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做到无可替代,才是价值所在
衡量的天平永远有着苛刻的标准。
若是实力惊人、才华满腹,加添自己的筹码,恰似囊中取物;若是空洞无实、逢场作秀,看似耀眼的存在,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刻,烟消云散。决定价值的不断升温,往往是你不可替代性特质的持续推演。自身的独一无二,才是命运世界里的无法替代。
文婷,是大学认识的一位朋友,性格开朗,人缘好到爆!毕业时,凭借出众的面试表现,顺利进入一家外资企业,从入职的那一刻起,她试图与公司上下每一个人建立好关系,这事她本性开朗的特点,同时也为了升职提前做好铺垫。
入职后的一年里,她学会了侃侃而谈,学会了根据形势和恰当的时机推销自己,本以为获得领导的“芳心”便可青云直上,本以为在公司内部搭建和谐稳固的人际关系便可高枕无忧,然而,世事难料,她终究是站错了队!
在根据公司效益和发展规模确定员工数量的外资企业,裁员,看是残忍和无奈,但是却在企业里不断上演,在文婷的公司里甚至愈演愈烈,然而,她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惨遭裁员的命运?
事实上,很简单。你对公司的价值高低和自身特质的独特与否,便决定了你在公司去留的宿命。文婷后来坦然,那一年里,学会了阿谀奉承和逢场作戏,只为了搭建关系巩固自己,很少在发展与效益上提升自己,大学里阅读和深刻思考的习惯,也在那些日子里不断地肆意丢弃,于是,自己变得鄙俗,自己变得势力,自己变得看不清自己!
注重虚幻缥缈的关系搭建,而忽视了塑造、提升自我能力的观念错位,直接导致了她自身的价值与日俱减,缺乏对公司发展的智力支撑与能力贡献,那么,在公司存在的价值基础便荡然无存。
企业如此,商场如此,广阔的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时常,我们过于专注表面的“工程”营造,忘记了实际能力的提升和挖掘;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与观点,忘记了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出类拔萃的能力,是我们晋升的阶梯,卓越的能力才华,铸成我们攀登的可能,若是抛弃自身拥有的无可替代的才华,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再无攀登向上的可能。广阔的生活里,总需要一种独特的自我属性,才能站稳脚跟,立足生长。
生活中。我们时常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命运女神给予别人的赐予那么丰厚,而给予自己的光环却是那么暗淡。
羡慕于别人拥有的财富,我们心生不平,但是若是将巨额的财富放在你的肩上,你又何尝能承受得起?缺乏实力和能力的支撑,再多的财富也是一种累赘。
羡慕于别人耀眼的头衔,羡慕于他人充实丰富的生活经历,然而,当你学着去体验、去模仿时,疲惫与枯燥——成为你唯一的感受。因为别人的独特品质支撑起来的世界,还在平凡期游荡的我们,无法去硬生生地替代。
“选择适合你的路,才能在脚下走出浪漫。”适合你的路,契合着你的个性,显现着你自己的价值。
这是为什么梵高的画往往拍卖到极高的天价?
这是为什么伴有悠久历史的古瓷器在现代饱受追捧?
这是为什么时下原创的元素常常赚得盆满钵满?
独一无二,无法替代,永远是步入佳境的必经之路。
转念回眸,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独特的上帝之宠。
“你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田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得起生命的琴弦。”这段来自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倾诉,不知道点醒多少梦中人,而这样的发自心内的殷切告诫,我们在更多的场合里选择无视和忽略。
固然不可以盲目自大,不可以过度张扬,我们又何必自我卑贱,燃烧自己的青春,释放一段璀璨的光华,做到最好,纵然一无所成,终究一生无悔。
既然天生便注定拥有从不相同的潜质,那么在当下寻觅价值的尾翼,在寻觅的过程中,让自己看到属于自己视野中的那道风景。
大学的同学娟,曾经讲述过自己这样的一段经历:
毕业之后两年,有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带着对于家庭全部的爱,她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摄影工作,曾经满世界跑的她,开始想着“岁月静好”的方向努力。
辞职在家,做起全职太太,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感觉特别舒适,带带孩子,学习烹饪,凭着天生的聪慧和悟性,烹制的菜肴一次次受到老公的称赞。
但是长时间的“家庭主妇”时光,慢慢开始让她有些厌倦,倒不是讨厌当时的生活情调,而是总觉得这样度过一辈子,人生未免太过于无趣!而因为一点小事与老公的争吵,强化了她要继续有所作为的想法。她说,老公那句“要知道,现在是我在养你!”让她失眠了整整三天。
在家带孩子的同时,她再次拾取了自己热爱的摄影技术,利用网络平台、网站信息,她将自己前几年拍摄的一些照片进行剪辑、加工、组合,发布到各大网站上,并用一些自己巧妙组合的照片,去讲述自己走遍世界的故事,她说,自己是仿佛是曾经的三毛,用今生的行走,去丈量过往的故事。
唯美的画风,巧妙的衔接,独特的视角,再加上生活哲理性的文字与情感表达,她的作品受到一家大型摄影公司的关注,逐步为公司制作一些图片,并利用自己少有的空余时间,亲自去公司授课,讲述亲身经历的拍摄现场、拍摄技艺。
一时间,名利双收!
“当时担心与老公关系的破裂,更担心在自己还未年老的时候一无是处,可能正是这些想法,促使自己硬着头皮去完成那些拍摄工作。”
涓在喝茶时,这样跟我们讲述。
当自己具有能力和才华,才不会惧怕突然而来的恐惧与压力。自己开创事业,展现自己的价值特性,那种自身具有的专长,有着别人难以轻易超越的门槛和界限,便能更加充分地证明自己的价值。
可能与老公的关系重回到结婚时的融洽与温情脉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公看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追求,和自己一种无可替代的属性。
涓这样讲述。
许多时候,我们埋怨别人的冷眼,痛恨别人的嘲讽,更对别人的轻视而耿耿于怀,这种态度反映,本是人之常情,谁又能轻易避开?但是面对相似的情景,应对方式却迥然有别。一些人,只是暗自落泪,空悲叹,感叹时运不济,感叹命运艰难,却在痴痴等待与彷徨中,步步颓废;另一些人则是视而不见,面对那些繁杂琐事、生活事端,则是一笑置之,赚得一个好心情;还有一些人,却能够在接受现实的情况下,学会去再次起身,增加自己的价值容量,提升自己的价值属性,用一种切实的行动和别人短时间难以取得的成绩,让流言蜚语不攻自破。
但是,在你决定有所突破之前,要明晰自己擅长的领域,要清楚自己在何种领域能够做出一番成绩出来。方向抉择的错误,再怎么努力,也是一种徒劳无功。当你一旦确定自己奋斗的航向,要有迎接风浪的准备,坚持到最后,难得住寂寞的人,才能看到海上的晨起日落。而每一次自己价值的提升,都要经历一番实属不易的历练,只不过,在旁人的眼中,他们更多地关注于我们取得成绩之后头顶上炙热的光环。
与其埋怨生活的不公与诸多困难,不如低下头来强大自我,成长为一个生活要与你妥协的样子。将自生价值延伸深处,直至在一个领域里取得难以被替代的位置,才能撇开挥之不去的负面情绪,进入积极的人生状态。
6.有一种幸运,叫作可以选择
01
在中国传统的意识里,安稳,是幸运的代名词,是成功背后不曾或缺的标签。安稳意味着衣食无忧的惬意,意味着朝九晚五的安闲,意味着在舒适地带可以肆意挥霍时间的畅快。
大学毕业后,一些同学挤破头之后,进入了体制内,过着体制外的人羡慕、期许的生活。进入安稳无忧的区域,原本以为是毫无烦扰的“人间桃源”,踏入其中,才发现“桃源”里并不是只有烂漫的春天,那里也藏着满是人间清愁的秋季。
虽是毫无沉重的工作,但是丝毫不减繁杂,在上班后等待着下班,唯一的调节是那杯喝不完的茶,泛着漂浮的茶叶,时间过得恰似流过的河水,晨午暮夜,从不减速。
或许,这是为什么两个朋友先后进入体制内,工作不到一年,又都纷纷辞职;或许,原来世界里安慰,没想到是一种“毒药”,一种生命的“毒药”,慢慢侵蚀着梦想的棱角,渐渐吞噬着残存的一点点清醒的温暖。
“后半生,我不想这么过!”
朋友辞职的理由那么简单,而看清楚生活的境遇后,又是那么深刻!
安稳是一种包装好的“毒药”,但是很多人愿意去尝试,毕竟,那华丽的外表、那灿烂的光点、那舒适安逸的圈轮,从来不会缺少诱惑的颜色,好似曾经的鸦片,初尝很爽,很刺激,时间稍久,便是身体被掏空的那一种病态。
并不是对于安稳充满痛恨,只是在太过于年轻的时节里,过早地踏入舒适安闲的空间,真的算不上一种被推崇的“幸运!”
02
有时候,安稳的反面,不是忙碌与纷繁,而是没有选择权。
年龄与岁月的折磨,不是外在衰老的容颜,不是愈加缓慢的脚步,而是不会再有肆意行走、闯荡的可能,也就是很难再有充分与自在生活的选择权。
这是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愿意“行万里路”,愿意周游在去远方的路上?当你年老的那一刻,再次渴望踏上征程,只不过是妄想的奢侈。或许,这是为什么当下的人会越发焦虑?害怕时间催促,将我们推至暮年,害怕“出名太晚”的现实直接残忍地剥夺了继续选择的能力。
有的同学,曾经问我为什么要继续读书?
当时,只是浅浅作答。
事实上,读书固然与兴趣和个性有着牵连,在更广的层面,则是在未来的生活中,扩大自我选择那片空间。我不想在我想升职的时候,学历成为我的限制门槛;我不想在我想独自发展的时候,知识的容量和思考的维度成为我的硬伤。当拥有实力与才华,去酣畅淋漓地做自己梦想了许久的事情,那才是一种欢喜的“幸运”。
努力的理由有很多,幸运的定义也太过于宽泛。
但是,可以不被束缚而自在的生活,可以不看别人的脸色而快意的聊天,可以在想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去往想去的地方,从来都是努力与拼搏的缘由,从来都是幸运与幸福不可缺少的那一种蕴含。
03
王健林的企业梦想的塑造,很大程度上便是他渴望自由空间的推动,可以在更广的地域里获取更多的选择筹码。
“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大”,王健林的这句话,曾经感动了我很久。
为着那一种敢于出走的勇气,为着那一种“偏向虎山行”的执着,更为着那一种将自己置身于充满无限可能性周围的魄力。
在我们的双手之中,不是缺少选择的可能,而是在一个个选择的机遇落在我们的脚前,我们早已丧失了捡起的欲望,早已忘记了不断尝试选择的初心。
这应该是安慰的境遇,在生命印记上留下最刺眼的伤疤,有时候,一辈子,也难以再次愈合。
在当下的社会里,最广阔的资源、最顶尖的财富,为更多敢于冒险的人所拥有,民营企业家、自主创业群体、个体经营的平台、走出体制内的“另类”,逃避了安稳与舒适的控制,他们在另一处自由的空气中施展身手,一次次,赚得盆满钵满,赚的鲜鲜亮亮、有声有色的生命。
不用怀疑,他们的前行路上是否有着荆棘刺下的伤口?不用追问,他们逃离束缚的角落是否有过挣扎?相信,每一个走进充满选择权和可能性的街区的人们,都是扛得起风霜、耐得住煎熬的群体。
有时,缥缈的“幸运”,在每一次降临,真的不是一种传说的偶然。
经历过多大的痛楚,尝试过多苦的锤炼,才配得上多丰盈与多丰满的人生!
安稳的世界里,“坐井观天”会是那一个摘不去的“魔咒”,闯荡的天涯,才会遇见最奇特的景观。
04
“庆幸自己还在追逐的年龄,庆幸自己还有奔波的欲望”。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成灰,化作不可再续接的怨。
每当有人问我要不要考研,我总会毫不迟疑地赞同与鼓励,不是倡导“学历是一切”的谬论,而是在还未定性的人生时节里,真的可以让自己多一些故事和选择的平台。
每当看到地铁中那些拥挤的身影,总会有莫名的感触:在奋斗的时刻,我们都是“人生的赢家”,最好的年华,会借着青春的那一场烟火,燃烧的无有遗憾!
不要总以为捧着“金饭碗”,便会有餐餐的食粮与美味,不要总陶醉在狭隘的资源里妄自尊大,不要奢望安稳是整个生命的归宿,不断折腾,不停行走,才是值得一过的人生,要不然,迟暮的年岁,拿什么回忆过往?拿什么典当记忆?
与不甘安稳,不愿平庸的心境比起来,贪图安逸的心,会长着沧桑和虚空,会显得卑微且猥琐!
05
走进体制内,买车、买房,随着父母的意愿相亲、结婚、生子,让父母早日抱上孙子,从此蜷缩在窄小的梦境里,图个安稳,不问世事。
追求安稳境遇的人,与那些不断尝试、不断追求新事物的人,所看到的场景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会露出原来堕落的本性,这只是时间早晚。而后者却在一个个小站的路口,背上行囊,重新启程,有看不够的风景,有无比饱满的人生。
哪一种更为幸运?哪一种更为丰盈?时常,这样问自己。
不要只是追寻人生的“标配”,而是要在兜兜转转中,看到“私人订制”的人生,看到幸运裹挟的晨午暮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