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很多时候,那种深重的焦虑感,源自于缺乏方向感的不清醒和麻木。
不清楚自己下一步走向哪里,看不见自己行走的路程,真的很可怕。
在原地徘徊、踌躇,久而久之,便让原本平稳的内心,变得不再淡定。
认识一位自由撰稿人。
两年前,他放弃自己还算不错的工作,开始专职写作,从一个三线小城,只身一人去了上海。
当时,很多朋友问他问什么,他没有回复,只是在朋友圈中写了这样的话:
“我离开这里,不是因为待遇,不是因为人际,我是去寻梦的!”
或许,创作是他一直没有改变的梦想,抑或早已是他的一种信仰。
也有朋友跟他有着相似的想法,只是他们只是停留在想法的层面上。
他们会他放弃高薪的工作感到惋惜,也为他敢于寻梦感到振奋,同时他们自己在矛盾选择中焦虑不已,即不想放弃安稳的工作,又渴望着新的可能。在工作与辞职之间,将自己对于梦想和生活的热情,消失殆尽。
没有人那么轻易地成功,起初的时候,收入来源都成了问题,为了在这座城市立足,拼命地写稿,在谋生的同时,也喂养理想。
但是,他却说“那是最为充实的一段日子,因为一心一意,全力以赴”。
在他出版第一本书的时候,这样说:“并不是每一个有所成的人,都满腹才华,但是他们都对认定的方向很专注”。
如果说他在这种专注与认定方向努力中不断走向灯光的中心,那么他身边的那些朋友则是在前后矛盾挣扎中步入暗淡的区域。
原本想一脚踏着两只船的人,多会在过多的顾虑与匆忙中,落得个人翻舟覆。
在生活中有一种“马太效应”,即是说:
富的会更富,穷的会更穷;
强的会更强,弱的会更弱。
很多人难以理解其中的缘由,其实这种结果的产生,与自己方向的选择和心态的设定,有着密切的关联。
越是清楚地知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哪一条路上,会在旅途中走得越来越快,而一旦迷路,即是再努力不停地奔走,进入的都可能是死胡同,一路磕磕绊绊。
03
没有方向的努力,知识加快了陷入焦虑的速度。
似乎你每天过得丰丰满满,但仔细数算,原来装满袋子的都是干瘪的糠秕。
不要求每天抓住的很多,而是要在乎你所获得的是否真正属于自己。
在不知疲倦地奔走中,用一种贪婪和忙碌将生活踏成一盘散沙,不如在坚持和认定中堆砌的一砖一瓦。
纵然过程很慢,速度不佳,但是那些增加的高度,是你在生活面前最真实的存在。
我们习惯于将人生过程对错分明的选项,习惯于想象生活的完美无缺。
因此,用一种马不停蹄的生活方式,贪婪地希望的身边的一切,都成为自己的囊中物。但是,到头来,口袋中却是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抓住。
拒绝了本该拥有的专注和简单,拒绝了在认定的方向里纵横驰骋,在空想的完美现实里贪婪而又懒惰,终究跌倒在太过于复杂的路上。
不要总是以为你做得比别人多,就应该收获的比别人要丰富;更不要奢望你白日里辛勤的耕作,都会在夏日里有满满的收获。
方向的混乱,做得再多,也不过是枉然;耕作方式的错误,再多的汗水,也不过是空虚的浪费。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这样说: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愿意即是“保持饥饿,保持愚拙”,一班译为“求知若渴,虚怀若谷”。
但是我更喜欢原来的意思,保持天生的傻性,保持对于方向的认定和执着的坚持,是再过于聪明和高效率所难以达到的!
朝着你所热爱和愿意投入的一个方向奔跑,而不是太过于聪明,随意地变化奔跑的方向,那样,很难抵达梦中的远方。
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以至混乱了自己的双眸,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方向。殊不知,频繁地变换行进的方向,再怎么勤奋地赶路,也只能距离终点越来越远,越发焦虑。
9.不够主动的自己,才会被命运推着走
01
“机会成本”是一个很流行的词汇。
当你想要获得一样东西,总是要放弃另一种相似的选项。
因为懒惰与松散形成的惯性,则让你常常被命运推着走。
李老师算是我的学长,我11级,他10级。
李老师大学刚毕业那年,教育机构开办得尤其火爆。
很多人着手创办教育培训机构,从中小学的课外辅导,到兴趣英语的培训课堂,从私人性质的独创部门,到加盟经营的连锁机构,五花八门,比比皆是。
毕业那年,李老师没有参加当地教育局的编制考试。他不想那么早地进入体制内,不想过早地进入舒适区,让余生都要受到限制。他一直梦想着创业,希望有自己的公司,开创属于自己的领域。
但是在创业起初,他一直想着学习经验,不敢放手进入市场,他担心机构选址不合理导致难以获得生源,担心机构教师招聘人数难以按时到位,同时又担心自己对于创业模式的生疏会造成创业的失败。
事实上,为了创业的计划,他考虑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2015年时,当他真正想要放手一搏,却发现曾经平凡的珠江路开满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当初本可以买下两层教学中心的资金,现在却连第一年的租金都不够。
在生活变迁的年轮里,我们不是缺乏成长的机会,而是在甘霖滋润的季节里,我们不懂得吮吸、拾取。
很多时候,我们在等待时机的自我安慰中,却浪费了最佳的机遇,不经意的一个转角,佳人美景,已成陌路,今生再难遇见!
而那些本可以在最初时刻开创起来的事业,也在一种等待的心理安慰中,慢慢失去了扎根、生长的土壤,曾经高傲的梦想在空守中零落成满地的凄凉。
停留在自己营造的舒适区里,在梦想中贪婪,在现实中懒惰,会被命运推着走,也根本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02
有时候,给自己一个等待的理由,会有着数不尽的遗憾。
很多时候的等一等,不过是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选择逃避。
今生已经缺少才华,如果再不主动,只能遭到命运的嫌弃。
给自己一个等待和懈怠的理由,是在刹那间打碎奋斗向好的局面。
求职如此,创业如此,婚姻又何尝不是?
很多人,会在大学毕业时,去失落,去后悔,后悔没有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但是,我始终相信,哪怕时间倒转,岁月轮回,那些埋怨的人依旧会在青春里错过爱情。
不是命运捉弄,而是太不主动的你,真的分不清爱情何时到来,又将何时离去。
在爱情面前,我们过于羞涩,不够勇敢。那些相貌才气普通的女孩子,我们不愿意去追,而那些太过于惊艳才气出众的女孩子,我们又不敢去追。
总会在挣扎中,给自己一个逃离的借口:时间还在,大学还在,等一等!
等待的只是我们,总会有一些人会捷足先登,当我们真的下定决心,敢于表白时,那些曾经令我们心动的女生,早已不再单身。
不要埋怨大学没有给予你选择恋情的权利,更不要耿耿于怀于自己社交圈的狭窄,顾虑太过,从不主动,总与牵起的姻缘擦肩而过,纵是遇见,也会在转身成为陌路。
白落梅说:“世间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别重逢。”但是,总有一些人,哪怕每天重逢,也抓不到自己的爱情。你的迟疑与退缩,是你在命运面前一次次摔倒的“魔咒”。
主动也需要智慧和勇气,但是放下决定,凭着一点点勇气的自己,会在窘境里花明柳暗。
03
过于追求完美的心态,太过于相信安稳的心理,是我们选择被动的重要诱因。
不愿意逃离“舒适区”,不愿意冒风历雨地闯荡,栖居在港湾里等待岁月老去。
那不过另一种装扮起来的“悲剧”。
世间从来便没有所谓的安稳与坦途,人生也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格局。
那些你所认定的完美人生、标配生活,不过是一种奢侈的想象。
你所经历的当下,你所面对的今天,才是一种最为真实存在。
放弃完美,逃离迟疑,学会主动,懂得折腾,是你驾驭命运的最佳法则。
年轻的时候不去自由地闯荡,不去肆意地跌倒,不去酣畅地折腾,到老了拿什么来回忆。难道要在后半生回忆你前半生的无所事事?难道要在生活的等待中持续着焦虑和暴躁?难道要将红尘可以做伴、潇潇洒洒的生命,活成不起波澜的一潭死水。
在北京扎根的同学,从来都没有想象自己要活得完美,也从来没有能在北京立足看成是一种荣耀。他们选择留在北京的理由,只是想让生活布满着惊喜和丰富,让自己在自由时尚的格局里,不用太过于拘谨,而可以活得更像真实的自己。
在他们看来,北京从来不是“完美生活”的代名词,哪怕在北京有车有房,有名誉和地位,也要经历着日常的琐碎和压力。
他们最鼓舞我的话,不是“你在北京赚得你的所有”。而是“跌倒了又怎样,这才是最为真实的生活。”
04
当被动成为生活的一种惯性,原本平顺的生活也会变成一地鸡毛。
习惯于等待,我们错过了创业的最佳机遇期;太过于迟疑,我们失去原本憧憬的恋情;更多的懒惰,让“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佳话成了自己身上不会忘却的遗憾;太过于算计,我们终究跌落在“完美生活”的幻象中难以自拔。
从大学时光到职场生涯,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
他们并不是多么得有才华横溢、气场不凡,也不是那么得相貌出众、倾国倾城,但是一步步走上新的台阶,拿奖拿到手软,层层步入佳绩。一些人更是在工作三年后,便成为地区的主管,施展身手,捧出盛景。
他们不服命运,很少等待,认准了边去做,一声不响地完成了我们原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而后又沉浸、享受在下一场寻梦的路上,无论是在残酷的北京,还是在偏远的三线小城,总部忘记将人生活得酣畅淋漓。
他们的世界里,永远记着这样的色调:
在不顺的时候,依然坚持。在机遇面前,不曾迟疑,从不自怨自艾,从不磨灭理想,纵然天赋有限,也要在奔跑中像是夸父的影子。
当你不满于现状,当你想寻求改变,就不要一边哭着鼻子诉说命运的艰难,又一边将现实活得心安理得。在挣扎中能够突围成功的人,是不会过时的人生赢家。
在本该折腾、拼命的年纪里,不要只是留给青春颓唐的背影。在本该寻梦的时节里,不要让花瓣暗自凋零,散落一地。
能够跳出温水区的人,才能寻得一线生机。
否则,不过是一只在热水里被慢慢煮熟的青蛙,失去了腾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