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5200000006

第6章 佛陀的故事(5)

【婆罗门寻子记】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年迈得子。可惜好景不长,这孩子在七岁时因病骤逝。老婆罗门伤心欲绝,连续数日都伏在孩子的尸身上痛哭,最后因难以承受而晕厥,当苏醒时,亲友们都劝他要将独子安葬,但老婆罗门万般不舍,亲友们只好不顾他的阻止,合力将往生的独子埋于城外。

昼夜思念爱子的婆罗门,一日突然心生一计——

“我这样哭泣流泪也无法唤回孩子的生命呀!不如趁现在前往阎罗王所,向阎罗王乞回儿子的性命吧!”心意已决的婆罗门不顾亲人的劝阻,斋戒沐浴后就动身前往狱所。

婆罗门一路上马不停蹄,拼命赶路,逢人便问如何才能到达狱所。行经数千里路之后,来到一座深山中,好不容易遇到一群梵志,婆罗门赶忙趋前问道:“各位耆德啊!您可知如何到达狱所吗?我的儿子聪明伶俐,不幸却在几天前被病縻夺走了生命。我希望能赶到阎王所,向阎王乞回儿命。”梵志们听到他的要求,悲悯地回答:“大德呀!阎王狱所不是活着的人所能到达的地方。不过,如果您执意要去,向此西行四百里有一条大河,河中的城是诸天仙行经人间停宿的地方。再过几天阎王将经过那座城,您只要严守净戒,必能如愿见到阎王!”老婆罗门谢过他们的指点,又开始千里迢迢的路程。

历经千辛万苦后,老婆罗门终于如愿抵达目的地。阎王被老婆罗门的诚心所感动,便要守门人带婆罗门人城。一见到阎王,婆罗门立即跪下,叩头如捣,涕泪悲泣地哀求阎王:“阎王!我年迈得子,本来希望此孩儿能继承家业,无奈他才年满七岁便因病往生。恳求大王,发慈悲心,把儿子还给我吧!”阎王听了婆罗门的要求,含笑指着东边说:“你的儿子现在在东园玩耍,如果他愿意,你就可以带他回去!”婆罗门听后欣喜至极,立刻直朝东园奔去。

东园里花果茂盛,流泉潺潺,孩童的嬉笑声此起彼落。婆罗门抵达东园,一眼就看见昔日的独子,正在林间与玩伴们嬉戏。于是马上冲过去,抱住男孩说道:“我因为思念你的缘故,每天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你难道不想念父母吗?”不料这男孩用力推开老婆罗门,并正色说:“你这不明事理的愚痴老翁,我只是暂时寄住在你家,所以被称为你的儿子。现在我在这里已另有父母,你还是打消妄想,早点回去吧!”说完就转身离开,留下老婆罗门满脸惊愕,怅然离去。

满怀悲痛的老婆罗门,心想:曾听人说佛陀有大智慧,无事不知晓,相信他必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于是他继续动身前往舍卫城的衹园精舍,到了精舍,婆罗门恭敬地顶礼佛陀后问说:“世尊!我在阎王的狱所见到我已死去的儿子。我原本满心欢喜地希望带孩子回家,没想到儿子恩断义绝,非但说他自己只是寄住我家,还呵斥我为愚痴老翁。佛陀啊!究竟是什么原因,竟使我儿子不顾父子之情呢?”

佛陀听完老婆罗门的陈述后,开示道:“你真的是愚迷无知啊!一个人来到世上,只是暂时的因缘聚合,故有夫妻、父子之名。这样的关系就如同寄居一处的旅人们般,不久便会离散,展开各自的旅程。众生因为迷惑,将非我当做我,将非我拥有,妄认为我所拥有,因而沉沦于永无止尽的生死轮回当中,始终无法认清真实的自己!而有智慧的人能够灭除恩爱的欲求,精进修行,达到生死永脱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自在。”婆罗门听了佛陀的开示,顿时心开意解,即请求佛陀允许他出家修行。佛陀慈悲答应,才说完“善来比丘”,婆罗门的须发立刻自然落下,身上的衣服也化成袈裟,成为一位威仪具足的比丘。这位比丘专注思考佛陀的开示,不一会儿即断除所有烦恼,成就阿罗汉的果位。

【良医假死的故事】

佛祖释迦牟尼在《法华经·第十六如来寿量品》中,为了教导那些贪恋于色、声、香、味、触五种情欲的众生,由于认为心中有佛能长久住世,不入涅槃的想法,便堕人执著忆想和颠倒妄见的罗网之中,产生骄傲放纵之心,从而厌倦懈怠,懒于修行,缺乏恭敬尊奉佛陀的心愿。因此,佛祖为了用巧妙的方法,通俗易懂的例子教化众生,便讲了《良医喻》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智慧聪明,慈爱善良,通晓一切药性,会制各种药物,能治各种疑难杂病。这位良医子女众多,有上百个。良医因为替人治病,经常离开家乡,游医其他国家,子女留在家中,无人照管看护。一次良医外出,子女们误饮了父亲作做的有毒性的药水。药性发作后,子女们个个神志不清,痛苦难言。就在这紧急危难的时候,良医从国外回到了家乡。喝下毒药的子女,有的已失去了理智,有的神志尚清。他们看到父亲回到家中,心中万分喜悦。神志尚清的叩拜问候父亲说:“慈父回来,身体安康吧?我们一时糊涂,误饮了有毒的药水,个个已得狂病,只是轻重不同。希望慈父救治我们,再给我们一次生命吧!”

良医看到孩子们如此痛苦,立即按照病情开药方,寻找各种最有效的解毒药草。药草色香味美,无不俱足,又经过筛选磨细,掺和搅拌,制成药丸,让孩子们吞服。良医对孩子们说:“这是解毒最有效的良药,色香昧美,一应俱全。你们服下之后,痛苦很快就会解除,再不会留下什么病患。”

那些神志尚清的子女,看到父亲拿来的药丸,马上吞服,药到病除,如同过去。那些中毒太深,迷乱发狂的子女,虽然也是央求父亲治病。然而当良医把药丸拿给他们吞服时,却口称药丸味道不好,拒不吞服。这是他们之中有人中毒太深,把良药也误认为是苦味的毒药。

良医看到此种情景,心中暗想:“这些孩子实在太可怜了!中毒太深,失去理智,神志不清,迷乱颠倒,误把我制的良药也当成苦味的毒药了,所以不肯吞服。我得想个巧妙的办法,让他们服用解毒的良药,救下他们的性命。”

良医想好办法后,便对子女们说:“孩子,你们应当知道,我已年迈体衰,风烛残年,不久将会离开人世。这些为你们特制的解毒良药,我把它留到家中,你们可以随时取服,不用忧虑病症不能痊愈。但我不能常居家中,还要为他人去治病。”

良医对子女们交代完后,就动身到其他国家去了。当良医到了国外之后,派了一个使者回到家中,对子女们说:“孩子们,我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事,你们的父亲已在异国他乡去世了。”

子女们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心中万分伤心悲痛。此时,他们突然想:“假如父亲健在,他会因慈爱而怜悯我们,救护我们。现在父亲舍我们而去,在异国他乡去世了。如今我们孤苦伶仔,再没有父母可以依靠了。”

良医的子女由于心中思念父亲,逐渐醒悟,知道父亲遗留的解毒药丸是色香味美的良药,于是全部取出来服用。那些患病的子女服用药丸后,一个个病毒解除,神志清醒,心身康复。

良医听到子女们全部恢复健康的消息后,很快从异国他乡归来,和孩子们团聚欢宴,孩子们又见到了父亲的慈颜。

佛祖释迦牟尼讲完这个故事后,对四众弟子说:“诸位善男子,你们认为这个譬喻怎样?会不会有人说:这位良医撒谎,从而犯下妄语之罪呢?”

与会听法的大众说:“不会啊,世尊!”

此时,释迦牟尼接着说:“我也同那位良医一样啊,从成佛到现在,尽管已经历了无量无边百千亿载阿僧祗劫那样漫长的时间,可是为了教化众生,我仍用方便善巧之法,自称不久灭度。我所以这样做,就如良医为救济自己的孩子,暂说已经去世一样。孩子们不会说父亲的做法是虚妄不实。我想同样不会有人说我犯下虚妄不实的过错吧!”

【猕猴的逃走】

王舍城中有一位清信士,他聪明,博学,善于经商,孝敬父母,尊敬三宝,深受众人爱戴。唯一的缺憾就是扮演不好父亲这个角色,经常呵斥自己的儿子,关系僵到最后竟然把儿子毒打一顿赶出家门。后来他的儿子在外地做生意赚了很多钱,父亲觉得很后悔,就写信叫儿子回来,但是儿子不理会。又叫儿子寄钱,也没结果。老头子很难过,就向比丘倾诉,我的儿子有病,我辛苦把他养大,他居然对我这样无情。众比丘把这个事情告诉佛陀。佛陀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猕猴师,名叫阿夷扇持。他教给猕猴行走,还教猕猴许多顽皮的游戏,使这个猕猴给首姓带来很多欢乐。来看猴戏的人很多,猕猴师也因此收获很多钱物。

有一天,猕猴师把这个猕猴带进城,把它捆在一个柱子上,将它狠狠的毒打了一顿,不久,猕猴逃跑了,在山林里独自生活。它和山中的仙人住得很近,就和仙人日夜做伴,经常采取山果供养仙人,剩下的自己吃。

后来猕猴师打听到猴子的下落,就派人到山中去找猕猴回家。猕猴不肯,它说:“我现在仍然记得,以前他如何狠心的折磨我,让我吃了很多苦头。前不久,我并没有什么过错,他却把我毒打一顿,所以我才逃到山林里来。”

猕猴师听说后,又亲自去找猕猴:“来吧,跟我回家去吧。我养了你那么多年。”猕猴仍然不吱声。

仙人问猕猴师:“你可以原谅它吗?”

猕猴师说:“我已经原谅它了。”仙人说:“你不能把它强行抓走,只能慢慢劝说它,然后再带它回去。”

猕猴师说:“请您帮帮忙,让我带它走。如果它不肯,我再另想办法。”说着他说了一个偈子:你像树下鹿,善良又温和。跟我去享福,再无饥和渴。

猕猴知道后也用偈子回答:不仁生于我,品性我自知。你从哪里说,猕猴会老实?我心意已决,莫要在虚辞!纵尔有诡计,难把我制服。记得以往事,你阿夷善持。将我带人城,绑柱用鞭笞。毒打之苦痛,于今难忘之。我今得自由,再不任你支。

佛陀说完,告诉大家:“猕猴师就是清信士,猕猴即是他的儿子。仙人就是我啊。”

【贪心不足的文陀竭王】

过去劫的时候,有一位国王,名叫文陀竭。他降生的方式很是奇特,是从母亲头顶生出来的。长大成人后,便做了遮迦越王。他统治的地方很大,而且本身又有七宝法术。

遮迦越王的内宫也很兴旺,他有一千个王子,同时主管着四方天下。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几千年。

也许是平静日子过久了,遮迦越王没事的时候常常暗想:“我拥有四方天下,国家人丁兴旺,粮食富足,这一千个王子个个都是相貌堂堂,勇猛雄健,可真是什么也不愁了。”

想到这儿,他忽发奇想,心道:“我在人间有这么大的权力,能不能向上天发一道命令呢?”

他想着想着,竟然真的向上天发令道:“天上的人们听着,我要你们为我的国家下七天七夜的金银雨,让我的臣民们发些意外之财吧。”

谁知,当他下完命令时,上天果然便听从吩咐,连下了七天七夜的金银钱物。不用说,全国的百姓当然是高兴万分啦。

当然,遮迦越王的心里更是得意非常。然而,人的欲念是无穷尽的,他这时又想道:“听说周围几个国家的人民,也同样安居乐业,生活宁静富足,我何不一并将其占领了,这样我的国家不是更大了吗?”

想到这儿,他便集合了精兵强将,祭起了七宝法术,带着军队飞到周围诸国,很快便降服他们,以自己国家的礼治法度治理归降诸国。

这样又过了几千年。

一日,文陀竭王又想道:“我现在有阎浮提国二十八万里,又有俱耶尼国三十二万里,弗于逮国三十门万里,地方也算够大的了。可听说北方有个鲐单越国,地方很大,人民安乐,我何不去看看呢?对了,还听说那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奴主尊卑,人人都平等一致,我何不带人到那里去,吃他们的,穿他们的,这才称心呀。”

他便又集合军队,祭起法术,一齐飞入鲐单越国。

到那里一看,山清水秀,果真景致不凡。又往前飞,便见到了遍地洁白如雪的自生自长的无数稻米。文陀竭王和众人下来取米煮饭吃,果然非常香甜,也不见有人来管。吃完后众人又往前飞,又看见了大片树林,树上结满了自然生长的衣服珍宝和璎珞金银。大王便问身边的边关大臣,是不是已经到达了这个国家的腹地。大臣答是。

来到其国的都城,文陀竭王傲然率兵进城,国中的臣民百姓皆臣服迎接。就这样,文陀竭王又轻易地得到了始单越国四十万里国土。

又过了几千年,文陀竭王又萌了新的贪欲之念,暗暗想道:“我现在拥有四方天下,可以说想怎么样便怎么样。如今人间的富贵也享用尽了,我何不上须弥山去。到山顶三十三天的天帝所居之处去住住,也享受一下做天神的乐趣。”

越来越贪婪的文陀竭王打定主意,便集合百官,祭起七宝法术,一起到了须弥山,走进了天帝的住所。

到了须弥山山顶帝释天所居忉利天天宫,帝释天见文陀竭王率众来到,便下座相迎,慈祥谦和地施礼道:“久闻大王功德无量,相见之心早已有之,今日相见,果然是吉人天相。”

文陀竭王也向帝释天请安问好。帝释天牵着他的手来到宝座前,让出自己座位的一半,与他一同就座。文陀竭王志得意满,更加忘乎所以了,坐下便左右环顾四下不住打量。他见周围服侍的使女们个个美貌非凡,不由得心中暗说道:“我在人间拥有四方天下,要天下全银财宝都办得到,这会儿要让天上的帝释天死掉,由我来取代帝释天的位置多好呀!治理上天不也同治理人间国土一样么?可天上的荣华与享乐,人间是得不到的。”

他刚想到这里,就觉得身不由己地离开了须弥山,稀里糊涂地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他一回到宫中就得了疾病,治了很久也不见好,反倒越来越厉害,最后竟卧床不起了。

一天,一位大臣悄悄问国王:“您的病未见起色,是不是得罪了天神?莫不是您去须弥山时,想取代帝释天的地位?”

文陀竭羞愧地回答道:“你说的一点儿也不错:当时我是一时贪心所欲,有了那样的非分之想,现在真是后悔啊!”

说来奇怪,他刚有了悔过之心,便觉病轻了许多。一起身,竟能下地了,但走路还是不稳,晃晃悠悠如婴儿学步似的。

文陀竭王想到这次的遭遇,心里追悔不及,感叹地说:“人真是没有知足时候,不管获得多少,总要去占有新的东西。这样必然会惹祸上身,我这次不就是个例子吗?世间的随遇而安,无欲知足的人是太少了。”

佛说:“文陀竭王就是我的前身。”

同类推荐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却是众多文学书、哲学书和历史书的智慧之源。《圣经》原典的庄严神圣常使人望而生畏,而那些纷繁的人物、漫长的历史进程也令初学者难以理清头绪。但经过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这本《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更多人感受到了《圣经》的无穷魅力。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热门推荐
  • 江湖路弯弯

    江湖路弯弯

    一部不合格魔教妖女的坑爹奋斗史!一本伪武林圣女的修炼养成指导手册!我不想祸害这平凡的世界,只想正太蜀黍佳公子,美男如云都爱我!
  •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本书是萨特哲学及生活的通俗汇编,全书内容是从萨特大量的哲学著作、戏剧、散文、随笔、传记的精选摘录而成的,并将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贯注其中,重点突出萨特的人道主义情怀及高昂的人生态度:对抗任何可能压制我们生命本身的外部力量,实现我们自由的选择并承担。本书在保留原作思想深刻的同时,力求行文浅显易懂,与读者的现实人生紧密联系。
  • 浔阳春三首 春去

    浔阳春三首 春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诡村(下)

    诡村(下)

    陕西关中这个地方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作为十六朝古都,这里民间流传着“江南才子关中将,陕西黄土埋皇上”的说法,而一些诡异的事件跟它厚重的历史一样,成为陕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五叔”、“五爷”是阴阳世家“任家”的后人,在祖传的职业之下,成为阴阳先生,又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灵异之旅……
  • 伴君千万世

    伴君千万世

    他是强者,却因一场大战而转世,在他最后的三年里,只有她陪伴着他。她是一只普通的狐狸,因为他,她得以脱胎换骨,成为族中最耀眼的天才,得到了她曾经想得到的一切,但却没来得及报答他。为了还他的恩情,她决心去追寻已经转世的他。你给了我三年,我便还你永远。
  • 当生如是心

    当生如是心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天后夜蓉步步为营,计划缜密,东海水族族长江沅深谋远虑,乐萱为母则刚,甘心为孩子付出一切,两代人爱恨情仇,理不清,剪还乱。为了爱自己的和自己所爱的,澜清迫不得已放弃初衷,逼宫天帝,震烨,悦心一对欢喜冤家在经历错爱后终于看清自己的内心,勇敢的走在一起,而暄研,泓炎在双方的算计和利用中历经苦痛却终于修成正果。当生如是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舍妄心,以真心见法界。无为法非因缘所生,如如不动。应灭度一切众生。
  • 三爷夫人又作妖

    三爷夫人又作妖

    面对前世的仇人,苏清漓杀伐决断,毫不留情。可面对自己的金光闪闪的帅气老公时,诶嘿嘿嘿嘿,苏清漓擦擦口水。“来嘛来嘛,别怕别怕。”看我扮猪吃老虎,轻松拿下冷面阎王~
  • 温暖一生的记忆

    温暖一生的记忆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校花的影子保镖

    校花的影子保镖

    候补校花聂晓冬,遭一伙流氓劫持,危险之际,被一个从时空穿越过来,拥有神秘能量的男子的分神当作了宿体,并且寄居下来,从此像影子一样,陪伴并保护她。校花毕业参加工作,意外的邂逅了某跨国集团营销部的一位高管。影子,高管,他是谁,他又是谁,或者,他们是谁?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明季三朝野史

    明季三朝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