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5000000005

第5章 让孩子自主(2)

问题是,让亲子之爱,成为父母“市恩”的手段、沦为计较投资与回报的交易,真的是正当的吗?养儿育女,是你自己的选择;尽你所能,让孩子过上物质和精神都满足的生活,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你有你自己的人生,你的希望和人生理想,又何必寄托在孩子身上?

从“投资者”的位置,退回到纯粹的爸爸妈妈的位置,会发现,其实作为父母,你已经从养儿育女这件事本身,获得了足够丰厚、宝贵的财富了。

当孩子还是小婴儿时,他全心全意地依赖你,让你体会到做父母的幸福;当孩子一点点长高长大,他和你分享他的生活、他的成长、他的快乐,让你不断获得大大小小的惊喜;带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你不断去想解决办法,让你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帮你从需要父母负责的孩子,成长为对孩子负责的父母;带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促使你不断学习、思索,丰富自己的人生认知与体验。这些收获,是何等丰厚!

等孩子长大之后,你认认真真、勤勤勉勉带大他,会因为爱你,而不是迫于孝顺的压力,发自内心地乐于回来看你,乐于以他作为成人的能力,给你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扶助,其中丰厚的爱意,又岂止是投资与回报那样浅薄脆弱的关系可以涵盖?

养育孩子是选择与责任,不是投资,不可以宣示所有权、控制孩子的人生、期待孩子的回报。如果一定要说付出什么、收获什么,那么毫无保留地对孩子付出爱意,收获当他成长为独立、自由、快乐、幸福的人时你将获得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吧。

孩子自主好处多

基于“小时候,他们能成为快乐、自由的孩子,长大后,他们能成为独立、幸福的成人”的育儿理想,以及对亲子关系的上述认知,我们带孩子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让孩子自己做主。这可能和好多家庭不同。

把养育孩子视为投资的父母,控制孩子的程度自然很高,即便是不把养育孩子视为投资的父母,大事小事都不让孩子自己做主,不自觉、无意识地控制孩子的情况,也相当普遍,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一位妈妈说,孩子三岁,特别有主意、老想自己做主,这位妈妈就很忧虑:“这么小就难控制了,长大了怎么办?”

真想告诉这位妈妈,孩子有主意、想自己做主,是非常好的事,没什么可忧虑的,应该高兴才对;也想问问这位妈妈,不假思索地对三岁孩子直接用到“控制”这个词,是想孩子做你手中的提线木偶吗?

在我们家,我们会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控制”孩子的企图都不要有,能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自己决定的事,都由孩子自己做主。

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认为,从小学会自己做主的孩子,会更独立、更懂得负责任、不任性、不执拗、更容易建立自我意识,不会唯我独尊,也不会盲目从众,更容易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也更能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自主的孩子更独立·

时时、事事都在父母控制之下的孩子,在独立性上,会比善于自己做主的孩子差上一大截,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不依赖父母,只凭自己的能力决定一件事、处理一件事,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升学就业。

缺乏独立性,在孩子小时候,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时时有父母保护、指挥,而在孩子长大离家,独自面对学业、工作、爱情、婚姻、家庭、爱人、孩子时,那些纷繁复杂的情况、那些难于做出的抉择,会让他心生惧意、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会独立做选择和决策。

待在家里“啃老”、不肯出去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可能并不是懒惰,而是害怕面对;需要父母帮助相亲、需要父母反复逼婚的年轻人,他们也可能并不是真的遇不到合适的人,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需要父母多年帮助带孩子的年轻爸爸妈妈,他们可能并不是学不会自己带孩子,只是在面对可能的难题时,会自动地选择逃避。

相反,孩子从小能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主,会更有具有选择能力、决策能力、更不依赖父母、更能适应未来的独立生活,成年后也会成为更独立的成人,不会在二三十岁、三四十岁时,自己的事情还需要寻求父母的意见、依赖父母的决定。

这种认知,也来自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初高中时代,就是那种“有主意”的孩子,做作业的时间自己安排,考试复习,自己掌握节奏,读什么书,自己到图书馆去借,报考的大学、报考的专业,都是自己决定的。上大学离家后,结婚、辞职、创业、生子、买房、生第二个孩子、换房,都是自己决定后知会父母,这让我们很早就享受到不由父母控制的个人生活,自然父母也因此少操了不少心。

·自主的孩子更负责·

决策一定与责任相关,自己做的决定,自己要负责任。这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需要具有的基本的责任意识。让孩子自己做主,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

比如最简单的,在外面吃东西时让孩子自己选,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做作业的时间、自己选择要买的玩具。

孩子们特别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让他们自己选吃的,而且要求,自己选的,好吃不好吃,都不可以要求再买别的。大儿五岁多、小儿两岁多时,有一次吃快餐,兄弟俩都想要甜点,哥哥选了蛋筒冰激凌,弟弟选了蛋挞。各自拿到手,两个人又都觉得对方的可能更好吃,弟弟也想吃冰激凌,哥哥也想吃蛋挞。怎么办?已经熟知规则的两个人,谁也没有提出再去买,也没有对自己的选择表示不满,两岁多的小儿,非常聪明地发起了一个交换,两个人换着吃上两口,就都心满意足了。

孩子上学后,做作业时间也是一样,我们不严格要求什么时候开始,但要求保质保量,而且不可以因为晚睡第二天上学迟到。小孩子的天性,总是想玩够了再写作业,有时就难免会做到比较晚。但孩子们明白自己的选择自己得负责任,无论写到多晚,从不因为困了哼哼唧唧地要求不写完,也不会第二天早上因为睡得晚不肯麻利地起床。

孩子们买玩具也是如此。我们允许他们在自己生日时要求一件比较大型的玩具作为生日礼物,在寒暑假时要求一件比较大型的玩具庆祝考试结束、美好假期开始。孩子们会很早就开始上网搜集资料,在不同玩具间反复比较,然后决定自己要什么,告诉爸爸妈妈。自己挑的玩具,有时会非常满意,有时难免也有小小的不满足,不满足时,他们不会要求换一个或者再买一个,而是边玩边开始计划下次。

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细节上,明白自己做决定意味着什么,会慢慢学会在做决定前考虑后果,学会更慎重地做决定,学会容易接受理想和不理想的后果,也不容易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这都怪爸爸/妈妈”—自己的决定,怪不得爸爸妈妈。孩子越早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种意识就越容易建立。

好多大人会声称自己有“选择困难症”,有两种可能,一是不会选择,面对不同选项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衡量利弊,二是害怕承担选择的责任与后果,逃避选择。而且有选择困难的人,无论他最后选了哪个选项,总会觉得自己没选的那个才是更理想的。如此患得患失,很可能就是没能从小学会自己做决定所致。

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应该在培养孩子负责任上多花些功夫,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必须做的、什么是要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的、什么是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孩子头脑里有负责任的概念,才会对自己的学习、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爸爸妈妈一直觉得孩子小,不帮助他建立负责任的概念,孩子不免事事依赖父母、等父母做决定、等父母解决问题。孩子越大,需要负责任的事越多,父母的包袱就会越背越重。这就像抱孩子,一个小婴儿大人还抱得动,一个四十公斤的娃,你能背多久?一个成年人分量的孩子,你还背得动吗?

·自主的孩子不任性·

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会不会变得又任性又执拗呢?完全不会。恰恰相反,孩子的任性、执拗,通常是爸爸妈妈不让孩子自己做主造成的。

如果孩子有能力做主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做主,做爸爸妈妈的就是明智地消除了所有引起孩子任性执拗的条件。

吃什么由孩子自己选择,就不会出现你端上什么孩子都不要吃,你没买什么孩子就要吃什么的状况;买衣服时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挑选款式、颜色,孩子就不会有没有蓝T恤非得穿蓝T恤,没有缩口运动裤非得穿缩口运动裤的状况;孩子买什么玩具由自己决定,他就不会在玩具店里这个也要、那个也要,闹着要买更多东西。

我们家两个孩子经常被姥姥表扬,“这俩孩子,从小到大怎么不闹人呢?”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能自己做主,根本没什么可和爸爸妈妈闹的啊。

事事都被爸爸妈妈压制、管束,不能自己做主的孩子,一旦有机会,就会对自己的要求表现得特别任性、执拗,甚至以不计后果的撒泼来发泄。

在玩具柜台前大哭大闹、被尴尬的父母生生拖走的孩子,一定有过特别想买什么而爸爸妈妈不给买的经历;自己爱吃的东西,任性地吃到过量的孩子,一定经常有被爸爸妈妈告诉这个不许吃、那个不许吃的不快。于是他们才祭出孩子对付大人的法宝—任性、执拗,来做出反抗。

·自主的孩子更懂你/我·

儿童心理学上讲,建立你/我概念、自我意识,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慢慢明白自己是和周围的人、事、物分开的独立的生命体,然后慢慢再建立起“私人自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你和我有着不同的愿望和观点,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过程。

如果父母在孩子婴幼儿、童年时期有意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观点,让孩子能决定“我”想要什么、“我”想做什么,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便毫无困难。

但是,如果父母总是把正在成长的独立的小人儿,当作父母自己的所有物或者自己的一部分来控制,孩子自我观念的建立就会遇到很大困难,甚至他的自我意识会一直停留在婴幼儿阶段,成为“你我不分”的成人—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们是一体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

我曾见过你我不分的父母,也见过完全没有自我意识的子女。做父母的,会试图左右已成家的孩子的财务—“都是咱家的钱”,做子女的,会把小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向父母汇报并求得指示—“那是咱家的事”。成为这样的父母和这样的孩子,对自己和家人来说,都相当可怕。

·自主的孩子不唯我独尊·

如果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会不会变得自我中心、唯我独尊呢?与自己做主的孩子不任性、不执拗一样,会自己做主的孩子,恰恰更懂得尊重别人,不会试图控制别人,不会唯我独尊。

在全家每个人自己做主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明白,我的选择是我的选择,别人的选择是别人的选择,自己有对自己的事情做主的权利,别人也同样有对别人自己的事情做主的权利。你不能因为自己想吃巧克力口味冰激凌,就要求全家都得吃同样口味,正如爸爸爱吃榴莲,但不会强迫不爱吃榴莲的妈妈吃榴莲一样。

而不能自己做主的孩子,一旦某一次获得自己做主的权利,会倾向于将这个权利扩大化,要求其他人遵从自己的选择。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蛮横地要求大人“不许吃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甚至“不许笑”“不许说话”。这些行为,可能正是对大人控制他的行为的模仿,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报复”。

另外,孩子自己做主,他的选择带来的结果,有时会令他自己满意,有时会令他不满意。不满意时,他会学着接受缺憾,逐渐理解这个世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的,不会事事完美无缺,更不会让一个人享受到所有最好的东西。这算也是一种帮助增加孩子性格中的韧性,消除自大、傲慢、狂妄、自负的挫折教育吧。

·自主的孩子不盲从·

从小凡事都被爸爸妈妈安排的孩子,会更服从,而这种服从在他成人之后,往往成为毫无主见的随波逐流—做大家都做的事,说大家都说的话,跟风穿“流行”的衣服,按照“公认”的标准选择男/女朋友,过毫无个性的平庸生活。

更可怕的是,一个毫无主见、不能独立思考的人,更容易被卷入传销、成功学培训之类典型“羊群效应”活动,被洗脑然后又自觉地成为对他人洗脑的人。

我在网络视频上见过一群对企业狂热感恩、声嘶力竭地高呼效忠口号、赌咒发誓把全身心献给企业的年轻人,说实话,我真觉得他们像只知跟从、不辨东西的绵羊一样可悲。

从小被允许自己做主的孩子,小时候会自己选择冰激凌、玩具、自己安排时间,长大了就不会盲目地选择热门专业、热门工作、在社会和人群中作为盲目跟从的一员。他会更容易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更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这样的人。

回到前面说到的那位担心孩子难于控制的妈妈,她从孩子这么小就开始想到大了如何控制,可能是完全想错了方向。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忧虑,不妨夫妻两个人坐下来,花上一两个小时讨论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孩子有主意,害怕孩子自己做主,想要控制孩子呢?这种讨论有时候要回溯自己的童年,要触及不快的经历,但想清楚了,会是做父母的又一个大进步。

同类推荐
  •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孩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撒泼打滚、过分挑食、痴迷游戏、攀比显阔、装着追星、学习应付了事……您是否也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筹莫展?您很清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确要说“不”,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一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就能得到满足,不是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但这个“不”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要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什么情况下要坚定地说“不”,最重要的该怎样说“不”呢,这,就是本书要与您探讨解决的问题。
  • 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

    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

    这是一本防治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书,是针对当今90后家长而量身定制的生命教育必备读物,也是将心理咨询的知识应用于青少年教育中的易读易掌握的实用工具。本书列出容易导致处于人生“危险期”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25个诱因,如“初恋”、“厌学”、“网瘾”、“手淫”等,指导家长将这些诱因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以爱育爱,化解掉阻碍孩子成长的能量,让孩子的生命得以舒展,从而避免对孩子造成重大的心理伤害。本书以家庭教育的角度,以家长可以改变的范畴里来谈对孩子安全成长的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本书从“走进女孩的世界,解读成长的秘密;富养女孩,妈妈要把握的关键细节;家有女孩,妈妈要掌握点沟通艺术;养育女孩,重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为女孩“投资”,打造她的非凡气质;疏而非堵,帮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十大方面,全面解读富养女孩的方法与细节。和男孩相比,女孩天性柔弱,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因此,“富养”是最适合的教养方式。妈妈只有给女孩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女孩开阔眼界、精神富足、气质高贵、人格独立,从而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有内涵。富养不仅指生活的富足,更是教育的富足。富养女孩不是娇生惯养,而是给她更为精细的教育。可以说,富养的着眼点,是给女孩一个幸福的人生。
  • 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

    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

    本书是写给小学五六年级孩子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小学五六年级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期。本书从五六年级孩子的特点着手,向家长介绍了此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以及“小升初”前的各项准备。本书还着重介绍了青春期早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此阶段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方法。案例丰富,说理透彻,实用性强,结合心理发展特点,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 培养最懂事的孩子

    培养最懂事的孩子

    父母们都知道,生一个孩子很容易,养一个孩子却很难。难就难在教出一个懂事的孩子不容易。其实,孩子有坚强、自信、乐观、快乐,感恩等优秀的品质,懂得与人和谐相处,能够明事理,懂是非,有健康的心理,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本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让孩子快乐起来、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行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入手,为父母讲解了孩子不懂事的原因,重点就怎样培养一个懂事的孩子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本书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是父母培养一个懂事的孩子的必备参考书。
热门推荐
  • 王朝盛世寂如画

    王朝盛世寂如画

    王远,一名普通小员工,被一辆卡车撞死,当他醒过来后,发现自己成为了一国之君!更神奇的是,他还有一个神奇的系统。皇帝养成系统——你值得拥有!
  • 香樟树下的爱情

    香樟树下的爱情

    90年代初,青春年少的外语系新生陈天笑,偶然认识了中文系的新生徐若兰。两人一起进图书馆、一起看书、讨论文学。不久便产生了感情,堕入了情网。他们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两人从图书馆出来,在一棵香樟树下,没能控制住青春的欲火,偷尝了禁果,恰好被学校巡逻的保卫抓了个现行,被学校立即开除。徐若兰被遣送回老家,两人失去了联系。然而,陈天笑却没有回家,终日飘荡在校园内,苦苦守候在那株香樟树下,租了一间旧房,以昔日恋人徐若兰的名字开了一家“若兰咖啡馆”,期待着某一天她能够出现。20多年过去了,百年校庆期间,陈天笑在香樟树上挂了一块牌子,学生会主席徐香樟十分好奇……
  • 都市之召唤系统

    都市之召唤系统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系统,来瓶矿泉水...”“系统,老干妈有没有?”“系统,你真是废物...”“滴,数据库不足,请尽快完善数据库...”“呵...”
  • 微途辰缘

    微途辰缘

    “尽管我微小,但也有资格思考!”司徒辰突遇怪鱼,变小落于微世界。这是微途,有美景,有美女,像童话世界,也像魔法世界。这也是危途,有蚁族大军,有洪荒野兽,像受制于人,又像命运捉弄。辰醒来,24岁大学生忽然变14岁中学生。冒险是否存在,回忆该以何种形式上演,微小的爱情,最后能否修成正果!灭世科技危机,辰又该如何抉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华严经章

    华严经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olloy

    Molloy

    Molloy, the first of the three masterpieces which constitute Samuel Beckett's famous trilogy, appeared in French in 1951, followed seven months later by Malone Dies (Malone meurt) and two years later by The Unnamable (L'Innommable). Few works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ave been so universally acclaimed as central to their time an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 我在江湖拉仇恨

    我在江湖拉仇恨

    陈少白穿越了,并被一个邪恶的系统附身……系统:想升级?想要功法神兵?去拉仇恨吧!于是陈少白开启了惹是生非的人生,被无数人恨得咬牙切齿……陈少白: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是真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 梦里梦外花半开

    梦里梦外花半开

    1章出远门十二月下旬,寒风潇潇,北风呼啸,白雪飘飘。在银白色的世界里,一辆开往北方的汽车上面,有一个女孩呆呆的望着窗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谁也看不出她的喜怒哀乐。这也杜绝某些想跟她说话的人。她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感觉非常好。然而这是她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的样子,而她只有在熟悉的人的面前才会偶尔露出她逗比搞笑的一面。没错,她就是沈陌颜,一个宅到没天理的人,如果没有必……
  • 剩语

    剩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会和领导面对面说话

    学会和领导面对面说话

    《学会和领导面对面说话》是一本上下级之间高效沟通的实用手册,它不仅能提升上下级之间沟通的质量和效率,还能让员工掌握一套有效的与领导沟通的技巧,使员工更容易理解领导的意图,更好地执行领导的指令,从而赢得领导的关注和赏识。本书涉及了和领导沟通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是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还是混迹职场多年的“老油条”,都能从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