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江苏地名)民李化,富有田产。年五十馀,无子(没儿子)。
一女名小惠,容质秀美,夫妻最怜爱之。十四岁,暴病夭殂(读yāo-cú,短命死),冷落庭帏,益少生趣。[李化]始纳婢(娶小妾),经年馀,[婢]生一子,[李化]视如拱璧(珍宝),名之珠儿。
儿渐长,魁梧可爱。然性绝痴(痴呆),五六岁尚不辨菽麦;言语蹇涩(艰涩)。李亦好(喜欢)而不知其恶。
会(碰巧)有眇(读“秒”,盲一目)僧,募缘(化缘)于市,辄知人闺闼(读“归踏”,房中隐秘),于是相惊以神;且云,能生死祸福人。几十百千,执名以索(指名向人要钱),无敢违者。
[僧]诣(读“义”,拜访)李募百缗(读“民”,1缗约合1两银子)。李难之(感到为难)。
[李化]给十金,[僧]不受;渐至三十金。
僧厉色曰:“必百缗,缺一文不可!”
李亦怒,收金遽去。
僧忿然而起曰:“勿悔,勿悔!”
无何(没多久),珠儿心暴痛,巴刮(抓挠)床席,色如土灰。
李惧,将(拿着)八十金诣僧(访僧)乞救。
僧笑曰:“多金(钱不少)大不易!然山僧何能为?”
李归而儿已死。
李恸甚(悲痛至极),以状诉邑宰(县长)。
宰(县长)拘僧讯鞫(读“讯居”,审讯),[僧]亦辨给(读“变挤”,狡辩)无情词(没实话)。笞(读“吃”,鞭打)之,似击鞔革(读“蛮革”,鼓皮)。
[邑宰]令搜其身,得木人二、小棺一、小旗帜五。
宰怒,以手叠诀(一件一件)举示之。
僧乃惧,自投(磕头)无数。
宰不听,杖杀之。
李叩谢而归。
时已曛暮(读“勋木”,黄昏后),[李化]与妻坐床上。
忽一小儿,儴(读“筐乡”,慌张)入室,曰:“阿翁(老爸)行何疾?极力(费大劲儿)不能得追。”视其体貌,当得七八岁。
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坐。
李推下之,[小儿]堕地无声。曰:“阿翁何乃尔!”瞥然(转眼间)复登。
李惧,与妻俱奔。
儿呼阿父、阿母,呕哑(读“欧呀”,叽哩咕噜)不休。
李入妾室,急阖(合)其扉;还顾,儿已在膝下。
李骇,问何为。
[小儿]答曰:“我苏州人,姓詹氏。六岁失怙恃(失去父母),不为兄嫂所容,逐居外祖家。偶戏门外,为妖僧迷杀桑树下,驱使如伥鬼(读‘昌鬼’,帮老虎吃人的鬼),冤闭穷泉(地狱),不得脱化(转生)。幸赖阿翁昭雪,愿得为子。”
李曰:“人鬼殊途,何能相依?”
儿曰:“但除(腾出)斗室,为儿设床褥,日浇一杯冷浆粥,馀都无事。”
李从之。
儿喜,遂独卧室中。晨来出入闺阁,如家生。
闻妾哭子声,[小儿]问:“珠儿死几日矣?”
[李化]答以七日。
[小儿]曰:“天严寒,尸当不腐。试发冢(挖坟)启视,如未损坏,儿当得活(救活)。”
李喜,与儿去,开穴验之,[珠儿]躯壳如故。
[李化]方深忉怛(读“刀达”,哀伤),回视,失儿所在。异之。
[李化]舁(读“鱼”,抬)尸归。方置榻上,目已瞥动(眨眼);少顷[珠儿]呼汤(开水),汤已而汗,汗已遂起。
群喜珠儿复生,又加之慧黠(聪明)便利(敏捷),迥异曩昔(读nǎng-xī,从前)。但夜间僵卧,毫无气息,共转侧之,冥然若死。众大愕,谓其复死;天将明,始若梦醒。
群就问之。
[珠儿]答云:“昔从妖僧时,有儿等二人,其一名哥子。昨追阿父不及,盖(原来)在后与哥子作别耳。今在冥间,与姜员外(副司长)作义嗣(干儿子),亦甚优游。夜分,固来邀儿戏(做游戏)。适(刚才)以白鼻(读‘瓜’,黑嘴黄毛的马)送儿归。”
母因问:“在阴司见珠儿否?”
[珠儿]曰:“珠儿已转生矣。渠(他)与阿翁无父子缘,不过金陵(江苏南京)严子方,来讨百十千(一百多两银子)债负耳。”
初,李贩于金陵(南京),欠严货价(货款)未偿,而严翁死,此事无知者。
李闻之,大骇。
母问:“儿见惠姊否?”
儿曰:“不知。再去当访之。”
又二三日,[珠儿]谓母曰:“惠姊在冥中(地狱)大好,嫁得楚江王小郎子,珠翠满头髻;一出门,便十百作呵殿(吆喝)声。”
母曰:“何不一归宁(回娘家)?”
[珠儿]曰:“人既死,都与骨肉无关切。倘有人细述前生,方豁然动念耳。昨托姜员外,夤缘(读‘银元’,攀关系)见姊,姊姊呼我坐珊瑚床上,与言父母悬念,渠(她)都如眠睡。儿云:‘姊在时,喜绣并蒂花,剪刀刺手爪,血涴(读“卧”,染)绫子上,姊就刺作赤水云。今母犹挂床头壁,顾念不去心。姊忘之乎?’姊始凄感,云:‘会须(一定)白(请示)郎君,归省(读“醒”,看望)阿母。’”
母问其期,[儿]答言不知。
一日[珠儿]谓母:“姊行且至,仆从大繁,当多备浆酒。”
少间,[珠儿]奔入室曰:“姊来矣!”移榻中堂,曰:“姊姊且憩坐,少悲啼。”诸人悉(全部)无所见。
儿率人焚纸酹饮(读“泪饮”,洒酒祭奠)于门外,反(返回)曰:“驺从(读‘邹从’,侍从)暂令去矣。姊言:‘昔日所覆绿锦被,曾为烛花烧一点如豆大,尚在否?’”
母曰:“在。”即启笥(读“四”,竹箱)出之。
儿曰:“姊命我陈(陈列)旧闺中。乏疲,且小卧,翌日(明天)再与阿母言。”
东邻赵氏女,故与惠为绣阁交。是夜,忽梦惠幞头(读“仆头”,头巾)紫帔(读“佩”,披肩)来相望,言笑如平生。且言:“我今异物(非人类),父母觌(读‘敌’,见)面,不啻(读‘不赤’,不止)河山(远隔万里)。将借妹子与家人共话,勿须惊恐。”
质明(天刚亮),[赵女]方与母言。忽仆地闷绝。逾刻始醒,向母曰:“小惠与阿婶别几年矣,顿鬖鬖(读‘三三’,头发混乱)白发生!”
母骇曰:“儿病狂耶?”
女拜别即出。
母知其异,从之。
[赵女]直达李所,抱母哀啼。
母惊不知所谓。
女曰:“儿昨归,颇委顿(疲倦),未遑(没顾上)一言。儿不孝,中途弃高堂(父母),劳父母哀念,罪何可赎!”
母顿悟,乃哭。已而问曰:“闻儿今贵,甚慰母心。但汝(你)栖身王家,何遂能来?”
女曰:“郎君与儿极燕好(和睦),姑舅(公婆)亦相抚爱,颇不谓妒丑(嫌弃)。”
惠(小惠)生时,好以手支颐(手托下巴);女言次(说话间),辄作故态,神情宛似。
未几,珠儿奔入曰:“接姊者至矣。”
女乃起,拜别泣下,曰:“儿去矣。”言讫,复踣(读“勃”,仆倒),移时乃苏。
后数月,李病剧,医药罔效。
儿曰:“旦夕恐不救也!二鬼坐床头,一执铁杖子,一挽苎麻绳,长四五尺许,儿昼夜哀(哀求)之不去。”
母哭,乃备衣衾。
既暮,儿趋入曰:“杂人妇,且避去,姊夫来视阿翁。”
俄顷,[珠儿]鼓掌而笑。
母问之,[珠儿]曰:“我笑二鬼,闻姊夫来,俱匿(躲藏)床下如龟鳖。”
又少时,[珠儿]望空(向空中)道寒暄,问姊起居。既而拍手曰:“二鬼奴哀之不去,至此大快!”乃出至门外,却回,曰:“姊夫去矣。二鬼被锁马鞅(读‘央’,马脖子上的皮带)上。阿父当即无恙。姊夫言:归白(回去报告)大王,为父母乞百年寿也。”
一家俱喜。
至夜,[李化]病良已(好转),数日寻瘥。
[李化]延师(请老师)教儿读。
儿甚慧,十八岁入邑庠,犹能言冥间事。见里中(邻里)病者,辄指鬼祟所在,以火爇(读“弱”,烧)之,往往得瘳(读“抽”,痊愈)。
后暴病,体肤青紫,自言鬼神责我绽露(泄密),由是不复言。
老王感言:故事中有两个“珠儿”。前一个,是常州居民李化的儿子,比较迟钝,童年遇害而死。后一个,是苏州詹家人,童年被妖僧“迷杀”,成了“伥鬼”,但他聪明伶俐,一旦逃出魔瓜,便借尸还魂,顶替珠儿的位置,上演了一幕货真价实的“小鬼当家”活剧。
珠儿的拿手好戏,是游走于阴阳两界,沟通于人鬼之间。重生使他异常兴奋,童心使他无所顾忌,鬼黠使他无所不能,孝心使他不遗余力。
本篇中,珠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让人们感受到鬼世界的亲情、友情。比如,在他的张罗下,死去的姐姐小惠和鬼丈夫楚江王回家探望父母,小蕙还借邻家赵女之口诉说了衷肠。
二是揭露了鬼世界等级森严、弱肉强食和凡事皆可变通的现实。比如,小惠仗着鬼丈夫的权势可以回阳世探亲,小惠的父亲由于有鬼女婿帮助就能免去一死,二鬼奴见到楚江王就吓得躲起来,等等。
三是发挥熟知鬼情的优势,帮助百姓驱鬼。
由于珠儿断了恶鬼的财路,鬼神就以“泄露”(泄密)的罪名,用“暴病”来惩罚他,终于使他不再开口说阴间事。
鬼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倒影。在那里,统治者为维护自身地位,千方百计保持自身的神秘感,不许别人窥视,更不能容忍有鬼物“里通外国”“吃里爬外”。在这样的背景下,珠儿因为行善而受罚,一点儿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