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0100000005

第5章 超越意识与幽暗意识(1)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之再认与反省

内圣外王是儒家人文传统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个观念,和传统其他的核心观念一样,有其多面的涵义。在这些多面的涵义中,我们至少可以大别为广狭二义。就其广义而言,它代表一种人格的理想。其含意可以和儒家其他的一些类似的理想,如“经世修身”“新民明德”等观念相通。在这一层意义上,“内圣外王”的理想是很有些足以供给现代文化反省和镜鉴的“资源”。例如,“内圣外王”这个观念蕴涵着一种“人格主义”。这种人格主义一方面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社会性与人之所以为人有其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人必须参与社会、参与政治。这些“外向”的义务是人格的一部分。这和近代西方的个人主义以个人为本位去考虑政治和社会问题在精神上有着重要的不同。另一方面,儒家的“内圣”思想是含有超越意识,儒家相信人的本性是来自天赋,因此,在这基础上,个性永远得保存其独立自主,而不为群性所淹没。这种“人格主义”,综合群性与个性,而超乎其上,消弭了西方现代文化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可以针砭二者偏颇之弊病,为现代社会思想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此外,“内圣外王”这个理想把人格分为内外层面,而强调其相辅相成,对于现代文化而言,也有特别的意义。因为现代文化,在科技的笼罩之下和“大众社会”的群性压力之下,对生命的了解有过于量化和“外化”的倾向,从而忽略生命内在的心灵深度层面。这是造成现代文化偏枯和失调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圣外王”这个理想,视内在心灵生活和外在的社会与物质生活同样重要,对于现代文化重外而轻内的取向,可以发挥调剂与平衡的功能。

但是,讨论“内圣外王”这个理想,我们不能只注意其广义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它的狭义的一面。也就是它的政治理想层面,因为这一层面对中国传统和现代的政治都曾经发挥过极大的历史影响。对这一面加以分析和反省可以使我们了解儒家的政治思想,乃至中国的政治文化的一些基本限制和症结。只有经过这些分析和反省,我们才能进一步发掘和彰显“内圣外王”在人格理想层面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在政治理想的层面,“内圣外王”代表儒家特有的一种道德理想主义——圣王精神。这个精神的基本观念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问题是政治的领导,而政治领导的准绳是道德精神。因为道德精神是可以充分体现在个人人格里,把政治领导交在这样一个“完人”手里,便是人类社会“治平”的关键。

这份圣王德治精神有两种特征。一种特征是:它是植基于儒家的超越意识。因为这份超越意识,“圣王”观念才能展现其独特的批判意识与抗议精神;同时也因为这份超越意识有其限制,它的批判意识未能在儒家传统作充分的发挥。因此,要想了解圣王精神在这方面的底蕴与缺陷,分析其超越意识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圣王精神的另一特征是它所涵蕴的幽暗意识,我们必须正视这份幽暗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圣王精神之全貌,尽窥其曲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儒家幽暗意识的限制。因为只有从这个限制中我们才能了解为何儒家的政治理想始终以圣王为极限,以及这极限为何有其危险性。

一、超越意识与圣王观念

儒家的内圣外王观念是表现一种人文精神,但重要的是,这种人文主义与现代的人文主义有着基本的不同;现代人文主义是排斥超越意识,而儒家人文思想,透过内圣的观念,则是以超越意识为前提。这份超越意识主要是反映于儒家的天人之际的思想。在先秦儒家,天人之际思想最突出的表现自然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孔子在《论语》中便表现他个人与天有特别相契的关系。同时,[17]他思想中的“德性伦理”也蕴涵着以天为主的超越意识。[18]孟子本着孔子这种超越体验加以推广,认为任何人若能发挥己身天赋本有的善,均可与超越的天形成内在的契合。这一思想结穴于《中庸》与《大学》的中心观念:[19]以个人的道德转化去承受天赋内在的使命。这是一种天命内化的观念。[20]这个观念蕴涵着权威二元化的意识,也就是说,不仅天子以国家元首的资格,可以承受天命,树立政治与社会的权威中心,而且任何人凭着人格的道德转化,也可以直接“知天”、“事天”,树立一个独立于天子和社会秩序的内在权威。这造成不仅是儒家思想,而且是中国思想的一个突破性的契机。

此处必须指出:《大学》与《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章。[21]现存的《礼记》,据一般的了解是汉代编成的书,但其包罗的思想,并非限于汉代,而是上及于战国晚期以至秦汉之际。

值得注意的是:《礼记》一方面有《大学》《中庸》所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另一方面也有《王制》《月令》《明堂令》等篇所反映迥然不同的思想。[22]《王制》是讨论古代理想的封建制度,而《月令》则是讨论这个制度的宇宙间架。《月令》的中心思想是:王制是植基于宇宙秩序,因此这个制度的运作,特别是这个制度的枢纽——天子的行为,必须与宇宙运行的韵律和节奏相配合。[23]“明堂”制度就是《月令》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天子及其臣下随从每月的衣食住行,以及其他生活细节都需要透过“明堂”的安排与宇宙秩序的运行相配合。[24]这也是一种天人之际的思想。但是这种天人之际的思想是以“天人相应”的观念为中心的。

这种思想之与《大学》《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并出现,透露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消息:天人之际的思想是以两种形式出现:除了天人合一的内在超越形式,尚有“天人相应”的一种形式。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天人相应的观念不但在战国晚期的儒家思想出现,而且在原始儒家的主流思想里也潜存着。因为在《论语》《孟子》《荀子》诸典籍里,传统的“礼”的观念仍占极重要的地位,而“礼”的核心是祭天地与祭祖先的观念。例如,[25]《论语》就曾强调“禘祭”与“治天下”的关联,[26]而《孟子》也曾指出“明堂”是王政的一环。[27]这些观念意味着:皇权与家族两制度是人世与神灵世界所不可或缺的管道。

从这个角度看去,礼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殷商文化所遗留的“宇宙神话”的延续。所谓“宇宙神话”是指相信人世的秩序是植基于神灵世界和宇宙秩序的一种思想。这种神话相信宇宙秩序是神圣不可变的。[28]因此它也相信人世秩序的基本制度也是不可变的。不错,周初的天命思想,透过“德”的观念,已把王权与宗族血缘关系分开。[29]也即天子这个职位,不能由任何特定的宗族所垄断,而是由道德的培养所决定,因此有其开放性。但是,作为一种制度,天子和宗族的神圣性仍然存在。[30]易言之,天命思想只是殷商的宇宙神话的修正,依然视人世秩序的两个基本制度——皇权与宗族为通向神灵世界的基本管道。天命思想的这一面为西周礼制所承袭,到春秋时代仍然盛行。前面提到,《论语》《孟子》诸书并未排斥礼制,只是以代表超越精神的“德性伦理”去调节制衡礼制所蕴含的“外范伦理”。

因此,以礼为桥梁,《月令》里面的王制,是上承殷商的宗教文化。[31]王制和明堂等制度,以阴阳、五行等观念所建构的宇宙观为间架,在思想的铺陈上当然比较繁复和系统化,但就其基本精神而论,实在是殷商的宇宙神话和宇宙王权的翻版。

总之,儒家的天人之际思想的两种形式是有一些基本的不同。天人相应的思想是胎源于殷周的古老神话传统;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肇始于枢轴时代(axial age)的思想创新与精神跃进天人相应的形态是认为天人之际的联系是透过人世间的基本社会关系和制度而建立的外在实质联系;而天人合一的形态是认为天人之际的联系主要是透过个人心灵的精神超越而建立的内在本质联系。因为有这些歧异,二者所蕴含的批判意识也有不同,天人感应的思想,只能以人世秩序的基本制度的神圣不可变性为前提而发挥有限度的批判意识;天人合一的思想则以内化超越为前提,蕴含了权威二元化的激烈批判意识。从晚周开始,二者常常糅合在一起出现于各家各派的思想中,但二者不同的比重也大致决定各家各派的超越意识和批判意识的强弱。

前面提到天人相应的思想盛行于晚周到秦汉这一时代。其结果是此一型思想在汉儒传统里取得主导地位,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则在此主导思想的笼罩下,渐形萎缩。我现在权以《春秋繁露》与《白虎通义》为代表,对汉儒这一思想趋势,稍作说明。

《春秋繁露》的思想主要是以阴阳五行的宇宙观为思想间架,发挥儒家的道德理想。后者的一个基本重点当然是天下国家的“治平”。此处,董仲舒的思想是以阴阳五行的宇宙观为前提:人世秩序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二者息息相关。因此,人世次序的建立必须求与宇宙秩序相配合、相呼应。[32]而其间之关键在于人世的基本制度,特别是天子的地位;天子透过制礼作乐,以及政事的综理和德性的培养,对于人世秩序与宇宙秩序之间的和谐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就人世的治平这个理想而言,《春秋繁露》全为天人相应思想所笼罩。

《春秋繁露》,除了天下治平这一重点外,尚有另一重点——个人成德的理想。就这一理想而言,天人合一的内化超越思想,在《春秋繁露》里仍有其地位。首先,董仲舒认为:成德并不完全是外范道德的绳制,内蕴的德性也须发挥其作用。[33]因此,他强调在成德过程中礼与志必须求得平衡,志为质而礼为文,行礼必以文质调和为目的,[34]而论礼也须分“经”和“变”两种。显然,就董而言,内心的蕲向,可以调节礼的运用,以免礼流为僵化的仪节。

更重要的是:董仲舒把个人分为外在的身体与内在的心灵,身体以利为取向,而心以义为取向:“[35]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故“[36]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此处必须指出的是:[37]就董仲舒而言,义仅是人之内在的德性之一,其他为董仲舒所强调的尚有仁与智;特别重要的是仁,因为仁一方面代表人性中的善,另一方面是天所赋予,代表超越的全德。“[38]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又养而成之,事功无已,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由此可见,内蕴的德性有其超越的基础。这个观念毫无疑问的是反映天人合一思想。

但是,董仲舒认为这种超越内化的德性只能形成修德的潜能。[39]因为人心中尚有可以滋恶的情欲,修德的潜能是无法靠本身的力量实现的。它必须仰赖外在制度和规范的督促与制约。易言之,[40]外在的礼制仍然是个人成德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外在的礼制一方面是包括以三纲为中心的政治与社会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它是与宇宙的秩序和韵律相配合,相呼应的。因此,在董仲舒的思想里,以超越内化为基础的成德观念附属于、受制于天人相应的宇宙观。

到了《白虎通义》,这种超越内化的趋势继续萎缩。人世的秩序似已完全取决于礼制和宇宙秩序的配合与呼应。[41]汉儒的主导思想至此几乎整个为天人相应的宇宙观所垄断。

汉以后,儒学式微而佛道发皇,直到晚唐和北宋,儒学才渐渐复苏,遂有宋明儒学之兴盛。这其间的一个主要发展当然是四书取代五经在儒家经典中的主导地位。四书与五经最重要的差异是:四书是以内化道德为取向,而五经则主要是以外范道德为取向。内化道德是以内化超越为前提,如上所指,[42]内化超越是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形式出现,在四书的义理结构中,有产生权威二元化的趋势。但重要的是,这权威二元化的趋势,虽在宋明儒学的思想中时有若隐若现的发展,却始终未能成形滋长。其主要症结之一在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只是在表面上取得主导地位,而实际上天人相应的思想所蕴含的宇宙神话仍然渗透掺杂其中,使得天人合一的超越意识受到不同程度的窒抑和扭曲,而批判意识也因之不能畅发为权威二元化的思想。现在试以宋明儒学的两个重要潮流——朱学和王学,对这超越意识演变的曲折及其影响,略作说明。

朱学的代表人物当然是朱子,朱子的基本思想大体表现于朱注四书。而后者最突出的一面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化道德。这里必须澄清一个治宋明儒学史常有的误会:所谓宋明儒学的内化倾向是指环绕修身这个观念而展开的内化道德。这套内化道德观念展现一个人格的理想,是朱子思想的一个基本价值和目标。但不可忽略的是:这套内化道德观念也是实现一个理想社会的工具或途径。这也就是说:在朱子思想里,外王或经世,与内圣或修身一样,同为宋明儒学的一个主要蕲向或目标。[43]因此,一般人认为宋明儒学内化的趋势代表“外王”与“经世”观念的式微是大可商榷的。

同类推荐
  • 味道之第一宗罪

    味道之第一宗罪

    一切过度的沉溺,都是有罪。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丧葬文化》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丧葬文化相关知识。《丧葬文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宁夏灯谜:1973—2012

    宁夏灯谜:1973—2012

    灯谜发展到现在,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各地的灯谜创作、灯谜猜射和各种形式的灯谜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
热门推荐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豪门劫:薄情总裁的契约情人

    豪门劫:薄情总裁的契约情人

    “她怀孕了!”女孩失神地呢喃。“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怎么办……”“既然你不知道怎么办,那么,就让他给被你害死的宝宝陪葬吧!!”冰冷的话语,伴着雷声炸响……她想不到,他会如此很绝,更不想到,当她站在车子前面,他真的没有一丝犹豫的就撞过来,甚至不顾她的生死,扬长而去……心死,爱死……再次重逢,他的身边有娇妻爱子,而她也将为人妻,她看他幸福美满,他看看她幸福甜蜜,而这样的一幕,刺的是谁的眼,痛的又是谁的心……完结文《豪门劫:冷情总裁的替嫁新娘》完结文《豪门劫:错嫁嗜血总裁》完结文《豪门劫:撒旦总裁代罪妻》
  • 桦树皮上的随想曲: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研究

    桦树皮上的随想曲: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研究

    本书旨在以社会生态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对路易斯·厄德里克的长篇小说作一整体性研究,由绪论、社会生态学简述、关爱、平等、和谐、自信等七部分组成。
  • 葫芦娃大战火影海贼

    葫芦娃大战火影海贼

    蛇精:“葫芦娃们,颤抖吧。”小肉包:“葫芦娃哥哥,不要怕,有小肉包在哦!”日向雏田羞羞:“鸣人哥哥,我好喜欢你哦。”女帝汉库克:“无论哀家做了什么坏事,全世界都会原谅我,因为哀家实在太美了。”小肉包:“羞羞羞,小女子才是最美的。”这是一篇集《金刚葫芦娃》《火影忍者》《海贼王》于一体的二次元小说,里面故事新颖,人物萌萌哒。最重要的是!!!主人公竟然是小肉包哦。
  • The Tale of Balen

    The Tale of Ba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倾世冥王妃

    重生之倾世冥王妃

    她本事二十一世纪商业天才却不知为何重生至玄天大陆姬家废材姬如萱的身体里,解开封印,契约神宠,强者归来!他一身红衣,冰冷如霜在她面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小萱儿我不管我救了你,你就是我的人"某妖孽可怜巴巴的拉着姬如萱的手,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 我家夫君是良人

    我家夫君是良人

    大鼎国第一才女肖娴雅十岁离家出走救下奄奄一息的龙应天,十二岁再离家出走,误闯战场,为公孙震所救,两人许下白头之约。她等他七年,换来的只是每年七夕冰冷的礼物;她为他远嫁灵州,换来的只是未婚先休成弃妇的耻辱!她说:“我从未爱过谁也从未恨过谁。”公孙震,多邱国君主,与她相遇相恋在十二岁,几番恩怨,七载苦等煎熬成殇;龙应天,俊美如画,玩转乾坤,天下帝王求之不得的玉灵龙,更兼四方海盗魁首;爱恨缠绵,几番辗转,待到君临天下,放不下的始终是被自己休弃的她。“我也在想,你那么凶,娶回去做什么呢?做丫鬟,我实在舍不得;做老婆,又怕你三更半夜拿刀砍我。看来还是守门最好,驱鬼、辟邪、镇宅!”他看着她媚眼如丝,笑得春风浩荡。娴雅勃然大怒将手中的菜刀狠狠甩出,他抬手接下:“怎么,听说我要娶你,这么着急要送我定情信物了?那我就勉为其难的收下吧。说实在的,送其他的我还真不敢收,怕以后回礼没分量,菜刀最好,回礼时直接送把杀猪刀就行了,多省事呀!”
  • 傲世总裁追妻记

    傲世总裁追妻记

    婚礼进行曲响起,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已经到场,所有的媒体都已经在一旁焦急的等待,外面一片晴空,八门喜炮已经准备就绪。“妈啊,你们跟我开什么玩笑?不是说要我继续留学深造吗?要我结婚,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的女儿是单身主义者,再说了,人家陆总裁可好似有女朋友的,你们这是为什么?”萧晴已经要疯了,昨晚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再次醒来,竟然已经在某个化妆间。可笑的是,爸妈竟然要她嫁人,天啊,她的脑袋都要炸了,她从……
  • 闵落大明

    闵落大明

    是偶然还是注定的一次巧合让安洛闵得到了一块玉佩从此她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一下子穿越时空来到了大明朝耀眼的当红少女偶像在这片明朝的天空用她的美丽以及聪慧征服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而她自己,又在这样一个时空中邂逅了怎样珍贵的东西爱情是否可以当作筹码来做赌注相信自己是不是可以突破所有的障碍这一切的机缘巧合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该如何去承受何去何从长着翅膀的幸福要多么坎坷过后才能留住一切都即将由她来改变......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神农别闹

    神农别闹

    一个转世失败的神农弟子,想过咸鱼般的田园生活?没机会了!不靠谱的神农,会让你体验到忙碌而充实的感觉。师父别闹,就算我病死、饿死、从悬崖跳下去,也不种田,更不吃你赏赐的美食……真香啊!——本人著有完本精品《农家仙田》,欢迎阅读。QQ群:4299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