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3100000005

第5章 征服南极(4)

【纵深阅读】

世界风极

南极以多暴风雪而著称于世,其风暴之频繁,风力之强大都为人们所惊叹。

1960年10月10日下午,在日本昭和站进行科学考察的福岛博士,走出基地的食堂去喂狗,突然一阵风速35米/秒的暴风雪袭来,福岛博士就从此失了踪。直到7年后,1967年2月9日,在距离昭和站的4.2公里处,人们才发现了他的尸体。猛烈的风暴将福岛博士卷走了那么远,而且由于气候干燥、寒冷,福岛博士的遗体成了一具完整的木乃伊。

在南极洲,暴风摧毁房屋、卷走飞机的事例也很多。1990年6月,83米/秒的飓风袭击了阿根廷的马兰比奥站,站上房屋大部分被摧毁。该次飓风共造成3人死亡,50多人受伤,其它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南极风暴之所以会这样频繁、强劲,主要因为南极大陆冰盖中心高原与四周沿岸地区之间是一个陡坡地形。内陆高原的空气遇冷收缩,密度增大,这种又冷又重的冷气流从冰盖高原沿着冰面陡坡向四周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速度加大,于是便形成了具有强大破坏力的下降风。再加上地球自转的影响,向北流动的气流总是向左偏转,于是在大陆沿海地带形成了偏东大风。通过多年气象观测证实,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最大,风向偏东,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特别是东南极大陆沿岸,从恩德比地沿海到阿德利地沿岸,这一带海岸的风力最强,风速可达40~50米/秒,因此人们称之为风暴海岸。根据澳大利亚莫森站统计,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就有300天。法国的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这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因此,人们也将南极洲称为世界风极。

勇闯南极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1874~1922),1874年2月1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基德尔郡,在10个孩子中排行第二。10岁时,沙克尔顿全家迁往英国。13岁时,被送到达利奇学院上学。15岁时,在父母的帮助和鼓励下,获得了一个体面的船舱服务员职位。1890年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活。1904年他与伦敦女孩艾米利·多尔曼结婚。

【经典回放】

(一)

1907年,沙克尔顿组织了一支南极探险队。这也英国皇室的注意,国王和王后接见了沙克尔顿,王后赠给他一面英国国旗,让他插在南极。

探险船“猎人号”出发后到达南极海岸,船员们在南极海岸建起了营地。沙克尔顿把营地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1908年11月3日,沙克尔顿和他的3个伙伴开始向南极挺进,到了11月26号,他们已经打破了“发现号”探险的纪录了。

1909年1月9日,他们向南极作最后的冲刺,最后把皇后赠的国旗插在了南纬88°23'的位置上,此地距南极只有180千米。沙克尔顿作为一个英雄返回英国,立刻被授予爵士称号。他的队伍比任何人在当时都更接近南极,因此他享誉全世界。

沙克尔顿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荣誉,决心再进行一次尝试。

1914年7月,沙克尔顿率领由11名科学家和17名船员组成的南极考察队,乘“持久”号考察船离开了伦敦,开始了他领导的第二次南极考察。鉴于南极点这块地理发现金牌已被阿蒙森和斯科特所摘取,他不想追随他们的足迹,要走自己的路。于是,他把横穿南极大陆作为这次探险的目标,先从威德尔海海岸出发,途经南极点,最后到达罗斯海边缘的麦克默多海峡。

1914~1915年,南极夏季期间,威德尔海的冰情异常严重。“持久”号在1914年12月5日离开南乔治亚岛的一个捕鲸站后,在快要到达最终的停靠港——瓦塞尔湾时,船被冷酷无情的海冰死死缠住,无法脱身。船体周围起初是半溶状的海冰,但不久就把船封冻在长5千米、宽4千米的大浮冰中,无法前进和后退,再加大马力也无济于事,只好随冰漂流。突然,一股强劲的北风吹来,使封冻船的浮冰迅速前进。正在这时,又刮来一股神秘的南风,与强劲的北风相互抵消,才使他们避免了一场灾难。在漂流到南纬70°时,冰山向他们袭来。

在巨大冰块的冲击下,船体被击穿了0.6米大的洞,海水涌进船舱,他们连续往外抽了3天海水,并且拼命地去堵洞口,但是毫无用处。沙克尔顿没有办法,只好做出弃船的决定。于是,人们携带3只小艇、雪橇和食品,心情沉重地离开那垂死挣扎的“持久”号船,来到近处运动的大块浮冰上。这里,他们距离可能得到援助的地方有1760千米。

“持久”号一连3个星期忍受着巨大冰山的相互冲撞,但它仍然被冰冻在浮冰上。人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时地到船上寻找些有用之物。

1915年11月22日,历经冰山折磨的“持久”号再也支持不住了,渐渐地沉没入海。沙克尔顿一行仍然停留在漂移的海冰上。船沉了,使他横穿南极大陆的计划化为泡影。

(二)

南极的夏季到了,帐篷里特别闷,浮冰的表面渐渐变成冰泥。他们几次想移动一下帐篷,都因冰不牢固而告失败。

直到1916年4月9日,他们随冰漂流到碎冰边缘,小船周围冻的冰化开了,于是3只小船都顺利地下水了。就在这天夜里,一架帐篷和一名队员落入水中,经沙克尔顿的奋力抢救,那个还在睡袋里的落水者才幸免一死。

4月16日,即“持久”号遇难的第6个月,沙克尔顿终于率队员们登上了象岛。这是一个小岛,找不到任何可以救命的东西,只有一些企鹅栖居在这里,但不久也都迁走了。沙克尔顿认为,他们不能在这里冒寒冬的威胁。于是,他决定带5个人,乘长6.85米、宽1.8米的小艇“詹姆斯·凯尔德”号航行到南乔治亚岛,以寻找捕鲸者的援助。

4月24日清晨,沙克尔顿等6人乘“詹姆斯·凯尔德”号,带着30天的食物、淡水和燃料,动身出发了,留在岛上的人们,以热茶为他们送行。他们首先通过一片奇形怪状的碎冰群,当夜幕降临时,他们冲出碎冰群,象岛在他们眼里只是海平面上的一个小黑点了。

他们就这样在漫无边际的南大洋中航行了14天,航行了1280千米,终于来到了南乔治亚岛。沃斯利驾驶着小艇,慢慢地靠近海岛。谁知这时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小艇被吹离了岸边。他们在海中漂泊了好几个小时,后来风向变了,又把小艇吹向岸边。6个疲惫不堪的人连续奋斗了9个小时,尽管海岸近在咫尺,可他们却无法靠岸。他们眼看着一艘从阿根廷开往南乔治亚岛的500吨的大船被风吹翻,沉入海底。

第二天清晨,沙克尔顿试图找一个登陆点,但狂风依然不停地刮,淡水用完了,他们就口干舌燥地整天与风搏斗,直到夜幕快要降临时,船才在金哈康湾靠了岸。

他们的命运实在太糟了。6个人当中,只有沙克尔顿、沃斯利和克林的身体还能顶得住,于是,沙克尔顿决定他们3个前去求援,其他3人留下。5月19日,沙克尔顿等3人带着汽化油炉、一套炊具、一把手斧、48根火柴和15米长的登山绳及一些食物出发了。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走着、爬着,翻过了一座1200米的高山,最后来到了一个险峻的山坡旁。他们好不容易爬上了山坡,可是下面漆黑一团,他们3个只好手拉手,坐着滑了下去。这是他们整个旅程中最危险的一段路程,因为不知道前面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但命运这次没有捉弄他们。当他们下滑一阵子休息时,已下滑了1.6千米,这等于他们历尽艰辛爬上山坡的一半距离。在以后的行程中,他们不时用指南针来校正方向,也不时停下来休息并吃点东西。最后,经过36个小时的艰难行进,这3个衣衫褴襟、污秽不堪的人,披着满头长发,终于找到了挪威捕鲸站。

(三)

12小时后,一艘捕鲸船载着沙克尔顿、一名英国捕鲸者和一名挪威志愿船员,向象岛驶去。但不久就被110千米宽的浮冰挡住了,几经努力都未成功。因该船只带了10天的燃料,又没有破冰能力,只好撤回驶向福克兰群岛。在这里,沙克尔顿第一次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当时正值战时,英国海军部没设置援救南极考察队的机构,但是,沙克尔顿与巴西的乌拉圭亚纳的拖网渔船取得了联系。在6月份,他驾渔船去象岛,看到了象岛,但没能靠岸,因为只带了3天用煤,他不得不回到福兰克群岛。在那里,他紧盯着麦哲伦海峡,看是否有英国的货船经过。然而,他失望了,观察了许久,也未见一艘英国货船经过。他只好租了一艘船龄40年的纵帆船,去搭救象岛上的22名队员。可是,出师不利,再告失败。8月,他借到智利的一艘拖船,第四次去象岛。这艘船是钢壳船体,不耐冰,但非凡的沙克尔顿找到了一条容易接近象岛的航道,在8月30日终于到达了离别4个半月的象岛。岛上的人们,在最后的几周内,一个个饿得死去活来,但仍然坚信沙克尔顿队长会来营救他们。当船靠岸时,他们高兴得快要发疯了。简短的庆贺之后,队员们都上船返回欧洲。

此时,沙克尔顿的营救工作还没做完。与“持久”号同时启航的“极光”号,顺利抵达罗斯海沿岸后,支援队就穿过比德莫尔冰川去设置仓库,就在这期间,一场暴风把“极光”号的锚链刮断了,船受损严重,在罗斯海漂泊了几天就回新西兰了。然而,支援队的10人被弃留在罗斯岛的埃文斯角。沙克尔顿赶到新西兰找到“极光”号,很快修复好,就随船到罗斯岛接回岛上的支援队。至此,沙克尔顿的这次“横穿南极大陆的考察”才算告一段落。全体船员和队员得救了,无一人失踪。

1922年,沙克尔顿组织领导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再度赴南极。但他到达南乔治亚岛时却突然发病,这位杰出的极地探险家不幸逝世,年仅48岁。

【纵深阅读】

南极大陆冰架

在南极,长年不化的冰雪组成了南极冰盖。由于固体冰具有可塑性,因此它们会向四周运动。当流动到大陆周围的海湾时,海湾一般风小浪小,海冰不易破碎,内陆冰就叠架在海冰之上,形成冰架,也叫陆缘冰。世界上最著名的冰架是西南极洲的罗斯冰架和威德尔海湾的菲尔希纳冰架。罗斯冰架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有整个法国那么大,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浮动冰块,而这个冰架还在不断向外延伸。与罗斯冰架相对应的菲尔希纳冰架,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厚度从200米到1000米不等。据不完全统计,南极洲有大大小小的陆缘冰架约300个。

长城站——中国征服南极的见证

1984年10月13日下午4点80分。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队员。

万里说:“为10亿人民作出贡献,祖国不会忘了你们的。等你们胜利回来时,我们再来开个会欢迎你们。”

胡启立说:“希望大家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向科学探索的精神。无论气候怎么寒冷,风暴怎么强烈,自然条件怎么恶劣,10亿人民的心是和你们在一起的。”

【经典回放】

(一)

1984年11月20日,我国南极考察队的全体队员肩负祖国人民的重托,分乘“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正式出发奔赴南极了。由于航线设计得非常合理,所以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并且经过37天,2万多千米的航程,他们首先进了德雷克海峡。

到了晚上12点,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顺利通过德雷克海峡,到达了建站考察目的地。

乔治岛是南极半岛北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东西长79千米,南北宽28千米,海拔高度283米,总面积1160平方千米,大小跟上海的崇明岛差不多。然而,这个岛屿的海岸很不规整,其形状像半截的棱锥。中国人民派遣的使者,就要在这里登陆,建立起第一个中国南极长城站。

乔治岛几乎是一个白色的世界,全被冰雪覆盖;有的地方是陡峭的悬冰和千姿百态的冰川。极少数是露岩地带,那里生长着一层绿中带黄的苔藓和地衣植被。一片没有冰雪的砾石沙滩和山坡上,栖息着成群企鹅;湛蓝的海面,飞翔着上百成千只海鸥、贼鸥。

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赴南极考察编队安全抵达乔治岛。乔治岛上已有前苏联、智利、阿根廷、波兰,巴西、乌拉圭等6个国家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为了寻找更好的站址,28日上午,陈德鸿总指挥和郭琨、张青松等“老南极”和部分记者,乘小艇来到一个无名海湾,发现该处三面环岛,地势开阔,滩地平坦,可以避风、避浪、避涌,海岸线长达2000米。山坡后面有8个淡水湖。“这里是理想的建站场地。”郭琨、张青松向总指挥提出了建议。总指挥尽管喜爱这个地点,但并不马上表态,因为他还要权衡得失,才能下最后的决心。

29日晚9点30分,在地球之端的南极,卫星通讯沟通了北京的电话。陈总指挥向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作了汇报,得到了正式批准。无名海湾命名为“长城湾”。站址背后的一个1000平方米,水深10米的淡水湖命名为“西湖”。“西湖”旁的一个高154.026米的山峰命名为“山海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在南极洲命名的海湾、湖泊、山峰。

建站的号令已经下达。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从总指挥手中郑重地接过了五星红旗。红旗飘扬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当天晚上,中国南极长城站建站的消息,通过电波滴滴答答越过极地上空,从南半球飞向北半球,从西半球飞向东半球。

战场铺开了,这支连指挥员在内仅仅54人的战斗部队,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机器,为着一个神圣的目标紧张地运转开了——

同类推荐
  •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帝国:这里的人民相貌普遍十分俊美,他们不需要劳作就可以过上惬意富足的生活,甚至那个时期还出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美人鱼”“机器人”……然而,就在公元前一万六千年的某一天,这个近乎完美的帝国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 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由于全书内容涵量巨大,我们将其拆为A、B两卷。A卷包括: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握手太空的航天科技、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走向未来的现代工业,共十卷。B卷包括: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透析万物的物理时空、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广袤绮丽的地理、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蔚蓝旖旎的海洋、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共八卷。
  • 神秘百慕大

    神秘百慕大

    关于百慕大的离奇传说很多,全世界都注视着这一海域的每一桩事件,失踪事件都有一个特殊规律:飞机和轮船迷航,呼救,然后迅速消失,连残骸都找不到。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科学家就付出全力以解开20世纪自然界这个最大的疑团。但种种研究始终在机械的故障、粗心的驾驶、雷击、风暴、海啸等假说上回转,虽费尽心机,却无法自网其说。
  • 地球的终结

    地球的终结

    《地球的终结》,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地球所能面临的各种天外灾难。
  • 地理谜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地理谜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热门推荐
  • 云泽纪

    云泽纪

    七百年前,一殿实行的“造神计划”将云泽百族视若刍狗,最终却毁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道观。 七百年后,在封魔师已然没落的时代,神秘的红色势力唤醒传说,妖魔们再次卷土重来。这是燃烧诸神的盛宴,黑色的怪物在三人面前咆哮,如果你不够强,那便只能沦为毡板上的肉,或者……永远见不到阳光。
  • 凤囚仙

    凤囚仙

    囚仙,求仙,这世上没有真正的生,也没有所谓的死,或许当她踏入修仙之途时就已经知道了。她天生无心,为修仙所生,因天道而杀,她从来都不需要理由去杀人,一切行动皆由好奇的情绪驱使,永远温和干净的笑容,谈笑间,妖魔灰飞烟灭。本源世界的大乱掀起了一股重生热潮,原本的修仙之道被打乱,这个世界,将被洗牌。
  •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废柴逆天:权谋王妃

    废柴逆天:权谋王妃

    文琪遇到一个坑比系统,穿越成废柴。爹不疼,娘已故,后娘把她当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拔之而后快。没事儿!不就是废柴逆袭么,王爷来相助,皇上来帮忙,翻出这个围墙,姐就要天翻地覆!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蜜婚合约:甜妻咬一口

    蜜婚合约:甜妻咬一口

    六年前,她不小心带走了他的小蝌蚪。一失足成千古恨,再次相遇,他一张合约扔在她面前,霸道说,“签了它。”她哼了一声,果断离开。不出一个月,轮到她一把将合约压在桌子上,“签了它。”当天下午,她手里就多了一个红本本。“喂,你不是说只签约,不领证吗?”“持证上岗,比较有保障。”
  • 神魔之饰

    神魔之饰

    古老相传,于岁月的源头走来,是那一件件拥有神魔之力饰物,如果你偶然能得到其中之一,那么你就会立刻拥有神奇无比的能力,或是赐予动物以智慧,或是让别人臣服于你的脚下,或是得到别人的记忆……力量,让你能与吸血鬼对抗、与强大势力较量,让你无所不能!
  •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妻入怀:老公放肆爱

    萌妻入怀:老公放肆爱

    她和他曾经春风一度。再见时,她已经罗敷有夫,不认识他,面对他,她局促,退缩,隐忍。而他,一再地高歌顶进,让她离婚,回到他的怀抱。“顾总,我结婚了!”她带着哭腔,对他说道。他冷笑,“对于婚前婚后只有一个男人的女人,结婚离婚有什么分别?”他总在她需要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救她于水火,面对父亲的告诫,丈夫的责难,她终于发现,她怀上了他的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诗路花雨:徐志摩品诗(再读徐志摩)

    诗路花雨:徐志摩品诗(再读徐志摩)

    《诗路花雨:徐志摩品诗(再读徐志摩)》收录了坏诗,假诗,形似诗;诗人与诗;欧游途中致刘勉己;未来派的诗;诗刊牟言;《诗刊》放假;《志摩的诗》附注;谈诗论文书信选等内容。
  • 美国文化管窥

    美国文化管窥

    本书是院级教研立项“美国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对待美国文化的心态与做法,感受得州的自然与文化,印度人说英语对我们的启迪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