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9400000004

第4章 序言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明崇祯十三年四月十六日(公元1640年6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满井庄(今名蒲家庄)。他的祖上虽不显赫,但“累代书香”,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大户。然而到蒲松龄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其父蒲槃,字敏吾,原是读书人,为养家糊口只得弃学经商。生有五子,蒲松龄是老四。

虽说人不能选择何时出生,但蒲松龄所处的时代实在是太糟糕了。他3岁时,清兵入关,下兖州,屠济南,一直打到他家乡东边不远的青州,杀了十几万人。4岁时,李自成打进北京,明朝灭亡。紧接着,清朝入主中原。5岁时,清兵血洗扬州城,消灭了南明弘光小朝廷。再后来,农民起义接连不断,清兵大刀挥舞不停,再加上大旱、大涝、地震等天灾,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蒲松龄家贫,上不起学,父亲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他生性聪慧,经史子集过目不忘,成绩优异。19岁参加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考上秀才。山东学政(相当于省教育厅长)施闰章看了他的试卷,赞不绝口,感叹“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

如果按这个路子顺顺当当走下去,中举人,做进士,当官发财,那是相当的风光。只可惜,命运成心跟蒲松龄作对,让他一挫再挫,而他则铁了心与命运抗争,结果是终其一生,未能如愿。

科举之路走不通,而一家老小是要吃饭活命的,蒲松龄只得自谋生路。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他25岁,两次科考失败后,他开始在淄川县王村镇王永印家做私塾教师。5年后,他30岁,应同乡进士、江苏扬州府宝应县知县孙蕙的邀请,南下宝应和高邮做幕宾,即私人秘书,一直做到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这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远游,来回路程将近1000公里。回到家乡后,他回归老本行,在淄川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做私塾教师,因为自己还要应试,没能坚持下来。39岁时,他来到淄川县王村镇西铺村,在前明部长级高官毕自严之子毕际有家做私塾教师,一干就是30多年。一个穷书生,长年离家在外,寄人篱下,别妻离子,收入微薄,想想就够苦的。

也是在39岁这一年(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他把自己创作的志怪传奇小说编成集子,定名为《聊斋志异》,并写下著名的《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古人爱《聊斋》,使其不胫而走、风行世界,自有古人的道理,老王就不深究了。现代学者推崇《聊斋》,赞美有加,是出自专家视角,老王也不多说了。这里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作为当代普通读者,我们能从这部“奇书”中看到什么?这个问题不说清,你让我们在移动互联时代,放着那么多好玩、新鲜、有趣的东西不读,去看《聊斋》?

老王要说,越是在现在这个貌似啥都不缺的时代,越有必要读《聊斋》,因为它所包含的思想、意境、情感、想象、文采等,超越了时代,不比现在的东西差,可以让我们大开眼界。

那么,从《聊斋》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首先,能看到一个奇异的“多维世界”。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三维立体,加上时间这一维,也不过四维。《聊斋》所展示的,却不仅是现实世界,还有鬼世界、神世界和妖世界,构成一个相互嵌套的多维时空。到底有几“维”,实话实说,老王也没数清楚。

在《聊斋》中,各个“世界”之间没有固定通道,但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各色人物只要本领超强,或者机缘巧合,就可以瞬间往还,好似彼此为邻;否则,关山万里,不通音信。

各色人物中,本事最大的是神仙,可以自由地出入天界、阳世和阴间。其次是妖怪,他们可以随时从山川花草中现身。再次是鬼物,他们偶尔可以跳出阴间,与活人相依为命,凡人本事最小,但在“异类”的帮助下,或在幻觉和离魂的情况下,也可以“穿越时空”或者“灵魂出窍”,上天堂、下地狱,然后平安归来。

这一时空架构,给故事增加了无穷变数。于是,我们读《聊斋》,时时处在对未知世界的期待中,而蒲松龄多半不会让我们失望,要啥有啥,想啥来啥。有人借此批评蒲松龄“宣扬封建迷信”,实在是误读。他的艺术手法类似于20世纪中叶拉丁美洲文坛兴起的“魔幻现实主义”,是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为现实披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当然,蒲松龄在世时还没有“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但这更说明了他的大胆和超前。

其次,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凡人和“异类”。

有人说《聊斋》只写“异类”,即鬼、神、妖,这不准确,是只读选本、未通读全书的结果。其实,书中大约四分之一的篇目只写人,即凡夫俗子的活动,没有“异类”掺和。即使在鬼、神、妖故事中,也都有凡人出场,且多数由凡人唱主角。当然,这些凡人都有不凡之处,要么是能力超群,要么是行为怪异,要么是经历奇特。不奇不特的人,甭想进《聊斋》。至于那些“异类”,更是身手不凡,有来去无踪、先知先觉、呼风唤雨、兴妖作怪、点石成金、妙手回春、长生不老等诸般本事,把凡人看得目瞪口呆。

一部《聊斋》,有名有姓的人、鬼、神、妖上千个。其中的凡人,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高官显贵、农夫商人、僧道术士、侠客武将和乞丐无赖,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类型齐全,性格各异。鬼、神、妖虽属“异类”,但也不是凭空虚构,而是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化身,有些则可以归入“外星人”“超人”之列,性格各异,千姿百态。

无论凡人或“异类”,都值得我们仔细端详。

第三,能看到离奇古怪、曲折动人的故事。

除少数简略记事的短文外,《聊斋》大部分篇目是情节完整的小说。蒲松龄是讲故事的高手,连凡人小事都能写得妙趣横生,何况大部分故事很奇特,还有鬼、神、妖出场助兴,写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开阖自如、引人入胜。

他常常寥寥数笔就搭起一个场景,稍加铺垫就掀起矛盾冲突,一波未平一波陡然又起,山穷水尽忽然柳暗花明。误会、巧合、悬疑、幻象、暗示、渲染,他运用得炉火纯青。柔情处,让人遍体酥软;美妙处,让人心驰神往;悲惨处,让人伤心欲绝;恐怖处,让人毛骨悚然。

第四,能看到一幅宏大、逼真的社会图景。

所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形容蒲松龄很合适。他虽然最远只到过江苏,偶尔去济南、青岛走走,大多数时间待在淄川乡下,但他学识渊博、视野极宽、想象更是无边无际。

《聊斋》的视野有多宽,说出来真是出人意料。它所描写的地域非常广,北到辽宁,南到南沙,西到甘肃、云南,东到太平洋岛国。它所展示的场景非常多,上至天宫、皇宫、王府,下至市井、乡间、地狱。故事题材很丰富,有男女恋情、科举悲欢、家庭琐事和邻里关系,有官场内幕、司法案例、市场竞争和战争风云,还有宫廷秘事、域外奇谈、动物珍闻和自然奇观等,真是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蒲松龄把写实、夸张、魔幻、谐谑等手法交替运用,在荒诞中揭示社会本质,在幻想中抒发个人情感。从单篇看,展示的场景都不大,但全书合起来,则是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全景图。这幅图现在并未过时,其中的许多人和事给人以“今人今事”之感。有些超前的想象,如个人飞行器、长生不老药、换头术、天梯等,恐怕再过一百年也未必能全部实现。

第五,能看到一位善良书生的内心世界。

蒲松龄聪明、敏锐,感情丰富,思想活跃,既有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一面,也有与人为善、宽厚包容的一面,这在《聊斋》故事中,特别是托名“异史氏”的评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评判事物没有固定的教条,一切以人为本、就事论理,力挺真善美,抨击假丑恶。他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对官场“潜规则”的无奈、对孝悌诚信的赞赏、对科学技术的向往等等,都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

《聊斋》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像一面多棱镜,每位读者都能从中看到一些独特的东西,发出会心一笑。鲁迅评《红楼梦》,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这对《聊斋》也完全适用。

总之,《聊斋》是一部有内涵的书,一部耐品味的书,一部很好看的书。

但是要让《聊斋》跳出文人书斋,重新走进公众视野,变成普通读者看得明白、看得轻松、看得津津有味的大众读物,必须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文本处理和编排方式做大刀阔斧的改进,让《聊斋》换个模样。

于是,从2008年起,老王不揣愚陋,利用业余时间,向这部“旷世奇书”开刀,一口气做了六件事:

第一件事,给《聊斋》分类。

《聊斋》内容驳杂,题材跳跃性很强,篇幅长短不一。蒲松龄凑够了一册,就钉成一卷,没有分类。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省蒲台县县丞王金范从借来的抄本中选出二百八十一篇(约占全书的一半),删繁就简,分门别类,编印了《王刻聊斋志异》。该书共十八卷,分为二十五个门类。

这件事给老王以启示:《聊斋》是可以分类的,不必萝卜白菜“一勺烩”。古代的老王可以这么做,现代老王为什么不可以?

但对于古代老王的分类标准,现代老王却不敢恭维。首先,它的标准不统一,一会儿按故事主旨分,分成“孝”“悌”“智”“贞”等类别;一会儿按故事情节分,分成“梦征”“情痴”“炎凉”“谑报”等类别;一会儿按人物属性分,分成“仙”“鬼”“狐”“妖”等类别。标准不一,导致内容交叉。其次,类别太多,共有二十五个,等于没有分类。第三,各个类别的篇数差别太大,有的只包括一篇作品,有的则多达五十五篇。

要分类,制定科学的分类标准是关键。这个分类标准,一要有内在逻辑,以便于读者掌握。二要坚持统一,要么按人物分,要么按题材分,要么按篇幅分,一个标准管全书,不能变来变去。三要考虑结果,使各个类别的篇数、字数大致均衡,不能有薄有厚。

在反复摸索中,老王终于发现一个“大秘密”:原来,蒲松龄是按照四个“界别”大体平衡的原则来写作的。这四个“界别”,就是人、鬼、神、妖。他对四者一视同仁,这个“界别”写了多少篇、多少字,那个“界别”也会写多少篇、多少字,不偏不倚,没薄没厚,齐头并进,等量齐观。

发现了这个奥秘,分类标准就形成了,就是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四百九十七篇作品分成四个集子:

鬼魂集——“鬼物”和“游魂”的故事。

神仙集——“天神”、“仙人”和“术士”的故事。

人世集——“凡人”故事以及世间的“怪事”和“奇观”。

妖怪集——“狐精”和“百怪”的故事。

标准确立之后,具体分类过程还会遇到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在《聊斋》的一些篇目中,角色很多、很杂,除了“凡人”,还有“异类”,甚至人、鬼、神、妖一起出场,分到哪一集似乎都有道理。但如果随意分类,就会乱了套。

老王的做法是:首先,只要有“异类”出现,就不放入“人世集”。理由是,“异类”的出现使故事的性质变了,不再是纯粹的人间故事。比如,《珊瑚》的大部分是人间故事,但在关键节点上,女主角珊瑚的公公的鬼魂两次出现,对情节转折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该篇被剔出“人世集”,归入“鬼魂集”。《念秧》也基本上是人间故事,但其中有一个狐狸精,对战胜骗局至关重要,所以被归入“妖怪集”。其次,当多种“异类”同时出现时,具体放入哪一集,要看除“人”之外哪个角色起了重要作用。比如,在《晚霞》中,鬼、神同时出场,但鬼是主角;在《捉鬼射狐》等篇目中,鬼、狐同时出场,但是鬼的作用最大,所以,这两篇均被归入“鬼魂集”。而在《莲香》中,狐和鬼同时出现,但狐女莲香是主角,所以被归入“妖怪集”。第三,“术士”(包括“妖人”和“半仙”)是一个特殊群体。根据其表现和能力,既可以说他们是“有特异功能的凡人”,也可以说他们是“由凡人变成的妖怪”,还可以说他们是“半仙”,即“半拉子仙人”。老王考虑再三,决定将其归入“神仙集”,因为他们的能力与神仙更接近,只是还做不到长生不死。

分类的结果是,每集的篇目都在一百篇以上,二十五万字(含注释和点评)左右,界限比较清晰,页数比较均衡。若采用别的分类标准,都达不到这个效果。

有了自成一册的分类本,喜欢某一类别的读者就可以撇开其他,专把这一类作品读个够。比如你喜欢鬼故事,那就专看《鬼魂集》吧,保证篇篇有鬼,个个惊魂!看得多了,你对鬼魂的身份特点、行为方式、喜怒哀乐就会有充分认识,就不会“谈鬼色变”了,甚至会喜欢他们。

第二件事,分段和分节。

分段就是根据句子内容,对文章进行分割,增加段落数量,减少每段字数。

《聊斋》多数是小说,有对话和动作,分段不难。凡是意思相对独立的部分,就可以划为一个自然段。这样做,可以增加跳跃性,消除沉闷感,减轻读者的心理负担,使文章显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轻快易读。

对于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篇章,仅仅分段是不够的,还要分节,就是以空行的形式,把文章分成若干单元。一般来讲,场景转换、新人物出场、新矛盾出现的地方,就是新一节的开始。此外,蒲松龄的自我点评“异史氏曰”前面也空一行,以区分叙事和议论。

分段和分节是现代书籍、报刊常用的文本处理手法。古人依照当时的书写习惯,很少这么做,但这不应妨碍今人对古文进行再处理。例如,古典诗词原来是不分行的,现代书籍排版时通常每句诗占一行,显得整齐划一、韵味更足。这种处理方式,不是“不尊重原著”,而是帮助原著更顺畅地走近当今大众。既然诗词分行是允许的,那么,在不改动原文的前提下,对《聊斋》进行分段、分节又有何不可呢?

第三件事,给作品添加题目。

为方便读者快速把握正文题材,强化对故事的记忆,老王为每篇文章添加了一个副题。

《聊斋》原著的篇名都很简略,多为一到四字,最多的只有五字。为了与之相称,副题也作得很简略,一律是四至五字,放在括号内,以示和原题有别。

副题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借用原作中的词句,如《画壁》(幻由人生)、《巩仙》等,这叫“原汤化原食”;二是引用古代评论家的评语,如《乔女》(图报知己)等,这叫“借花献佛”;三是老王概括提炼的,如《阿纤》(老鼠爱大米)、《珠儿》(小鬼当家)等,这叫“狗尾续貂”。

第四件事,用夹注方式解难点。

注释的形式有多种,放在篇末的叫“尾注”,放在页边的称“边注”,插在文句中间的叫“夹注”。为避免“尾注”和“边注”带来的阅读障碍,老王对《聊斋》正文一律采用“夹注”的形式,即在生僻字词后面加括号,用楷体小字标注读音、含义。例如“孝廉(举人)”“御史行台(监察部官员)”

“嗷嘈(读‘熬曹’,喧哗)”“秉烛(手持蜡烛)”“回阳(复活)”等等。

《聊斋》中需要解释的字词很多,每个字词又往往兼具本义、引申义等多个义项,如一一详注势必冗长,那就同“尾注”一样累赘了。为达到言简意明的效果,老王确定了几条规则:一是能不注的尽量不注,如“俄”“俄顷”“少间”均表示“一会儿”和“片刻”,文中经常出现,不加注。二是对成语典故只标注当前义,不介绍来源,比如“娘子军”一词,出自《唐会要·公主杂录》,原指军队里的“公主军”,借指悍妒之妇,老王的夹注只取3个字:“悍妇们”;三是除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需要多介绍几句外,一般字词的释义只用几个字,越少越好;四是对生僻字词的读音,尽可能用同音字标注,万不得已才用汉语拼音,如“媪(读‘袄’,老太太)”“辇毂(读‘碾古’,皇帝车马)”“晡(读bū,下午3至5时)”“逡巡(徘徊)”等;五是每一篇自成一体,该注的皆注,不因前面的作品已有同一注解而省略。

第五件事,给无主语句加主语。

《聊斋》是文言文,为使句子简练,经常省略一些成分。省略别的成分,比如宾语、状语之类,尚可从上下文猜出来,若省略主语可就难懂了。然而,偏偏《聊斋》中省略主语的句子特别多。比如《小谢》片段:

小谢又引其弟三郎来,拜生门下。年十五六,姿容秀美,以金如意一钩为贽(读“至”,见面礼)。生令与秋容执一经(经书),满堂咿唔。

文中,“年十五六”无主语,从上文可猜出是指“其弟三郎”。但如果不会猜,就可能误以为是指“小谢”。

为解决这个问题,老王采取了“加主语”的方法,使无主语句变成完整句。为与“夹注”的圆括号区别开来,老王对所加的主语使用方括号,即“[ ]”。添加主语之后,上面的片段变成了下面这样:

小谢又引其弟三郎来,拜生门下。[三郎]年十五六,姿容秀美,以金如意一钩为贽(读“至”,见面礼)。生令与秋容执一经(经书),满堂咿唔。

第六件事,对《聊斋》逐篇点评。

对《聊斋》进行点评,始自王士禛,那是一位比王金范更老的“老老王”,堪称“评点《聊斋》第一人”。

王士禛(1634—1711年),山东新城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阳山人,比蒲松龄大六岁。当蒲松龄还在拼命考举人时,他早已中了进士,成了朝廷高官,官至刑部尚书(正部级)。他还是清初文坛领袖,被誉为“一代宗师”,著有《池北偶谈》《渔阳诗集》等著作。他在毕际有家认识了在这里当家庭教师的蒲松龄,看到了《聊斋》手稿,极为欣赏,于是“按目索阅”,作了三十六处点评,还作了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高官的评价,对蒲松龄继续创作《聊斋》是很大的激励。

继王士禛之后,又有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方舒岩等清代学者对《聊斋》作了点评。诸家评语,或阐明作者旨意,或品评为文之法,或考据传闻异同,都极具参考价值。

当代人点评《聊斋》的也不少,视野更开阔,不过,逐篇点评的不多见,我仅见过一种,还是选编本。

老王试着为每篇作品写一篇评语,用当代人的眼光、语言来品评这部奇书。每个点评少则二三百字,多则一千多字,四百九十七个点评总计三十多万字。

老王的评语都是有感而发、率性而为、无拘无束,也许很幼稚、很片面、很浅薄,甚至是一派胡言,但这些都是原创,发自内心,权当作老王与读者朋友交流心得吧。

王咏赋

同类推荐
  • 怀人九章

    怀人九章

    要见曹禺,我似有些胆怯,他是一代戏剧大师呵,而现在他因病重住在医院里。我打电话找万方,万方是曹禺先生的女儿,接电话的人告诉我说万方出国访问去了。我打电话给张光年先生,他说:“曹禺同志是位很重感情的人,你去医院看望他吧!”放下电话,我捧着一束鲜花,朝北京医院走去。
  • 头发

    头发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浓雾

    浓雾

    一大早,陈捷克便不高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昨天他才领到金色的侦探证章,成为本市历史上头一个华人侦探,终于脱下警员制服,调入市警局第四分局抢劫案组,他应该感到骄傲才对,但他一点也没觉得高兴,或许是昨晚电视新闻报导这个消息时,又拿他的名字作文章,惹他生气。从他在警官学校的时候,别人就喜欢拿他的名字开玩笑。可是父亲给他起名陈捷克的时候,美国人还根本不晓得香港有个叫作成龙的电影演员。这个成龙也讨厌,到好莱坞来闯天下,不老老实实叫自己的原名,偏要改作陈捷克,闹得他这个真正的陈捷克倒不知该怎么办了。不管走到哪儿,一说自己是陈捷克,别人就瞪大眼睛看着他,不相信。
  • 雪狼

    雪狼

    一个狼王朝的背影远去。被儿子赶下王位并驱赶出族群的老狼王,捉杀到一头雄壮的马鹿拖曳回领地,以证明自己没有老,最后悲伤壮地死去。狼王后不肯下嫁新狼王,没跟族群迁徙,带着老狼王的遗腹子孤独地在香洼由生活,它从雪窠里叼回一个人类的孩子哺育;一个逃兵从猎人钢夹救下一只母狼,逃兵遭追捕时,母狼勇敢地站出来;人类的母亲突然出现在狼孩面前时,狼孩将怎样做呢?当狼群从自然界消失,人们缺少的不仅是一位朋友,而是人类自己的故事。
  • 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2018)

    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2018)

    本书是「ONE·一个」App人气作者陈谌的首部短篇集,也是一本色调怪异、不太正经的“成人童话”小说集。主打篇目:《冰箱里的企鹅》。讲述了一个单身独居男子在冰箱里发现了一只企鹅,由起初的惊异排斥,到相依相伴,变得难舍难分。就在他习惯于有企鹅陪伴的生活之时,它却突然从冰箱里消失了。这看似荒诞的故事,却鲜活得刻画出,独自在大都市打拼的年轻人们的孤寂与无奈。作者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透过“童话”色的镜片,编织出一个个时而奇幻,时而温情,时而荒诞的故事,由此也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校园、都市、情感、生活的奇思妙想。这些故事怪诞而不怪异,惊奇而不惊悚,处处彰显了90后的特立独行,敢想能表达。新版除了保留颇具人气的《莉莉安公主的烦恼》、《时光若刻》、《南极姑娘》等21个篇目外,还增加了一篇从未收录的新作《棋子》。另,为感谢读者朋友们这四年间对本书的支持和喜爱,作者还从众多逗趣且富有见地的读者评论中,挑选了一小部分予以回应,也收录其中。
热门推荐
  • 重生灵异之邪医

    重生灵异之邪医

    推荐新书《快穿之男神太强势》女主前世惨死,重生之后离奇的身世,越来越多复杂的事情发生。女主寻找每一个真相,也渐渐迷失着自己的性情!原来,每一个奇迹都不是意外。也不是上天的厚爱,而是有一张无形的大网,在操控着一切。但是……那又如何?既已重生,又何惧生死?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 妾本妖娆

    妾本妖娆

    开酒楼、数钞票,女人当自强,弃妇当成功。兜兜转转,不是幽暗阎罗殿,却是她大红的嫁衣,步入这个男人的床榻之上。鸳鸯戏水,只为天作合。江山美人,只作一颗小棋子。心死、身残,多情人源于多情戏。只那真相如抽丝剥见般呈现在眼前,更是庶妃当不淑。早在那抉择之后,在烦闷枯燥之时,又有多少个夜晚想起那副安静甜美的淑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毛毛星球

    毛毛星球

    杰克·哈洛威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女友、罔顾法纪,结果被吊销了律师执照,赶出了地球。如今,他来到距离地球178光年的扎拉23号星球,又在此遇到了两难的选择:一边是高达1兆信用币的巨额财富和权势滔天的商业巨头;一边则是未知的前途和全心仰赖自己的外星生物。一个物种,乃至一个星球的命运,就在他一念之差。翻开本书,到178光年外的神秘星球,看人类遭遇完全纯真的外星生灵,有人多自私多凶残,就有人多无私多善良。美国最当红科幻小说家约翰·斯卡尔齐带你去认识一群超萌超可爱的外星生灵,感受一场温暖到落泪的宇宙大爱。
  • 吃能修炼

    吃能修炼

    家里的鸡病了……听说放血治疗很有效,于是我就试了下,给它放了点血,因为怕放少了没什么效果,所以我拿了个碗量了下,有半碗这样子吧。但是这方法对鸡儿的病没什么效果,我想,可能是它身上太脏了的缘故,以至于它容易生病。于是我替它烧了一壶水帮它洗洗澡。洗着洗着发现它的毛全掉了。觉得吧,应该用锅给它泡澡比较好,可是它在锅里淹死了。觉得还是给它举行一个葬礼吧,水葬应该也很不错,后来,发现水葬还是太单调了些,它这么高大威猛英明神武,配的上更好的……于是给它撒上枸杞、红枣、香菇与桂圆。再后来,觉得冷冰冰的水葬没有灵魂。于是我就自作主张的给水加了热……玩着手机忘记了时间……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小时过去了。后来……后来?我讲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这鸡儿真特么的香!
  • 独家新婚:误嫁黑钻男神大人

    独家新婚:误嫁黑钻男神大人

    一纸婚约,她居然跟陌生男人领证了!“少爷,少奶奶把您前天拍卖回来的古董花瓶砸碎了。”“砸了就砸了,随她去。”“少爷,少奶奶偷偷又跑了。”“派人跟着。”“少爷,有人邀请少奶奶跳舞……”该死,男人危险地眯起了冷眸,俊美的脸上布满阴霾,大步跨出房门——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落雪天

    落雪天

    推荐新书《爱豆帮我养狗》天山大劫,三色冰晶被盗,天女出山入凡尘寻找圣物。十万年的末尾,是天山的劫,也是天女的劫,更是她们从仙变成神的磨难。上一世,她微小单纯,只得仰望他的高扬伟岸,承受爱而不得和卑微落寞。这一世,她冰封了心神,势要断情绝爱,而他却对她一见钟情、痴爱不弃。共浴日月,同受磨难,这是渡劫还是还债?平定天下后,下一世是永不相见,还是水火不容?磨难太长,情感遥远,似乎需要一生一世去经历、体会,游过千山万水、看过花开花落,却不一定能够将人心琢磨明白,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所爱,做人做神不都是一样?凡尘的人来人往似乎匆忙,却是那相守一刻和等待万年的一点一滴罢了。他是百山,她是雪泽;她是他的心间雪,他是她的落雪天。
  • 刀笔客志异

    刀笔客志异

    本身是一个平凡女子的黄晚秋,在广东沿海的一座小城开了一个小小的茶饮店维持生计,忽然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叫龙轩客人,柒宝斋的掌柜。当天晚上做了个噩梦,几天后有人寄来一幅图,黄晚秋慢慢卷入一系列的怪事中,有此机缘下进入刀笔一门成为龙轩的徒弟。
  • 你好,久违的爱

    你好,久违的爱

    被深爱的夺走了一切,你还会相信爱情吗?如果上帝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再爱一次,还是狠狠报复来讥笑上帝的安排呢?三年前,简常睿初遇甘霖,以为邂逅了世上最美好的初恋,却不过是命运的捉弄。背叛、谎言、抛弃、消失……被深爱的人狠心伤害,他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爱了。三年后,一场“蓄意”为之的交通事故,让简常睿遇见了商凝,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商凝与甘霖长得一模一样,命运从此纠缠不清。为抵债,她不得不答应做他的替身女友,只为了帮他查明真相,却没想到一步步沦陷,身不由己。难道我只能是她的影子?难道你始终爱的人还是她?如何才是我爱你,是三年前残留的记忆,还是三年后甘愿被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