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爱智慧”)是从自然哲学开始的,亚里士多德讲到的“物理学之后”才是真正的形而上学,“物理学之后”也就是“自然学之后”。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古希腊人还是从自然学开始入手研究哲学的。“物理学之后”产生于物理学本身之中,古希腊人的物理学已经具有了一种超出自身的倾向,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日常知识或者日常的实用技术上面,这一点是希腊人与所有东方民族的一个根本区别。希腊人在数学、物理学中能搞出一套哲学的东西来,比如说欧几里德的几何是东方所没有搞过的,但它的内容却是从东方来的,在埃及、巴比伦、印度早就有发达的数学,但是这种数学基本上停留在测量术层次上,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在古希腊的科学里面,已经孕育了哲学的层次,包含了自然哲学。但是,“自然”(physics)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指自然界,或者我们现在所说的物理学,也包括心理学(精神科学),最初physics的含义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性,不仅包括物理事物的自然,也包括精神事物的自然。精神的自然后来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区别于物理学中的自然,是一种精神之学,所以我们可以把精神哲学看成是自然哲学的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自然哲学本来包含精神哲学,但是后来精神哲学从中独立出来,构成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这实质上是由自然哲学的自我否定导致的。所以我们在这里第一讲有关自然哲学,第二讲有关精神哲学。
古希腊自然哲学分成三个阶段:其一是早期的始基学说,关于自然界的“始基”或者本原;其二是爱利亚派的存在哲学,这是承接始基学说来探讨存在的问题,自然哲学就与存在论(本体论)问题或者说形而上学有了相当的关系,后来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也就是存在论;其三是古希腊结构性的自然观,实质上是始基学说与存在哲学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形成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总体的结构观,用结构的方式来理解自然界,已经不再是始基。始基只有一个,一个始基就可以构成整个宇宙;但是到了这个阶段,人类认识到,这个宇宙的复杂性不能靠一个始基来解释,而要用一种结构来解释,这种结构就是存在的结构,其中经过爱利亚派的存在哲学才能走到这一层次。
一、早期始基哲学
在古希腊,“始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来的,但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是他的老师泰勒斯。他有一种用一个始基把整个宇宙归总的倾向,有一种宇宙统一的思想,那么早期希腊哲学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宇宙统一于何处?
古希腊哲学之前,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已经包含了这种倾向,比如说赫西俄德的《神谱》,表达了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在古希腊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神,赫西俄德按照他们的血缘、世袭、代际关系把他们整理出来,用一种逻辑把这些神的家谱清理得有条不紊,神与神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清楚无疑,蕴含了一种大一统、系统化的倾向。在这种排序过程中,有一种明显的自然生殖的线索,这里的神就像人一样,也有生殖能力,这与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但在这里生殖和血缘关系事实上已经失去了神圣的意义,只是一种线索而已,生殖往往来自于通奸,父子往往成为敌人。所以说,《神谱》的主要原则不是血缘关系,而是权力或者统治,就像尼采讲的“权力意志”。
建立在权力意志之上的神谱,导致最初的神不是至高无上的神。我们中国人一般认为祖先越古老,就越尊贵,最初的人类始祖是最崇高的,地位随着世系的下降而递减。希腊的神的地位是可变的,最开始是天神乌拉诺斯统治整个宇宙,后来被他的儿子克洛诺斯推翻,阉割并打入地狱,这就带有强烈的侮辱性了(儿子阉割自己的父亲,并打入地狱)。然后克洛诺斯又被他的儿子宙斯推翻,也打入地狱。这就意味着谁要是能占据统治地位,谁就可以为王,所以在《神谱》中以血缘关系为线索,但是已经掺杂了权力意志的因素。
正是在血缘生殖原则迈向权力意志原则的过程中,产生出了希腊哲学。始基的希腊语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开端”的意思,所以我们也可以翻译成“本原”,但这种开端并不是生殖意义上的开端(像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生”,这是生殖意义上的开端。);其二是“执政官”的意思,那就是权力意志。“始基”这个概念的提出,表明希腊人已经把立足点转移到权力意志之上了,体现出一种权力、意志,而不是原来的那种血缘关系,西语中有关建筑、建筑术、原创的词(如architecture),都是源于“始基”(arche)这个希腊词。
(一)米利都学派
大家注意,我今天讲的哲学史与以往人们讲的不太一样,我更加重视思想的连贯性。当然也要重视原始材料,不能超出原始材料,但是要挖掘出原始材料中思想的连贯性。就是说,历史上的哲学家都是针对一个哲学思想,在不断地向前推进,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就是所有的哲学流派都是同一个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迈进的体现。我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就是要把各个哲学家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来。
首先看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派。米利都学派的根本原则就是无定形。无定形是米利都学派的核心概念,有人翻译成“无限”,但是与现在意义上的“无限”有区别,不是说无边无际,而是无定形,不能用一种东西去限定、规定。
1.泰勒斯
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第一个代表人物,也是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生活于公元前585年前后,他的鼎盛年是公元前585年。他提出万物由水产生,后人将其解释为“万物的始基是水”,他本人并没有提出这样的命题,但是已经有了这个意思。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泰勒斯提出万物是由水产生的,这来自于希腊人的海洋崇拜,即海神夫妇是万物的祖先。祖先的意思包含了一种生殖崇拜,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家还带有生殖崇拜的痕迹,在一定意义上他也是祖先祟拜的最后的阶段,但是他又是权力意志的第一个阶段,他实际上已经有了摆脱祖先崇拜的倾向。从他对“万物是由水产生的”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祖先崇拜的摆脱,他不是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海神生出了万物,而是通过观察、一种经验的观察来说明。他说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万物都是在潮湿的地方生长出来的。如果没有水,干旱了,那么万物就不能生长。也就是说,他是对经验加以反思,直接就得出了万物由水而来。他不是从神话中来。
当然他背后有这个意思,水是“神圣的”,但是他的解释不是这样的,他是对经验的水加以反思才得出了他的命题。
再进一步反思,就是水怎样具有滋养万物的能力。他的解释是因为水最能够形成各种不同的事物,可以经受住各种不同的变化。就是说万物是多种多样的,能变化的,但水是最能变化的。水无形,你把它装在什么容器里面,它就是什么形状,这就是无定形,当然无定形这个概念是由他的弟子后来才提出来,但是他已经有这个意思在里面。泰勒斯选择水作为万物的始基,就是因为水的无定形,它可以变成万物。金属、木头、石头、泥巴等等都不行,因为这些都有着固定的形状。泰勒斯学说就这样提出来了,他用水作为无定形的代表。
2.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前611—前546年),是泰勒斯的学生,米利都学派三个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功劳,就是提出了“万物的始基是无定形”,凡是无定形的东西都是万物的始基。这样就点出了泰勒斯的“水”的本质,即之所以选择水作为万物的本原,就是因为水是无定形的,于是阿那克西曼德才提出:无定形才是万物的本原。
但无定形的东西不仅仅是水,还有气、火之类,他没有说得很明确。但这里他的说法已经和老师的说法有点儿不一样了,就是说既然泰勒斯把水当作万物的本原,是由于水的无定形的本性,那何不直接把无定形当作万物的本原?这也就更加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质。一切无定形之物都是万物的始基,“无定形”和“始基”这两个概念都是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来的。
他给始基加以规定就是,“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又复归于它。”所以始基具有唯一性,但无定形的东西又具有多样性,那么它的唯一性和多样性如何统一?阿那克西曼德就提出,各种无定形者都是从一个唯一的“混沌”中分化出来的,唯一的本原其实是各种无定形的混沌体。水也好,火也好,气也好,首先都是作为一个无定形的混沌体,成为万物的本原,然后才分化出来各种不定形的东西,再从各种无定形的东西中形成万物。他认为这种“分离”就是产生,从一个混沌体中分离出来就是产生出来,体现为各种分离的对立的东西,比如说冷和热、干和湿,这是后来产生出来的,这才有了定形。
阿那克西曼德的贡献一个是提出了无定形,再一个就是提出了始基的概念,在这里始基的概念不再具有生殖崇拜的含义,它既是开端、开始的概念,又是“执政官”这样一个概念,一种统治的概念。
3.阿那克西美尼
阿那克西美尼(前586—前526年),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对无定形学说作了进一步的推进。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个水是单一的东西;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无定形之物是一个多样的东西,最后混合成混沌;阿那克西美尼既要强调多样的统一性,同时又要强调单一性,就是说你又要统一万物但又要是一个能拿得出来的单一的、具体的东西,不能说凡是无定形的东西都是本原,因为那就有很多很多本原了。你把它看成一个混沌,那也只是个杂乱无章的集合体,所以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万物的起源应该是气。
这个和泰勒斯有一点儿类似,泰勒斯的水与阿那克西美尼的气都是无定形的东西,都是用来作为万物的本原,而且理由好像都是一样的,感觉阿那克西美尼对泰勒斯没有多大的发展。但实际上有,因为在当时人们眼光中的万事万物里面,气是最不定形的。但水你不能说它是最不定形的,水只能往低处流,你还可以把握到它,你还可以感觉到它,气有时候是感觉不到的,看不见摸不着,而且它和人的精神有很大相通,一个人活得有生气,我们也把它看成一种气。灵魂有时候我们也把它看成一种气,所以在自然万物里面气是最不定形的。
他从诸多不定形里面选出了气作为一个代表,这一步是很重要的,这就使无定形之物变得具体化了,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就是多样的统一,既有统一的普遍性又有单一性,这样规定多样性就是具体的规定性。万物都是由气来的,但是气本身又是一个东西,又有单一性,所以他是前两位哲学家的“合题”。泰勒斯可以说是“正题”,阿那克西曼德可以说是“反题”,阿那克西美尼可以说是“合题”了,他把前两者都综合起来了。
这种最不定形的东西就体现一种力量、一种权力意志,就是说这种不定形之物形成万物是靠两方面的力量形成的:一方面是凝聚,一方面是扩散。他用这种方式来解释万物的形成,不是用生殖,而是靠一种力量,凝聚即吸引力,扩散即排斥力。通过凝聚与扩散、排斥与吸引这两种力量构成了万物,他已经是一种物理学的解释,当然这种物理学用力的方面来解释,也体现出一种权力的作用方式。西方的物理学背后其实都有权力意志的影子。
两种力量形成了万物,这个时候就提出问题了,就是这种力量本身从何而来?无定形的东西形成了万物,那么是谁给无定形的东西来“定形”的呢?无定形的东西它自己不能形成万事万物,水也好,气也罢,因为力量都不是出自它内部。气是被风吹着跑的,气流是被动的,你朝它吹口气它就被你吹跑了;你朝它扇扇子,它就被你赶跑了,所以气它是被动的。你说气形成了万物,但问题在于这种形成的力量从何而来。你不能解决运动的来源问题、力量的来源问题,那么你还是不能解释万物的成因。一个东西形成万物,万物又复归于它,那么如何复归?如何形成?力量何来?谁使它们成形?
这个问题就是动力源的问题。于是就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转换立场,抛弃无定形的立场,万物本来就是有定形的。以前都是为它找到一个无定形的来源,无定形的本原,这就面临着动力源的问题,那么现在我抛弃无定形,把立场转移到有定形上面,万物本来就是有定形的,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使无定形与有定形统一起来,无定形本身就是一种有定形,这样一种方案也可以把这样的问题解决掉,万物的动力不是来源于外部,而是来自于无定形物之内,定形就在无定形之中。这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毕达哥拉斯的立场,第二种是赫拉克利特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