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蔡可是个精明强干的角色,人到中年,入了党,还担任了单位里那个人见人眼红的肥缺——总务科长。可谓春风得意。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老蔡万事如意,唯他那个宝贝儿子却让他伤心。
他那儿子蔡晓平太老实了,老实得令这个做老子的伤心呢!
龙西中学离家只有三站路,儿子上下学得乘公共汽车。那天一早,儿子匆匆忙忙赶那七点钟的班车去了。可是,都出门好一会儿,又忽然跟斗把式、气喘如牛地转了回来。一问,原来今天有打字课,他忘了带手提电脑机。如此来回一折腾,儿子就没赶上那班车,结果硬是迟到了半节晨会课。做老子的知道后,气得只差没给儿子吃个“毛栗子”,他怪儿子死脑筋,不开窍:忘了带就忘了带,赶来赶去存心闹迟到呀?他姑姑家就住在学校附近呢,去姑姑家借一下不就全解决问题了吗?老子的语音刚落,做儿子的就如梦方醒了。可是这小子不怪自己脑子太老实,反怨做老子的为什么不早说,害得他因为迟到而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嘿,这小子还犟百嘴呢!做老子的“毛栗子”终于还是忍不住落在了儿子的前额角上。
有一回,做老子的发现儿子在一封待寄发的平信上贴了两张1.2元的邮票。蔡科长可是学过经济管理的,他一看就不对劲,这么一封薄薄的平信,至多贴上一张就足够了,为什么要多浪费一张呢?便向儿子指正,让儿子揭下多贴上去的一张。
岂料,儿子自有儿子的道理,他说这是他故意多贴一张的。问他为什么多贴一张,是钱多了支援国家邮政建设?儿子摇摇头,吐露出实情。原来,上次儿子在给表妹寄一本书去时,在书中夹寄了一封信。待到他将这封印刷品投入信箱后,他才从张贴在邮局墙上的宣传画上发现,原来他违背了国家制定的有关邮寄信件的规定,揩了国家的油。为此,他悔疚了整整半个晚上,接着就又给表妹写了这封平信,并特意多贴上一张邮票,以弥补自己上回的过失。
做老子的听了,气得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倒不是心痛这区区1.2元钱,而是为儿子这股老实劲伤心。如今这社会,老实人可是吃亏的哪!不学得圆滑机灵一些,将来如何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人生?如何适应这世风日下的社会?这就是使老蔡对儿子唯一不称心的伤心事,为此,老蔡平生头一次感到自己肩头有种沉甸甸的分量感。养不教,父之过。也为此,老蔡暗下决心,尽好培养、教育下一代的义务。
言传不如身教,老蔡决定身体力行,打开儿子那榆树木根一般的心眼。
这年暑假,儿予随当总务科长的老子去了趟桂林(当然是公费),说是开会,其实是饱览了甲天下的山水。不知是旅途劳累还是染上了病毒,度假刚回家,儿子生病了,在医院里一躺就是半个月。当儿子大病初愈后,已是临近学校开学的时候了。这么一折腾,儿子的暑假作业就耽误了,整整一本抄词簿上没写一个字。根据老师的布置,上学期那册语文课本上的所有词组,得一个抄五遍。一共二百来个词词组,一个抄五遍,那就等于一千遍哪!整整一个暑假的作业放在一两天里来完成,工作量可不小呀。
儿子心里急,挣扎着坐到写字台前,打开了铅笔盒。做老子的在一边见了,心里又急又是疼,他可不舍得让大病初愈的儿子这样抱病做作业。身体刚好一点,如此折腾可怎么行?望着儿了趴在桌前歪歪扭扭的后背,做老子的心疼得直咧嘴,实在舍不得。他恨不能由他来代笔捉刀,替代儿子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可是,老子与儿子的笔迹不一样,一个老辣,一个稚嫩,送上去,肯定要给老师看出破绽来的。一看出破绽,岂不弄巧成拙,反害了儿子?
到底做老子的脑子活络,这么一急,就让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儿子先将每个词组抄写在簿子上,作为样板。后面的四遍,就可以让他做老子的依样画葫芦代劳了。
儿子听了,起先怎么也不答应,认为这种不老实的做法,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后来,他见做老子的发火了,再一算还有数学、英语等好多门功课也正等着他去完成呢,时间上也绝对来不及。所以,做儿子地同意了老子的建议。
于是,蔡科长赤膊上阵,他以儿子的笔迹为样板,闭门造车,干了整整一个星期天,终于完成了这项特殊的任务。儿子接过抄词簿一看,不由傻了眼:老子的模仿能力可真不错,足可以以假乱真了,乍一看,不说穿,别说外人了,就连他蔡晓平自己也一时看不出破绽来呢!
儿子忐忑不安、做贼心虚地把这本“伪作”交了上去。
令儿子欣喜若狂的是,这本伪作居然蒙混过了关,骗过了老师的眼睛!
“记着,凡事不能太老实,太死心眼哩!否则可是迟早要吃亏的。”做老子的初试身手大获成功,不由趁热打铁,对儿子因势利导。事实胜于雄辩,面对铁打的事实,儿子服了!他搔头摸耳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次,老子带儿子去游泳池。教儿子学游泳。父子俩一个教、一个学,不亦乐乎。眼看一个小时将近,忽然,儿子爬上游泳池,直向百步外的小便处奔去。做老子的要想阻止,已来不及,等儿放松归来,还想跳进游泳池里时,游泳池对面墙壁上悬挂着的那只大电钟就鸣响了到点的电铃声。
“你这小子,真是个死老实!本来还有五六分钟的时间余地,被你这么一上一下的折腾,都白白浪费了。”做老子的一出游泳池,就忍不住埋怨开了儿子。
“可是我小便急呀。”做儿子的满腹委屈,争辩道。
“嗨,还有理哪?”见儿子还拎不清,做老子的终于恨铁不成钢地发火了,“整个游泳池里,你见有哪个规规矩矩上岸小便的?”
“那,要小便可怎么办呀?”做小子的仍是一副混沌不开的样子。
“你这死老实呀,”做老子的狡黠地笑着,“池子那么大,难道还要我来教你吗?”
天!原来是这样!做小子的终于大彻大悟了,他一惊一乍地望着老子,稚气的脸上堆上了一种啼笑皆非的神情。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过去了。蔡晓平已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了。
这年刚放寒假,班主任就家访上了门,开宗明义第一句,要求蔡晓平参加寒假数学提高班。
蔡科长望着班主任狡黠地笑了:“老师,大约学校想利用寒假为教师们搞点经济收入吧?”
班主任一脸正色:“蔡先生,你误会了。蔡晓平同学的数学成绩可是不理想呀。”说着,班主任摊开他随身带来的学生期终考试试卷汇编,翻到了有蔡晓平名字的那一页,指给老蔡看。老蔡摇摇头,不想看,他自信地笑道:“老师,十多年前,我可是省城名牌大学数学课的代表呢,对这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我还是有把握的。”
“蔡先生,为了对蔡晓平同学负责,我认为他参加寒假数学补习班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从你在他每天回家作业本上签名的这事上,不得不对你的数学基本功产生怀疑。因为蔡晓平同学每天的数学回家作业中,几乎每天都有差错。可遗憾的是,你这位当年的省城名牌大学的数学课代表都没能看出来,居然还每次签上了已阅的字样。”
“什么什么?”这下,轮到蔡科长吃惊了。自从这小子上了初中后,他可从来没要家长在他的回家作业本上签过名呢!
“你从来没签过?”班主任也吃了一惊,“那这半年来的回家作业本上的家长签名又是怎么回事呢?”说着,班主任从提包里取出了蔡晓平本学期的回家作业本,摆到蔡科长的面前。
蔡科长打开儿子的回家作业本一看,两眼与嘴巴便张成了一个倒写的“品”字,但见上面每天的回家作业后边,确实都有着自己龙飞凤舞的“已阅”与自己的大名。
但是,蔡科长马上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好难看,一会儿白,一会儿红,一会儿青,半天没说出一句囫囵话。这时的蔡科长,就像一只空空如也的面粉袋,无力地瘫坐在沙发上,他只感到心尖尖上一阵阵撕裂般的疼痛。
(原载辽宁作协《文学少年》2013第1期,原题《小老实与“老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