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0100000006

第6章 超越意识与幽暗意识(2)

所以朱子的思想,一方面是反映儒家以外界社会为关怀的经世精神,另一方面是反映以内化道德为内容的人格理想。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朱子思想中的内化道德是以超越意识为基点的。朱子认为人心中含有天理,是为其性,因此人心直通天道,故他在《中庸章句序》里强调:[44]人心不仅含有人心,而且也含有道心,这种“道心”,加上经世精神,孕育一种“心灵秩序”和内在权威,不但有独立于现存政治社会秩序的倾向,而且有与外在秩序相扞格,相抗衡的潜能。这在思想上是一种二元化的结构。

但从深一层看,这一权威二元化的结构在朱熹的思想里并未完全地体现。内化道德固然在朱熹思想里取得主导地位,但在朱熹的整个思想中,以礼制为内容的外范道德仍然有其重要性。朱子的礼学当然并不一定就是肯定现存秩序的礼仪规范,但至少他所谓的礼是肯定现存秩序的基本制度。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一礼制也是植基于超越的天。因此,我们可以说:[45]一种变相的宇宙神话仍然盘踞在朱子的思想里。

更重要的是:汉儒的三纲思想,从周敦颐开始,就渗透入宋明儒学的超越意识。朱熹的思想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他说:“[46]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三纲既是天理的一部分,朱子以天理为基础的内化超越自然受到架空与扭曲。这当然也是宇宙神话的一种变相渗透,难免构成由内化超越意识通向权威二元化的思想的障碍。

认识朱子思想这一背景,我们才能了解为何朱学的政治思想常常表现为“帝王之学”。[47]我此处主要是指南宋以来,在儒学传统里发挥极大影响的两部书——真德秀的《大学衍义》和邱濬的《大学衍义补》。在这两部书里,《大学》的道德理想变成帝王施政牧民的圭臬,这种思想当然未尝不蕴涵一些批判意识。[48]但是这些批判意识是有极大的限制,充其量只能针对帝王的个人行为及施政措施发挥一些抗议作用,其与以内化超越为泉源的二元权威意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朱学传统里,比较能发挥抗议精神而凸显权威二元化意识的是明末清初的少数学者如陆世仪、吕晚村等。陆世仪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49]周子曰:师道立而善人多。《学记》曰:师严而后道尊。斯二言诚然。《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则师尊与君等;又曰:能自得师者王,则师又尊于君。非师之尊也,道尊也,道尊则师尊。”[50]值得注意的是陆世仪这一段话出之于《思辨录》,而他在《思辨录》里也提到纲常名教,他不但未曾本着权威二元化意识加以驳斥,而且似乎认为当然。这就是因为在当时,“三纲”已经普遍被假定为“天道”“天理”的一部分。一旦三纲思想羼入超越意识,则以超越意识为基础的权威二元化思想自然被打一个大折扣。

内化超越意识所引发的批判精神在陆王心学里有着空前的发展。[51]陆王思想的义理结构深受孟子的影响,在孟子思想里,权威二元化的意识是以道与势和德与位对抗的形式出现;[52]在陆象山的思想里是以理与势对抗的形式出现。鉴于宋明理学中“理”的超越倾向已有被三纲意识架空的趋势,我们当然不能假定陆王学派的内化超越思想完全没有这个趋势的可能。王阳明的思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阳明思想中的内心超越的倾向超过陆象山。一方面,他主张“心即理”,把成德的潜能完全置于内化超越的基础上。同时,他又深化良知的观念,而谈“心体”与“良知本体”,并以之为己身之“主宰”与“真我”。更重要的是:[53]他甚至认为“心体”与“良知本体”已是超越善恶对立而骎骎乎与佛家之“空”与道家之“无”不分轩轾。但是这种深化的内在超越观念,似乎并未使阳明思想完全摆脱“天人相应”的宇宙观的羁绊。例如他在《论五经臆说十三条》中就曾明白地[54]以“天人相应”的宇宙观为前提,肯定纲常名教与君主制度之神圣性。

宋明儒学的批判意识在王阳明本人的思想中虽无突破,但阳明身后的传人在这方面却有着空前的发展。首先是所谓左派王学,这一派的思想主要是奠基于王学的超越内化的观念。[55]王畿的三教合一思想是阳明之强调超越内化观念的进一步推演。[56]王艮本着阳明良知思想对他的启发,辅之以他个人的神秘主义的精神体验,把天人合一的观念不但加以引申,而且与批判意识结合,替整个泰州学派的抗议精神铺路。这份精神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强调在现存的政治社会秩序之外,有一个独立的思想权威可以与其抗衡。[57]何心隐之强调师尊于君,[58]李贽的一生以个人之良知对抗各种政治社会权威和儒学正统,都是这份精神的突出表现,使权威二元化的意识因此在晚明有着接近突破性的发展。

在左派王学之外,黄宗羲将王学中的批判意识发挥得更为彻底。黄是刘宗周的弟子。[59]刘的思想是对王学末流的一种修正。但是对王学的基本架构仍然大部分肯定。因此,他的思想有两个特征值得注意:首先,[60]他对阳明思想中的内化超越作深层体验的阐释,因此他的内化超越意识结晶为独体与意根等观念。其次,[61]这些观念是扣紧他的工夫论而展开,因此,是蕴含强烈的致用精神而落实于个人的道德实践。

黄宗羲承袭了这个致用精神而加以扩大。他曾说过:“[62]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不过重要的是:[63]他认为内化超越意识不但要落实于个人道德的实践,而且要植根于群体的政治社会生活。这就是他的经世精神。在彰显这份经世精神时,他的思想充分发挥王学中的两个特色。[64]一是王学中深化的内在超越精神;二是孟子思想中的以德抗位,以道抗势的权威二元化观念。[65]二者绾合为黄宗羲思想中特有的高度批判意识,其结果不但是以师道与君道对抗,[66]甚至完全突破纲常名教中所蕴含的宇宙神话,而提出有君不如无君的观念。

批判意识随着超越精神在王学中有空前的发展而臻于高峰,但也随着王学在17世纪以后的式微而转弱。这一思想的转折,与儒学内部的演化极有关系,值得稍作分析。首先,王学的式微并不代表宋明儒学的全面退潮。不错,朱学思想的创造活力在17世纪以后大为减退,但就一般士大夫的思想信念而言,因为朱注《四书》是考试制度下士子进身的阶梯,朱学的影响仍然极为广被。可是,如前所论,朱子思想中的超越意识已被三纲思想渗透,其批判精神也已无法充分发挥。至于17世纪以后儒家学术思想的发展方向,汉学的兴起是一个关键。汉学最初的目的,诚如余英时所指出,是“[67]回向原典”,以期恢复儒学的原始精神。但是演变的结果,“婢作夫人”,原来当作工具的考据注疏之学不自觉地变成目的。[68]所谓儒家的“知识主义”于焉出现,驯至侵蚀了儒家的精神信念和超越意识。

汉学家对“仁”的解释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宋明儒学里面,仁绝非仅代表一种人际关系的价值规范,而是含有强烈的超越意识的精神信念。因此,[69]对仁的解释往往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前提。而[70]清儒则训仁为“相人偶”,视仁仅为一种人际关系的范式。由此可证清儒的内化超越意识的衰萎。

重要的是:清儒的汉学对超越意识的侵蚀绝不只限于其知识主义层面。因为“知识主义”之侵蚀超越意识往往在不自觉的层面上进行,而汉学之反超越却时而是在自觉的思想层面上立论。从一些汉学家看来,含有超越意识的天、理、性命等观念,堕于谈玄说虚,而有违离儒家关切现实人生的危险,因此[71]汉学家时有以“礼”取代“理”的主张,造成清儒思想中有外化取向的趋势,与“知识主义”相伴出现。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72]乾嘉时代以后,清儒的“知识主义”渐渐退潮,儒家的致用精神稍稍复苏,曾国藩提出“以礼经世”的观念,绝非偶然。

清儒所说的“礼”当然是涵义极广:[73]它指行为规范,也指制度仪节,后者并非一成不变,可于清儒对古礼的解释争论不休见之。但礼以君主与家族制度为核心则无可怀疑,而这些核心制度上通宇宙秩序也为不单之论。故清儒以礼代理的间接结果是天人相应的思想强化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式微,造成批判意识萎弱,当然汉学思想中也并非全无批判意识,如戴震的思想,以及受其影响的扬州学派乃至所谓的“常州学派”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抗议精神。但是以内化超越意识为基础而通向权威二元化的批判意识,毫无疑问是受到了窒抑。

前面曾经指出,这种批判意识是肇源于先秦儒家的天人之际思想。重要的是:这天人之际思想从开始就有其双重性。一方面是天人合一的内化超越思想;另一方面是天人相应的思想。前者是儒家在轴心时代的创新,而后者则是殷周宇宙神话的演化。二者在儒家思想发展的各个主要时期,虽有强弱比重之不同,而这双重性格却始终持续不变。这就是儒家超越意识的局限,也是批判意识不能畅发,权威二元化思想不能生根滋长的一个基本原因。扣紧这双重性的演变我们可以掌握以内圣外王观念为主导的儒家政治文化之所以与西方以自由主义为主的政治文化异道而驰的一个重要线索。

二、幽暗意识与圣王观念

所谓幽暗意识是发自对人性中与生俱来的阴暗面和人类社会中根深柢固的黑暗势力的正视和警惕。[74]在许多古老的文明里,我们都可或多或少地发现这种幽暗意识的存在。中国也不例外。徐复观先生曾经强调:[75]中国从周初人文精神开始跃动时就有“忧患意识”的出现。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忧患意识”只是幽暗意识的前驱。因为它只是代表当时的人已经意识到时代的艰难和环境的险恶;而幽暗意识则是指:在“忧患”之感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他们所体验的艰难和险恶不是偶发和傥来的现象,而是植基于人性,结根于人群;只要人还是人,忧患便不可能绝迹,因此“忧患意识”虽在周初出现,幽暗意识却要等原始儒家在所谓的“轴心时代”肇始以后,才露其形迹。

要谈原始儒家,当然从《论语》开始。从正面看去,整个《论语》一书是被成德意识所笼罩,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周初以来的“忧患意识”也贯串全书。孔老夫子,栖栖皇皇,席不暇暖,诚如他所说,是因为“[76]天下无道”。但是细绎这一观念在《论语》中的意义,可以看出忧患意识已有内转的趋势,外在的忧患和内在的人格已被联结在一起。这内转的关键是孔子思想中“道”的观念。[77]“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中这些话,已清楚地显示:孔子所谓的道,已不仅指外在超越的天道;它也意味着人格内蕴的德性。[78]透过这一转化,孔子已经开始把外在的忧患归源于内在人格的昏暗。因此,他要谈“内自省”和“内自讼”。易言之,《论语》一书已非完全承袭周初以来的忧患意识,后者已渐渐演化成为“幽暗意识”。

可是话说回来,在《论语》中,幽暗意识虽已显现,但它毕竟是成德意识的从属和陪衬。而《论语》的成德意识的主趋,毕竟是乐观精神所凝聚成的道德理想主义,它并未因幽暗意识的出现而受到冲淡。因此孔子所憧憬的仍是古圣王的盛世,所希望的仍是由成德而成圣,由成圣而主政。[79]所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就是这个意思。圣王这两个字虽在《论语》中找不到,但圣王精神却隐然为它的一个主题。

《论语》中的幽暗意识,在孔子以后,特别是《孟子》和《荀子》的思想里有定型和定向的发展。谈到孟子,首先必须指出的是:他对成德这个问题,与《论语》一样,是采取“正面进路”,他的中心思想是个人成德之可能,因此强调[80]人有天生的“善端”,本此善端,加以扩充,便可成德,于是而有“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结论。不可忽略的是:孟子这种“正面进路”和乐观的人性论尚有另外一面,不错,孟子是特别强调人的善端,但他同时也深知这善端是很细微的。“[81]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个“几希”固然是孟子对成德采取乐观之所本。但也道出了他对人性的现实感。而就是本着这份现实感,后世儒者像王夫之才有“君子禽兽,只争一线”的观念;[82]曾国藩才说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种警语。

同类推荐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孝经(全集)

    孝经(全集)

    《孝经》通篇谈孝,那么,《孝经》之孝是什么呢?“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全篇的基石。《孝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被广为传诵,其影响甚至远及异族他国。它主张珍视生命、尊长敬上、敢言直谏等,具有超时代意义,与当前我们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处。本书以解读古代家喻户晓的儒学经典《孝经》为切入点,配以古代及现当代流传的孝道故事,力求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去粗存精,领略传统孝文化的积极意义与思想真谛。
  •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从庄严古典的科隆大教堂到地理名城格林威治古城,从自由象征自由女神像到沙漠隔壁的纳斯卡巨画,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涌现出了数不尽的文化奇迹。
  • 诗经(全集)

    诗经(全集)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浓郁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11篇,其中6篇有题目而无内容,因此实存305篇,后人取其整数,称之为“诗三百”。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本书对《诗经》各篇逐一从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等方面进行全景式解读,力求再现这部文学名著的神韵和风采,让读者深切领悟这部伟大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论述明清两朝初建时期道德生活的变化;明代中叶市民道德兴起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生活的作用;明代专制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明清之际民族矛盾与社会道德生活;满族道德生活与中原道德生活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定型与民族融合中的道德生活,揭示这一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热门推荐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透过举止看人性

    透过举止看人性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清楚对方的性格、性情,总是对我们有利的。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籍:它通过对他人姿态、行为、穿着、体貌特征、表情、说话方式、生活细节的观察,再配合心理学的分析,教你识别对方性情、个性的技巧。
  • 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

    当你需要勇气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懦弱;当你不够勤奋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懒惰;当你需要谦虚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骄傲;当你无法宁静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浮躁。本书从发现自己——掌控自己——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这样一根金线,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包括自我定位、聚焦自我、战胜自卑、战胜退缩、战胜命运、摆脱依赖、征服惰性、克服恐惧、逆境成长、征服狭隘、征服固执等诸多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
  • 附身前世去修真

    附身前世去修真

    成圣难道就真的是天道追求的终点吗?圣人就再也没有追求了吗?圣人就真的是无情,修真就真的是逆天吗?冷翎风,一介凡人,车祸身死附身于一修真者的身体当中,并得到了他的一切记忆。回到现世,冷翎风在一所名为YY侦探事务所当中开始了他新的人生。
  •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由少年的灰色时光、旧时已逝,天地默然、无语凝噎的史实、趣与意的有致结合、以含泪的爱送别疮痍、没有华丽外衣只有艰难求生、不到死亡不能解脱、“我愿意为你朗读”、一部颇具气质的电影、记录个体对战争的反应方式、于获释中幸存等构成。
  • 宿命情殇

    宿命情殇

    一次博物馆的展览。一首莫名的曲子。一个扑朔迷离的背影。一次奇遇竟然阴差阳错的将平凡少女林雪送到不知名的朝代。这是一个混乱的江湖,成就了圣女临凡的她江湖第一奇女子,练就了一身神鬼莫测的武功。在及第之年邂逅在梦中曾让自己痛彻心扉的他,是那样冷酷无情。不该相爱的两人却暗生情愫,他们之间已是仇深似海,但情丝却是越斩越乱。在爱情与仇恨中她迟疑了。同样英俊不凡的翩翩少年的执著追求,为她可上刀山,下火海。对她是那么温柔。这两段离奇的情感让人不知所措。。。---------------------------------------------------主角简介-----------------------------------------【上官雪】:一袭白衣轻纱,白皙的肌肤,粉嫩的脸蛋,柳叶眉不画而黛,桃花眼不点而亮,樱桃嘴不点而朱。谁道是为了这样的女子放弃天下亦是无悔。在双亲死后,因为悲痛难忍,片刻之间已是满头银发。在被人下蛊之后,没了武功。机缘巧合之下,成为白莲教圣女。冷漠无情,杀人无数。但她却是青峰剑的主人,和轩凌风注定相爱,但。。。。个性情多变,武艺高强。-------------------------------------------------------------------------------------------------------------【轩凌风】:俊美的五官看起来格外鲜明。尤其是双唇,几乎像涂了胭脂一样红润。那双眼睛看起来既自信又骄傲。衣和发都飘飘逸飞,衬着悬在半空中的身影,真似神明降世。性格冷漠无情,有两个身份。其一冷面魔君白虎,其二玉面公子轩凌风。-------------------------------------------------------------------------------------------------------------【逍遥】:妖艳的美,唇红齿白,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肩宽。乌黑的发丝在头顶竖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从玉冠之中垂下淡青色丝带。玩世不恭,一副花花公子的样子,但是对上官雪时一见钟情。
  • 红察尔河畔

    红察尔河畔

    重逢这年当朝发生了许多大事,最大的一件就是换了皇帝。这事和寻常百姓其实没多大关系,但饭馆里没用的话总也少不了。有人说这是篡位,比如街头卖麻花的王麻子,还有征“地头税”的地头蛇;也有人说这是物归原主,正本清源,比如学堂置办饭菜的厨子和门口下棋的大爷。但无论如何,这个皇上是刚坐上宝座,大家都还新鲜。朝廷里也觉得新鲜,都不知道这个新来的皇上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这天五更天,坤正殿,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准时守序,面朝正北,新登基的皇上端坐台上,身后排列数根根两人抱的巨柱,头顶匾书“承天抚民”四个大字,一旁坐着的是当朝太后。殿内金砖铺地,龙凤皆栖,鹤甪相随……
  • The Quest of the Golden Girl

    The Quest of the Golden Gir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试婚:惹火小妻

    试婚:惹火小妻

    她,顾染,21岁,失恋走错房喝醉酒把某只美男给那啥了,谁知那只是他们的开始?再次见面时,她被朋友骗到房间出不去,想不到他竟然出现她面前,她请他帮自己逃出去,孰料他竟是这场阴谋幕后黑手?“很巧,或许吧?你想从这里出去,我不要你的钱,正好我需要个助手,不如就你吧,来,你在合同上签个字我就带你出去…”男子俊美脸庞上勾起一抹令人迷醉的浅弧,他的模样很好看,人看起来也挺真诚,他们毕竟有过一夜情缘,与其面对那帮色狼还不如选择相信他,她没看合同上的内容便签了字,却不知从这一刻起她成了他的妻…
  • 你能行:微软精英给年轻人的职场忠告

    你能行:微软精英给年轻人的职场忠告

    《你能行:微软精英给年轻人的职场忠告》是微软人给年轻人的职场奋斗说明书!告诉你职场精英是如何炼成的!改变青年人的自信励志经典,为新手打开职场之门,为老人解决职场困惑,帮助你找到成功法则的奋斗说明书。在思维和方法论上强大自己,改变原地踏步的人生,掌控未来的职业命运。善用你的人生,把自己推向成功耀眼的人生舞台。基于年轻人的职业现景,着眼于未来,结合现实状况,策划了此书。