入眼,从广博入手,经数十年的钻研、探索,才得以完成一本两本著作,显示了他对于民族文化的执着精神。他所做的事,有的是承先启后,嘉惠来者;有的则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近年来,王先生印出几十种著作,正如启功先生说的,“一本本、一页页、一行行,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这部《蟋蟀谱集成》虽是文献的纂辑,但也是一种研究的方法,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肯去做这种拾残集丛的事了。

小小蟋蟀,大约在唐代中叶才成为人们的玩物。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二说:“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这是捉养蟋蟀的最早记载。顾文荐《负暄杂录》则说:“斗蛩亦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其来远矣。”但蟋蟀作为赌斗之虫,唐代似乎并不流行,至多属于萌芽阶段。蟋蟀赌斗至宋代开始兴盛,时人作辞赋以描述,俞允文在《蟋蟀赋序》中说:“蟋蟀,秋虫也,猛性嗜斗,志在必胜。其鸣声又特悲壮,庶几感灵激神,固虫豸之可畏。”高承埏《蟋蟀赋》更将捉、斗、赌、观的诸般情景做了形象描绘。在赌斗蟋蟀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湖上平章”贾似道,《宋史·贾似道传》记道:“时襄阳围已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淫乐其中。惟故博徒日至纵博,人无敢窥其第者。其妾有兄来,立府门,若将入者,似道见之,缚投火中。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所狎客入,戏之曰:‘此军国重事邪?’”至明代中期,赌斗蟋蟀的风气弥漫,宣宗朱瞻基更沉湎于此,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记道:“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锺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今犹传。苏州卫中武弁,闻尚有捕蟋蟀比首虏功,得世职者。今宣德蟋蟀盆甚珍重,其价不减宣和盆也。近日吴越浪子有酷好此戏,每赌胜负辄数百金,至有破家者,亦贾之流毒也。”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一篇《促织》,就写宣德年间因宫中之好而荼毒百姓的悲惨故事。清兵入关,南明小朝廷虽苟安一隅,岌岌可危,然赌斗蟋蟀之风仍不稍衰,王应奎《柳南续笔》卷一说:“马士英在弘光朝,为人极似贾秋壑,其声色货利无一不同,羽书仓皇,犹以斗蟋蟀为戏,一时目为‘蟋蟀相公’。迨大清兵已临江,而宫中犹需房中药,命乞子捕虾蟆以供,而灯笼大书曰‘奉旨捕蟾’。嗟乎,君为虾蟆天子,臣为蟋蟀相公,欲不亡得乎。”明亡以后,这种荒业废事耗财之戏又随之入清,终为法律禁止,《大清律例》有条例规定:“凡开鹌鹑圈、斗鸡坑、蟋蟀盆并赌斗者,照开场赌博枷责例治罪。”即“俱枷号二个月,杖一百”。但如何真能令行禁止,光绪间发行的《点石斋画报》上,就有多条新闻与赌斗蟋蟀有关。

赌斗蟋蟀的风气既如此炽盛,就会有人去研究蟋蟀,蟋蟀谱的刊刻也就在情理之中。今存最早的蟋蟀谱,便是置于卷首的《重刊订正秋虫谱》两卷,嘉靖丙午刊本,今藏宁波天一阁。既云“重刊订正”,当由旧谱增益而成,但旧谱已无可寻觅。作者署“宋平章贾秋壑辑,居士王淇竹校”,贾似道以斗虫误国,被推为斗虫的鼻祖,但未必纂辑此书,故疑出自书坊的伪托。万历刊本的《鼎新图像虫经》两卷,亦署“宋平章贾秋壑辑,明居士王淇竹校”,刊印晚于《秋虫谱》数十年,内容在《秋虫谱》的基础上有所增辑,卷首有版画十三幅,描绘了泥盆、关笼、筒罩、比匣、菣筒等用具,在明清所刊蟋蟀谱中未见更有插图的。万历间所刊《夷门广牍》本《促织经》两卷,署“宋秋壑贾似道编辑,明梅颠周履靖续增”,由“梅颠”可知成书已在周履靖晚年,当在《虫经》之后。比较以上三种,可知养虫经验或歌诀,在养虫家中流传,或口授,或笔录,时有出入,同时又不断承袭增益,由少而多。至于袁宏道《促织志》,除叙虫之外,尤以描绘捉虫者形色,惟妙惟肖,大有情趣,凡有如此经历者,必定首肯称是,继而哑然一笑。刘侗《促织志》辑自《帝京景物略》卷三《胡家村》,所记暖坑种虫之法,为如今所知最早关于孵育鸣虫的记载,可见北京冬月养鸣虫作为娱乐的民间习俗,明代已经流行,并且有人以育虫为业。入清以后,关于蟋蟀的谱录类著作更其多矣。如梦桂《蟋蟀谱》一卷,较早归结北方蟋蟀体系,文字多出己手,并非因袭旧谱而来。再如朱从延《蚟孙鉴》三卷,有专门关于运菣的内容,论方法,记名家,足见对掌菣的重视;《苏杭斗彩局规》则记录了乾隆前的赛场惯例,不失为蟋蟀史的重要史料。这部《蟋蟀谱集成》共纂辑十七种,每种之前有提要一篇,简要介绍了作者、版本及其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王世襄先生将自作《秋虫六忆》作为附录,印在书末。他回忆自己玩蛐蛐的经历,忆捉,忆买,忆养,忆斗,忆器,忆友,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的风俗民情,情文俱至,乃是我近年读到的一篇好文章。

补记一

此文写了,夜色已深,倚枕读蒋一葵《长安客话》,不期又见蟋蟀。蒋一葵字仲舒,号石原,明南直隶武进人,万历二十二年举人,授灵川知县,官至南京刑部主事。一度曾任京师西城指挥使,故此书署“西城吏隐晋陵蒋一葵”。其婿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有曰:“先生遐搜广讨,童好老笃,有疑必识,是处咨询,车辙所到,必从耆老访古迹遗文,得即贮之奚囊。”寓京期间,他到处访古问俗,且于稗官野史中搜罗北京风土史料,遂成此书。明人专记北京之地方文献,今存者寥寥,此书即其中之一,问世后即被传抄,如万历间姚士粦编《日畿访胜录》,即抄撮此书及孙国敉《燕都游览志》而成。孙著姚编都已湮没,唯此书尚在。兹将卷二“皇都杂记”中之“斗促织”条抄录于下,或可作《蟋蟀谱集成》的小小补录。

“京师人至七八月,家家皆养促织。余至郊野,见健夫小儿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者。至于溷厕污垣之中,一闻其声,涌身疾趋,如馋猫见鼠。瓦盆泥罐,遍市井皆是,不论老幼男女,皆引斗以为乐。又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南人谓之纺织娘,食丝瓜花及瓜瓤,音声与促织相似而清越过之。又一种亦微类促织,而韵致悠扬,如金玉中出,温和亮彻,令人气平,京师人谓之金钟儿,见暗则鸣,遇明则止。两种皆不能斗,故未若促织之盛。有《观斗蟋蟀》诗,失其名:‘蟋蟀著豳风,泉壤乃食息。迎阴已振羽,欲鸣先鼓翼。藓墙催络纬,床下入促织。气候感化机,吟秋式其职。于世无所争,岂有刚膂力。都忘一点形,自负万夫特。见敌竖两股,怒须如卓棘。昂藏忿塞胸,膨脝气填臆。将搏气蹲踞,思奋却匍匐。盘珊勇回旋,唐突势凌逼。啖噬屡吐吞,楛斗几翻覆。既却还复前,已困未甘踣。雄心期决胜,壮志必在克。依希触与蛮,蜗角并开国。干戈日相寻,拓地互逐北。螗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轼。亦似蜉蝣生,驹隙竞矢得。智哉刘伯伦,韬精比鸡肋。知雄守其雌,老聃亦渊识。一笑披陈编,冥洞古颜色。’”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之“蟋蟀部”艺文引录此诗,唯不是全篇,缺失颇多,作者则明确署作顿锐。顿锐字叔养,号鸥汀,明北直隶涿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知县官至代府右长史,著有《鸥汀长古集》《渔啸集》《顿诗》等。

补记二

寒冬将至,夜来寂寂,以杂书遣怀。

谢肇淛《五杂组》卷九有记赌斗蟋蟀,曰:“三吴有斗促织之戏,然极无谓。斗之有场,盛之有器,必大小相配,两家审视数四,然后登场决赌,左右袒者各从其耦。其赌在高架之上,只为首二人得见胜负,其为耦者仰望而已,未得一寓目,而输直至于千百不悔,甚可笑也。”又曰:“促织与蜈蚣共穴者,必健而善斗,吴中人多能辨之。小说载张廷芳者,以斗促织破其家,哭祷于玄坛神,梦神遣黑虎助之,遂获一黑促织,所向无前,旬日之间,所得倍其所失。此虽小事,亦可笑也。”张廷芳之事,颇为荒诞,陆粲记之甚详,《庚巳编》卷四曰:“吴俗喜斗蟋蟀,多以决赌财物。予里人张廷芳者好此戏,为之辄败,至鬻家具以偿焉。岁岁复然,遂荡其产。素敬事玄坛神,乃以诚祷,诉其困苦。夜梦神曰:‘尔勿忧,吾遣黑虎助尔,今化身在天妃宫东南角树下,汝往取之。’张往,掘土获一蟋蟀,深黑色而甚大。用以斗,无弗胜者,旬日间获利如所丧者加倍。至冬,促织死,张痛哭,以银作棺葬之。”同书卷八又记一事曰:“相城刘浩性好斗促织,尝侵晨出楼门,见水滨一大蜂,以身就泥中展转数四,起集败荷叶上,心怪之。还过其地,见蜂犹在,身已化为促织,头足犹蜂也。持归养之,经日脱去泥壳,则纯变矣。健而善斗,所当无不胜者。物类之相感化固然。”上述都是明代苏州传说故事,从中可见赌斗蟋蟀风气的炽盛,痴迷于此者,自然会怪力乱神起来。

顾禄《清嘉录》卷八“秋兴”条,记清代苏州赌斗蟋蟀风俗,曰:“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俗名‘斗赚绩’,提笼相望,结队成群。呼其虫为将军,以头大足长为贵,青、黄、红、黑、白,正色为优,大小相若,铢两适均,然后开栅。斗时,有执草引敌者,曰菣草。两造认色,或红或绿,曰标头。台下观者,即以台上之胜负为输赢,谓之贴标。斗分筹马,谓之花。花,假名也,以制钱一百二十文为一花,一花至百花、千花不等,凭两家议定,胜者得彩,不胜者输金,无词费也。案陆玑《诗草木虫鱼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目有光泽如漆,有角翅,善斗。’幽州人谓之趣织,督促之言也;吾乡谓之赚绩,其义本通。陆佃《埤雅》:‘蟋蟀善跳,其鸣在股。吴人取其雄而矫健者,驯养以斗。’贾秋壑《促织经》:‘虫之色,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青。’又,陆丹扆《小知录》云:‘有红铃、月额诸名,吴人养之,以仰头、卷须、练牙、踢腿为四病。’《吴县志》:‘出横塘、楞伽山诸村者健斗。明宣德中,有朱镇抚者,进此得宠,遂加秩。’《厉樊榭集》注:‘远客泊舟来斗蟋蟀,俗称客虫。’先希冯公《玉篇》云:‘同菣,牵去声。’《尔雅·释草》:‘蔚,牡菣。’注:‘蔚,即蒿之雄无子者。’家景星作《斗蟋蟀记》有云:‘菣,一茎六穗或三穗,对节生,取茎长五寸馀,披其首如氂,蒸熟用之,以便驱拨。’又云:‘江北呼为窸窸,江南呼为赚绩。白露后开斗,重阳后止斗。’”

又,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卷八“秋兴斗蟋蟀”条曰:“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秋七八月,吴城内外,闲游人提竹筒、过笼、铜丝罩,诣田野丛草处,缺墙颓屋间,砖甓土石堆叠中,侧听徐行,若有遗亡。迹声所缕发而察其穴,操以尖草,灌以筒水,跃斯出,视其跃,逐且捕之。色辨、形辨之,辨审养之。得其性若气试之,试而才,然后蓄其锐以待斗。养有饲焉,有浴焉,有疾用医焉,人子之事其亲,无是周也,如是促织之性良气全矣。贮以瓦盆,养以粟粒。设场聚斗,名曰开栅,呼其虫为将军。斗时相配两虫,身等色等,纳虫比笼,铢两适匀,然后入笼起闸。执草引敌者,曰菣草。两造认色,或红或绿,曰标头。台上下分曹赌胜负为输赢,谓之贴标。斗分筹马,以钱一百二十文为一花,豪者花数以千百计,不惜也。虫胜主胜,虫负主负,胜者翘然长鸣,以报其主。然必无负而伪鸣,与未斗而已负走者,虫之信,虫之忠也。虫有斗口者,勇也;斗间者,智也。斗间者俄而斗口,敌虫弱也;斗口者俄而斗间,敌虫强也。促织感秋而生,其音商,其性胜,秋尽则尽。其斗也,贵游旷厥事,豪右销其资,士荒其业,下至闾巷小儿,闺房娇姹,亦复斗嬉未休。嘻,其甚矣。”

咏蟋蟀者,名作甚多,如姜夔有《齐天乐》一阕,小序曰:“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词曰:“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其刻画甚工,蟋蟀无可言,而言听蟋蟀者,正如姚铉所谓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也。张镃先成《满庭芳》一阕,词曰:“月洗高梧,露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孤吟。”不唯曼声胜其高调,兼形容处心细如丝,皆姜词之所未发。

更有相传以蟋蟀诗而成一段姻缘者,陈世宗《随隐漫录》卷五曰:“陆放翁宿驿中,见题壁云:‘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放翁询之,驿卒女也,遂纳为妾。方馀半载,夫人逐之。”这个故事深入人心,《蜀中广记》《宋诗纪事》《历代诗馀》《词苑丛谈》等都照此移录,诸家选本皆有,作者署“陆游妾”或“陆放翁妾某氏”。结果还是给王士禛看出了破绽,这原是陆游七律《感秋》的下半首,改易数字而已。《池北偶谈》卷十三曰:“按《剑南集》,此诗乃放翁在蜀时所作,前四句云:‘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万事从初聊复尔,百年强半欲何之。’玉阶作画堂,闹作怨,后人稍窜易数字,辄傅会,或收入闺秀诗,可笑也。”此事固然可笑,但要领略蟋蟀的秋韵,总在这下半首的四句里。

同类推荐
  •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 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诗词赏析

    在饱受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顽强的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斗争,终于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战斗号角,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愤图强、走向世界前列的战歌。他的诗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本《毛泽东诗词赏析》。本书收录了毛泽东所创作的62首诗词以及近30幅诗词手书,这些诗词或手书大多数是经毛泽东生前同意并正式公开发表的,少数作品虽然在他生前没有发表,但是在其逝世后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部门正式公开发表,这就使本书收入的诗词和手书不仅十分可靠,而且具有权威性。
  • 大银行家

    大银行家

    京都、大阪的樱花,三月底就全开了。愈往北,花期愈晚,到北海道,五月开花是寻常事。一个半月间,先是南边的冲绳,渐次往北,各处的公园,雪一般堆在枝头的樱花丛下,从早到晚都是游人如织。一九二六年春天,一个来自中国的旅行团,正在日本作为期半个月的观樱之旅。这是一次轻松惬意的旅行。随团的二十余人,每人全程包价五百元,在各个景点随意逗留,饮酒看花。风日甚好,心情也愉悦。促成此行的,是银行业巨子、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裁陈光甫。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热门推荐
  • 遨游在无数位面世界

    遨游在无数位面世界

    莫名获得世界本源种子,遨游无数位面世界。“师太,这把倚天剑挺漂亮的,不过我感觉还没你徒弟漂亮,要不我们换换?”莫名对着满脸铁青的灭绝师太说道。“悟空,我这也有一枚四星龙珠呢,我们换一下吧。”莫名拿着一枚仿真四星龙珠对着呆愣的悟空说道。“红后,好了没有?再不赶紧就得被黑卤蛋发现了。”莫名在神盾局内对着红后催促道。QQ群:248508001
  • 活在自己的心里

    活在自己的心里

    本小说将自述何八三的情感故事,她是一个在初中不羁,升高中变得沉默寡言的孩子,然后经历着一些事情变得开朗自信,最后又堕入沉默的深渊。她的情感总是这样跌宕,因为她还小啊,还很单纯啊,只是内心渐渐变老,她的人生,从来不会倒带。这里总会有一篇故事适合你,总会有你感觉到讲述的就是你,就是这个世界。美好的生活终将来临,请不要气馁!
  • 晚唐驸马

    晚唐驸马

    给我一次机会,逛一逛大唐,给我一次机会,延大唐千年国祚!给我一次机会,还中华永世辉煌!建了个群,群号693294447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
  •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汇集了诸多名人故事和具有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伟大的思想精华有益于孩子们道德灵感和生命智慧的索取。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观念的时候,孩子在此时接受的教育是高尚的思想,并且要修炼良好的举止操行,形成健康、睿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俗易懂的故事能够深入浅出地道出大道理,并且能令孩子高兴。
  • 鸟奴

    鸟奴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升天台

    升天台

    踏出家门的那一刻,李轩走上了一条他命中注定要走的路,这一路他看到了仙道会与七神教会的斗争,也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与未来。
  • 重生之庶女为妃

    重生之庶女为妃

    新书《快穿之男神多半是有病》求收藏求支持!一朝身死,崔诗雁决心要远离渣男渣妹,不想圣上一纸婚事,将她赐给有病有残的废材王爷,一切该何去何从……
  • 梦王孙(一)

    梦王孙(一)

    早年被人拐卖的青年画家孙雨这些年东西南北游荡,在云南钱包被盗,身无分文滞留在火车站,状如乞丐。阿西族人阿妹收留了他,住在了白族老板娘金花的旅店里。在那里,他意外读到了作家邓林以李梦迟(雨打芭蕉)和金花老板娘(剑胆琴心)为原型的小说手稿,从落拓不羁的中年画家李梦迟逃避孤独的作为里,孙雨似乎看到了父亲的影子。于是他继续向邓林追讨剩下的小说稿。
  • 关东女人

    关东女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阴历六月十九,在北镇通往青岩寺的官道上,跑过来一辆带篷的马车。车把式挥着手里的鞭子不住地吆喝驾车的大青马。车沿的另一头,坐着一位十七八岁的俊俏丫头,在马车的后边,紧跟着一匹枣红马。马上的汉子三十多岁,穿绸裹缎,鹰眼勾鼻,剪着锅盔头,挎着盒子炮,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态。这汉子是北镇最南端桃花吐钮家火院的炮手刘王。钮家在当地可是首屈一指,当真是:“到了辽河南,叫地都姓钮;金子满庭堂,富贵赛王侯。”马车正往前奔驰,马车的篷帘被一只纤纤玉手揭开了,紧接着露出一张美丽的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